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十國帝王最新章節列表 > 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為唐皇帝 1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為唐皇帝 13

章十三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13)

(第三更)

接下來的幾日,楨州方面再無嶺南軍動靜,斥候每每回報,內容也都大同小異:楨州正在加緊修繕城防、城外探馬甚多。

“吃一塹長一智,看來蘇章不打算再派遣兵馬出城,而是打定主意踞城而守,以逸待勞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軍議上,馬小刀笑著說道,“蘇章此番集結重兵駐紮在楨州城,有給番禹守國門的意思。劉龑為增加蘇章的分量,新授蘇章鎮東節度使,番禹之東、溱水之南一府五州之地,皆盡受他節制。如是觀之,劉龑這回也是不惜本錢,要傾盡全力與我軍死戰到底。”

史彥超琢磨道:“嶺南之地三大藩鎮,北部桂州靜江節度使,防禦湖南,中部繡州寧遠節度使,西部邕州建武節度使,防禦南詔,除此之外,東部兩府之地兵馬為多,分別是番禹興王府、東部齊昌府。蘇章節制嶺南東部一府(齊昌府)五州之地,駐軍楨州,有多少兵馬?”

“據軍情處探報,此番得知我軍乘坐船艦南下,番禹發精兵兩萬進駐楨州,同時招募大量青壯入伍。眼下我軍在此登岸,蘇章免不得調集一府五州兵馬到楨州。粗略估計,已經在楨州的,和即將到達楨州的,總兵力大概能達到四萬多。”馬小刀回答道,“即便是前日折了五千步騎,蘇章固守楨州的兵馬,仍是綽綽有餘。”

“四萬兵馬,據守一個楨州城,那還不把楨州打造成銅牆鐵壁?”李彥琳笑道。

“一幫烏合之眾而已,何足為懼?”史彥超豪氣萬千。

王師稍作休整後,即刻向楨州禁軍,不日抵達。

大軍在城外紮營,旋即做攻城準備。

軍情處和斥候探明,楨州之東的四州之地,有數股嶺南兵馬正在向楨州行軍。

馬懷遠和史彥超、李彥琳等將商議一陣,決定不讓戰事拖延,立即發動唐軍對楨州的戰役。

“楨州之地,詩人謂之‘左瞰豐湖右瞰江,三山出沒水中央’,要進行攻城作戰,首先必須隔絕循江,讓護城河乾涸,然後我軍才能將河道填塞。”馬懷遠說道。

“無論是令河流改道,還是修築堤壩,此事末將都做過,這個差事就交給末將去辦!”李彥琳請命。

“你和史將軍一同前去。軍中將校,很多都曾在演武院呆過,這等差事並不難辦,但也不可大意。”馬懷遠對史彥超和李彥琳說道。

兩人著即領命而去。

出帳後,史彥超和李彥琳合計道:“此番要動大手腳,需得先去查探一下循江的具體情況,選好動手的地址,擬定相應計劃,你我得帶上書吏先去走一遭。”

馬懷遠在給史彥超和李彥琳交代完差事後,又將周小全和馬小刀叫過來,吩咐道:“循江斷流後,就是填塞護城河,河道頗大,你二人先去做些準備,泥土裝袋、打造壕橋,同時也要監督火炮、雲梯的準備”

當史彥超和李彥琳選定好地址,帶著近萬將士出營,沿河而上去隔斷循江的時候,這個動靜沒有瞞過楨州城內的蘇章。

“唐軍在循江上築壩?”接到訊息,蘇章如坐針氈。

“唐軍築壩,是要隔斷循江,使我護城河乾枯,好填充河道,還是要蓄積河水,尋機水淹我楨州城?”副將憂心忡忡的問。

“都有可能。”蘇章負手來回踱步,“不成,不能讓唐軍築壩!”

“大帥有何良策?”副將趕緊問。

蘇章尋思道:“唐軍白日築壩,夜晚勢必疲憊,正適合我軍夜襲。你帶領一部甲士,趁夜出城,一面襲擊唐軍,一面鑿毀堤壩。他們白日築壩,我軍就夜晚毀壩,唐軍築壩一日,我軍就夜襲一日!”

副將精神一振,“大帥高見!”

當日夜,副將選調數千精卒,在夜色掩護下開啟城門,向唐軍築壩的地方奔進。

唐軍已經準備攻城,免不得對城池日夜監視,副將的行動沒有能瞞過唐軍,很快就被唐軍發現。

史彥超、李彥琳奉命築壩,馬懷遠自然要防備著楨州軍去破壞唐軍的工程。

楨州軍行至半途,就遇到前來攔截的唐軍。

“眾將士聽我號令:衝殺過去!”楨州副將渾然不懼,下令部曲迎敵。

他也知道出城前往大壩,不可能瞞過唐軍,路遇唐軍攔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時候無非是看楨州軍能否一鼓作氣,殺穿唐軍的攔截。

兩軍高舉火把交戰,戰況非常激烈。

但就在唐軍注意力被這股楨州軍吸引的時候,楨州城裡忽然殺出另一股精兵,繞過正在激戰的雙方將士,直奔唐軍築壩的地方而去。等唐軍發現這股楨州軍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阻攔。

後一股楨州軍才是真正夜襲堤壩的精銳,先前那數千將士不過是吸引唐軍注意的幌子罷了。

這股楨州軍成功越過唐軍封鎖,奔襲到了唐軍築壩的地方。

月色清幽,一座堤壩已經初具規模。

堤壩旁,有一片唐軍營地,營中燈火依依,如星海倒懸。

“殺!大丈夫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就在此時!”楨州軍將領大呼一聲,舉刀策馬,率主力直奔唐軍營地,另外分出一部兵馬,衝向堤壩。

楨州軍衝到唐軍營前,還沒接觸轅門,忽然看到唐軍營地中騰空飛起三支火箭。緊接著,軍帳裡衝出無數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轅門前列陣,引弓搭箭,更有弩車被推出來,一排排出現在軍陣前。

唐軍早有防備。

史彥超站上轅門,一把拔出橫刀,“將士聽令!士卒不出營,但以弓弩殺敵!”

