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八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八名

第八名這個名次。

秦戟給到了自己非常喜歡,也是非常崇拜的一個人。

但崇拜歸崇拜,在綜合各方面的評判之下。

秦戟還是覺得他在第八位,或許更好。

實際上他可以再往上走一名。

但也僅僅只是一名。

兩個人都是秦戟非常喜歡的人。

最終秦戟的這個名次,還是給到了他。

剪輯之類的東西秦戟做的很快。

什麼叫熟能生巧啊?

於是第二天。

天亮的差不多了的時候。

秦戟就將剪輯直接發了出去。

翹首以盼啊。

然而他們盼來的卻不是自己。

而是另外一個人。

甚至這個人本人,也因為這個排名忍不住愣了一下。

忍不住摸著自己的心坎詢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第八名這個名次。

他配嗎?

他真的配嗎?

答案是配的。

因為他的名字。

叫做范仲淹。

“讓我們歡迎範文正公,范仲淹!”

宋真宗:“我超!兄弟們,中大獎了!范仲淹,我的人!我的進士啊!兄弟們!”

宋仁宗:“額,雖然我不想說的太多,但是啊,咳咳,他是在我的朝代聲名鵲起的。”

趙匡胤:“我就說嘛!我大宋一直以來優待士大夫!那肯定要出名臣的啊!范仲淹是吧?不錯,很不錯啊!”

趙光義:“啊,舒服了,武將就不多說了,就在文化這一塊兒上,那一定是要把場子找回來的。”

嬴政:“沒聽過。”

朱元璋:“範文正......這個人要是不上榜,我反而會有些不相信。這個人,真正的詮釋了完美。”

朱棣:“確實,自範文正以來,歷代之文人,無不以文正公為榜樣。其精神之影響,何止是一代啊。”

劉徹:“細說。”

劉邦:“細說。”

劉備:“不會這次咱們大漢朝沒有文臣了吧?”

劉禪:“相父一定可以!”

諸葛亮:“陛下,古今豪傑何其之多,亮,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諸葛亮很謙虛。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不可能不上榜。

而對於范仲淹來說,許多人知道,許多人認識。

但還是有很多不是特別瞭解他的人。

范仲淹,準確的來說,不是一個特別好命的人。

但也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坎坷的人生道路,才讓他之後的一切,看起來更加的難能可貴。

中華上下五千年。

寒窗苦讀,一日登科的人,不少。

大公無私,為國為民的人,不少。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也不少。

但是這些人全都加在一起,最終能夠出現的人,或許真的不多了。

拿著手指頭細心的數一數,或許數的出來。

而毫無疑問的是,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兩歲的時候。

父親死了。

幼年喪父,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他的母親改嫁了,所以他也改嫁了。

在改嫁的同時。

他也必須換一個名字,從范仲淹,換成了朱說。

往後的很長一點時間,他都用著這個名字。

年紀還很小的他,不知道自己有個最開始的本名范仲淹,也不知道,從小陪伴他長大的父親。

並不是他的親生父親。

他覺得他和尋常人都沒有什麼不同。

他喜歡讀書,並不喜歡經商,所以他的父親,讓他去寺廟當中讀書。

他家裡有些錢,但不代表他有錢。

當時的范仲淹對於這件事情,瞭解的並不深刻。

但是有飯吃,那就夠了。

在寺廟的日子不斷的苦讀,節儉度日,聖人書上面也說了。

節儉是一件美德。

但有個東西讓他很苦惱,那就是其餘朱家的子弟,似乎並不是很節儉。

所以他有時候會勸誡一下其餘人。

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別人知道的清清楚楚。

“你一個外姓人,憑什麼說我們,你又不是朱家的人。”

童言無忌,但最是商人。

到了這個時候。

范仲淹才明白。

原來自己,不是朱家的人,原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才是自己的名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知道這件事情的范仲淹,覺得羞愧難當。

他竟然在這裡無知的活了這麼久的歲月。

所以隨後,他就離開了。

離開了朱家,立志要以功名來為自己正名。

五年的求學時間,像是一晃就過去了一樣。

二十七歲的范仲淹,最終考上了進士。

二十七歲的這個年紀,自然是無比的年輕的。

說上一句光宗耀祖,絕對沒有一丁點的問題。

他終於開始踏上了仕途。

最開始的時候,也不過是個參軍,和之前的那個兄弟一樣,但是沒關係。

真男人,就是要一步一步往上走。

在汴京呆了六年,這六年裡面發生的事情,對於范仲淹來說,乏善可陳。

而隨後,他被掉到了泰州的西溪。

在這兒,開始管理鹽政。

怎麼說呢?

自從鹽鐵官營開始,鹽政就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所以范仲淹身上的擔子,也還算是蠻重的。

但西溪這會兒,卻並不太平。

這個地方瀕臨黃海,海堤這個東西,年久失修,海潮經常倒灌,從而將良田淹沒。

問題來了。

為什麼之前沒人管呢。

很好。

因為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會去管這些事情的。

宋朝的那個年頭,嘖。

真的有些不太好說。

做不做,反正官官相護,過好日子,肯定是不會有問題的。

范仲淹自然不會不管。

所以他奏請皇帝,開始了他的治水之路。

這些日子總是不太好過的,徵召民夫,修建堤壩,這個東西范仲淹不能夠說頂級,但至少懂其中的道理。

但大宋官場的糜爛,大夥兒該吃點東西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忘記伸手。

於是這條堤壩,一修就是三年,兩百多千米。

接近一千個日夜,范仲淹都奮戰在第一線,順便把自己的俸祿,全都給貼了進去。

最終這裡的土地,不再有海潮倒灌之苦。

很顯然,這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當地人為他立了塊碑。

上面也聽聞了他的事情,這樣的人,的確是不多。

所以準備徵召他,讓他去做點別的事情。

但這個時候,噩耗卻傳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