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三派之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三派之爭

卻說凌霄寶殿上,玉帝要打李天王,按道理來說李天王身為殿前元帥,身份破高,此時候捱打,一般是要有人出來求情的,可是也不知道是李靖平時混的人緣太差,還是眾位仙家都礙於玉帝的威勢,這時候竟然連一個人都沒有出來。

當然,這個時候別人不出來倒也罷了,可是那哪吒乃是李天王的兒子,總要出來給父親求情,可是這哪吒心裡也與李靖有些不對付,眼睜睜的看著李靖被人綁了,看自己再不出去的話實在不合適了,這才出來,上前一步,要給李靖說情。要知道,雖然李靖的人緣不怎麼樣,可是哪吒的朋友卻不少,那太白金星早就看出來哪吒的心思,等哪吒剛站出來,太白金星喝道:“哪吒,你還不快去同大聖營救唐僧,若去的晚了,唐僧有什麼不測,拿你是問。”哪吒正巴不得離開這裡,聽到太白金星吩咐,急忙答應一聲,拉著旁邊看熱鬧的孫悟空就走。

玉帝看孫悟空走了,李靖也綁了起來,有些冷場,冷哼一聲,自己邁步走向了封神殿,先對著聖人畫像行禮,而後左手拿了封神榜,右手拿了打神鞭,片刻之間回到了凌霄寶殿。其實這一次,李靖之罪當真用不到這打神鞭,太白金星是要借機報復,可是玉帝心裡也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盤,原來自從封神以來,自己這個玉帝當的可有可無,到現在,那些位高權重的神仙更是沒有人聽自己的,自從燃燈南天門外逼死了真武大帝張之後,玉帝就總想著如何把天庭的權利收回自己手中,這一次有了理由,玉帝正好要藉此立威,震懾群神。

正想著,玉帝已經返回了凌霄殿,可是正當玉帝想要坐在高坐之上,展開封神榜,要打李靖一鞭,可是突然發現這時候凌霄殿裡和剛才自己離開的時候有些不同,再細看,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有紫微大帝竟然也來到了凌霄殿。這時候凌霄殿裡的神仙,已經涇渭分明的分成了三個派系,一個是以太白金星為首,玉帝後來分封的親信,以玉帝為首派系,一個是以紫微大帝為首,想當年的周朝人馬,還有就是當年的截教封神弟子,這些人以趙公明和金靈聖母,三霄娘娘為首,這五人不在這裡,便三三兩兩的站成一堆,等著看戲。

玉帝看見如此形式,便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果然那紫微大帝遠遠看見玉帝來了,手中更拿著封神榜打神鞭,便徑直走了過來,後面跟著那手下的一眾神仙,紫微大帝乃是玉皇大帝除了李天王之外最不願意看見的一個,不過人家紫微大帝乃是四御之首,在天庭之中地位僅在玉帝之下,迎面相見,玉帝也不能裝看不見,只能也以禮相還。

紫微大帝問道:“不知陛下從哪裡來。”玉帝答到:“從封神殿而來。”紫微大帝問:“陛下為何去封神殿。”玉帝道:“去請封神榜與打神鞭。”紫微大帝問道:“所為何事?”玉帝道:“拖大天王身犯天條,要以打神鞭之刑。”紫微大帝道:“陛下,看在微臣面上,可否饒得李天王一次?”

話說到這裡,就沒法再說下去了,其實自從玉帝看見紫微大帝第一眼,就知道紫微大帝肯定是給李靖求情來的,而且這樣的情形,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也已經發生了無數次,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以玉帝駁不下紫微大帝的面子,刑法不了了之而告終,可是這一次,玉帝確定有些脾氣了,一來是玉帝心思已定,二來是玉帝親自去的封神殿取來封神榜打神鞭,若是這樣還沒進門口就被紫微大帝勸回去,你叫玉帝的面子往哪擱。可是玉帝剛要否決,紫微大帝又道:“陛下,我等神人,蒙聖人恩賜,理應當團結一致,公御外人,如今外敵尚在,便對自己人動手,叫聖人知道,恐怕不好,若是日後我等有翻身之時,被聖人校考,陛下沒有說詞。”紫微大帝說完,後面的神仙練聲附和,玉帝聽了皺眉,再看紫微大帝,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威嚴,可是這紫微大帝此時也正看著玉帝,四目相對,各自爭雄,可是有那麼一瞬間,玉帝忽然發現自己竟然心虛了,當然,這並不是玉帝心中怕了紫微大帝,而是一來玉帝自己都覺得這件事的確做的有些強詞奪理,二來紫微大帝這話,的確叫玉帝心中沒來由的一動。

想當初,玉帝只不過是鴻鈞身前小童,生性頑皮,整日裡被困在紫霄宮煩悶,鴻鈞看見,正值封神大戰,便問玉帝要不要去執掌天庭,治理三界,玉帝哪裡知道許多,一口答應下來,故此才被鴻鈞取來一點真靈,放在封神榜上,經過幾千年的磨練,現在想起來,玉帝懊悔不已,只恨自己當初,如今被困封神榜,還不如在紫霄宮的時候呢,玉帝本以為自己便要長久如此,直到宇宙隕滅,不過聽了紫微大帝一言,玉帝心中不由得一動,想他們這些封神之人,都是身犯殺劫,故此上榜,而自己卻是受鴻鈞所命,才當了玉帝,若是日後能有一個機會見到鴻鈞,自己拜求於他,沒準還能叫自己重回紫霄宮呢。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比如說玉帝現在,若是無人阻攔於他,他是定然要鞭打李天王的,可是如今紫微大帝出來,玉帝心中無形之間就要把自己的勢力與紫微大帝的勢力做一番比較,然後思索一下後果,當玉帝發現後果不如自己想象般美好的時候,玉帝自己在心裡就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莫說是這樣重回紫霄宮的理由,就算是三界毀滅,重歸混沌的理由玉帝也能認為有理。就這樣,玉帝稍微的點一點頭,把封神榜打神鞭藏在了自己身上,而後扭頭便出了凌霄殿,紫微大帝看見,冷笑一聲,揮手便把李天王放了,太白金星這時候也變得灰頭土臉,不說話,急忙追著玉帝去了。

