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88章 朕的鬧心你哪裡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88章 朕的鬧心你哪裡懂

薛禮道,“陛下曾說過,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李治聽了馬上回憶,這麼多年了,他並未有意識同鎮守玄武門的薛禮有過什麼推心置腹的談話,這有點兒匪夷所思!因為不做這些親近舉動,薛禮也是令人放心的。

李治更不記得同薛禮說過什麼兵不在多的話。

這些年,整座長安未聞關於金徽皇帝和盈隆宮的支言片語,李治自然可以放心的看待兄長的這位至交。

但往後恐怕不成了,李治認為,即使他不對薛禮提及,薛禮也極有可能從盈隆宮知道了趙國公去黔州的使命。那麼薛禮在前後兩位大唐皇帝之間又有了選擇。

皇帝安排薛禮去西域,可收一石四鳥之效把一個可能不再專心的玄武門守衛調離他和武氏身邊。可平西部之亂。可平衡、抵抑英國公的力量。最後還可以藉此觀察一下盈隆宮的真實想法。

盈隆宮他的這位皇兄對重返大明宮持什麼態度?願意來還是不願意來?願意回來的話,心情上有幾分迫切?

李治不得不想到:盈隆宮的這份迫切如果迫切到了一定程度,鎮守玄武門的薛禮,便是盈隆宮對他和武氏一劍封喉的利器。

李治不大懷疑會發生什麼一劍封喉,但總得提防。

送走趙國公那日,武媚娘曾經不無擔心地對李治說過,“陛下,我們和金徽皇帝不同,他在位時可沒有什麼私怨,而我們這些年豎敵過多,恐怕不能像他們一家那樣,安穩的在盈隆宮裡住著。”

當時,李治平靜地對她說,“那我們豈不是更需要兄長回來?我們以前都做了什麼?!兄長又是如何寬忍為懷的?我憑什麼就做不到呢?眼下大唐東西界邊軍情洶洶,人心浮動,我們在大明宮就安穩了?”

武氏就不再說什麼了。

在大事上,武媚娘還不敢明確拂逆李治的任何話,她好像感覺著自己在大明宮也住夠了。

在廢掉王皇後和蕭淑妃時,蕭淑妃曾咬牙詛咒過:死後化作一隻貓也不會放過她。武媚娘禁絕宮人們在大明宮養貓,但越是夜深人靜時,她越是聽到宮內有毛骨悚然的貓叫。

她猜的到李治的用意,薛禮去西域平亂,可明明白白告訴李士,大明宮手中不是沒人可用,你不但要壓一壓躍躍欲試的想法,在家裡也沒什麼可攜技自重的。

派薛禮去西域,已能明明白白告訴盈隆宮,我李治在為了大唐的江山苦苦支撐,不惜放棄了自身安危,將最為倚重的玄武門守將派出去了。

若薛禮在西域平亂成功的話,那麼金徽皇帝確實想回來主政時,西域戰績便是個先聲奪人的開場可以說成是仰仗了金徽陛下的天威。金徽皇帝不想回來時,這個戰績又能使他在盈隆宮安心坐著了。

如果薛禮平亂不成功,豈不更說明了金徽皇帝復出的迫切性?至少我派舅父去黔州請你可不只是客氣,我當真是以國事為先的!

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夫妻兩人想了許多。

武皇后起身,再為薛禮續茶,並對他道,“薛將軍,西域叛軍多至十餘萬人,又可明可暗,得勢則嘯聚為眾,失利則隱遁於嶺寨,本宮擔心你這三千人有些少了……”

薛禮道,“陛下,娘娘,多增一卒,則須增役三人於陣後供給。多增一匹馬,則又須增役五至六人輸送糧草,打仗打的是錢啊!臣儘量不給府庫增加負擔,再說微臣仰仗陛下天威,再有西州軍民相助,三千騎不少了!”

李治不由讚道,“敢以三千平十萬,這便是我長安的氣魄!”

從心理上講,李治是希望薛禮平亂成功的,勝得利利索索更好。

且不說於國有利,至少將來他和武氏退出大明宮也好,不退也好,他們曾經敦請金徽皇兄復出這件事,都有了一種水到渠成的真實感。

李治一向視皇位過重,但最近一段日子,他總感覺屁股底下坐著的是一扇雞肋。他為李氏大唐夙夜操勞,除了落下個頭痛病,還落著什麼好處了?

