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二八三 增重目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八三 增重目標

拖曳小行星的理論建設,其實早就已經完成了,甚至就連用來捆住小行星的繩索,都已經正式生產,數量已經足夠十幾艘飛船使用了。

並且這個速度還在持續增加著,畢竟只要掌握好了生產工藝,碳又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 根本不會出現原料供應不足的現象。

牽引光速目前還不需要考慮,因為這東西,實在太耗能了。

維持那麼大的力場,本身就需要一個千萬千瓦級別反應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供能,還要加上改變小行星軌道需要的能量。

不是說不能做, 畢竟只依靠太陽帆的風壓,那微弱的推力, 就能把一艘特製的飛船,提升到千分之一光速以上的飛行速度,比以前所有的飛船速度都快的多。

雖然這樣的速度需要經過漫長的加速得來,使用力場牽引小行星也是如此,成功牽引一個小行星,耗時將達到七年以上。

抓捕的小行星,不僅要比繩索牽引的小行星直徑小,而且速度慢,自然就變成了被選。

當然要是有一天,反應堆技術得到突破,能量利用的效率更高,牽引光束未必不會被重新提上日程。

於是在楊青全面放開的命令下,整個月球,忽然沸騰了起來。

經過三年來不間斷的勘測,月球上絕大部分,深度在三百米以上的礦產,幾乎都被勘探明白了, 以前不需要那麼多的材料,也就不用全面開採, 現在則不一樣了。

圍繞著火星的十幾個增加引力和磁場的平臺,還有數量超過一萬,用來牽引小行星的飛船,都需要大量的金屬物質進行加工。

所以就在楊青做出決定的一個小時以內,從月宮基地出發,超過一百支的挖掘小隊,就已經乘坐月球飛行器,前往了各自的地點。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小隊數量還在持續增加著。

每個小隊降落第一件事,就是確定挖掘範圍,鋪下幾十平方公裡的太陽能板。

雖然可控核聚變已經成功進行了小型化,一個二十萬千瓦反應堆的核心艙,就只比人的拳頭大上一點,整個機組也不過一臺V8發動機大小。

但是月球某些方面的資源,雖然很豐富,就像是金屬之類的東西,但是聚變材料, 含量其實並不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按照可勘探儲量,月壤中氦三的儲量, 可以讓上個世界的人類用上幾百年, 但是平均到整個月球表面,那麼就談不上儲量有多豐富了。

聚變材料的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水。

不用於藍星上的水,這裡的水主要以水冰為主,因為宇宙射線的影響,裡面蘊含的氘數量,佔據了水分子的百分之二十。

雖然氘聚變要求跟氦三聚變相差無幾,同時還會放出中子,對於藍星路線的可控核聚變,是一個極大的危害。

不過對於月宮基地的可控核聚變路線,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單獨的遊離中子,在三十分鍾之內,就會徹底衰變,在那之前,它根本脫離不了由壓力符陣帶來的巨大壓力,被束縛在溫度超過一億度的等離子體中間。

但是月球上的水冰數量也很有限,能夠提煉出來的氘更少。

為了拖曳小行星,需要強大的動力,因此每個飛船上,都搭載著可以連續新增燃料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火星的質量只有藍星的百分之十一,自然不可能增加到藍星的質量,那樣一來,原本的火星核心太小,根本吸收不了這麼多拼湊過來的質量,後果自然是分崩離析,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楊青的目標是把火星的質量增加到月球的百分之二十,如果做不到,那就百分之十五,畢竟增加百分之九,這已經是一個很危險的質量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化掉。

火星的總質量是6.429乘以十的23次方千克,也就是說需要增加5.26乘以十的23次方千克的質量。

按照一顆直徑在一公里的小行星質量五十億噸左右計算,差不多需要一千多萬顆這樣的小行星。

然而搜遍整個小行星帶,直徑在一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也不過幾百顆,還包括了穀神星這樣的矮行星。

灶神星其實也算是矮行星的一種,畢竟它也太大了,大到很難被牽引出自己的軌道,除非楊青決心用上一千年的時間,為它增加數百個牽引飛船。

所以楊青對於給火星增重的態度,一向是很隨和的,他希望整個過程會在二十年內完成,所以到時候火星會被增加多少質量,還是個謎團。

月宮基地的技術進步,也算是日新月異的,僅僅三年的時間,飛船的速度就可以達到十分之一光速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近三個月的加速,才能達到這樣的速度。

說不定等到三年以後,更大推力的引力控制引擎會被發明出來,那時候加速到十分之一甚至更高的速度,也能控制在一個月以內。

那時候就算是在火星和藍星距離的極大值,飛船也能在兩個月之內到達。

雖然火星和藍星距離的極大值,超過了四億公里,不過在一秒鐘三萬公裡的極速下,用時也不會超過四小時。

它所消耗的時間,都用在路上的加速和減速了。

到那時候,去柯尹伯帶尋找小行星,並且把它帶回來,才成為了可能。

注意,這只是可能,小行星可不像自家的飛船,沒有能量罩,自身之間除了某些單獨的小行星,更像是一堆石塊的聚合體,牽引的加速度太大,

很可能會讓它們四分五裂。

使用常規速度,它們的速度又太慢,跨越四十億公里的距離,就算速度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也不過16.7千米每秒,將近八年的時間,才能進入到內太陽系的火星軌道。

這還不包括尋找還有減速的時間,因為即使我們在星圖上看到模擬演示的柯尹伯帶,有著無數的小行星矮行星還有彗星。

柯依伯帶其實在一個環繞著太陽,海王星外側,超過三十天文單位到五十天文單位之間的廣闊區域。

這個距離已經囊括了太陽系的七大行星,我們熟知的冥王星,降級後也位於這裡。

這裡看似密集,其實極為空曠,因為這個球體實在太大了,億萬公里的距離內,看不到一個天體的存在,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