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觸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上門女婿蔣玉成(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 上門女婿蔣玉成(三)

“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1629》這書本身的情節是不是nc姑且不論,”小琪分析道,“站在龍套黨的角度上,如果你是穿越者,我是土著,我們圍著你轉也就忍了;現在你也是穿越者,我也是穿越者,憑什麼我要聽你亂指揮?結果就是這樣,離開了各位公公們的支援,《1629》最後只能變成一篇沒什麼亮點的小白文”

“而《1629》之後的臨高,就是對其的一種撥亂反正——而《火球的距離》採用的模式,應該也是臨高所開創的,這種群力創作的模式”小琪得出了一個初步的結論,“當然我沒去過超大,具體的情況我並不是十分瞭解”

“啊,這個我倒是知道——”蔣玉成連忙說道——作為一名老cder,當初在空版跟某些神棍廝殺之餘,自己也曾經看過88區的那個集體創作的貼子(當然,這個時候他已經入坑了),他還記得《火球》外傳的妹控篇,就是一位文筆精湛,曾經在矽統上寫過佛經的佛學大溼的作品

“臨高和火球這兩部書,應該說都吸取了1629的經驗教訓,大量應用了來自各位壇友的合理化建議——對各位公公及其他龍套黨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能夠虛心接受,小說也一直走合理化技術路線,讓每個章節都能儘量經受住考證。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火球》才會有“烏鴉嘴的距離”這個別稱——作者對於地緣政治的把握非常精準,在設計情節的時候就一定程度地預測了國際形勢的走勢。自然也就會被當成發改委和張菊座一樣的存在了。”

“不過,說起來這還是原來的龍套模式啊。”蔣玉成追問道,“這跟以前應該沒什麼區別!僅僅是作者更加從善如流了而已”

“玉成哥說對了。”小琪讚賞地看著蔣玉成,“確實如此——不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早期的臨高確實如此。臨高的正文我雖然沒看全,但是x空山上的討論我倒也看了不少——玉成哥你知不知道女僕革命篇?”

“當然知道啊!”蔣玉成回答道,“不就是幾個元老為了要女僕妹子暖床,上街散步的事件嗎?說起來那段寫得真心贊——現在有的時候我都把這段翻出來重新看看”

“沒錯——女僕革命這段,不僅是個精彩至極的情節,而且還極大地促進了scer參與創作的積極性。”小琪說道,“當時我還記得公公們在論壇上積極跟進。各種場景模擬精彩紛呈。而作者吹牛者把論壇上的帖子略為加工之後寫到書裡一下子讓情節變得更加生動豐滿了。”

“這樣一來的話”順著小琪的話茬,蔣玉成順藤摸瓜地得出了結論,“大家肯定就更加積極地參與進寫作過程了——畢竟這些龍套都是自己在那個世界的投影對了,小琪你剛剛說到,傳統網文的創作,是圍繞著爽點進行的?”

“是的——其實所有網文的創作,都是遵循這條原則的。”小琪十分肯定地說道,“只不過,不同的作品。對爽點的側重也不一樣,像傳統網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白文,側重的就是裝13打臉。扮豬吃虎這樣的,面向網文界人數最多的小白群體的爽點。”

“那臨高和火球這樣的作品”在小琪的啟發下,蔣玉成很快就找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側重的就是參與寫作的公公們的爽點?”

“非常正確——”小琪再一次點了點頭,“而參與寫作的公公們的爽點。自然就是自己對整個劇情的參與程度——旁觀一個再精彩的故事,也不如親自創作一個故事來得更爽。而吹牛者的從善如流,進一步地增強了公公們參與創作的爽點——後來大家不再滿足於單純地建議和推演了,不少人乾脆自己動筆寫起了同人”

“誒,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起來了”蔣玉成恍然大悟,“cd的那個火球討論帖裡,有幾個短篇,比如歐慶春怒抽不孝子,神炮手安卡林之類的,就是其他人寫的同人,最後也被整合進正文的主線裡了。”

