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撒午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撒午門

“皇上,大明有問題,也不需要變法啊!只要皇上您按照祖宗法度進行,恢復到‘仁宣之治’,皇上您必然成為一代明君。”周洪謨規勸道。

“‘仁宣之治’,怎麼周尚書以為仁宣之治就已經是太平盛世了?”朱佑樘感覺自己被受到了侮辱。

就因為明仁宗,將好好的下西洋給停掉,讓大明好好的海軍給廢了,從此深海和大明絕緣。

就因為明宣宗,將好好的交趾布政使司給放棄,讓交趾從此不再為我華夏所有,這樣的盛世,朱佑樘真有點看不上。

“回皇上,如今是承平年代,皇上您只要勤於政務,萬事交由內閣和六部諸位臣公打理,我大明定然有恢復‘仁宣之治’的那一天。”周洪謨規勸道。

朱佑樘只覺得自己的臉火辣辣地痛,他心裡看不上的仁宣之治,在周洪謨眼裡,竟然是很難達到的高度。

他不禁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難道自己真有那麼差?萬事交給滿朝文武進行,自己只需做一個垂拱而治的皇帝就好?

如此真的能達到文官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朱佑樘對此表示懷疑,宋仁宗在文官眼裡是那麼好的一位皇帝,事事都聽文官的,也不見北宋被治理的怎麼樣嘛,反而是軍隊一日若與一日。

再說到明朝,明朝只有正德皇帝有些跳脫,其他的皇帝,大多不理朝政,嘉靖更是多少年不上朝,這些朝政不都是文官在打理嗎,也不見大明變得強大,想法變得越來越虛弱。

要是真的相信了文官的話,垂拱而治,估計大機率就是走北宋的老路,從此武備松辭,也許還不如北宋,畢竟北宋還能收稅,大明可是已經開始收不上稅了,財政收入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朱佑樘悚然而驚,絕對不能被文官忽悠瘸囉,自己一穿越人士要是幹不好,還能指望這些傳統士大夫土著能幹好?

“周尚書,太祖之時,衛所便出現了大量逃戶,太祖實錄,太宗實錄,你不會不知道吧?這是為何?因為這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再來說說你口中的‘仁宣盛世’北面殘元再起,南面交趾盡失,要知道交趾可是太宗打下來的疆土,祖宗遺留之地豈可輕棄?”朱佑樘看著周洪謨大聲說道。

“皇上,人貴自知,太祖,太宗何等英雄人物,他們都是從蒙元時代便征戰四方,方能成就一方偉業。如今您是太平天子,大明陳平一百餘年,早已是不是太祖太宗之時的大明,如今能達到“仁宣之治”,已經是僥天之幸。”周洪謨說道。

聽了周洪謨一番話,朱佑樘是無比憋屈,這是瞧不起他啊,竟然說他是遠遠不如太祖太宗,而且更是比不上仁宣兩代。

朱佑樘知道和周洪謨這樣的人再如何爭辯都於事無補。

道不同不相為謀!

“周尚書,朕能不能成就‘仁宣之治’,你有生之年,定能看到。‘周尚書聽說你已經年近七十,應該到了致休的年齡,你還是致休吧,今後的禮部可是繁忙之地,需要一些年富力強之輩進行打理才行。”朱佑樘開口道。

周洪謨頓時明白這是皇帝要求他提出辭呈致休。他心裡有些落寞,皇帝還是一意孤行。

原本他就不是一個激烈之人,只是看著新皇剛登基便一副勵精圖治的樣子,他也備受鼓舞,也跟著振奮了幾分,想著盡著人臣的職責,規勸一二。

如此讓年輕的皇帝不至於走了歪路,邪路!

可惜新皇很有英宗剛登基之典範,大明危矣。

周洪謨長嘆了口氣辭別道:“臣年老體衰,無法勝任禮部尚書一職,懇請皇上恩准老臣致休回家。臨行前老臣有一言,英宗當年登基之時也很振作,就因為一意孤行,才有了後續土木堡之變,皇上務必引以為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洪謨對著午門扣了三個響頭。接著脫掉了頭上的烏紗帽。落寞地起身離去。

朱佑樘此時真的是務必憋屈,自己明明想著勵精圖治,但是這些個大臣個個將他視為英宗第二。這……

“皇上,懇求皇上收回成命,周天官乃我大明之脊樑。豈可輕易放歸鄉里。維護禮法綱常更是吾輩士人義不容辭之責任。周天官此舉應該嘉獎,皇上,禮法不存,國將不國啊!”張誼突然大聲說道。

這又冒出一位,朱佑樘此時是真的有些火冒三丈,個個拿禮法綱常說事,要是真的事事按照禮法綱常進行,那就沒有大明什麼事情,此時應該還在蒙元統治之下,他們這些讀書人還在做著下四等民呢。

“發言的是何人?”朱佑樘向汪直問道。

“回皇上,此人就是此人哭闕的發起人,名張誼。山西運城人。”汪直早就把底下那些士子的底細查得清清楚楚。

要不是顧忌著今天是春闈結束第一天,士子雲集,貿然動手,影響太過惡劣。否則他們幾個豈能走到這午門。

朱佑樘向汪直看了看,汪直立馬會意。探頭對下面的人群大聲喊道。

“諸位,皇上已經決定擴大會試招錄名額,將原來的收錄三百人增至一千人。而且朝廷後續將會有一系列有利於士子的舉措,你們盡可耐心等待幾日,不日將會有聖旨昭告天下。諸位還有大好前程,就不要在此逗留,速速散去!”

底下的士子一聽此次科舉竟然擴招,而且一次性收錄一千人,這是前所未有的舉措。這樣一來,被收錄是大機率事件。

立馬就有不少士子有些扭捏地起身,打算離開午門。

跪在地上就只剩下了張誼等數人。

“皇上,豈可用功名收錄人心,此乃明君所不為。武將死戰,文官死諫,正是其所,吾輩讀書人,苦讀聖賢書,今日為維護禮法綱常正是當時,吾皇看在吾等死諫的份上,定要警醒啊!”跪在地上的一位士子大聲呼喊著起身只想宮牆而去。

只見他奔跑著一頭撞向了宮牆,頓時血流如注,接著緩緩地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