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桓容最新章節列表 > 52.第五十二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2.第五十二章

熱門推薦:、 、 、 、 、 、 、

“愔年事已高,鬚髮皆白。近月久病,不堪軍旅。請辭徐、兗二州刺使,京口之兵盡付大司馬……”

經郗超篡改的書信當眾宣讀,室內頓時陷入一片寂靜。

在場除了桓溫麾下,另有江州刺使桓衝,豫州刺使袁真和荊州刺使桓豁等派遣的使者。聞聽信中內容,皆面現驚色。

各州刺使不在建康,訊息卻並不閉塞。

庾氏被新蔡王舉發謀逆,殷涓和庾柔兄弟一同下獄,這背後究竟是怎麼回事,眾人心知肚明。

郗愔手握北府軍,敢和桓溫掰腕子,同僚無不欽佩。

如今勝負未分,郗愔竟會以老病求退,將北府兵權拱手相讓,無論如何都說不通。但信上確為郗愔字跡,熟悉的人掃過兩眼,神情間愈發疑惑。

難道郗方回被抓住了什麼把柄,受到桓元子要挾,方才行出此舉?不然的話,這件事無論如何都說不通。

不只豫州使者這麼想,包括江、荊兩州的使者都在腦中轉著念頭,計劃稍後尋人打聽一下,儘快給自家使君送信。

郗超坐在下首,仔細觀察眾人神情。見多數為信中內容驚訝,並未懷疑信上字跡,心下松了口氣。同另一名參軍交換眼色,為保不出差錯,當儘快擬定表書,隨書信送往建康。

郗刺使坐鎮京口,在朝中地位非同一般,說話的分量也是極重。僅憑一封書信並不能直接取得北府兵權,一定要天子下旨,事情才能最終定論。

郗超同桓大司馬商議,事情必須速戰速決。等到郗刺使發現不對,想出應對之策,己方將十分被動,甚至落下偽造書信,陷害同僚的罵名。

“僕有一問。”傳閱過書信之後,豫州使者開口問道,“京口使者現在何處?信上為何沒有郗刺使私印?”

不是正規公文,可以不加蓋刺使印。但是,從頭至尾沒有落款,沒有私印,未免有些奇怪。

他不提尚罷,這樣問出口,眾人皆是一凜。

對啊,他們都在這裡,京口使者為何不在?即便是私人書信也該有落款,加蓋私印!

有人心生疑問,不自覺看向郗超,眉間緊蹙。

郗超雖在桓溫帳下,到底是郗愔親子。以世人對家族的重視,應該不會聯合外人坑害自己的親爹吧?

他難道不清楚,郗愔倒了,他將失去重要依仗。

桓元子信他還好,哪一日對他生出疑心,非但官職不保,甚至連命都可能丟掉。

一個能陷害親父之人,誰敢放心重用?

郗超心頭一驚,他知道事情總會有破綻,想要滴水不漏很難,卻萬萬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被人發現不對。

見郗超不出聲,目光有些躲閃,眾人心中疑惑更深。

豫州使者正要繼續問,忽聽上方傳來一聲鈍響,原來是桓大司馬解下佩劍,重重放到桌案之上。

眾人正自不解,室外忽起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借視窗映出的暗影,能輕易推斷出,門外站著披甲執銳的府軍。

各州使者面色微變,心中驚疑難定。

古有摔杯為號,帳下刀斧手一併殺出。桓大司馬莫非要仿效而行,如果不能順其意,就要拔-劍相向,留下自己的人頭?

豫州使者臉色變了幾變,愈發肯定這封書信有貓膩。然而形勢逼人,他敢繼續追究,今天恐要命喪此地。

桓溫掃視眾人,見多是臉色泛白,目光有所迴避,知曉效果已經達到,立刻令人取來竹簡,當著眾人的面,將郗愔辭官交出兵權等語刻於簡上,以布袋裝好,當日便送往建康。

送信之人離開,諸州使者心下明了,郗方回能及時上表自辯,事情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如若不然,京口和北府軍必要落到桓溫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到那時,縱觀整個朝廷,還有誰可與之抗衡?

事情就此定下,各州使者無心多言,紛紛告辭離開。

桓大司馬收起佩劍,揮退閒雜人等,對郗超道:“景興立此大功,溫當重謝才是。”

“超不過盡己所能,不敢當明公之言。”郗超笑道,“表書遞至建康,天子定允明公所請。屆時,明公手掌兩府軍權,鎮守姑孰,遙制京口,何愁大事不成?”