“嗯,這就是所謂的“同人轉正”。”小琪說道,“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大家創作,而另一方面呢我估計應該也是為了湊字數——畢竟這些作者的節操都不是很充足作者從這些同人中選擇出寫得出色者化用到自己的小說中,小說自身的情節也開始為這些同人開出一個個小的主線劇情如新道教、宅黨、蘭度等情節實際上都是這種“同人轉正”。”

“對於臨高來說,在這之後公公們寫自己扮演角色的同人就不再是一種自娛自樂了,而是真的變成為小說本身進行創作——事實上蘭度爵爺之類的,當初沒報名的同人寫手也靠著自己寫的同人拿到了元老的資格,還讓小說本身的主線由自己的同人來引領——這就是一個最終成型的,典型的集體創作模式:

每一個寫同人的只要寫的好都可能被吸收到小說中去。除去同人之外,龍套眾在論壇上的每一個提議,每一種思路都可能被用到小說中去,這也讓《臨高啟明》擁有了一個極其具有開放式結局的可能。現在看來,《火球的距離》應該也是這種集體創作的產物。”

“嘛,火球的話,還是有點不同的”蔣玉成補充道,“從討論帖上看,應該是大家先集體討論,確立一條主線,再以同人的形式往這條主線上面填充情節”

“沒錯——主線情節的話,應該是因為參與者不斷地討論,博採眾長,所以才能比較準確地推演地緣政治的走向”小琪說道,“當然,這類作品一般情況下還是要有一個主要的創作者的——就像咱們之前寫遊戲的劇本一樣,如果沒有玉成哥你作為導演,協調整個劇本的創作的話,那麼光靠我和餘寶晨師姐,肯定是寫不成什麼東西的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哈哈,這個嘛”蔣玉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正準備習慣性地摸摸後腦勺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小琪的表情好像有點微妙的變化——儘管她努力地在掩飾,蔣玉成還是能看出,她的表情有那麼一點不自然,就彷彿她剛才無意間踩了地雷,說了某些不該說的事情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蔣玉成一時間也想不明白

“我們繼續剛才的話題,”似乎是為了掩飾剛才自己的窘境,小琪把話題重新對準了剛才討論的內容,也就是這一類群體創作作品的特點,“這種作品,跟其他網文相比,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沒有主角,屬於典型的群像劇。”

“啊,這個我在x空山的討論帖子裡也見過”蔣玉成回答道——之前他在推書貼裡,曾經看見不止一個蛋疼人士在下面回覆“看了十幾萬字沒找到主角,棄了”。當然,對於《火球的距離》或者臨高這樣的大作,個別蛋疼人士棄坑與否,顯然不會影響到書的知名度和評價

“大部分網文一般會使用單主角模式,因為小說爽點的核心在於代入感——只有讓讀者代入到主角裡,才能讓爽點對讀者真正有效。”小琪解說道,“對於普通的作者來說,因為筆力分散的緣故,多主角會嚴重削弱表現力,進而削弱代入感,所以一般的作品都會使用單主角模式。”

“但是這種集體創作的作品,應該沒有這方面的限制?”蔣玉成問道,“畢竟這是大家在寫,作者本來就不是一個人。”

“沒錯——而且集體創作的作品,也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主角,”小琪繼續補充,“因為大家都是作者,每個作者筆下都有一個自己的主角,想要把這些主角全都統一在一起,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另外,這些群像劇類的作品,一般都屬於軍史類作品——這類作品通常都會以一個宏觀的視角來展開,不可能侷限在某一個具體的個人視角內,尤其是《火球的距離》這樣的現代軍事類作品”

“啊,這個我知道,”蔣玉成搶著回答道,“現代戰爭本質上其實是反英雄主義的,不可能有一個打遍全場的“主角”存在。”

“嗯,就是如此——”小琪點了點頭,“所以如果限定某個人來當主角的話,就會面臨一個兩難的困境:如果把主角定義為前線的一個作戰單位的話,那麼視野就只能侷限在非常狹窄的一個小圈子裡;而如果把主角定義為戰區指揮官的話,視野同樣也侷限在指揮部內,戰場氣氛就完全沒辦法渲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