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封神之重生哪吒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4章 奉師命雷震出山,且壞姻緣救九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4章 奉師命雷震出山,且壞姻緣救九公

第4章奉師命雷震出山,且壞姻緣救九公

“孽畜還不起來多謝你子牙師叔!”

懼留孫冷哼,雖然臉上依舊尚是怒意,不過心中卻是暗自讚歎這姜子牙會做人,確實知進退,難怪能擔這封神之大任。

“多謝子牙師叔!”

土行孫這時候哪裡還敢對姜子牙有怨恨,連忙起身磕頭。

“善!”

姜子牙和懼留孫相視一笑,開始謀算如何為這土行孫得到這一樁姻緣。

.......

次日,且說這散宜生出城,來至湯營,對旗門官曰:“轅門將校,報與你鄧元帥得知:岐周差上大夫散宜生有事求見。”

軍政官報進中軍:“啟元帥:岐周差上大夫有事求見。”

鄧九公曰:“吾與他為敵國,為何差人來見我!必定來下說詞,豈可容他進營,惑亂軍心。你與他說:‘兩國正當爭戰之秋,相見不便。’”

軍政官出營,回覆散宜生。宜生曰:“‘兩國相爭,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

軍政官只得又進營來,把散宜生言語對九公訴說一遍。

九公沈吟。傍有正印先行官太鸞上前言曰:“元帥乘此機會放他進來,隨機應變,看他如何說,亦可就中取事,有何不可?”

九公曰:“此說亦自有理。”

命左右:“請他進來。”

旗門官出轅門,對散宜生曰:“元帥有請。”散大夫下馬,走進轅門,進了三層鹿角,行至滴水簷前。鄧九公迎下來。

散宜生鞠躬,口稱:“元帥!”

九公曰:“大夫降臨,有失迎侯。”彼此遜讓行禮。

話說二人遜至中軍,分賓主坐下。

鄧九公曰:“大夫,你與我今為敵國,未決雌雄,彼此各為其主,豈得徇私妄議。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唇槍,徒勞往返耳。予心如鐵石,有死而已,斷不為浮言所搖。”

散宜生笑曰:“吾與公既為敵國,安敢造次請見。只有一件大事,特來請一明示,無他耳。昨因拿有一將,系是元帥門婿;於盤問中,道及斯意。吾丞相不忍驟加極刑,以割人間恩愛,故命宜生親至轅門,特請尊裁。”

鄧九公聽說,不覺大驚曰:“誰為吾婿,為姜丞相所擒?”

散宜生說:“元帥不必故推,令婿乃土行孫也。”

鄧九公聽說,不覺麵皮通紅,心中大怒,厲聲言曰:“大夫在上:吾只有一女,乳名嬋玉,幼而喪母。吾愛惜不啻掌上之珠,豈得輕易許人。今雖及笄,所求者固眾,吾自視皆非佳婿。而土行孫何人,妄有此說也!”

散宜生曰:“元帥暫行息怒,聽不才拜稟:古人相女配夫,原不專在門第。今土行孫亦不是無名小輩,彼原是夾龍山飛龍洞懼留孫門下高弟;因申公豹與姜子牙有隙,故說土行孫下山,來助元帥征伐西岐。昨日他師父下山,捉獲行孫在城,因窮其所事。彼言所以,雖為申公豹所惑,次為元帥以令愛相許,有此一段姻緣,彼因傾心為元帥而暗進岐城行刺,欲速成功,良有以也。昨已被擒,伏辜不枉。但彼再三哀求姜丞相、彼之師尊懼留孫曰:‘為此一段姻緣,死不瞑目。’之語。即姜丞相與他師尊俱不肯赦,只予在傍勸慰:豈得以彼一時之過,而斷送人間好事哉!因勸姜丞相暫且留人。宜生不辭勞頓,特謁元帥,懇求俯賜人間好事,曲成兒女恩情,此亦元帥天地父母之心。故宜生不避斧鉞,特見尊顏,以求裁示。倘元帥果有此事,姜丞相仍將土行孫送還元帥,以遂姻親,再決雌雄耳。並無他說。”

鄧九公曰:“大夫不知,此土行孫妄語耳。行孫乃申公豹所薦,為吾先行,不過一牙門裨將;吾何得驟以一女許之哉。彼不過藉此為偷生之計,以辱吾女耳。大夫不可輕信。”

宜生曰:“元帥也不必固卻。此事必有他故。難道土行孫平白興此一番言語,其中定有委曲。想是元帥或於酒後賞功之際,憐才惜技之時,或以一言安慰其心,彼便妄認為實,作此痴想耳。”

“吾確實曾許諾,若這土行孫能大破西岐,那便是將嬋玉許之又如何?可其並未做到,自然是當不得真,大夫若在言說,那便休怪本帥不講情面了,來人送客!”

