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人的一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五章:人的一生

她的母親離開了人世。

很可惜,看不到後面范仲淹的成就。

而范仲淹也因為這件事情,而選擇回到了老家,為她的母親守喪。

三年的時間。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能夠算是很長久。

而對於范仲淹來說,在他為母親守孝的這幾年,他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

教書育人。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事情,當時的晏殊邀請范仲淹前往應天書院,當了一個教書先生。

對於教書育人,范仲淹之前是沒有做過的。

但並不妨礙,在這件事情上,他一樣做的很不錯。

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每當談論天下大事,輒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即由范仲淹倡導開始,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范仲淹聲譽日隆。

所以說,一個有才能的人,往往在哪兒都能夠綻放出屬於他的光芒。

當然,相當偏科的人例外。

教書教了三年,守孝的日子也總算是過去了。

於是在第二年,范仲淹嘗試著上書,陳述自己的大志,以及自己對於當時朝廷的看法。

晏殊本身就對於范仲淹十分的欣賞。

因此在守喪完成之後,自然也極力推薦范仲淹,希望范仲淹能夠入京,有著一番更大的作為。

甚至親自面聖,就是為了陳述范仲淹之前的功績。

於是在這一年十二月。

范仲淹得以重新回到汴梁,這一次他又是一個小官,負責皇家典籍的整理。

頗有一些無趣。

但范仲淹本身就是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對於一切的事情,都看在眼裡。

當時有著一個很嚴峻的事情。

這個事情,是幾乎可以說,幼年皇帝都會遇到的事情。

例如當年的呂雉,武媚娘,再之前一點,甚至是始皇帝登基的時候。

也面臨了這個問題。

太后當政。

雖然歷朝歷代都有規定,皇上成年之後,太后自然就應該將權利交接到他的手上。

但權利是如此的誘人。

誰會輕而易舉的放手呢?

當時的太后權利本身就很大,滿朝文武之間,對於她,幾乎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適逢太后生辰,準備在會慶殿進行祝壽典禮。

這件事情,可大可小。

往大了說,一個太后的生辰,就算是很珍貴,但後宮可以開宴會,祝壽的地方多了去了。

為什麼要在會慶殿呢?

會慶殿,是文武做事的地方。

所以往大了說,就是混淆家法與國法。

至於往小了說,那就是人家是太后,愛在哪兒在哪兒,皇帝都沒急,你急什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帝不急嗎?

皇帝很急!

但是沒有人為他說話。

所以,范仲淹說了。

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覆。

范仲淹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很剛直的一個人。

范仲淹不覺得他的做法有問題。

但當時的晏殊,是真的被嚇壞了。

他是范仲淹的舉薦人,而范仲淹做出了這樣的事情......

那豈不是會牽扯到他?

所以他害怕了,順便還訓斥了一番范仲淹。

然而范仲淹聽著他的訓斥,只是淡淡的開口道。

“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說的很不錯。

所以隨後,他就被貶了。

貶去了一個小地方,當一個簡單的通判,第二年,又換了個位置,還是通判。

但正如范仲淹自己曾經說過的那樣。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他多次上奏摺,陳述自己的想法。

然而可惜,太后當權,自然不會搭理他。

於是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年。

三年之後。

好消息終於來了。

太后死了。

仁宗親政。

仁宗對於范仲淹,他一直記著這個人。

但要說現在就非常看重,卻也未必。

他只是給了范仲淹一個右司鑑,這個職位,無非就是對朝廷的政策進行挑刺和進言。

職位一般。

這個時候,就是清算的時候了,當年太后把持了那麼久的朝政,要是不清算,還像話嗎?

但范仲淹這個時候又站了出來表示。

太后當年,儘管把持朝政,但對於天下,也算是功過相當,至於清算,大可不必。

沒有人理解,那些官場上的老油子甚至不是很明白。

范仲淹為什麼要替太后說話呢?

太后不是,當時就貶了他嗎?

而對於范仲淹來說,無所謂誰貶誰,也無所謂雙方之間所謂的仇恨和立場。

如果非要說立場,那麼對於范仲淹來說,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整個國家。

仁宗的個性是不用多說的,不然也不會諡號仁字。

范仲淹的說法,他採納了。

於是太后這件事情,直接翻篇。

隨後而來的,便是江淮的大旱,仁宗也是在范仲淹的進言之下,方才開始治理。

事情一下子彷彿扎堆一樣的來了。

因為隨後仁宗又發生了一件事兒,他想要廢后。

這件事情不管怎麼看,都和禮法不符。

宋仁宗都知道范仲淹要說什麼,於是搶先一步,讓范仲淹去別的地方當一個太守。

意思是,去其他地方,也別來煩我了。

但范仲淹不這樣認為,該進言的,一樣進言。

如此一來,剛正不阿的范仲淹,自然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一道標杆。

至於廢后這件事情。

自然無疾而終。

在任上,范仲淹開始做著他應該做的事情。

多的實際上不需要太過於評價。

因為他幹的很不錯。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這一番話,就是在當時范仲淹所寫下來的。

很精簡,但卻意外的,很不錯。

半年,就在這兒呆了半年。

范仲淹隨後就去了蘇州治水。

治水有功,第二年,范仲淹再次回到京城。

有功加為開封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