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求訂閱)

辭別朱佑樘之後,壯志滿懷的白昂來到了河南,他發現決口的黃河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太嚴重。

此時整個中原大地已經是汪洋一片,殃及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區。

他和他的治河大軍,在茫茫水域像是一葉孤舟。

但白昂毫不慌亂。黃河最終還是要奔流入海的。治水的關鍵在於如何讓黃河以最平穩的路線入海。

所以,白昂提出的治水方略就是:北堵南疏。

北堵,就是在黃河以北的沿線地區修築堤壩,防止黃河水向北蔓延;南疏,就是在黃河南岸地區廣挖運河,分流緩解洪峰壓力,並將黃河南岸幾條水道連接起來,引導黃河水經淮河入海。

一句話:把黃河水平安趕入大海,就是勝利!

雖然治水方略理論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操作起來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這裡涉及到了好幾個省份,彼此互不統屬,需要協調作戰,這些顯然已經超出了白昂的權利範圍。

於是白昂六百裡加急將自己的治理方略奏本奏報給了朱佑樘,朱佑樘看後才發現他是真的看走了眼,白昂其人明顯是一個有著真材實料而且相當務實之人。

從他的奏本就可見一般,治水方略條理清晰,資料詳實,真是朱佑樘登基一年多來看過的最讓他賞心悅目的奏本。

這也是朱佑樘為什麼要御駕前往災區賑災的原因,實在是白昂的這個治水方略想要真正落實,光靠白昂這個工部右侍郎,是壓不住陣腳的。

因為裡面涉及到好幾個行省,他一個正三品哪裡吩咐得動從二品的布政使。

所以理論好未必是萬能的。哪個地方該修堤壩,哪個地方該清淤,哪個地方該洩洪,都是需要反覆斟酌的,反覆和各個行省布政使協商扯皮的。

比如洩洪,下游的行省可都不願意新河道在他的地盤洩洪,萬一明年洪水再爆發,在他的洩洪區決口,他找誰說理去,政績還要不要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才是官場的常態。

朱佑樘收到白昂的奏本之後就已經知道這種事情要麼真如戲文所說派一位位高權重的欽差大臣才行。起碼得是內閣成員,其他人不管用。

剛好朱佑樘也想見識一下真正的大明到底是怎麼一個情況,於是才有了長安街誓師出京賑災的那一幕。

經過急行軍半個月,朱佑樘一行終於抵達河南開封,“朱雀會”的那些人十幾天下來竟然也能跟上朱佑樘他們的腳步,實在是稀奇。

只能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這幫京城來的志願者,大多數養尊處優的貴家公子哥,之所以能咬牙堅持,那是朱佑樘身先士卒。

即便是張妃,這個被皇后安排照顧他生活起居之人也只能騎馬而行,所以“朱雀會”的公子哥都只能咬牙堅持,而且似乎情緒依舊高漲。

當這幫人看到開封城外已經是一片澤國,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他們原本沒來實地考察之前,只聽報紙說黃河決口,但是具體黃河決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他們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但是今天看著那一片澤國真的是震撼到了,百里無炊煙形容的就是這個樣子。

對此他更佩服朱佑樘的深謀遠慮,如此大的災情真不是一城一地所能解決的,就是需要集合整個大明的力量,集中力量才能幫忙解決。

“如今開工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河南陽武,另外一個則是宿州古汴河。”白昂一見到朱佑樘,便開口談論起了治理方略。

“具體如何實施細細說道。”朱佑樘開口道。

“臣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沿河南陽武修築長堤,阻止黃河水北上;第二步疏通宿州古汴河,引黃河水入汴河,再由人工開掘線路,將汴河與淮河連接起來,使黃河經由淮河入海。”白昂躬身彙報道。

黃河入淮?

