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九十五章 看把你嚇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九十五章 看把你嚇得

實際上,也正因這種制度下的隨意誣告,任由罪名落織,才是打壓李姓的無解手段。

一旦這等打壓之舉迴歸正常範圍,就會讓危害消減八成,這樣看待此事,目前的一部分人員受損,確實為無奈舉措。

“未來證據一定要詳實確鑿,需要任何幫助,我們聯盟內所有人一定傾力相助,哪怕有所犧牲!”

這還是李之向他首次提起此事,幾十年的官吏生涯,淞王怎麼會意識不到此等手段的絕妙之處。

一時間大喜之餘,更對李之之前的種種建議再無懷疑。

關於此人在修煉界的絕對實力,淞王心知肚明,擁有這等超然於凡俗世界的能力,仍不肯撤身而去,而甘願受困於各等錯綜複雜裡,其忠心義膽可見一番。

再有,明明具有憑藉個人能力,可左右凡俗世界皇權歸屬的強大,卻始終遵循凡俗秩序,不多有違悖之舉,顯然他的目的秉承來自於高宗的囑託。

而高宗作為一代君王,具有極豐富的治理天下的經驗,與智慧謀略性佈置的長遠性。

作為他的最核心助手,淞王怎會不知道其二位後代的力有不逮。

也正因高宗極看重武氏不差於自己的治理天下能力,才會冒險付出一部分李姓皇族的損失,來換取大唐社稷的繼續發展。

李之能在瞭然這些明裡暗裡因素的前提下,始終在維護著高宗的心願有序行進,淞王便可知此人的確沒有多少私心摻雜在其中。

有淞王近似認知的可不止他一人,甚至明王早就洞悉其中一切,所以早在李之還未真正成長起來,就收其為義子。

在他的影響下,十王裡的幾位忠誠者,才始終團結在一起。

因而在積極配合之餘,旁人他不盡知,淞王自己內心是在暗自慶幸的。

撇開了建成王與軍方的接下來安置問題,他又提到了關於長安城的安全。

李之立時明白,想必建成王此次前來與之面見,還未來得及提及長安城武家與自己的另有合作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直到他把與武三思之間的局面改變一一道出,引來淞王的歡喜更甚:

“沒想到你將長安武家也震懾住了?這可是個意料之外的收穫,至少近段時間,我們的商業發展不會遭受到明顯滯礙!”

李之認同此點:“更關鍵的是,會因此而促成武氏對於建成王的部分好感,至少八王的大局觀,會受到她的認可!”

“嗯,這一點很關鍵,無論過於兩次事件的處理,以及李姓軍方勢力的主動退出,足以保證八王的位置暫時安全!”

“更主要的還在於,此舉等同如側面提醒給武則天,都是為了大唐社稷的穩定發展,想必此人在今後對待李姓上會有所收斂!當然,這需要建立在她的所謂酷吏制度完全失敗之後!”

“是的,也只有充分揭露出詭譎奸詐、反覆無常、兇險邪惡的真面目,以及酷吏制度掩藏下的妄告誣陷的巨大危害性,這個人才會真正把心思投入到治理天下上來!過度的權勢爭鬥,只會產生方向性的偏誤!”

“但願如此吧!”李之可沒有獲得意外驚喜後的,淞王一時間自信心爆棚。

因對於原有歷史的發展程序,心中早有結果,反而使得他心事重重:

“若我估計不錯,這一次酷吏風潮,會令我們損失很大。明知如此,卻暫時只能在旁觀瞧,心中殊為不忍。”

這話如同一盆涼水,讓淞王的心喜瞬間被澆醒:“但我們必須將之連根拔起,一時的治表不治本!”

“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採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短短不到兩年裡,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殺滅族者達幾百家家。罪惡難赦啊!”

“武氏的酷吏制度,其實早在二十年前就曾有過施行,因影響過大,還是先皇予以喝止。如今這些人還是走的之前老路,援朋結黨,設立推事院,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都是老招數了,但就是這種兇狡貪暴之法,危害最大!”

“殘害宗枝,毒陷良善,原本我可以一夜之間將這些酷吏全部消失,現在卻只能眼睜睜望著,不敢太多參與,這種滋味不好受啊!”

“依你之見,這等狀況還要延續多久?”

“某人篡位奪權之後!不然,新帝始臨政,只會將此制度舊事重提!”

“嗯,既然勢不可免,就暫且忍一忍吧,也只有酷吏們的依仗最終成事,才會讓他們的行為愈發膨脹囂張,藉此狠狠給某人一記耳光,也好就此絕了她的類似設想!”

