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二章 火焰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二章 火焰山

這一次師徒上路,也不知道那一日唐僧在屋子裡與悟空說了些什麼,悟空變得對唐僧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八戒沙僧看了,暗暗稱奇,這二人,一來之前誤會了悟空,二來悟空這聽話起來,顯得有些大師兄的模樣,對悟空也有些敬畏,那青牛,便真當是個普通的青牛一般,默口不言,唐僧叫他走便走,要停便停,這四眾,不知不覺,又走過了一夏的光景。

這一日,四人進前行處,漸覺熱氣蒸人。唐僧勒馬道:“如今正是秋天,卻怎返有熱氣?”八戒道:“師父原來不知,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為天盡頭。若到申酉時,國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雜海沸之聲。日乃太陽真火,落於西海之間,如火淬水,接聲滾沸;若無鼓角之聲混耳,即振殺城中小兒。此地熱氣蒸人,想必到日落之處也。”大聖聽說,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亂談!若論斯哈哩國,正好早哩。似師父朝三暮二的,這等耽擱,就從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還不到。”

八戒不服氣道:“哥啊,我說的不對,那你說,這裡不是日落之處,為何這等酷熱?”沙僧道:“想是天時不正,秋行夏令故也。”他三個正都爭講,只見那路旁有座莊院,乃是紅瓦蓋的房舍,紅磚砌的垣牆,紅油門扇,紅漆板榻,一片都是紅的,看著便叫人心中燥熱,唐僧下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問個訊息,看那炎熱之故何也。”大聖收了金箍棒,整肅衣裳,扭捏作個斯文氣象,綽下大路,徑至門前觀看。那門裡忽然走出一個老者,但見他身穿粗布衣,腳踏竹藤鞋,頭呆著蓑笠,遮擋太陽,看樣子正要出門。

悟空看見,那老者猛抬頭,看見行者,吃了一驚,拄著竹杖,喝道:“你是那裡來的怪人?在我這門首何干?”悟空上前答禮道:“老施主,休怕我,我不是什麼怪人,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上西方求經者。師徒四人,適至寶方,見天氣蒸熱,一則不解其故,二來不知地名,特拜問指教一二。”那老者卻才放心,笑雲:“長老勿罪,我老漢一時眼花,不識尊顏。”悟空道:“不敢。”老者又問:“令師在那條路上?”悟空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老者教:“請來,請來。”行者歡喜,把手一招,唐僧即同八戒、沙僧,牽青牛,挑行李近前,都對老者作禮。老者見唐僧丰姿標緻,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驚又喜,只得請入裡坐,教小的們看茶,一壁廂辦飯。唐僧聞言,起身稱謝道:“敢問公公,貴處遇秋,何返炎熱?”老者道:“長老原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因此多怪了,這個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唐僧道:“火焰山卻在那邊?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卻去不得。那山離此有六十裡遠,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卻有八百裡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唐僧聞言,卻是想起來了一狀事情,前日裡路過枯松澗,自己可是當面受了紅孩兒四拜,當了他的師父,雖然說那紅孩兒善變,出爾反爾,要打自己,可是畢竟也已經有了一場師徒緣分,那紅孩兒用烏金木打了觀音一下,藉機逃脫,到如今也不知道境況如何,若是紅孩兒能夠在這幾年裡勘破心魔,修真證道,憑藉他天生仙體,又有火靈相助,境況怕不是要一日千里,可若是那紅孩兒仍舊無法拜託心性,幾年過去,無人管教,怕不是也要成妖成魔,為禍一方了,若是這樣,叫自己怎麼去見那羅剎女。

這時候只見門外一個少年男子,推一輛紅車兒,住在門旁,叫聲:“賣糕!”大聖看唐僧久為進食,便拔根毫毛,變個銅錢,問那人買糕。那人接了錢,不論好歹,揭開車兒上衣裹,熱氣騰騰,拿出一塊糕遞與悟空。悟空託在手中,好似火盆裡的灼炭,煤爐內的紅釘。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換在左手,只道:“熱,熱,熱!難吃,難吃!”那男子笑道:“怕熱莫來這裡,這裡便是這等熱。”悟空道:“你這漢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熱,五穀不結。他這等熱得很,你這糕粉,自何而來?”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鐵扇仙。”悟空道:“那鐵扇仙是何人?”那人道:“那鐵扇仙又名鐵扇公主,她有柄芭蕉扇。求得來,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我們就趁著這時候幾時布種,及時收割,故得五穀養生。不然,誠寸草不能生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悟空聞言,眼珠一轉,急抽身走入裡面,將糕遞與唐僧道:“師父放心,且莫著急,先吃了糕,我與你說。”唐僧接糕在手,向本宅老者道:“公公請糕。”老者道:“我家的茶飯未奉,敢吃你糕?”悟空笑道:“老人家,茶飯倒不必賜,我問你,鐵扇仙在那裡住?”老者道:“你問他怎的?”悟空道:“適才那賣糕人說,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將來,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你這方布種收割,才得五穀養生。我欲尋他討來扇息火焰山過去,且使這方依時收種,得安生也。”老者道:“雖然固有此說。可你們卻無禮物,恐那聖賢不肯給扇來也。”唐僧奇怪道:“他要甚禮物?”老者道:“我這裡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豬四羊,花紅表裡,異香時果,雞鵝美酒,沐浴虔誠,拜到那仙山,請他出洞,至此施為。”悟空問道:“那山坐落何處?喚甚地名?有幾多裡數?等我問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喚翠雲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喚芭蕉洞。我這裡眾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計有一千四百五六十裡。”悟空笑道:“不打緊,看我就去就來。”那老者急忙拉住悟空道:“且住,你需吃些茶飯,再辦些乾糧,還須得兩人做伴。那一路上沒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當玩笑。”悟空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說一聲,悟空忽然不見。那老者看見,慌張道:“爺爺呀!原來是騰雲駕霧的神人也!”

