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八章小學,再見(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八章小學,再見(3)

老師們也知道具體情況,怕學生打架(基本上是捱打),所以交卷的學生也不準出教室,就在原地坐著,不準出聲,張興明就傻眼了,本來還想出去和外邊蹲著那幾個上一世的冤家嘮嘮呢,現在只能往桌上一趴,等著打鈴了。

回頭看看隔著不遠的那洪飛,小丫頭正對張興明的舉動不滿呢,這一看過去,迎面就是兩個衛生球。張興明眨眨眼,心裡萬幸了一聲,差點把這小丫頭忘了,上一世兩人可是一個班的啊,這要是答分答高了,上哪找這個乖巧的同學去啊。

考完試組隊,在老師帶領下排著隊往郭家堡走,混混們就蹲在路兩邊圍觀。

從學校後門出來就是煉油廠,再往下油庫、運輸檢修車間,變電所,過火車道口就是河,過了河就到了,一路走下來三公里多一點,以後三年每天要走四次,要知道這時候可沒有啥大禮拜,一週要上六天課,也就是一天要走近十四公里路,還要背著重達二十斤的書包。

從學校出來的時候張興明特意看了看學校的牌子,杯鋼六中,下半年就要改成礦山一中了,等張興明畢業那年改成了杯溪市第十七中學,就從一個杯鋼的子弟中學,歸到市政去了,那時候也沒有分班考試了。

考完試就放假了,等再開學的時候,張興明就是初中生了。

就在這個假期,太原街商場以及廣場全面峻工,開始進行綠化作業,兩邊酒店和附樓也進入封閉內裝施工,進入開業準備。

和祥百貨這邊已經在安排遷入新址辦公了,上上下下一片火熱,健全部門,人員調動,裝置安裝,有條不紊的快節奏進行著,賓士大巴把一批批帶著夢想和熱情的青年人從遼東各地運到奉天,投入到嶄新的工作中去。

辦公入駐以及旗艦總店運營都不用張興明去操心,而酒店以及寫字樓運營要等二姐她們那批人回來,那就是年底,等具體開業肯定是明年的事了。

現在唯一還得他親自做的事情只有超級市場和室內美食廣場這塊,不過年前肯定也是完不成的,培訓的人員要等到年底是一碼事,機械設備的採購也需要時間。

超市相關的冷藏收貯裝置是需要按實際建築訂做的,已經安排香崗那邊相關人員在弄,而超市收款機就只能整機進口了。

在85年,這就是切切實實的高科技,別說國內,歐洲還沒有普及,反而是小日本在這塊做的比歐洲先進,在60年代就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收款機並打入了歐美市場。

其實超級市場國內在1978年就有了,不過不叫超市而是叫自選商場,面對的也不是國內老百姓而是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都是由政府統一安排並實施的,也都建在祖國各地的友誼商店裡。

1983年京城有了第一家面對老百姓的自選商場,不過只賣些蔬菜和肉類,比當時農貿市場的售價高了不是一點點,老百姓根本接受不起,結果又是只能面對老外。

1990年,廣東虎門百佳超市開業,這個才是真正的超市,人工收款,隨後91年上海華聯成立,並相繼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華聯商場,開啟了國內超市連鎖的先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95年底到96年,家樂福沃爾瑪等其他世界著名超市集團陸續進入中國,並利用成熟的經驗迅速佔領了中國零售市場的絕大份額,也拉開了國內超市發展的熱潮。

張興明投入這麼大人力物力搞大型超市,就是想在95年前搶佔國內主要市場,儘量壓縮國外集團的成長空間。

要知道家樂福在中國98年的年利用效率就是五千多美元,那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值。

超市年利用效率值就是營業面積全年每平方米的銷售額,98年家樂福平均值是5530美元,五萬多人民幣,單店最高是12萬多人民幣,當時家樂福的營業面積平均是5600平方米,利潤率是12%。

用了幾天的時間把相關事情安排好,張興明回到杯溪,杯溪這邊原商場這塊已經建到五層,開始起上面的附樓和空中花園了,永風這邊市委和政府的小區以及商業步行街大部分也已竣工進入內裝。

除了作為臨時商場這部分外,只有酒店和寫字樓以及高層住宅還在建設當中,已經可以安排商業鋪位以及小高層住宅銷售了。

這時候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房地產概念,更不存在賣樓花也就是預售,房子都是要蓋好了才賣的,而且都是直接可以入住那種,當然裝修上比較普通,就是簡單的水泥抹平地面,牆壁粉白以及白熾吊燈和簡陋的潔具,洗菜池就是個方型的水泥槽子。

張興明肯定不會這麼弄,按照不同的風格設計,讓公司從廣東那邊特意定製了一批潔具過來,地面也貼的瓷磚,讓住宅小區的逼格直線上升,所有內外部來參觀的都是雙眼冒著小星星,不停的感嘆,老媽已經開始準備著入住新居。

這時期東北老百姓還沒有裝修的概念,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幾年,房子裝修才慢慢流行起來,95年的時候各地建材城就有了規模了,裝修業正式進入快車道。

98年出現了清水房,從這一時期起,老百姓買了房子,還得再花一道裝修錢,並一直延續了下來。

各處轉了一圈,到處看看進度,看看報表,調整了幾處人事安排,張興明就沒事做了,其實嚴格來講也沒他什麼事,除了把把大方向,細節上別人都比他專業,他也參予不進去,乾脆就跑回南墳籌劃自己的事。

這三四年時間張興明基本上屬於滿負荷狀態,學基本上沒上,事弄了一堆,把身邊所有人忙的差點要飛起來了,好在終於看到了曙光。

他算計了一下,接下來兩三年內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動作了,有點事假期時間也足夠處理,二哥二姐這些核心人員基本上各自的一攤都沒什麼問題,只要平穩的發展個三到五年,遼東這塊就穩當了。

而利用BP機的銷售,其他各省的商業黃金地區佈局也在同步進行,這個也不是什麼急事,業務開展的同時慢慢來就好,自有下面人去做。

其實主要是全國除了沿海部分地區,這幾年發展的速度都比較慢,做什麼都來得及,沒必要把自己和身邊人弄的那麼累。

等到90年代中期,全國上下起航的時候,他的根基已經相當穩妥了,能頂事的人員也肯定培養了一大批出來,到時幹什麼自會得心應手,不會再像眼下這麼累。

大聯那邊老郭有奉天這邊做參照,缺人給人,錢也到位,做的也是有聲有色,基建這塊根本不用他操心,接下來也就是去香崗學習那一批人的安置問題了。

但那是年底的事,也不急,到時跑一趟奉天安排一下,只要酒店和物業管理這塊正常開張營業就行了,這兩樣本來就是靠時間慢慢磨的行業,只要抓好內務管理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把事情處理完,已經是七月底,離開學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張興明決定去一下巴蜀,這是在香崗就計劃好的事情,去尋找彌補前世的遺憾,也可以說成是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