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觸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上門女婿蔣玉成(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上門女婿蔣玉成(三)

“另一方面呢,玉成哥你覺得,網文跟傳統小說最大的區別在哪?”小琪反問道,“從讀者跟作者的關係上來看”

“區別?我想想”蔣玉成皺了皺眉,思考了片刻,“嗯——應該是作者更容易受到讀者的影響!”

“沒錯,就是這樣——”小琪點了點頭,“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在於網絡小說的作者可以與讀者進行更加方便直接的互動。

當然呢,我也不是說傳統的小說作者和讀者之間就缺乏互動——自從有了連載,就有了互動。即使是傳統流行小說領域,作者與讀者進行互動的案例也有過不少,比如柯南道爾頂不住讀者雪片一般的抗議信讓福爾摩斯死而復生,金庸最終還是不敢不讓楊過小龍女團聚。其實,包括我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連載我作品的雜誌責編,經常拿著收集回來的讀者意見來找我,讓我改變一下劇情的走向啊,或者讓某個高人氣的便當妹子再把便當吐出來什麼的”

“哇,居然還有這種事情”蔣玉成感嘆道,“我原本以為只有漫畫裡才會有這樣的情節呢”

“現實中也是如此啊!”小琪說道,“畢竟是吃這碗飯的,讀者的意見或多或少還是要考慮一點嘛!當然呢,跟網文比起來,我的作品這樣的傳統實體出版作品,在作者跟讀者的互動方面就沒有那麼快捷便利了——只有到了網絡時代,這種互動關係才能真正對小說作品進行真正的大範圍影響。而對於通常以連載方式完成的長篇網絡小說來說。這種溝通互動更加普遍和深刻——讀者們以前讀了某個文段,覺得不滿意的話。需要透過寫信的方式才能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作者,而現在只要在書評區發個帖子就ok了。”

“嗯。這點我也能感受到”蔣玉成點了點頭——根本就不需要小琪舉例子來說明這一點,蔣玉成自己就已經感受到這種“互動性”的存在了:不說別的,光是自己的作品,他寫完一章,發過更新之後,讀者群裡的鐵桿死忠讀者就會很快給他反饋,而一般的讀者通常也會很快就在書評區裡留言。一般情況下,一本熱門的小說,通常書評區刷屏的速度是比較快的——而當作者剛剛寫了一些“高能”的內容的時候。讀者們通常馬上就會在書評區裡發自己對新章節的吐槽,可以說即時性極高。網路這一載體,在讓連載更新變得碎片化,日常化的同時,也大幅加強了讀者跟作者互動的屬性。

“這種互動,並不侷限於一般的讀者與作者交流的層面,”小琪接著補充道,“除去可以給作者提供資料、擴充套件思路之外,讀者最熱衷的恐怕就是在自己喜愛的小說中扮演一個龍套角色了——這點玉成哥應該也見到過?”

“當然見過了”蔣玉成說道。“最近還有讀者來找我要個出場的名額呢”

這種“找作者要龍套”的風氣,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蔣玉成也不知道——這應該是已經沒法考證的事情了。開始的時候,這些熱心的讀者們扮演的也確實都是過場龍套。很多角色往往只是露了個臉,甚至乾脆就成了很快就便當的炮灰。

但隨著這種風氣的發展,漸漸的有些作者有意無意的開始用讀者扮演的人物來充當小說中相當重要的配角。比如蔣玉成曾經看過的。小說《竊明》中的趙慢熊(sc老人morningbear,其本人著有《克里姆林宮的狼人》。該書主角別爾科夫還曾經在《赤色黎明》中出場)。極端點的例子,還有像《大宋金手指》這種主要配角都由讀者(或者作者熟人)來扮演的狀況。在龍空、sc這些寫手扎堆出沒的論壇上。更是活躍著一批以出現在各個小說中為樂事的龍套黨

這些龍套們頻繁地出入於各大位面,每個人都有著似曾相識的性格。擅長製造機械但總會斷鞭的蕭白朗(寫手小白狼,因為習慣性tj,號稱“投鞭斷流小白狼”)、總是壯烈而亡的章肥貓(章渝)、喜歡開大炮的李一撾、中槍中成篩子的深河桑(蔣玉成不知道之前找自己做筆錄的那個林深河是不是網路上的深河桑本人),還有妹控李赤騎(本尊id真紅騎士,有人曾經將其誤認為是“紅色槍騎兵”,也就是餘寶晨)當然更不能忘了無處不在的王啟年……