朱佑樘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啊,因為在他的印象中黃河出海口可是在山東東營,這黃河經淮河入海定然是有問題的,否則後世的黃河入海口就不應該是在山東東營了。

“白卿,黃河入淮,沒有問題?”朱佑樘遲疑道。

“陛下,請放心,此施工方案是完全按照恩師徐有貞當年制定的方案進行,黃河南線開挖大大小小的月河,分流入淮。決計無問題。”白昂堅定地說道。

因為黃河決口問題,朱佑樘最近翻閱了不少歷史典章,還有前人治理黃河的卷宗,知道這個徐有貞雖然官聲不是很好,但是他治水能力確實滿朝諸公都公認的,想必這樣的人應該是水利專家。

再說術業有專攻,朱佑樘對於水利這方面是真的不擅長,對於不擅長之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士來幹,既然這個白昂是師從徐有貞,想必在水利方面不會差。

而且從白昂遞交的治理方略來看,確實非常詳實而又務實,應可行。

於是朱佑樘點頭道:“既然白卿如此有信心,那就按照你的方案進行,萬事有朕,朕將是你堅強的後盾,有不能解決之事,讓朕幫你解決,另外堵缺口之事可以讓朕帶來的新軍士兵為之,他們都是年輕力壯之輩。”

“多謝陛下支援。”白昂見朱佑樘不光同意了他的方案,而且全力支持他的行動,感動得不禁有些喑咽,有如此陛下,真是大臣之福。

自此朱佑樘來到河南之後,地方官員也變得勤勉起來,很多工程之前白昂與之商議時他們都推三阻四,如今白昂再與之分說之時,他們都滿口答應,並且都積極行動了起來。

實在是不行動不行啊,朱佑樘剛來河南,錦衣衛便聞聲而動,逮捕了十幾位地方官員,這嚇得其他官員都戰戰兢兢,不敢有些許差池。

於是浩浩蕩蕩的攔水壩工程開工了,而且這些工程總能看到火紅色軍人服飾之人一馬當先用血肉之軀在那堵缺口。

這一幕幕感動無數沿河的百姓,他們有些難以置信,難道這些是大明的軍隊,不都是說“兵過如梳,匪過如篦”,什麼時候大明的軍人竟然帶頭幫百姓幹活了,而且幹的全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已經是他們能想象的最好的軍隊,如今這些軍隊竟然被傳說中的“岳家軍”更進一步,不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而且以血肉之軀幫他們堵住洪水缺口。

“這位軍爺,來吃口熱饃饃吧,你這在水裡跑一趟了,熱乎的饃饃,暖暖身子。”一位中年婦人拉住渾身溼透的軍士說道。

軍士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青澀的面龐,看面相應該只有十八歲,被老鄉拉著,立馬陷入了窘迫之中。

之前他連忙擺手推拒道:“老鄉,這個俺不能要,陛下說了,你們災區人民不容易,如今正在遭災,吃食定然吃緊,俺們咋能要您的吃食,您還是留著自個家中吧,再說了,我們軍隊是有固定軍糧的。”

“娃,拿著吧,我可是看著你在水裡泡一天了,身體怎麼扛得住,我也有個兒子跟你一般大,可惜因為要救咱被大水沖走了,看到你這樣的娃就想到了那苦命的兒,你們都一樣,都是孝順的孩子啊!”中年婦人雙目含淚硬要將饅頭塞到年輕軍士的手中。

“老鄉,真不能要的,我們有紀律的,陛下說了我們是新軍,是他手底下的兵,他手底下的兵就應該有個新模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是最低要求。”年輕士兵紅著臉連忙推拒道。

他這一輩子真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家裡實在是吃不飽飯,他也不會去參軍,好在他大小骨骼大,當初校場考試,他也只是因為是窮苦人出生,咬牙堅持才能吃上這口皇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他們家鄉之人個個誇他是祖上冒青煙,竟然能當上御林軍,還能每月拿一個銀元,就是村裡的秀才公給人做西席都拿不到這麼高的俸祿。