在此之前,史彥超就下令唐軍將士分作兩班,一班修築堤壩,一班專門應對楨州軍來襲。

雖然這樣會讓築壩變得緩慢一些,但無疑是穩妥之舉。

早在楨州副將率軍出城時,史彥超就聽到了動靜,那時就已下令部曲備戰。

所謂良將,行軍征戰,首先必須要處處謹慎。

演武院建立已經十多年,畢業生已經達到數千人,大唐軍中不缺良將,更不缺良將儲備。史彥超,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罷了。

此時,不僅唐軍營地已經做好迎敵準備,堤壩那邊同樣防範嚴密。

若非是擔心地雷成規模的轟炸,會影響才初具規模的堤壩的穩定性,唐軍多的是讓楨州軍有來無回的法子。

不過眼前卻已足夠了。

兩軍激烈交戰。

戰不多時,楨州將領就聞報,楨州城外的唐軍,開始炮轟楨州城!

“唐軍修築堤壩,難道是引蛇出洞,誘我出城來鑿毀堤壩,以此分散楨州城的兵力,好趁機攻城?”楨州將領驚駭不已,再也顧不得堤壩,連忙下令部曲回援楨州城!

唐軍並沒有趁機攻打楨州城,只不過是做出了攻打楨州城的樣子,吸引襲擾堤壩的楨州軍回援罷了。

當夜,楨州軍損兵折將,卻沒有威脅到堤壩半分。

往後幾日,蘇章又派遣楨州兵馬去襲擾堤壩,這回他沒有選擇在夜裡出擊,而是白日進攻。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唐軍使詐。

史彥超、李彥琳雖然能擋住楨州兵馬,但楨州軍這樣不停襲擾,卻使得堤壩的施工因之受到影響,變得進展緩慢。

史彥超再如何把部曲分作兩班,這兩班人也總要休息,而戰士一旦休息,就沒人抵擋楨州軍的襲擾,史彥超不得不增加戰兵,減少修築堤壩的人數。

楨州城外的唐軍也相應改變了戰法,楨州軍一出城,就派遣精騎四面合圍,拖住楨州軍的腳步,而後調集精卒合圍,尋機將其圍殲,莫說不給他們去襲擾的機會,更不給他們回城的機會!

蘇章出擊堤壩,是反守為攻,馬懷遠圍殲楨州出城的兵馬,同樣是反守為攻。

蘇章不想跟唐軍混戰,因為他知道楨州兵馬並不及唐軍精銳,於是派遣部曲去襲擊唐軍營地,迫使唐軍撤去對出城兵馬的圍攻,轉而回援大營。

唐軍人數並不佔據優勢,只得回救大營。

就這樣,楨州城外,一日數戰,雙方你來我往,各展才能,拼殺的難解難分。

然而隨著戰事持續進行,唐軍的精銳顯現了出來。

楨州每回派遣出城的兵馬,總有許多無法回城,並且死傷一回比一回重。

而就在這個時候,嶺南東部其它四州支援楨州的兵馬,卻先後在靠近楨州時,遭遇唐軍佈置在官道上的地雷陣,死傷慘重。

由是,楨州軍懼,不復再敢出戰。

楨州軍不出戰,馬懷遠於是調集精銳兵馬,向東出擊。

那些來支援楨州的嶺南兵馬,本就因為唐軍地雷陣死傷慘重,再被唐軍精銳奔襲,立即不能抵擋,一股接一股被唐軍擊潰。

解決完楨州的外援後,沒多久,堤壩築成。

於是唐軍填充護城河。

再後,唐軍調集百架火炮,猛轟楨州城。

開始的時候,唐軍轟塌一段城牆,蘇章總能搬出事先建造的木牆,將缺口賭上。但在火炮面前,木牆實在太過脆弱,根本經不住幾下轟擊。

隨著唐軍轟塌的城牆越來越多,楨州城裡的木牆耗盡。

唐軍轟塌最後一道木牆後,面前的楨州城已經殘破不堪。

馬懷遠下達將令:全軍攻城!

王師將士大舉殺進城中,與楨州軍展開慘烈巷戰。

這就到了唐軍手-榴彈發威的時候。一顆顆手-榴彈從唐軍戰陣,扔向楨州軍戰陣,然後爆炸,楨州軍立即死傷慘重,戰陣也站不住。

激戰之後,唐軍順利奪下楨州城。

蘇章帶領殘部退向博羅縣。

馬懷遠沒有給蘇章到博羅再佈防的機會,遣精騎,一路追殺。

博羅縣開門接納蘇章時,被唐軍精騎順勢殺進城中。

博羅遂克,蘇章也被活捉。

至此,番禹之東,再無城池可供防禦唐軍。

:///16/1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