且不說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卻說那悟空騰雲駕霧,霎時徑到了翠雲山,這翠雲山裡一改那外面燥氣繚繞,反而是山清水秀,潮溼宜人,悟空按住祥光,正自找尋洞口,忽然聞得丁丁之聲,仔細觀看乃是山林內一個樵夫伐木。行者即趨步至前,又聞得他唱歌而行,

悟空看見,近前作禮道:“樵哥,問訊了。”那樵子聞聲,撇了柯斧,答禮道:“長老何往?”悟空道:“敢問樵哥,這可是翠雲山?”樵子道:“正是。”悟空又道:“有個鐵扇仙的芭蕉洞,在何處?”樵子笑道:“這芭蕉洞雖有,卻無個鐵扇仙,只有個鐵扇公主,又名羅剎女。”悟空道:“我聽聞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問是他麼?”樵子道:“正是正是,這聖賢有這件寶貝,善能熄火,保護那方人家,故此稱為鐵扇仙。我這裡人家住在這翠屏山上,沾了她的福氣,用不著他,故此只知他叫做羅剎女,她又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悟空聞言,大驚失色,心中暗想道:“運氣不好,此幡又是遇到冤家了!當年遇到紅孩兒,被觀音打的重傷,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那便是這牛養的,前些日在那解陽山破兒洞又遇他叔子,尚且不肯與水,要作報仇之意,今又遇他父母,怎生借得這扇子耶?”樵子見行者沉思默慮,嗟嘆不已,便笑道:“長老,你出家人,有何憂疑?這條小路兒向東去,不上五六裡,就是芭蕉洞,但去無妨,休得心焦。”

悟空道:“不瞞樵哥說,我是東土唐朝差往西天求經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雲洞,曾與羅剎之子紅孩兒有些言語,但恐羅剎懷仇不與,故生憂疑。”樵子道:“那羅剎女雖然平日裡清高,可是平日裡對我等百姓倒也是和氣,並非無禮之人,你去了鑑貌辨色,只以求扇為名,莫說往日恩仇,管情借得。”悟空聞言,深深唱個大喏道:“謝樵哥教誨,我去也。”悟空遂別了樵夫,徑至芭蕉洞口,但見那兩扇門緊閉牢關,洞外風光秀麗。

悟空上前叫:“牛大哥,開門,開門!”叫了兩三聲,只聽得大門吱呀的一聲,洞門開了,裡邊走出一個毛兒女,手中提著花籃,肩上擔著鋤子,一身粗布衣衫,可是滿面春風,氣度不凡。悟空上前迎著,合掌道:“女童,累你轉報公主一聲。我本是取經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難過火焰山,特來拜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道:“你是那寺裡和尚?叫甚名字?我好與你通報。”悟空依照那樵夫所言,不攀親戚,只是道:“我是東土來的,叫做孫悟空和尚。”

那毛女即便回身,轉於洞內,對羅剎跪下道:“奶奶,洞門外有個東土來的孫悟空和尚,要見奶奶,拜求芭蕉扇,過火焰山一用。”那羅剎女本來心靜,只是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入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口中罵道:“這潑猴!我日日盼他,他今日來了!”叫:“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丫鬟不知道羅剎女這是為何生氣,急忙取了披掛,拿兩口青鋒寶劍,整束出來。

那羅剎出門,高叫道:“孫悟空何在?”悟空急忙上前,躬身施禮道:“嫂嫂,老孫在此奉揖。”羅剎咄的一聲道:“誰是你的嫂嫂!那個要你奉揖!”悟空道:“尊府牛魔王,當初曾與老孫結義,乃七兄弟之親。今聞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稱之!”羅剎道:“你這潑猴!既有兄弟之親,如何坑陷我子?”悟空佯問道:“令郎是誰?”羅剎道:“我兒是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聖嬰大王紅孩兒,被你傾了。我們正沒處尋你報仇,你今上門納命,我肯饒你!”悟空滿臉陪笑道:“嫂嫂原來不察理,錯怪了老孫。你令郎因是捉了師父,要蒸要煮,故此我才請了觀音菩薩前去,救出我師,如此說來,卻是令郎有錯在先,哪裡能夠怪罪老孫!”

羅剎聞聽,罵道:“你這個巧嘴的潑猴!我那兒如今生死不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幾時能見一面,這還不是拜你所賜。”悟空笑道:“嫂嫂要見令郎,有何難處?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師父過去,我就轉遍了四大部洲,幫你去尋找紅孩兒,你看可好!那時節,你看他可曾損傷一毫?如有些須之傷,你也怪得有理,如比舊時標緻,還當謝我。”

羅剎女怒道:“潑猴,少要多嘴!伸過頭來,等我砍上幾劍!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與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見閻君!”悟空金剛不壞之身,最不怕的就是各種兵刃,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孫伸著光頭,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沒氣力便罷,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羅剎女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悟空頭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數下,這悟空全不認真。羅剎女見了知道悟空手段,心中害怕,回頭要走,行者道:“嫂嫂,那裡去?快借我扇子使使!”那羅剎女道:“我的寶貝原不輕借,更不要說借給你這猴子,你快快回去,莫要多費口舌。”悟空惱道:“既不肯借,便吃你老叔一棒,看你還如何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