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六章 85春晚是個坑啊(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六章 85春晚是個坑啊(1)

張興明放下電話,搓了搓臉,說:“你說你們哪個都比我大,結果就一個春晚你瞅你們那樣,能有點成功人士的樣不?就那幾個明星值當大過年去遭回罪嗎?”

沈韻秋白了他一眼,說:“俺們是正常人,你是妖精,人類的世界你不懂。”

二哥有點遲疑,問:“咋了?遭啥罪啊?來回飛機,就看個演出,咱又不去爬長城。”

電話又響起來,張興明接起來,那邊說:“你記一下,010862***,我有事掛了啊。”

張興明按斷電話,邊撥號邊說:“你瞅瞅,我一個孩子,就為了你們瞎折騰操心費力的,你們慚愧不?”把話筒放到耳朵上。

“喂?你好。”

“你好,哪位?”

“遼東省委,我找黃一賀導演。”

“稍等。”

(砰,支呀咣噹,窸窸索索)

“導演,導演,黃導…黃導?”

……

“喂?我是黃一賀,請問是誰找我?”半天,一個有點沙啞的男聲在電話裡響起。

“是黃一賀導演?你好,我是遼東省委經發顧問室的張興明,是這樣,我這裡收到了今年春晚的邀請函。

正好政協莊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李副主任還有中央辦公廳外事司柳副司長今天陪同政治局委員,遼東省委沈書記到我這裡視察。

我現在想和你瞭解一下今年春晚的準備情況和場地節目安排情況,你看你什麼時候方便?”

“……”

“喂?黃導演?喂喂。”

“哦哦,我在聽,您請說。”黃一賀導演的聲音有點顫抖。

黃一賀是奉天人,話說那個時候活躍在影視喜劇音樂和體育的大部分都是東北人。

83年,還是一個思想上禁錮文藝上保守的時期,黃一賀和鄧小軍受命組織央視迎春晚會。

央視嘗試著把播出模式和節目形式進行了極大的改變。

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第一次直播,雖然攝像效果真不咋的。

第一次有了串場主持人,雖然全不是專業的。

更是第一次以綜藝節目形式進行晚會的組織,甚至從頭到尾都是在滑稽和搞笑,這在當時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的。

第一次在現場安裝了觀眾互動熱線電話,觀眾現場點歌,於是就有了李谷衣獨唱7首歌的春晚記錄,那時候央視總共才裝了十幾部電話,能擠出四臺來真播,也只能說明臺長王楓的支援力度。

事實,成就這次晚會的也正是臺長王楓,同意直播,同意黃一賀提出的用相聲演員馬紀姜坤做串場主持,同意王景愚和劉小慶做主持人,可以說整個晚會的政治風險他一個人扛了一多半。

王景愚在83春晚表演的啞劇《吃雞》讓他一下天下皆知,但你們不知道,這個節目是1962年創作出來的,大運動前和運動中就表演過。

因為沒有政治主題只講吃和搞笑,王景愚被批鬥了好多次,差點被打殘,當黃一賀提出要他演這個節目的時候,他怎麼也不同意。

最後,臺長王楓給寫了個保證,保證他演節目不用承擔政治風除,一切有電視臺,這樣,我們才看到了這個經典的啞劇節目。

還不止這些事,所有事情定好之後,李谷衣因為春晚時間和定好的深圳演出有衝突,團裡不同意她來參加春晚。

那時候演員都是有固定工作單位的,賺的是固定工資和演出補貼,一切行為都要服從團裡安排。

當時李谷衣是中央樂團的歌手,中央樂團在85年大年初一,在深圳搞了一臺晚會,主要針對港澳售票,而且當時票都賣出去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時候深圳還只是一個對外視窗,沒有高速沒有機場,而到深圳城要政審安檢等一些手續,按實際情況看,如果李谷衣參加春晚,就肯定趕不上深圳的演出,所以,中央樂團不同意她上春晚,這事其實對當時的演員來講無所謂,上春晚又不多掙錢。

當時的春晚小組成員,中央警衛一師文化科科長楊勇連著打了幾天的電話,最後透過公安部制定出了方案,由公安部準備車了,這邊春晚一結束,李谷衣馬上上車奔機場,然後在廣州白雲機場下車,那邊公安廳的同志接機,一路免檢免審直接送達演出現場,這才使得李谷衣登上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演出舞臺。

而這四部好不容易擠出來的觀眾熱線,成全了李谷衣的一生,要知道當時她的『鄉戀』正在被禁播,她本人正在被報紙和文化部高官點名批評。

當時不停的有人打電話來點播『鄉戀』,導演沒有辦法,拿去給在現場坐鎮其實是監視的廣播電視部長吳冷西,吳冷西拒絕了多次,但點播這首歌的太多了。

他在走廊裡來迴轉了很久,才一咬牙,揮手讓姜坤報幕,『鄉戀』現場解禁,李谷衣躲過了劫難。

要知道,在83年,家裡有電話的都是什麼人?

話說那個時候,還從來沒有完全脫離政治嚴肅性單純只為歡笑的電視節目,別說這個,就是主持人在臺上多說了一個字,都算是一次事故。

劉小慶因為長年不回家,想在主持過程中給家鄉的父母拜個年,就這麼一件事,放在後世算啥?

但在那時候,是請示了廣電部長吳冷西,然後定下來29個字的臺詞,才最終說出了這句話。

83年春晚,最大的一筆開支是買了1000本筆記本做紀念品,花了500塊錢,這還是臺長特批的。

一群人自己準備服裝自己化妝自己梳頭自己想詞,懷著忐忑把節目做完,等待著判決。

結果播出後反響出乎意料的好。

那個時候的聽眾,觀眾,讀者可是比現在要有話語權的多。

那時候溝通全靠寫信,單位都有專門處理來信的人員,把意見和建議分類整理交給相關負責人。

然後再根據情況寫回信,把處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反饋給來信人,哪怕對方只是偏遠山村裡的農民。

晚會在83年春節播出後,收到了全國各地大量的來信,全國上下一片喝彩聲,成功了。

從此節目的形式就被一直用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