鄧九公一聲冷哼,馬上便有刀斧手向前,散宜生也是不敢多言,只能迴轉西岐大營。

散宜生回到西岐大營後,將此前經過一一敘說,姜子牙也是明白,想要和談恐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在戰場之上將這鄧九公正面擊潰了。

姜子牙和懼留孫一陣商議,決定明日正面和鄧九公正面交戰,在他們看來,沒有能人異士相助的鄧九公一方,面對他們應是毫無抵抗之力才對。

事實也確實如此,第二日,姜子牙派楊戩去叫戰,不過便片刻就連斬了鄧九公一方三員大將。

兩方的實力實在是差距太大了,更別說還有懼留孫這麼個闡教十二金仙一直沒有動手。

鄧九公更是親自出手,確實被土行孫生擒,對於這個即將成為自己老丈人的鄧大元帥,土行孫可是一點都沒有留情。

畢竟他才加入西岐這一方不久,不做出點事來,那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且說子牙與懼留孫大獲全勝,進城,升銀安殿坐下。

諸將報功畢。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鄧小姐成親,何如?”

懼留孫曰:“貧道亦是此意,時不宜遲。”

子牙命土行孫:“你將鄧嬋玉帶至後房,乘今日好日子,成就你夫婦美事。明日我另有說話。”

土行孫領命。子牙又命侍兒。“攙鄧小姐到後面,安置新房內去,好生伏侍。”

鄧嬋玉含淚不語,但眼神之中卻盡是怨恨,顯然若不是限制住了恐怕當場就會自盡。

鄧嬋玉被左右侍兒挾持往後房去後,子牙命諸將吃賀喜酒席。不題。

且說鄧小姐攙至香房,土行孫上前迎接。嬋玉一見土行孫笑容可掬,便自措身無地,淚雨如傾,默默不語。

土行孫又百般安慰。嬋玉不覺怒起,罵曰:“無知匹夫,賣主求榮!你是何等之人,敢妄自如此?”

土行孫陪著笑臉答曰:“小姐雖千金之軀,不才亦非無名之輩,也不辱沒了你。況小姐曾受我療疾之恩,又是你尊翁泰山親許與我,俟行刺武王回兵,將小姐入贅。人所共知。小姐何苦固執?”

嬋玉曰:“落在彀中,有死而已。”

“小姐切莫多言,你我姻緣乃天定,你卻是推脫不得!”

土行孫說完,便欲上前,強牽其衣。

土行孫此時情興已迫,按納不住,上前一把摟定;小姐抵死拒住。土行孫曰:“良時吉日,何必苦推,有誤佳期。”

竟將一手去解其衣。小姐雙手推託,彼此扭作一堆。小姐終是女流,如何敵得土行孫過。

且說三日前,北海星辰府內。

李明珠自從被老子扔入北海後,也不是沒想過出去,只是老子乃是聖人至尊嗎,其之一言一語那便是天意,他卻是如何嘗試都沒辦法出北海。

無奈之下又算到了這鄧嬋玉與土行孫之事,雖然有心想要阻止,但卻出不得北海。

最後還是敖玉提醒,李明珠才明悟過來,雖然他自己不能出去,但亦是可以讓其他人去阻止啊。

李明珠思索了一下決定讓扶搖和雷震子兩人前去阻止,扶搖的實力堪比十二金仙,而雷震子更是陣法大成同樣不可小覷。

更重要的是這兩人都是屬於那種冷靜無比,足智多謀的型別,不會意氣行事,能夠知曉局勢,方能保護自身周全。

相比於鄧嬋玉和土行孫之事,黎明追自然是更在意兩人的安全。

就在這土行孫將要得手之時,一道光華閃過,鄧嬋玉卻是直接消失不見。

這自然是雷震子的陣法發動了,神出鬼沒,雷震子對於陣法的參悟確實了得。

“什麼人!”