桓溫哈哈大笑,笑聲傳出室外,顯見心情愉悅。

“明公,超有一言,北伐之事還請明公三思。”

郗超對今年北伐並不看好。

苻堅野心勃勃,得王猛相助,有一統北方之志。慕容鮮卑多年內訌,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國主雖少,卻能啟用吳王慕容垂,足見其並非全無眼光。

去歲,雙方因陝城大戰,彼此互有勝負。冬日免戰兩月,今春暖雪化,必將迎來決戰。

這個時候參與進去並不十分明智。

無論王猛還是慕容垂,都是不容小覷的對手。決戰之後,無論敗的是氐人還是慕容鮮卑,想要趁其大敗發兵收回晉朝失地,絕不是那麼容易。稍有不慎,將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壞了大事。

郗超始終懷抱希望,盼著桓大司馬能夠改變心意,放棄北伐取勝的念頭,轉而先奪取皇位。

可惜桓溫不聽勸。

事實上,他也不是沒有道理。

無論曹魏代漢還是晉室代魏,總是為世人詬病。直接逼司馬奕讓位,必會被天下人口誅筆伐,攜北伐得勝之威,好歹能添幾分底氣,爭取幾分民意。

“景興不必多言,我意已定,此事斷無更改。”

郗超無法再勸,只能拱手應諾,暗中嘆息一聲,期望北伐能夠順利,莫要節外生枝,落得敗局收場。

太和四年,二月甲申,桓大司馬的表書抵達健康,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

丞相司馬昱是舉薦郗愔之人,看過附在表書後的書信,差點當場昏過去。

“郗方回怎會如此糊塗!”

司馬昱不信郗愔會做出此舉。

日前還與他通訊,誓要同桓大司馬一決高下,轉眼就請辭官職,拱手讓出兵權?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封書信定是偽造!”

司馬昱言之鑿鑿,謝安和王坦之對坐苦笑。

真如何,假又如何?

事已至此,朝廷不可能直接駁回上表,只能設法拖延,派人往京口問個明白,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馬上手書一封,派人送去京口。”司馬昱道。

謝安點點頭,和王坦之商議之後,將上表原封不動抄錄,遞送到褚太后面前。

當時,褚太后正在殿內讀道經。

自從司馬奕開始自暴自棄,這對天家嬸侄的關係愈發冷淡,除必要竟不說話。

桓溫的上表送入臺城,直接越過天子送到太后面前。司馬奕知道之後,冷笑數聲,推開酒盞,執起酒勺一飲而盡。略顯渾濁的酒水沿著嘴角流下,浸溼大片衣襟。

妃妾和嬖人試圖勸說,直接被兩腳踢開。

“滾,全都滾!”司馬奕雙眼赤紅,衣襟大敞,神情間滿是狂態,“別人看不起朕,視朕如棄子,你們也敢看不起朕!”

“陛下,妾不敢,妾沒有啊!”

妃妾伏在地上泣聲哀求,嬖人大著膽子上前,又被司馬奕一腳踢開,不慎踩到滾落的杯盞,仰天摔倒,腦後撞在地上,連聲慘叫都沒發出就暈了過去。

“滾出去,全給朕滾出去!”

司馬奕愈發瘋狂,隨手抓起一隻漆盤,對著殿中的宮婢和宦者就砸了過去。

“你們都想害朕!”

“朕不會讓你們如願!”

“滾!”

“全都滾!”

庾皇后站在殿外,聽著殿內的動靜,木然的表情轉為嘲諷。

庾氏風雨飄搖,庾皇后終究不能真的撒手不管。聞聽桓大司馬屢次上表,庾柔和庾倩恐將性命不保,她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去求太后,結果被拒之門外,來見天子,卻遇上這樣的場景。

庾皇后突然覺得活著太累。

太和元年十月那場大病,自己怎麼就挺過來了?如果當時死了該有多好。

“回去吧。”

不等宮婢應諾,庾皇后轉身離開。

長裙下襬掃過地面,裙上金絲銀線依舊耀眼,織成的花鳥依舊活靈活現,彷彿在歌唱春日。

“殿下,起風了,恐要落雨。”

“是啊,起風了。”

庾皇后停住腳步,仰望烏雲聚集的天空,消瘦的面容白得近似透明,寬袖長裙隨風狂舞,人立雨中,一動不動,彷彿凝成一尊雕像,再無半點活氣。

太和四年,二月己丑,司馬昱的書信送達京口,郗愔看信之後臉色驟變,雙手攥緊信紙,指關節發白,氣得嘴唇發抖。

“逆子!逆子!”