毫無疑問,透過這種id的角色扮演,讀者加深了對小說的代入感,作者則省去了塑造角色特別是取名字的麻煩,直接從求龍套者中選取合適人選填坑即可。事實上,蔣玉成本人也曾經申請過,在《火球的距離》中讓自己的主角蔣方鼎出場,扮演一名解放軍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殲-24a飛行員。到了後來,像王啟年、林深河這種龍套大戶甚至都不需要申請就被作者直接拿來使用——號稱從不中槍的深河兄,甚至曾經透過度娘發現,自己居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許多部小說中趕場

“龍套黨雖說能夠對小說寫作提出自己的意見,甚至可以成長為舉足輕重的大配角。”小琪繼續說道,“但說到底,這種小說也只是傳統小說寫作方式的變體而已——小說的主線仍然掌握在小說作者手中,決定劇情大方向的主角仍然是主角在現實中的投影,也就是作者本人。龍套黨什麼的,終究也只是小說的枝幹,而不是根本。”

“嗯,是的——”蔣玉成點了點頭,“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作品,真正動手寫的還是我們這些作者”

讀者們不管貢獻了再多的人物,再多的資料,也沒有辦法直接把這些素材變成成品的小說——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把素材串成線寫出小說的,還是作者自己。因此,作者是作品主導的地位並沒有被改變——像《竊明》這樣的作品,儘管sc閹黨諸公為這本小說蒐集資料和提出意見建議可謂多矣,然則故事的整體情節架構仍是出自作者灰熊貓之手,sc諸公公的貢獻在於讓這小說的細節更豐富,歷史更經得起考驗,如此而已。趙慢熊、金求德、李雲睿、黑島一夫等人的性格無論多麼像它們的扮演者本人,說到底都還是明朝人,並不是論壇上那個對應id的主人,主角只有一個,就是那個穿越者黃石,也即作者的化身。

“這樣一來,讀者的從屬地位還是沒有得到改變——所以讀者們也就產生了“自己當作者”的想法。”小琪說道,“話說,玉成哥進入網文這個圈子,應該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沒錯啊!”蔣玉成贊同道。

“不過呢,能夠像玉成哥這樣,自己成為一名作者的,終究是少數人——大多數人的力量並不足以獨立完成一部作品的創作工作。這樣一來的話,抱團取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啦!然後群體創作的小說就這麼誕生了玉成哥你應該知道《臨高啟明》?”

“當然知道啊!”蔣玉成點點頭,“我還一直追到最新的更文了呢!”

在“集體創作”這個共同點這方面,其實不管是《火球的距離》,還是更早的《臨高啟明》,其實都不是開創者。最早的集體創作作品,當屬跟臨高系出同源的《迷失在一六二九》——這本書跟後來的臨高一樣,都是以sc的一個穿越到明末的跑團記錄為藍本來搭建故事框架,這就使得原本參與跑團的人們可以以自己的身份在小說中出現,進而產生一種穿越的就是他本人的感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629》這本小說寫作的初期,曾得到過sc諸公的大力支持——但是這本書的寫作模式其實還是傳統小說那一套,秉承的宗旨仍然是“主角最大,配角都要圍繞主角來轉”。這種單線程的小說模式跟絕大多數想要握有自主權的龍套眾無疑是有矛盾的。所以當出現作者與大多數龍套黨觀點不一致的時候,矛盾就會集中爆發。”

“話說小琪啊”蔣玉成不由得問道,“你這不是也知道很多麼網文圈子裡的事”

“啊,這些都不算什麼——”對於蔣玉成的稱讚,小琪倒是不以為意,“當時我在老sc雖然不怎麼說說話,也算是資深潛水黨了,當時大胖頭魚(作者id)跟其他公公們對噴,我恰好也見過後來的導火索主要是白人公主事件,龍套跟作者的衝突徹底爆發了,然後這書沒了sc諸公的支援之後,就變成普通的小白文了——我也再沒看後面的部分”

哇小琪居然還是老scer蔣玉成感慨——自己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才剛剛知道北朝的存在,而小琪早在幾年前還沒有“天誅八尺,還我公圖”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是老sc論壇的常客了——換句話說,即使是作為一個偽軍迷,小琪也比自己更加“資深”。蔣玉成越發覺得,小琪這小姑娘,實在是太深不可測了——自己似乎永遠都無法探明,她的極限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