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周洪謨的參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周洪謨的參與

“吳兄,如今奈何?”吳誼身邊的以為士子問道。

此時吳誼身邊還剩下不到一百人,這些人要麼平日裡和吳誼相熟,要麼自覺此次科舉徹底無望,所以才鐵了心要跟著吳誼一條道走到黑。

盼望著哭闕之後,炒作一番名聲,也好在士林之中博取一些名聲。

法不責眾的道理,他們可都是知道的,剛開始烏泱泱那麼多士子,少說上千,朝堂不可能一次性處理那麼多人,知會給予安撫。

朝堂若是安撫,他們這些帶頭哭闕之人必然天下聞名,士林震動。

一旦在士林中有了名望,將來就不愁名利。

這網紅經濟可不是二十一世紀的發明,老早咱的老祖宗就明白這個道理,只要出了名,就不愁錢與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對於這一點大明朝的士林對這個可是玩得比現在人還溜。

這就是為什麼張誼一鼓動,便有一大堆士子跟隨,第一個還是因為剛下考場,頭腦不清晰,加之因為聚然改變考題方向,考生對朝廷充滿了怨氣,第二個嘛,很多士子在這看到了機會,留名士林的好機會。

這麼多人一起哭闕,只會是有驚無險。朝廷看著被鼓動的士子有如此之多,定然會讓步,而不會作出什麼處罰。

可惜啊,還是被王守仁給破壞了,也不是所有的士子都膽大的。

因為還有一些對於考試有信心的考生就不願意鬧事,真要是鬧起來,這考試再來一次,這誰受得住。

春闈考試可是一考就是九天,這九天真是非人之生活。他們決計是不願意再來一回。

而且王守仁提出的萬民書也是一個邀名的好機會。

這上萬民書既沒任何風險,又可以邀名,這惠而不費的事情,是士子們最願意幹的,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能博得大好名聲,最能抓住士子的心。

王守仁就是深諳此道,結果也確實如他所料,大部分士子都跟著他去寫萬民書去了。

這希望朝堂能給個說法,如今倒好,剛剛說要去哭闕,這人群瞬間消失一大半。這如何去哭闕。

“難道別人不去,我們都不去了嗎?維護禮法綱常不正是吾輩士子之責任!”張誼大聲說道。

“護衛祖制,吾輩當仁不讓。”立即有士子符合道。

“說的好,你等讀聖賢書這麼多年,不能只想著功名利祿,這禮法綱常乃是國之本,正是吾等士林義不容辭之責任。”

突然有人過來插話道。

張誼一看插話之人,頓時面露狂喜之色。

因為插話的不是別人,竟然是禮部尚書周洪謨。

“學生見過天官。”張誼對周洪謨見禮道。

看到周洪謨的到來,張誼他們都是備受鼓舞,因為看情形,周洪謨明顯是支援他們去哭闕的。有禮部尚書為他們站臺,他們這次哭闕還有什麼風險可言。

“是什麼情況,我聽說此次春闈,你們對考題不滿?”周洪謨問道。

“是的,天官,這次考題明顯有違祖制,而且策問竟然考問‘王安石變法’,這‘王安石變法’絕不能在大明重現,宋之滅亡就是從‘王安石變法’開始,我們大明必須引以為戒。”張誼開口道。

“是啊,變法是禍亂之源。我們不能對此置之不理,吾輩文人的風骨不能一味迎合君上。”周洪謨感慨道。

“天官,我們正想因為此事去叩闕今上。”張誼說完滿含期待地看著周洪謨。

“很好,從你們的身上讓老夫看到了士林的風骨,大明有你們,還是很有希望的。可嘆老夫怯弱,在皇上提出此次考題改變之時,竟然不敢決裂反對。看到你們,實在讓老夫汗顏之極。”周洪謨感慨道。

“天官何處此言,滿朝諸公,也只有天官您來給予我們支援,您實在是我大明朝廷之脊樑啊!”張誼討好道。

這禮部尚書周洪謨過來替自己站臺,實在是讓張誼激動莫名,看來此次哭闕正是自己名揚天下之時。

“也罷,老夫成不了大明脊樑,但是為了禮法綱常,就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讓皇上知道禮不可廢,走,我們一起哭闕去。”周洪謨說道。

張誼有些不相信,原本他以為周洪謨在他背後幫忙站站臺即可,誰曾想周洪謨竟然也要跟他們一起哭闕,這真是幸福來得太突然。

有這位大佬在身邊,起碼應該不會進錦衣衛的詔獄。

“天官,您也要跟我們一起去哭闕?”張誼試探地問道。

“當然,怎麼難道你們不歡迎?”周洪謨反問道。

“哪有不歡迎之理,我們只是有些意想不到,天官竟然願意跟我們一起哭闕。”張誼驚訝道。

“禮法綱常面前,不分你我。”周洪謨說道。

“走,叩闕君上,讓皇上也知道知道吾輩士林之風骨。”周洪謨大聲說道。

說完周洪謨便率先朝長安街走去。

……

乾清宮內,汪直正向朱佑樘彙報發生的貢院情況。

“怎麼回事,朕不是讓你這些天睜大眼睛,小心提防了嗎,怎麼士子還有被鼓動起來的?”朱佑樘質問道。

汪直有些哭笑委屈道:“皇上,臣可是一直都有小心提防,而且士子中我們早已安插了耳目,只是誰曾想這些考試一考完說被鼓動起來就被鼓動起來,這也太熱血上頭了吧。”

“不然你以為朕為什麼讓你這些天格外留意,年輕人的血總是熱的,特別容易被鼓動,更何況是他們這些自號苦讀聖賢書之人,自以天下為己任,好像天底下的規矩只能按照他們的意願進行,否則就是大逆不道。須不知時移世易,天下的規矩從來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朱佑樘憤憤道。

汪直是個很好的聽眾,知道朱佑樘此時只是想發洩發洩,並不是要讓他發表什麼意見,於是他一直躬身聆聽著。

“現在是什麼情況?”朱佑樘又開口問道。

“回皇上,剛剛查探到了最新消息,王伯安已經已經將大部分士子帶到狀元樓寫萬民書去了。”汪直回答道。

“嗯,好一個王伯安,朕果然沒有看錯人,果然有些急才,知道對於群體事件不能堵,自能疏導。等他們情緒慢慢冷卻自然好處理,越強硬只能火上澆油。”

“即便朕貴為天子,也不能隨意一口氣處置上千名士子啊!”朱佑樘感慨道。

汪直抬頭有些欲言又止。

朱佑樘一看汪直這表情,知道還有不好的訊息,淡淡地說道:“說吧,還有什麼不好的訊息,一併告訴朕。”

“回皇上,剩下不到一百士子還是打算哭闕。”汪直回答道。

“不到一百人,朕剛好來個殺雞儆猴,也讓讀書人知道知道,朕的刀可還鋒利?”

朱佑樘已經決心不再做原時空從不處罰文官的仁皇帝明孝宗。

他想做一位殺伐果斷的弘治大帝。

“可是皇上,這次帶頭哭闕的不再是士子,禮部尚書周洪謨也參與了進去。”汪直諾諾地說道。

“汪直,你……以後話能不能一口氣說完。”朱佑樘惱怒道。

汪直有些委屈,一臉無奈地看著朱佑樘,彷彿再說,皇上你倒是給我說話的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