“也只好如此了!一王,您老身在洛陽的這段時間,可不要摻和進去,酷吏們會連今後的武氏諸王與現任皇帝、太平公主都不會放過,您老此時發聲,正合了他們心意!”

武則天日後當道,現任皇帝李旦就會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一同被遷居東宮。

仿照李唐時候的十王,武姓被封王者就有十幾人,十王及李姓其他各王,與隨後的幾年裡逐漸被取代。

在皇權迴歸李姓的時候,武氏諸王被封王的子嗣已然多達幾十人。

因此事聯想到,隨後武氏即將把太平嫁給武攸暨,引起他心中不快,李之與淞王的極快地結束了此次秘議。

由於高宗的意外壽命延長,使得原有歷史進程向後拖延了一年半,若非如此,如今690這個年份,國號已經姓周了。

也正因李之及時想起來,事關太平公主此人丈夫薛紹一事,就應很快發生了。

於是在下午時候,支開夫人們趕往忠義王府,安排就住事宜,與太平針對於此事有了深入交流。

兩人此刻就待在國子監旁的那處秘密宅院內,短暫的親熱後,李之迅速進入主題。

太平公主聞聽點頭:“母親前段時間曾說過,等淳兒過了百日後,就帶著他回長安城一趟,去終南山翠微寺進香還願。你說,是不是她要對薛家動手了?”

李之並未急著回答,而是刻意問起:“她沒說要帶上你的婆婆?”

“沒有!”

“那就沒錯了,恐怕你這一去,就不再屬於薛家人了!”

“那我婆婆怎麼辦?她可是我的親姑姑!”

“月兒啊,你以為這一次幫城陽公主一次,有何實際意義?薛紹可是她的親生兒子,事後知曉,一樣對你懷恨在心,那時候她還會念及你這個侄女?甚至,她仍然認為這事與你有莫大關係,依舊擺脫不了被憎恨的嫌疑!”

自從高宗過世之後,李之對其的稱呼,就延續了高宗的月兒之稱。

聞聽此言,太平公主愣了許久,想必是難釋與城陽公主間的那份親情。

不久之後,便是淚流滿面。

知其此刻心中悲極,卻也知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場悲劇,李之一時間也無從勸慰,只能懷抱著她,不斷地輕撫後背。

良久後,太平抹去了淚跡,語調依舊哽咽:“今後關乎於此類親情喪失,反戈相向的事情多了,我是不是該儘快成熟起來?”

李之撫著她秀髮點點頭:

“這才哪到哪兒,身在皇室,前徙倒戈,相與對立,乃皇權爭奪中的必不可少!既然你決定今後不隨我遠赴修真界,留在族中看護後嗣成長,就註定了一生會糾纏在此類諸般裡!”

太平在他懷裡微微抬起身,轉頭正視道:“既然如此,這一次就狠下來心腸!”

“這也是你唯一可取之道!”李之深嘆一聲,“皇室親生父子、兄弟間的同室操戈之殘酷,遠甚民間戰事紛起!但願有你在,能令李姓間這等悲慘事有些許改變!”

“還是你懂我,不隨你遠走他鄉,正因妹妹心底裡的那股血脈堅持,也因要留在不同姓氏孩子身邊的守護執念!”

“說到此時,我倒是想起來了,我們的淳兒為何僅有名,未有字?我記得他哥哥叫做薛崇訓吧?”

“薛家我婆婆給他起的字號叫做薛崇簡,我一直未予回應!本想著,讓你這個做父親的來做決定!”

“既然是城陽公主的要求,就隨了她吧,反正以後還會改回李姓!”

李之可是知道,上一世的薛崇簡因是李隆基黨羽,為太平公主所有血脈均被斬首之外的唯一倖存者。

他幼封郢國公,與臨淄王李隆基屬於兒時玩伴,成年後的同道摯友,雖在李隆基登基後,這等情分也隨之淡了,但在此之前,一直是如同其的左膀右臂一般。

正因為此,李之不想將之改變,也有讓太平應承婆婆一次,也算是姑侄之間的一份情誼留存了。

顯然太平能夠感知李之的用意,向他撇過一縷感激神色。

直到她的心情就此平靜下來,才有問起:“你家清綺夫人是不是看出些什麼來,我怎麼覺得在西闋樓時,她把淳兒交由你手上那一刻,眼神有些怪怪的?”

李之當時還真沒注意,那一瞬只顧了端詳自己的兒子了。

聞聽此言,身子不由打了個哆嗦。

太平捂嘴輕樂:“看把你嚇得,也許只是我鬼祟心理在作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