再說那哪吒出離了凌霄殿,點起本部天兵,徑出南天門外,一齊墜下雲頭,早到了陷空山上。八戒沙僧眼巴巴正等,只見天兵與悟空來了。呆子迎著天王施禮道:“累及,累及!”哪吒道:“天蓬元帥,你卻不知,只因我父子受他一炷香,致令妖精無理,困了你師父,來遲莫怪。這個山就是陷空山了?但不知他的洞門還向那邊開?”悟空道:“我這條路且是走熟了。只是這個洞叫做個無底洞,周圍有三百餘裡,妖精窠穴甚多。前番我師父在那兩滴水的門樓裡,今番靜悄悄,鬼影也沒個,不知又搬在何處去也。”哪吒道:“任他設盡千般計,難脫天羅地網中。到洞門前,再作道理。”大家就行,約有十餘里,就到了那大石邊。

悟空指那缸口大的門兒道:“兀的便是也。”哪吒道:“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誰敢當先。”悟空道:“我當先。”哪吒道:“我奉旨降妖,我當先。”那呆子便莽撞起來,高聲叫道:“當頭還要我老豬!”沙僧道:“不須羅噪,但依我看:大師幾和太子同領著兵將下去,我們三人在口上把守,做個裡應外合,教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才顯些些手段。”眾人都答應了一聲“是”。

你看那悟空和哪吒,領了兵將,望洞裡只是一溜。駕起雲光,閃閃爍爍,頃刻間,停住了雲光,徑到那妖精舊宅。挨門兒搜尋,吆吆喝喝,一重又一重,一處又一處,把那三百裡地草都踏光了,哪見個妖精?哪見個唐僧?悟空說:“這孽畜一定是早出了這洞,遠遠去哩。”那曉得在那東南黑角落上,望下去,另有個小洞。洞裡一重小小門,一間矮矮屋,盆栽了幾種花,簷傍著數竿竹,黑氣氳氳,暗香馥馥,妖精攝了唐僧,搬在這裡逼住成親。

妖精以為這裡偏僻,只說悟空再也找不著,誰知他命合該休,那些小怪在裡面,一個個嚌嚌嘈嘈,挨挨簇簇。中間有個大膽些的,伸起頸來,望洞外略看一看,一頭撞著個天兵,天兵一聲嚷道:“在這裡!”那悟空惱起性來,捻著金箍棒,一下闖將進去,那裡邊窄小,窩著一窟妖精。三太子縱起天兵,一齊擁上,一個個那裡去躲?悟空尋著唐僧,那妖精尋思無路,看著哪吒太子,只是磕頭求命。太子道:“這是玉旨來拿你,不當小可。我父子只為受了一炷香。險些兒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叫聲:“天兵,取下縛妖索,把那些妖精都捆了!”妖精也少不得吃場苦楚。

返雲光,一齊出洞。悟空口裡嘻嘻嗄嗄。天兵天將掣開洞口,迎著悟空道:“今番卻見你師父也。”悟空道:“多謝了!多謝了!”沙僧八戒只是要碎剮那老精,哪吒道:“他是奉玉旨拿的,輕易不得。我們還要去回旨哩。”一邊天王同三太子領著天兵神將,押住妖精,去奏天曹,聽候發落;一邊行者擁著唐僧,沙僧收拾行李,八戒攏馬,請唐僧騎馬,齊上大路。

這一次上路歐,行經數月,忽見一座城池相近。唐僧道:“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國麼?”悟空搖手道:“不是,不是!如來處雖稱極樂,卻沒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樓臺殿閣,喚做靈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國,也不是如來住處。天竺國還不知離靈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邊前方知明白。”

不一時師徒眾人至城外。唐僧下馬,入到三層門裡,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又到市口之間,見許多穿青衣者,左右擺列,有幾個冠帶者,立於房簷之下。他四眾順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遜避。豬八戒村愚,把長嘴掬一掬,叫道:“讓路,讓路!”那些人猛抬頭,看見模樣,一個個骨軟筋麻,跌跌,都道:“妖精來了,妖精來了!”唬得那簷下冠帶者,戰兢兢躬身問道:“那方來者?”唐僧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對眾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拜天竺國大雷音寺佛祖求經者。路過寶方,一則不知地名,二則未落人家,才進城甚失迴避,望列公恕罪。”那官人卻才施禮道:“此處乃天竺外郡,地名鳳仙郡。連年乾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也。”悟空聞言道:“你的榜文何在?”眾官道:“榜文在此,適間才打掃廊簷,還未張掛。”悟空道:“拿來我看看。”眾官即將榜文展開,掛在簷下。行者四眾上前同看。榜上寫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為榜聘明師,招求大法事。茲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幹荒,民田塘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鬥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褥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悟空看罷,對眾官道:“郡侯上官何也?”眾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行者笑道:“此姓卻少。”八戒道:“哥哥不曾讀書。百家姓後有一句上官歐陽。”唐僧道:“徒弟們,且休閒講。那個會求雨,與他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此乃萬善之事;如不會,就行,莫誤了走路。”悟空道:“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鬥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雲,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何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