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政務學院傳播改革思想(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政務學院傳播改革思想(求訂閱)

第二天早朝過後朱佑樘來到了政務學院。他這個院長打算給政務學院的學員們上一堂深刻的思想課。

王守仁早已將朱佑樘要來給他們上課的訊息放了出來。

政務學院的學生對於朱佑樘的到來已經是翹首以盼,就是學院的講師也很期待朱佑樘的到來。

因為他們都知道朱佑樘要講的就是他以後的施政綱領,但凡是個在官場想有所作為的官員都想聽聽皇帝朱佑樘的想法,也好將來緊跟其步伐。

朱佑樘登基一年多,如今在朝堂上徹底站穩腳跟,權威已立,他覺得是時候將自己的理念灌輸給這些官員。

特別是這些還沒有步入官場,可塑性極強的儲備幹部。

“同志們,你們入學已經半年多,有些學員還是有些疑慮,想你們苦讀聖賢書已經十幾載,有的甚至已經苦讀二十載,怎麼還需要進入學院進行學習呢?”

“你們急切想著要步入官場,造福與大明,造福與黎民百姓,熱切的心情朕很能理解,但是在步入官場之前,朕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到底想將大明打造成個什麼樣的國度?”

“你們未來都是有可能成為內閣首輔之人,這個問題你們必須要深思熟慮之,現在告訴朕你們想將大明打造成什麼樣的國度?”朱佑樘環顧所有學員一週,問道。

因為朱佑樘的身份不光是院長,還是當今皇上,所有今天的問對,不光是師生之間的問對,還有君前奏對的意味。

皇上朱佑樘一上來就問他們如此宏大的問題,問他們想要將大明帶往何處?

這讓學員們有些激動,因為這個問題只要內閣首輔才會思考的問題,如今皇帝來問他們,這意味著皇帝將他們當做未來首輔來對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學員們一時失神,陷入了短暫地沉默中。

“怎麼沒有人告訴我,你們將要把大明帶到何處嗎,還是說你們這是想著混吃等死,無意於內閣首輔?”朱佑樘開始激將道。

“院長,吾等想將大明帶到太平盛世。”其中一名學員終於忍耐不住開口道。

回答中規中矩,這顯然不是朱佑樘想要的答案。

“什麼樣的盛世才是太平盛世?漢唐盛世?亦或者說如今的大明到底距離盛世有多遠,為什麼還沒有到達盛世,到底差在哪?”朱佑樘接連發問道。

“院長,我們距離漢唐盛世,差在軍備武略上,漢之時,自漢武帝便讓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唐武功更甚,西域都護府,河中都護府,讓大唐的版圖一直延伸到河中地區,反觀我大明,土木堡之變,韃靼竟然攻到了我們大明京城,實乃奇恥大辱。”一位喜歡軍事的學員開口道。

“嗯,武略不如漢唐,還有嗎?還有學員有其他高論的嗎?”朱佑樘繼續問道。

“文治也不如唐,唐詩流傳千古經久不衰,我明到現在還沒有流傳千古的詩句,即便是宋,文治方面,我大明也稍遜幾分。”塗瑞出列說道。

“文治不如漢唐,甚至不如宋,還有其他不如嗎,今天一併總結出來?”朱佑樘繼續問道。

“院長,也許我們在吏治上也跟漢唐也稍有不如。”王守仁出列說道。

“吏治,也算是一項,諸位,既然當家都很清楚我們大明距離太平盛世有著距離,具體差在哪,大家也清楚,總結兩點,其實就是文治武功兩方面。”朱佑樘說道。

“如此,事情就簡單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那麼只要我們去將這個問題解決,那麼早晚有一天我們便能達到太平盛世,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大明這兩塊的短板呢?”朱佑樘繼續問道。

“院長,大明需要進行改革,唯有改革才能提振大明的文治和武力。”費宏出列道。

看來費宏是個務實之人,從科舉試題中他便知道朱佑樘就是一個想行變革之人,而且從最近皇帝朱佑樘的一系列的動作來看,無不是在進行改革。作為一個想要有所謂的年輕人,向皇帝靠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聽到費宏的回答,這讓朱佑樘很意外,原本以為會是王守仁會第一個站出來回答的,想不到竟是這個費宏。

費宏朱佑樘當然知道此人,科舉第二名,榜眼嘛,從關於王安石變法的考題回答來看此人也是一個支援變法的人。

想不到這次他竟然公開說要進行變法,看來最近一段時間的洗腦是有用的。

聽到費宏的回答,學員們都大吃一驚,其實私底下他們也有所討論,對於朱佑樘一系列的動作更是有所猜測。

開辦政務學院,開辦武略學院,清丈田畝,整頓吏治,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他們,皇帝在走一條與大明之前完全不同的路。

而且他們也認為皇帝挑選了一個好時機,此時的武勳家族因為土木堡之變之後最是虛弱的時候,而文官集團因為成化皇帝把控,留下的內閣還有六部官員都偏於懦弱,根本無意反對朱佑樘的那些離經叛道的舉措。