別人想不明白的內情,他無需深思就能明白。怪只怪沒有提防,一封書信就被鑽了空子。

“明公,如今該當如何?”

幾名參軍和謀士坐在下首,都是面現憂色。

各州使者齊聚姑孰,為何沒有半點訊息傳出?

京口也派去了使者,送信之後就被早早打發回來,帶回的訊息是桓大司馬允諾,願一同扶助晉室,收回失地,修復皇室陵寢。

郗愔知道桓溫肯定言不由衷,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桓溫竟歹毒至此,想要一舉奪取京口,搶走北府軍權!

“明公,這封書信……”

“逆子可仿我筆跡。”郗愔頹然坐下,忽然間像老了十歲。

“明公,”劉牢之站起身,沉聲道,“僕以為,明公當立即給丞相回信,言明此非明公本意!”

“對!”一名謀士接言道,“天子未曾下旨,事情尚可轉圜!”

“古有例,賢臣辭官,天子必當挽留。”劉牢之繼續道,“明公不妨說於丞相,請天子下旨挽留,明公順勢應諾,自陳為晉室鞠躬盡瘁,可保兵權不失。桓元子再強硬,於此也無可置喙。之後僕等小心防備,不再予人可趁之機!”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桓大司馬隱瞞訊息,不給郗刺使反應的時機,意圖造成既定事實,奪取北府軍權。郗刺使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將手中權力全盤交出。他願意,他手下的人也不會答應。

郗超能模仿郗愔的字跡,卻不能預測朝廷的反應。

如今司馬昱給京口送信,想必王謝等士族也會站在郗愔一邊。如果能說動天子,儘快下達挽留旨意,郗刺使便有翻盤的機會。

“善!”

郗愔磨了磨後槽牙,頹然之色盡消。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何況是執掌一方軍-政的“諸侯”。

之前借庾氏和桓溫對抗,不過是小打小鬧。現如今,桓溫是要挖斷他的根基,將郗氏徹底邊緣化,逐出權利中心,郗愔不暴-怒才怪。

“早知有今日,不該放逆子離開!”

安排好諸事,郗愔留下劉牢之,令其儘快啟程趕往鹽瀆,將此事告知桓容。

“明公之意,僕不甚明了。”

“桓元子欲斷我根基,一旦北府軍易手,他必自領徐、兗二州刺史。”郗愔受到一番打擊,反而愈發睿智。

“兩州落入桓元子之手,諸僑郡縣均不能免。鹽瀆雖被劃為縣公食邑,四周被圍,他也難獨善其身。”

“明公之意是說動他向建康送信?”

郗愔點頭道:“我聞官家不理政務,整日飲酒作樂,愈發放縱荒唐。為保萬無一失,聖旨之外還需請下懿旨。”

想要說動太后,南康公主是最好的人選。

假設鹽瀆落到桓溫手中,桓容九成沒有活路,南康公主不會坐視親子喪命,必會全力說服太后和天子一道下旨,挽留郗愔在朝。

“事情宜早不宜遲,你即刻動身。”

“諾!”

鹽瀆縣中,桓容沉浸在撿漏的喜悅中,連續幾天都是滿臉笑容,引得縣衙內的婢僕-春-心-萌動,有事沒事就要繞到後堂,必要阿黍出面才會離開。

正月之後,到縣衙重錄戶籍的流民呈倍數增長,石劭和幾名職吏實在忙不過來,桓容擼-起袖子親自上陣。

不到兩天,桓府君美名更盛,出門就要被堵。西城還好,到了東城和北城,完全是水洩不通,寸步難行,盛況不亞於建康城。

公輸長和相里六兄弟已經搬到西城。

起初,相裡兄弟不願離開林邊,經過公輸長幾番勸說才勉強點頭。

到西城之後,知曉傳言非虛,桓容並非是做表面文章,為自己賺取名聲,而是確有愛民之心,六人拋棄成見,願為桓府君的建築事業添磚加瓦,盡心盡力。

“僕等見識淺陋,前番誤會府君,還請府君莫怪!”