所以年輕是士兵特別害怕丟掉這份差事,無論幹什麼都是努力第一個幹完,訓練也是最刻苦那一個。

這一次堵決口,他也是第一個報名,雖然他是北方的漢子還不會水,但是一股軍中奮勇當先的精神驅使他去報名參加。

只因他聽軍中的教導員說,在新軍立了大功還能進武略學院當學員,將來當官,可以領更高的餉銀。即便是犧牲了不用擔心,會有豐厚的撫恤金,聽說一次性支付五百銀元,那可真是一筆鉅款啊。他們家幾代人都沒有見過如此鉅款,所以對於年輕的軍士來說,犧牲什麼的並不是一件什麼可怕的事情。

“拿著吧,放心,一個饃饃而已,你們的上官不會怪罪你的。”婦人繼續將饃饃塞到年輕士兵的手上,看著這些不遠千里來幫他們救災的年輕人,婦人就想替他們做些什麼。

“怎麼回事?”

正當年輕士兵和婦人因為一個饃饃拉拉扯扯時,身旁傳來一個詢問之聲。

年輕士兵一看竟然是最近軍中新增設的教導員,頓時急得快要哭了:“教導員,這個真不是我要的,是這位大嬸一定要塞到我手中。”

不用說軍中的教導員政策自然是朱佑樘參照後世軍隊給安排的,而且這次前來災區的新軍教導員都是武略學院的學員客串的。

因為武略學院的學員都還沒有畢業,所以符合朱佑樘心意的教導員還沒有合適人選,這次是新軍第一次行動,朱佑樘就想嘗試一番。

讓武略學院的學員嘗試對新軍進行思想改造,不曾想收到了奇效,軍中的面貌頓時一新。

以前新軍雖然有了後世軍隊的紀律,但是新軍思想還是老式的,他們就是奔著當兵吃餉來著,經過教導員半個多月的改造,已經有幾分人民子弟兵的覺悟。

從這個年輕的軍士身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來。

“是啊,是啊,這位官爺,是民婦看見你們這些年輕小夥為了我們家鄉,不辭辛勞,想對你們表達一點謝意,還您不要怪罪這位年輕是軍爺。”

婦人看見年輕士兵如此著急,也害怕她好心辦壞事連忙上前幫忙解釋著。

“是這樣,教導員,這位大嬸說要給我送個饃饃,我沒有主動要。”年輕士兵還是著急地辯解著。

“行吧,竟然大嬸誠意要給,你先拿著吧,不過下不為例。”教導員開口道。

“是,教導員。”年輕士兵見教導員並沒有怪罪之意,連忙大聲說道。

“還是這位官爺通情達理。”婦人誇讚道。

“大嬸,您的心意我們心領啦,但是今後就不要給我們這些軍人塞東西啦,我們軍中是有紀律的,陛下說了,我們是人民子弟兵,不能拿人民的一針一線。”教導員又和聲細氣地跟婦人解說了一遍他們軍中的紀律。

“當今陛下真是天生聖人啊,也只有陛下這樣的聖主才能帶出你們這些天兵來,若是沒有你們,我們這水災還不知道哪天才能消除,我一婦道人家也沒有什麼好拿得出手,就想拿幾個饃饃以表謝意。”婦人感謝道。

“大嬸,您客氣啦,陛下說啦。我們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戰爭之時衛國,和平之時保家,災難來之時,正是我們這些軍人保家之時,這是我們的職責,你要感謝就感謝當今陛下吧。”教導員開口道。

“如此聖主,我們真該好好給他磕幾個頭,今後民婦一定在家裡給當今陛下立長生牌位,早晚祈福,祝陛下長命百歲。”婦人感激道。

聽了婦人的一番話,年輕的士兵還有年輕的教導員突然有一股異樣之情,他們突然找到了他們當兵的意義。

他們似乎有些明白了皇帝朱佑樘口中所說的“保家衛國”的含義,當兵不僅僅是當兵吃餉,也不僅僅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當兵還應該有著更高的意義,那就是守護這片土地,守護這片土地的人們。

想到這些,教導員和士兵原本渾身疲憊突然又渾身充滿了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