內閣首輔更是皇帝朱佑樘的應聲蟲,所以朱佑樘的舉措完全能透過內閣進行著,而不用皇帝自己親自衝鋒在前,這樣也避免了皇帝和文官的直接對抗。

原本是反對之聲的,不意外反對的當然是那幫御史,可惜朱佑樘透過東廠完全掌控了很多御史與鹽商勾結的罪證,一次性懲罰了十幾名御史官員,導致御史的聲音空前虛弱。

所以此時的確是朱佑樘改革的好時機,這些學員們認為皇帝朱佑樘要是實施改革的話,有很大機率能成功,所以最近學院內討論改革是越來越激烈,其中的代表人物當然是費宏。

“如何進行改革?你們要想清楚一件事,那便是我們不是因為要改革而改革,而是因為想要改變如今之現狀而進行改革,所以弄清楚此間因果關係,我們才好對症下藥,大明文治不如唐宋,那麼我們就要找到為何不如,繼而要如何改進追上唐宋,誰能告訴我答案?”

朱佑樘一步步引導著學員們問道。

“我們大明經濟不如唐宋,導致教育不如唐宋,應該從此處著手。”王守仁說道。

“伯安,此言一語中的,的確大明經濟不如唐宋,那麼為什麼不如唐宋呢?”朱佑樘繼續發問道。

對啊,按道理大明起碼版圖直追唐朝,比宋要大得多,為什麼經濟卻不如宋呢,辦教育自然是需要錢的,沒有錢如何辦教育?

學員們開始陷入了思考中。

“院長,是不是因為大明需要供養的宗室人員太多,唐宋並無此成例。”費宏試探道。

“大明供養的宗室成員的確太多,這也是朕以後將要改革內容之一,但這個不是決定原因,想想前宋歲入一萬萬貫,而我大明卻只有兩千五百萬貫,才前宋的四分之一,相比於唐也是遠遠不如,為何?”

被朱佑樘這麼一說,學員開始意識到大明的稅收政策有問題,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為何大明稅收卻只有兩千五百萬貫,根本原因是太多人不納稅,你們都知道大明的政策只要是考中秀才便有免稅田,可是大明的秀才只會越來越多,而田畝卻不會加增,長此以往,大明的稅收只會越來越少。”朱佑樘說出了大明稅收減少的根本原因。

學員們開始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他們當中都是此項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當中好多人都有人投獻田畝在他們名下以逃避朝堂的徵稅,這是在挖大明的牆角。

“這只是田畝所收的稅也只是一部分原因。”朱佑樘繼續說道。

“即便是太祖,太宗之時,大明最高歲入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左右,那時的秀才可沒有此時多,而且和前宋相比依舊遠遠不如,和唐比起來也稍微不如,要知道唐也有歲入六千萬,這些都是為何?”朱佑樘繼續發問道。

王守仁他們全都熱切地看著朱佑樘,今天的朱佑樘給他們開啟了另外一扇門。

“因為我們大明的商業稅遠遠不如唐宋。是大明的商業不如唐宋嗎,也許略有不如他們,但是絕對沒有相差到那麼懸殊的地位,只有一種解釋,那便是太多的商人沒有納稅。”朱佑樘終於解開了謎底。

王守仁他們都大松一口氣,皇帝想要從商人們身上收稅,那就好,只要不是從田畝加稅,他們是鼎力支持的,畢竟向來革命要是割到自己身上都是怕痛的。

朱佑樘對於這種道理也是門清,他也沒打算一步大為,跟清朝那樣來個什麼“官紳一體納量”,清朝之所以能實行這個政策,是因為刀利,將那些硬骨頭全給砍了,剩下的軟骨頭,全都任由清朝擺佈。

而大明,朱佑樘所處的年代顯然不行,說不定就會出現動亂,最主要的是朱佑樘也不想從地裡跟農民搶食,那種手段實在太低劣,不足以顯示他這穿越者的優勢。

“所以後續將會進行稅收方面的改革,而同學們,你們需要多學習有關經濟的知識,起碼算術要精通吧,不要被商人的那些賬本所矇騙。”朱佑樘指點學員們學習的方向。

“謹遵院長之命。”學員們躬身道。

“同學們,抓緊時間學習吧,律法,刑名,算術,經濟這些你們若是不精通,將來如何跟那幫油滑的商人鬥?”朱佑樘忽悠道。

“皇上既然商人如此油滑,何不禁絕商業呢?”費宏提問道。

“費宏這個問題很好,但是我們要弄清楚我們的目的,我們將來是不打算大力徵收農稅,那財政收入如何得來,只能是收商稅,所以商業是決計不能禁絕的,相反我們還要大力鼓勵支援。”

“在鼓勵支援商人的同時我們卻不能被商人所左右,所擺佈,而是要掌控他們,如何掌控?當然是比他們更懂,所以抓緊學習吧,同學們,明年你們將進入實習時間,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朱佑樘鼓動道。

經過朱佑樘的一番政治願景的解說,政務學院學員們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對於那些庶務知識開始不再排斥,也不在鄙夷那些吏員們的授課,士大夫的謙虛開始在他們身上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