每一次新皇登基都意味著是一場大清洗,李治承認,自己有幸遇到了馬王殿下,即便爭儲落敗了也身名未損,最終還從兄長手中接過了這個位置。

但從此,每日忙著與權臣勾心鬥角,掂量身為君王的平衡之道,同時還要無時無刻的防著那些窺伺皇位的人。真是身心俱疲啊。

當初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言,他都優先採納,曾記得有洛陽百姓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李治立即下令將其處斬。

這是何等的信任!但結局呢?

李元景身為叔輩親王,李治曾給他太傅之尊。房遺愛面臨車裂之刑,李治曾將之赦免,但他與高陽公主反過來便敢陰謀廢立!

還有李道宗、薛萬徹、褚遂良、韓瑗這一大幫子人,也許他們都詛咒過李治和武媚娘。

可以說,李治對他的舅舅長孫無忌還是留著情面的,凡謀反者,能不能再找得出第二個人來、可以留著一口氣去黔州傳信?

那麼,長孫大人不論結局好賴,都不能怪李治了。

請得回金徽皇帝,他仍可為一品國公,重拾昔日失去的所有榮耀。而有兄長在,李治根本不擔心趙國公對他有怎樣的報復行為。

請不回金徽皇帝,那長孫無忌只能怪自己的臉不夠大,怪不著別人,從此他便終老於黔州吧。

對於動用薛禮和長孫無忌,李治著實動過了一番心思。

在平息高陽公主之亂時,這兩個人曾是李治最堅定的支持者,如今,他們將為李治能不能安心坐在這個帝位上,來個周密而隱晦的註解是時候投石問路,聽一聽盈隆宮他兄長是什麼意思了。

因為李治不能確定,金徽皇帝在盈隆宮隱居十年後,此時是否有了悔意。

盧國公程知節老了,鄂國公尉遲敬德死了足足一年了,而動用英國公李士西征,又弊大於利。

對外戰並不在行的李治,此時必須對胞兄有個表示才行,若再一聲不吭,便像很在意兄長交給他的這座皇位了。

萬一大唐對外戰事遷延、甚至引發了時局動蕩,那麼不論是對兄長、對自己的良心、對歷史、對子民、對父親母親的在天之靈都說不過去了。

一個帝位罷了!兄能讓、弟何嘗不能還?兄長若真肯回來時,兄弟的相邀便一定是最最最最真摯的!

君臣私談結束時,午膳時間也到了,皇帝和武皇后同聲邀請薛禮入席,說明這頓飯並非事先安排,午膳就在紫宸殿,異常的簡單。

午膳進行到一半,有一位東宮宮臣進來稟報太子的午膳情況,武娘娘問,“弘兒吃得如何?”

宮臣道,“回陛下,娘娘,小臣過來便是說的這件事,太子殿下中午拒絕用膳,小臣等人想盡了各種辦法也不能勸進,這才來回稟。”

太子是李弘,七歲了,是皇帝的掌上明珠。

看到皇后神色上立刻顯出了擔心,皇帝對武氏道,“去看看怎麼回事。”武氏離席後,薛禮起身告辭,李治卻示意不必,薛禮又坐下來。

皇帝和薛禮坐得很近,為對方親自滿酒,又將侍立於身邊的兩個宮女揮退了,然後也不帶稱呼,直接問他道,“三千輕騎……不知要用如何的打法”。

薛禮道,“兵多則示之以威勢,兵少則示之以力量,微臣此去,必宣揚大唐及陛下天威,擊寡懾眾,擒王點穴,力求速戰速決。”

“說的好!這麼說以三千人平亂更合朕的意思,就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大唐的力量!朕記得……那年朕的皇兄平息焉耆之亂時,是用了……多少人?”

