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漢好姐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0章 農田新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0章 農田新制

【今日第二更!快快收藏吧!】

早有家丁取來,姜盛蘸足了墨,用隸書寫道:“中平二年冬月,樂安太守府借——”

“對了,你叫什麼名字?”

“小的黃通。”

姜盛繼續寫道:“借黃通米一千五百石整,立字為據!”

寫完就交給那黃通,黃通連忙推辭!這點糧食他還看不在眼裡,乾脆就想送個順水人情。

“讓你拿著就拿著!本太守向來說話算數,明年秋收之後,即可持此字據到太守府要糧。”

黃通見姜盛臉色冷峻,只得哆哆嗦嗦地收下了字據。

當夜姜盛就在縣衙休息,四名隨從去藥鋪買了些跌打藥治傷。

當夜姜盛輾轉反側,他在回憶著白天的情景,這些百姓就是因為無力承擔賦稅,才不得不把農田折價轉讓給豪強地主,由地主承擔賦稅,但百姓就只能從屬於這些兼併了土地的人,成了長工。

這些長工的家人都住在地主家的田莊裡,除去一家人的吃用,長工往往還得倒賠給地主。也有擁有少量土地的百姓,但除了交稅,所剩無幾,只得砍柴換糧。

姜盛回憶著漢代的土地政策,覺得有必要推行一下,但朝廷是絕不會關心這些東西的,姜盛就決定在樂安郡轄境推行。

此後幾天,姜盛一直隱瞞身份在鄉民之間轉悠,對百姓的疾苦有了全新的認識。回到臨濟縣的太守府之後,姜盛就開始擬定農田新制度。

按著姜盛的規劃,首先重申土地國有制度,然後分三步走實施,第一步是統計全郡的人口數和耕地數,第二步是均田,按著耕地數除去人頭數,得出每個人應分得的土地。第三步就加減稅,即百姓耕種分得的土地,這二十稅一,這比朝廷的十稅一減半,若是擅自超出應有的土地規模,則加倍收稅,定為十稅一;百姓難以耕種,必須轉給他人的時候,則他人享十五稅一,比十稅一差的那一部分,要付給原土地所有人適量的租金。

這個政策與漢初的土地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有效限制富人和地主對土地的兼併,而且百姓還能得到好處。

現在的東漢朝實行的是按戶分田、按人頭收稅,這樣相對於子女多的家庭就虧大了,土地很少,承擔的稅卻比別人高,這回按照土地數收稅無疑是減輕了負擔。

第二天的時候,姜盛召集夏侯蘭、楊鳳等鐵桿部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侯蘭道:“按人頭分地,可收稅是按地收稅,其實都是一樣的。”

“那可不一樣,大戶家地多人少,交的稅可比人頭稅高多了。這樣一來,這些大戶們就不會強佔百姓的土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正是此意,我這近十天的體察,看得出貧富差距,也琢磨了解決的辦法,暫時可按此執行吧。楊鳳——”

“屬下在!”

“年後你就負責此事吧,要按照每縣十人的標準下去監督各縣的人口統計和土地丈量。”

舊曆的新年應該都是放假的,樂安郡下各縣長官也都賦閒在家,姜盛就設宴邀請各縣長官。

一聽到設宴,各縣長官都是心中一震,夏侯蘭收治鹽場的事還歷歷在目,姜盛設宴會不會也與那夏侯蘭有相同的目的?

不過不赴宴,姜盛怪罪起來,那也不好交代,於是都約好了去赴宴。

姜盛首先舉碗敬各位縣長官,各縣長官都口稱“不敢!”,但都喝了,太守敬酒,這些縣官們豈敢不給面子。

姜盛見喝得差不多了,就開始佈置自己的規劃了,這些縣官們坐不住了,若是那些大戶沒有好處,怎麼可能還會進貢,指著那些泥腿子的稅嗎?那是公家的,他們可無權揣進自己的腰包。

“大人,此舉不妥!”姜盛看時,這人是益縣縣令徐林。

眾人大驚,這傢伙不想幹了?

姜盛微微一笑,說道:“試問有何不妥?”

“大人,現在朝廷的稅負很高,指著這些泥腿子交稅,我們都難以完成任務啊,從長久計,只有大戶集中人力耕種土地,才有可能擔負起朝廷的賦稅來,如若不然,我等俱休矣。”

姜盛聽了暗暗點頭,說道:“徐縣令說的甚是,不過本官有補充之策。”

“靜聽大人指示!”

“既然人力鬆散,那我們也可以把他們集中起來。樂安多平地,便於集中耕作,我們可以招募百姓到官田耕作,收成交完稅之後官民平分,這樣百姓不就集中起來了嗎?家中有田能承擔賦稅的,自由本家耕種,若是家中有田卻無力承擔稅負的可以集中到官田耕作。”

“大人,雖說此舉有所補充,但農田收入因時而異,若是交不起稅負,那該如何應對啊?”

“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提高農田的產量。”

“不知大人可有良策?”

姜盛令人取來文房四寶,在紙上畫出了曲轅犁的式樣。歷史記載,曲轅犁是唐朝發明的,一直沿用到至今。姜盛出身農村,對曲轅犁並不陌生。

眾人都是不解。漢時的犁都是直轅犁,無法調整深度,所以很難達到深耕細作的要求,所以產量極低。

姜盛道:“此物喚作曲轅犁,有十一個部件組成,耕作時由牛牽引,扶犁者可以根據土地的肥沃貧瘠情況及時調整犁地深度,確保土壤得到深翻,而後以耬車播種,播種時要把人畜的糞便曬乾磨成粉狀,隨著種子一同入地,則收成必定可觀。”

眾人都是點頭稱是,姜盛就把農田新制頒佈下來。

正月還未過完,楊鳳早就帶著人到各縣鄉張榜公布,然後督導各縣清點戶籍和丈量土地。

二月的時候,靈帝下令重修南宮,鑄四銅人、四皇鍾,所用錢財都是前兩年從百姓手中剝削而來,此舉招致了天下的反感。

江夏郡趙慈首先起兵,攻入南陽,斬殺了南陽太守秦頡,震動朝野。十常侍矯詔令各地募集兵勇平亂,但收效甚微,趙慈率軍橫行無忌,在荊州刺史連同周邊郡縣的地方官軍的連番圍剿下,趙慈兵敗被殺。

靈帝對此毫不知情,仍然安排十常侍研究南宮的重建,畢嵐是其中比較有頭腦的,他改進了翻車,把原來的木槽改裝成細桶狀模樣,名叫渴烏,這樣外面的水就可以大部分留在渴烏中,這樣就可以大批量的把低處的水轉移到高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