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2章 這些年的高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52章 這些年的高考

早晨七點,張興明就把那小二和丫蛋兒叫起來洗漱,三個人在院子裡活動了一下,然後吃早餐,坐上車往音院學院走。

京城的汽車明顯比奉天和杯溪要多的多,不過街道也更寬些,並不是很擁擠,離每天三堵還有好多好多年呢。

汽車走往南走了個反z字型,大約七公里路,來到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名氣大,地位大,但學校真不大,因為學制長,所以每年招收的學生也很少,有時候一個系就是幾個人,頂多十幾個人,所以連老師帶學生一共也沒多少。

中央音樂學院原來是巴渝沙坪壩青木關國立音樂院,成立於40年,後遷至金陵。

49年遷到天京,和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工團,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滬海音樂院,港島音樂院合併,正式命名為中央音樂學院。

52年,燕京大學音樂系被併入音樂學院。

58年學院遷到京都復興門。

可以說,當時是集全國之力,拆並了國內所有的音樂類院校,組建了這麼一所專門培養西方音樂人才的學校,全國唯一一所211音樂類學校,在打擊貶斥民族音樂的道路上一騎絕塵。

不要說它也有民樂系,那就是個笑話。也就是近年民樂抬頭的大勢才讓民樂系稍微翻了點身,其中滋味那些民樂方面的老教授自有體會。

車從西門進入。

在這個時候,其實這邊就已經“現代化”了,醇王南府已經被拆的七零八落,領導們感覺古宅太丟臉面,自己代表的可是西方先進。除了一少部分學校領導居住地以外,只有東北角上保留了一部分建築一直到今天。

整個醇王南府如今只剩下兩處了,一處是這裡,另一個在奮鬥小學西南那地方還有幾檔小宅。奮鬥小學是醇親王府最後一任主人創辦的,然後捐給了國家。當時國家有政策,辦學可以不沒收宅子。

在國人眼裡,現代化就是高樓大廈,太多的人並不知道,現代化是思想意識上的,強大也不是在嘴上,學習也並不是效仿和全方面的拜服,甚至他們連什麼是進步都搞不懂。

於是全國興起了熱潮,人們前赴後繼的以西式為榮,以西式為尊,連吃肉也是血淋淋的燒烤才高貴了,卻不知這是祖宗們幾千年前就摒棄了的方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時間唱歌劇的就比唱小曲兒的牛逼,彈鋼琴的就比彈古琴的高檔,被外國人承認稱讚一聲的立即身價大增牛逼閃閃,喝酸不拉幾賊難喝的紅酒成為時尚。

這是一種多麼奇怪的思維。嘴裡喊著口號,身體卻誠實的匍匐在西方大人的腳下跪舔,這就是上層精英人士的主流思維。我們就是靠這樣一群人引導思想制定政策走向強大的。

我們必勝。必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已經習慣了。

西門進來就是行政樓,因為車前擋上那一排通行證,三輛車暢通無阻的進到裡面。其實在京城各大單位當門衛真的挺不容易的,不但要頭聰目明,還得記憶強大,反應靈活,各種通行證都得熟悉,要不然說不上哪天工作突然就沒了。

下車上樓,找到校長室。

兩個丫頭到這會兒還沒有入學通知書呢,必竟是走後門進來的,算是特招。

91年高考全國有二百六十多萬人參加,錄取率為21%,重點分數線以京城為準是理科496,文科450,魯東省理538,文497。文科全國最高是湘南,499,理科最高是江浙,547分。

記憶裡90年代那些年魯東的分數線都要高於標準線一大截,別的省份高高興興上重點的成績,在魯東只能痛哭落榜,也不知道魯東得罪誰了,那會兒有點門路的都到處找門子花錢把孩子弄到其他省去考試,以逃脫這種不公平的命運。

2000年開始,各省開始自主命題高考。

本來應該是一場公平的考試被人為的分成三六九等。說什麼這省人口多,那省人口少,這省教育基礎好,那邊教育基礎薄,真是極其可笑的原因,高考應該是選拔人才的,到這裡變成了大鍋飯,都要分一口,也不知道這些人腦袋裡是什麼構造。

國內從來都不是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而是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去拖延對付,然後洋洋自得,為自己的“高效節能”喝彩。錢嘛,還是用來蓋大樓買汽車吃吃喝喝發福利最好。

校長已經等在辦公室了,小周的面子在國內來講已經通天了,沒有人敢忽略。

“你好你好。這就是那兩位同學吧?那洪飛,楊彩依,對吧?哈哈哈。”校長爽朗的大聲笑起來。

兩個丫頭給校長問好,張興明說:“對,就是她們,想學學音樂薰陶一下。”

校長把準備好的特招錄取通知書拿了出來,問:“想學什麼專業?鋼琴?指揮?還是音樂教育?”

張興明說:“她們想學民樂,古典音樂。”

校長一愣:“民樂?現在流行的趨勢是西樂呀,論起古典音樂也是西方的要強一些,世界潮流嘛,咱們的民樂已經有點兒,跟不上時代了,國際上不承認,沒有幾個人能欣賞得了,還是西樂有發展一些。”

張興明說:“學東西嘛,肯定是學自己喜歡的,時代潮流有你們這些大家就行了,也不差她們倆。”

校長說:“院裡經費一直不是很足,民樂因為某些原因經費更少,而且說實話民樂基本上都是自娛自樂,參加演出或者拿獎的機會幾乎沒有,你們不重新考慮一下?”

張興明笑著說:“不用了,就民樂吧,她倆沒在國外生活過,對那邊的人文歷史也不熟,對於不同宗也不同源的所謂高尚音樂欣賞不了,也沒想過去被人認可拿什麼獎,就是個興趣。”

校長扶了扶眼鏡,看著張興明問:“小同學你和她們是,什麼關係?你在哪上學?”

張興明說:“這個是我媳婦兒,這是我姐姐。我早就沒上學了,沒時間,工作太忙,其實也挺遺憾的。”

校長挑了挑眉毛,眼神裡有種輕視:“你年紀不大吧?請問在哪裡高就?”

張興明笑了一下,把工作證拿出來放到桌上:“我今年十八歲。我和周伯伯算是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