“回陛下,那時微臣還沒有功名,與金徽陛下恰好會於焉耆,他帶了十來個護牧隊,倉促奔赴焉耆解西州都督郭孝恪之圍,那是微臣在西州第二次見到他,第一次則是在牧場村。”

“朕聽說,薛將軍單戟奪焉耆南城門,亦是出了關鍵之力。”

“總之還是陛下智計超人,微臣只是恰巧趕上,這才有機會錦上添花。若說只帶十幾名護牧隊平焉耆之亂,微臣怎麼也不敢。像陛下那樣隻身平劍南之亂,就更不要想了。”

“將軍與兄長只有兩面之緣,便成刎頸之交,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

“十年前皇兄離開大明宮時,要朕視薛將軍為兄長,因而在將軍即將出征之際,朕便將一件只有我和武媚娘、舅父、盈隆宮知道的事情告訴給將軍。”

“陛下,不知是何事呢?”

“唉……朕早就有些累了,已派趙國公去黔州請朕的兄長回大明宮主政,如果他肯回來,朕同武氏甘願去盈隆宮居住。”

說完這句話,李治牢牢地看了薛禮一瞬,想從對方臉上看到反常之態。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當年聞之失箸,不得不託言於驚雷。

但李治在薛禮臉上只看到了一絲的驚訝。

“薛禮驚訝於陛下如此信任,將這樣的大事說與微臣,微臣感激不盡,更不能摻和什麼意見,但趙國公此行無論成與不成,都將是陛下手足無猜的又一段佳話!”

“將軍你的意思,要何時動身西行呢?”

“兵貴神速,微臣一日後可動身!”

“將軍的平亂方略,還有沒有增補呢?”李治笑一笑問,“朕是說……在你聽說過趙國公的黔州之行以後,”

薛禮早已從顧司階口中得知了這件事,但他不能說出來,只是回道,“西州集中了大唐最優良的牧場,事關我朝強軍之根本。西州若要長久,須得人心思穩,因而臣仍然是那個意思:陷陣為下,收心為上,擒王點穴,擊寡懾眾,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李治道,“甚好!在你與朕的身後總還有盈隆宮,將軍放心出征吧。”

這是一句不易察覺的試探。

皇帝的意思是,薛禮你若不幸從西州敗回來,那就只有指望金徽皇帝朕的皇兄親自出山主持局面了。

薛禮內心極為不悅,心說,你這是怕我一心只想著讓金徽陛下出頭,而懈怠了西域平亂之事!那麼我堅持帶三千騎,是不是也被你們夫婦懷疑了?!

他皺了皺眉,躬身道,“薛禮懂得為臣之道,更不會夾在陛下兄弟之間自作主張、妄逞撥秤之功!玄武門寅時開關、酉時落鎖,規矩十年未變,微臣從不管門外站的何人。此次前往西域平亂,薛禮若不盡心盡力,怎對得住金徽陛下相知一場!!”

這次沒有一個外人在場,李治慌忙道,“將軍十年鎮守玄武門,朕的皇兄看人夠準!除三千騎之外,你再帶五百名陌刀手兩千枚撼天雷!以除朕憂!”

“……好吧,陛下。”

東宮。

武皇后匆匆趕到東宮,發現太子太師、英國公李士居然也在這裡,一問內侍,內侍說太子已用過午膳了。

皇后對英國公說,“這一定是太師之功。”

英國公說,“是太子懂事,哪裡是微臣之功。”

武皇后道,“他是本宮的長子,本宮對他是不是太在意了!本來我陪陛下正在紫宸殿同薛禮將軍用膳,陛下一聽他不好好吃飯,便命本宮跑過來了。”

李士,“陛下一定是同薛將軍面授西征機宜,老臣佐教太子不力,還是驚動了皇后娘娘的大事,罪過了!”

武氏道,“國公一向有軍神之譽,這次我們念著國公年事已高,才讓薛禮去的,只是薛將軍執意只帶三千人馬,本宮擔心人有些少了。”

李士道,“娘娘何須擔憂,薛將軍一定會馬到成功的。”

又道,“薛將軍曾經做過兵部尚書,等他凱旋之日,老臣有心卸去兵部之職,再壓一壓薛將軍的擔子,懇請娘娘,到時候不要阻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武氏感慨道,“還得說英國公!心中只有社稷從無自己,也難為陛下如此看重你了,原來你們君臣竟是一樣的人。”

“皇后因何有此一說?”英國公問。

武氏道,“當年,媚娘入主後宮之際,連舅父都不支援我,唯有國公肯秉持中正替我說話。這件事媚娘從未敢忘懷,凡有大事,一向瞞誰都不瞞英國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