鄧嬋玉突然消失,土行孫亦是大驚,能夠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將鄧嬋玉救走,其之實力絕對恐怖之極,想到這裡,土行孫剛剛還強硬無比的態度,卻是立馬消失。

連衣服都顧不得穿了,直接架土遁去找懼留孫還有姜子牙。

而雷震子和扶搖在救出鄧嬋玉後,也是沒有和這土行孫繼續計較,而是去救鄧九公。

“小姐莫怕,貧道乃北海雷震子,今奉師兄之命前來解小姐父女之圍,卻是不知鄧元帥被關在何處?”

雷震子將鄧嬋玉放出,先是詢問鄧九公所在。

“父親被關在前營,我帶你們去!”

鄧嬋玉被救之後也不扭捏,開始帶著扶搖和雷震子去找鄧九公,不愧是女中豪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著鄧嬋玉的帶路,雷震子和扶搖救出鄧九公也是順理成章,而姜子牙等人也是聞訊趕到,想要留下扶搖等人。

可惜在扶搖的鯤鵬極速之下,想要留下談何容易?

更別說還有著雷震子那防不勝防的陣法,雖然殺傷力不是特別之大,但卻勝在一個多,密密麻麻。

且說鄧九公被雷震子和扶搖所救之後,收集殘兵,明顯已經難以再和西岐抗衡了,只好退回汜水關。

退回汜水關後,鄧九公亦是和韓榮商量了一番,雖然不想承認,但還將大敗的事實寫本上乘了朝歌。

朝歌,有上大夫張謙看本,見此報大驚,忙進內打聽,皇上在摘星樓,只得上樓啟奏。

左右見上大夫進疏,慌忙奏曰:“啟陛下:今有上大夫張謙候旨。”

紂王聽說,命:“宣上樓來。”

張謙聞命上樓,至滴水簷前拜畢。

紂王曰:“朕無旨宜卿,卿有何奏章?就此批宣。”

張謙俯伏奏曰:“今有汜水關韓榮進有奏章,臣不敢隱匿;雖觸龍怒,臣就死無詞。”

紂王聽說,命當駕官:“即將韓榮本拿來朕看。”

張謙忙將韓榮本展於紂王龍案之上。紂王看未完,不覺大怒曰:“鄧九公受朕大恩,卻逢此大敗,那西岐更是可惡,來人宣眾臣來見!”

張謙只得退下樓來,候天子臨軒。只見九間殿上,鐘鼓齊鳴,眾官聞知,忙至朝房伺候。

須臾,孔雀屏開,紂王駕臨,登寶座傳旨:“命眾卿相議。”

眾文武齊至御前,俯伏候旨。紂王曰:“鄧九公大敗,退回汜水關,西岐受左道闡教相助,甚是可惡。卿等有何良策,以彰國之常刑?”

上大夫飛廉奏而道之:“臣保一人,定能挫敗那姜尚!”

“還不快快說來,若能平定西岐,朕許你相位!”紂王聽此話也是大喜,連忙追問,甚至許下了重諾。

“為國盡忠乃臣子本分,臣所說之人,正是那冀州候蘇護,蘇護當初雖然曾反過吾殷商,但其之實力卻是不可小覷,用其對付西岐正是最好!”

飛廉連忙回應,可不敢賣關子。

“倒也是番道理,就依卿所言,命蘇護去伐西岐。”

紂王聽聞之後,也是點頭應允。

即令軍政官:“速發黃旄、白鉞。”使命齎詔前往冀州。

話說天使離了朝歌,前往冀州,一路無詞,翌日來至冀州館驛安下。次日,報至蘇侯府內。蘇侯即至館驛接旨。焚香拜畢,展詔開讀,詔曰:

“朕聞征討之命,皆出於天子;閫外之寄,實出於元戎。建立功勳,威鎮海內,皆臣子分內事也。茲西岐姬發肆行不道,抗拒王師,情殊可恨。特敕爾冀州侯蘇護,總督六師,前往征伐;必擒獲渠魁,殄滅禍亂。俟旋師奏捷,朕不惜茅土以待有功。爾其勖哉!特詔。”

蘇護接旨之後卻是憂心重重,畢竟那西岐之強大,他可是有所耳聞。

不過終究是臣子,竟然聖旨已接,也是無可奈何,只好準備上路伐西岐。

且說次日殿上鼓響,眾將軍參見。

蘇護曰:“天子敕下,命吾西征。眾將整備起行。”眾將得令,整點十萬人馬,即日祭寶纛旗,收拾起兵;同先行官趙丙、孫子羽、陳光、五軍救應使鄭倫,即日離了冀州,軍威甚是雄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