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國城(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國城(中)

“中國城是個很神奇的地方,我保證你在全歐洲都找不到像這樣的...嗯...該怎麼說呢...”克雷抬起頭開啟了駕駛室頂部的天窗。

“你想說聚集地?”韋爾貝在菸灰盒裡撣了撣香菸。

“嗯...可以這樣來形容,先生,但並不很精確,實際情況比資料上記錄的更複雜得多。”克雷按下儀表盤下方的點菸器,而後從車載煙盒裡拿出一支捲菸。

“據我們掌握的情報,現在這些中國人的處境很糟糕,他們急於獲得外界的幫助。”韋爾貝皺著眉頭翻看著膝蓋上的檔案。

“外界的幫助?”克雷笑了起來,他在包著皮革的方向盤上輕輕墩了墩菸捲,隨後拔出了彈起的點菸器。

“最近的那份報告還是我撰寫的,韋爾貝先生。”克雷低下頭點燃了菸捲:“很顯然,蹲在辦公室裡的先生們,搞混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不過這完全可以理解,這就是他們和我們這些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我們會使用腦子思考問題。”

看上去這位特工對上級頗為不滿,不過鑑於他此前的那段遭遇,韋爾貝覺得可以體諒這種心情,換做是他落入那種窘境,說不定會比克雷尖酸刻薄一百倍。

情報總局確實有失誤的地方,這份潛伏計劃從制定之初就顯得有些倉促,很多細節問題都沒有考慮到,總算這些特工接受過很全面的訓練,心理承受力非常高,要是換成早期保安總局訓練的那些人,恐怕早就已經搞出大紕漏來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的意思是說,這些資料有問題?”韋爾貝抖著手裡的檔案問到。

“不,資料並沒有問題,但是要看你如何去解讀它了,先生。”克雷說完偏著頭,搖下了駕駛席一側的車窗。

“嗨,警官!前面究竟在搞什麼!”司機對著一名叉著腰站在路中間的巡警大聲喊道。

“別停下,繼續往前,先生。”巡警沒有回答克雷的問題,他只是不斷用那根警棍畫著圈。

“愚蠢的條子,看來他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克雷猛吸了一口捲菸,隨後把香菸換到了左手上。

“以這種速度,我們十有八九要遲到了。”韋爾貝隔著車窗瞥了一眼那位巡警。

看上去三十幾歲的年紀,穿著挺括的藏青色制服,左胸別著S.F.P.D的七角星徽,佩著全套武裝帶,槍套裡插著一支碩大的M1917左輪。

“為什麼我們不往右轉。”韋爾貝提議到。

“必須過了前面兩個路口才能想辦法繞路,右邊整條街都是有軌纜車的線路,看看前面那些車,這裡可不是只有我們才是聰明人,先生。”克雷從煙盒裡再抽出一支捲菸叼在嘴裡,右手拿著還剩半截的菸蒂續上火,隨後把菸蒂按進了儀表板下的菸灰盒裡。

“好吧,這由你來做主。”韋爾貝開朗的笑了起來,一個有性格的部下,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情。

“你前面還沒說完,克雷,關於中國城的問題。”韋爾貝把話頭拉了回去。

“哦,那些中國人,我剛到舊金山的時候,可沒少跟他們打交道。”過了路口後車流的移動速度有些加快,克雷手法利落的換了個檔位。

在一九四零年代,舊金山中國城無論是佔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華人社區,世界最大中國城在當時不是一句吸引旅遊者的廣告,而是實至名歸的榮譽。

近代華人走向世界,可不是什麼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故事,裡面充滿了黑暗、血腥和骯髒的交易。

十九世紀中期全世界掀起廢奴運動浪潮,被視為人權和道德改良組織以及教會的偉大勝利,當然不應該抹殺掉那些道德高尚者的功績,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廢奴浪潮背後所隱藏的,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擁有的巨大的實質性的利益。

比如美國的廢奴,就是工業資本對農業資本,改良派對保守派,新貴族與老貴族、新移民與老移民之間的博弈,最終引發了南北戰爭,這場內戰決定了美國的政治與利益版圖的重新劃分,並且直接影響到了美國未來一個世紀的發展方向。

廢奴運動雖然成功了,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後遺症。雖然政治家們因為廢奴立場,在政治與名利方面獲益豐厚,但是對於殖民資本家來說,這根本就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徹徹底底是一場災難。