同樣是手藝人,公輸長身強體壯,一雙手尤其有力,看著就是匠人材料。相裡兄弟卻是身材瘦高,長相俊秀,穿著布衣草鞋也掩不去書卷氣。

桓容禁不住懷疑,這六人能製作陷阱機關不假,戰鬥力什麼的大概要打個折扣。

沒料想,當天他就被現實抽了嘴巴。

“此處不易建造木屋,當取山石為基。”

相裡松在六人中居長,見到西城新造的房舍,時而點頭時而搖頭,轉過一圈之後,選出靠近縣衙的兩棟,言明都要推倒重建。

“府君以為如何?”相裡松一邊說,一邊舉起磨盤大的石頭掂了掂,表示今後取石都要照此標準,才能造出最堅固的房屋。

桓容咽了口口水,問道:“這樣不會麻煩?”

“不麻煩。”鄉里柏性格直率,插言道,“自高處觀,這兩座屋舍緊鄰縣衙,可仿造甕城造起圍牆,同縣衙互為犄角,遇百名賊匪亦能抵擋。”

甕城?石牆?犄角?賊匪?

桓容愕然當場,他只是要造房子,不打算造軍事基地。他知道墨家擅長守城,可需要現在就發揮所長?

“需要。”

相里六兄弟一起點頭,同時表示,縣衙周圍只是第一步,包括西城、東城、北城和南城,只要時間充裕,有足夠的人手和材料,都要做進一步改建。

“府君信任我等,僕等必要竭誠以報!”相裡松扔掉磨盤。

“府君放心,有公輸製出的輪軸和木車,運送石料不成問題。”相里柏笑出一口白牙。

“城池造好,僕等會在城四周埋下陶甕,設下機關,連通城內河流水道,確保萬無一失。”相里柳抄起一根手臂粗的原木,對著牆壁敲了敲,顯然不太滿意這個硬度。

“河流通外,當設定籬門以防賊匪。”相里樅觀察木頭敲出的石坑,對兄長點了點頭。

“善!”相里棗連連點頭。

六人一邊商量一邊繪圖,不到半個時辰,一張粗略的城防圖已躍然紙上。

桓容幾次想要開口,卻發現不知該說些什麼,最終選擇閉口,靜靜看著幾人畫圖。

軍事堡壘就軍事堡壘,他不差人手材料,更不差錢!不過,這樣的城防圖,怎麼看都像郗超提過的北方塢堡。

“不瞞府君,北地的秦氏塢堡便出自相里氏之手。”

“我聽公輸郎言,爾等祖籍西河郡。”對方主動提起秦氏塢堡,桓容自然不會放過機會,順勢問道,“爾等先祖為秦氏建造塢堡,爾等必同秦氏交好,為何要南渡?”

相里六兄弟面面相覷,最後,是年紀最小的相里棗出聲解釋。

“僕曾祖早年同人比拼技藝,不慎落敗,始終耿耿於懷。僕大父和僕父發誓雪恥,卻至死未能如願。僕六人繼承父志,得知其後人在南地出現,便一路尋來,望能為曾祖雪恥。”

“可曾尋到?”

“尋到了。”相里棗點頭道,“就是公輸兄。”

桓容:“……”

這就是公輸長所謂的一言難盡?

八成是公輸長的曾祖壓根沒把這事放在心上,自然也不會告知子孫。六人一路尋來,他估計還在雲裡霧裡,壓根不明白怎麼回事。

桓容無語良久。

他還以為六人離開北地是有難言之隱,要麼就是有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沒想到竟是這樣。果然穿越的時間久了,他也開始擅長腦補?

正想著,空中傳來一聲響亮的鷹鳴。

桓容抬起頭,當即展開笑臉,舉起右臂。

少頃,一隻通體黑褐色的蒼鷹俯衝而下,落到桓容前臂,又迅速挪到桓容的肩膀,翅膀蹭了一下他的臉頰,全當是打過招呼。

“你總算回來了。”桓容擦過蒼鷹背羽,笑道,“我還以為你要留在北地,不打算回來了。”

蒼鷹不滿的瞪著桓容,舉起腿上的竹管,好似在抗-議:老子是那麼不負責任的鷹嗎?!

相里棗看著蒼鷹,覺得格外熟悉。望向五個兄長,果然和他一樣,都盯著蒼鷹皺眉。

這只鷹怎麼那麼像秦四郎君養的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