因為無論是美洲本土還是中南美洲,亦或是遙遠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都必須獲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用來填補黑奴釋放後產生的缺口。

黑人成為僱傭工人之後,嚴重降低了蓄奴資本原本獲得的淨利潤。曾經的奴隸主們必須儘快找到黑奴的替代品,在他們的玉米地、甘蔗園、菸草田、咖啡園、棉花田裡勞作,同時擔負起築路、開礦行業裡不需要太多技術的重體力工作。

英國殖民者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絕佳的候補,那就是幾乎擁有無窮人力資源的“我大清”。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期,在那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的國力一直在不斷的下滑。十全老人成功敗光了祖宗們留下的積蓄,即便是留下個和中堂讓兒子宰殺,但國家的元氣已傷,頹勢已現,以嘉慶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力挽狂瀾。

更重要的是民心也隨著國力的衰敗開始亂了,就在這半個世紀裡,中國大地上接連發生了一連串的天災人禍,水、旱、蝗、瘟幾乎年年登場,為了活命饑民們只能離鄉背井,往他們認為能夠吃得上飯的地區流浪。

與此同時,中國的總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發生了爆炸性的增長。從乾隆六十年到咸豐元年短短五十年時間裡,全國人口從三億一千萬增長到了四億三千萬,人口增長再遇到因為災害造成的糧食歉收,結果必然是各種物價飛速上漲。

同時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大量外流,而國家卻反而以白銀作為農業稅收貨幣,為了把銅錢兌換成白銀,農民一年的收穫大部分落入了地主和糧商手中,大量自耕農因此失去土地成為佃農,全國範圍內的土地兼併情況愈演愈烈,甚至陷入了惡性循環。

而經濟衰落必定會引發政治動盪,從乾隆末年川楚地區發生的那場持續八年的白蓮教叛亂開始,一直到咸豐元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滿清政府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能力。

而此前的鴉片戰爭更是把滿清政府外強中乾的本質,徹底揭示在了整個世界的面前。當“我大清”再也撐不住那副唬人的架子的時候,距離它鞠躬下臺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早期中國苦力的招募地是在廈門,最鼎盛時廈門城裡同時開設著六架中介行,五家是英國人開的,另外一家的老闆是荷蘭人。每年由此地向外輸出的中國苦力數量超過兩千人,“賣豬仔”這個專屬名詞就是從這時候誕生的。

當時外國中介行因為語言不通,通常會把招募份額分包給中國本地的掮客,這些人福建話叫做“客頭”,每招募到一個苦力,客頭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佣金。

福建兩廣的居民很早就有出海謀生的風俗,乾隆嘉慶年間大量北方難民湧入沿海地區之後,原本就缺乏的耕地變的更加緊張,鄉間出現了大量失地農民,出海跑南洋成了一種無奈的選擇。

閩粵地區的居民基本都選擇去東南亞發展,比如婆羅洲、越南和菲律賓,也就是當年鄭和船隊曾經走過的路線。

這些沿海的百姓並不牴觸去海外謀生,但是中介公司招募到的人數卻一直難以上升,因為不到萬不得已,大多數人還是不希望離開祖輩居住的土地。

那時候每徵募到一個苦力,中國掮客們就能拿到一筆佣金,差不多相當於本地工人一個月的薪水。為了能夠多賺上一筆,一些人開始昧起了良心,他們勾結起了當地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合會”,這些人渣坑瀣一氣,合起夥來幹起了坑害同胞的買賣。不惜採用坑蒙拐騙甚至公然擄掠的方法,把一個個中國百姓送上了西洋人的苦力船。

為了欺騙苦力上船,掮客們完全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說他們會欺騙一些無知的中國百姓,說中國的一個時辰等於外國的兩個小時,所以合同上簽訂的時間,其實只等於中國年的一半,花一半時間賺一倍的錢,這種機會可不能錯過。

而三合會最擅長的方法是開設賭局,隨後出老千讓參賭者欠下一大筆賭債,目的是逼迫對方出海還債。更有甚者直接採取綁票的方法,在野外攔截無辜的過路人,裝入麻袋後送上苦力船。

這些登上苦力船的百姓,就像剛出生的豬仔一樣懵懵懂懂,不少人心中還懷著帶著財富衣錦還鄉的希望,根本不知道什麼樣的命運在大洋對岸等待著他們。

PS:謝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