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永不加賦(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永不加賦(求訂閱)

“陛下,白專員已經組織沿河兩岸的府縣正在抓緊搶修攔水大壩,還有開挖分流月河。”王守仁邁入朱佑樘的行在彙報道。

朱佑樘已經任命白昂為治河專員,給了他王命旗牌,沿河兩岸上至行省布政使,下至升斗小民,事關治河都須聽命行事。

“政務學院的學員安排得如何了?”朱佑樘聽了王守仁的彙報頷首問道。

“陛下放心,都已經安排好了,已經將學員安排在各個府縣,負責組織人員修水壩和挖掘月河。”王守仁回答道。

“此中有無困難?”朱佑樘問道。

王守仁面露猶疑之色,開口感慨道:“白專員真是一位一心為民之好官。”

“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朱佑樘淡淡地問道。

“就是在開挖月河的時候受到一些阻力。”王守仁開口道。

其實不用王守仁說,朱佑樘也知道受到哪些阻力,這跟拆遷是一個道理,總有一些人是不願意拆遷的,但是這個不比城建能容忍不拆遷。

事關大河,若是不拆遷,達不到洩洪目的,開挖的月河豈不是失去了其應有之意?

“受到何種阻力?”朱佑樘繼續追問道。

“陛下放心,這些阻力已經解決,無非就是一些富戶只顧眼前利益,不願意在他們的地皮上開挖月河,想在小戶的地皮上開挖運河。”王守仁跟朱佑樘解釋著來龍去脈。

一些蠅營狗苟之輩,為了眼前一點小利,而不顧大河氾濫,全體遭殃的大局,這些人往往都有侵田行為,這些你們不用理會,相信白昂會處理好,若是處理不好,朕自有辦法讓他們服帖。朱佑樘說道。

“臣定然給他們交代,安心配合白專員治理好水患。”王守仁說道。

“告訴此次隨行的學員們,不僅僅是要配合白昂治理好水患,還需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些地方後續就是他們的實習地,而且他們今後實習重點任務是什麼,伯安,你是值得的吧?”

“是,陛下,您放心,臣一定將陛下的用意說清楚,讓他們準備好清田還有統計人口,而且在學院已經給他們有所交代,待會,臣再叮囑一遍。”王守仁躬身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一批政務學院的學員已經在學院學習了一個年,是時候讓他們去地方歷練一番。而且朱佑樘正要藉助這些屬於他自己的嫡系進行清丈田畝,還有就是給大明來一次人口普查。

以前的大明只計算戶數還有就是丁口數,因為這些才是大明的納稅基石,所謂的丁口就是男丁的數量,在大明基本不統計女子的數量,這明顯是不對的,不利於人口長期發展,當然現在的大明還明白這些道理,朱佑樘也不打算給大明人扯男女失衡這種社會問題。

朱佑樘之所以要進行人口統計,其實就是想將大明隱匿的人口挖掘出來,充實邊疆,最主要的就是遼東。

遼東那麼大一片土地,漢民竟然沒有幾個,這如何能守得住,必須填充大量漢民進去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但是遼東在大明人的印象中就是一片苦寒之地,但凡有條活路,百姓都不願意去遼東挨凍,所以朱佑樘得鼓動大明人去遼東開發。

鼓動百姓,得先將百姓統計清楚,也好對症下藥。

按照戶部最新統計的資料,大明有戶九百五十多萬戶,人口將近六千多萬,但是朱佑樘想著民間絕對還有大量隱匿人口,不在朝廷的統計範圍之內,目測應該有上千萬人口。

這些人口才是朱佑樘想要的,將這些人口弄到遼東,遼東今後可以無憂已。

“看來是得跟錦衣衛找些活計,清理一番這些大地主,順便給你們這些學員騰出一些官位。”朱佑樘低語道。

王守仁聽到朱佑樘這番話,只能裝作沒聽見,作為接受著士大夫傳統教育的王守仁當然聽不得朱佑樘這種陰私的計謀。

而且王守仁還有些排斥這種舉措,但是皇帝這麼隱秘的話都跟他說了,明顯是將其引為心腹,所以此時王守仁內心有所掙扎。

“陛下,君王應該行堂堂正正之舉,若是多用間諜之人,滿朝文武都將成為傾軋陰私小人。”

王守仁還是忍不住內心的正氣,諫言道。

朱佑樘滿臉欣賞的看著王守仁,王守仁可是他重點培養對象,將來可是大明帝國的宰輔,當然得行堂堂正正之策,否則大明的官僚系統將要被帶歪樓。

“你很好,伯安,記住你今天的話,沒錯,國之大政當然得行堂堂正正之策,放心剛剛朕所言,也只是讓錦衣衛收集證據,需要判處還是需要交給有司來辦,如此才能讓那些人心服口服。”朱佑樘說道。

王守仁也不是完全不知變通之人,他只是害怕朱佑樘用錦衣衛使用習慣,今後不問緣由就胡亂逮捕人,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實際上他想要約束的其實是錦衣衛的權力,而不是諫言朱佑樘的言行。

“陛下,果然深謀遠慮。”王守仁小小恭維道。

“既然要讓那幫人心服口服,也不能一味打壓,要既打又拉,伯安給朕草擬一份詔令。”朱佑樘吩咐道。

聽到此言,王守仁趕緊來到旁邊的書桌旁,執筆等待道:“陛下請講。”

朱佑樘思考了一番開口道:“此道詔令就叫‘永不加賦’詔令。”

王守仁只聽朱佑樘這“永不加賦”這四個字便心潮澎湃,不愧是自己願意致死跟誰的帝王,胸襟氣度不是一般的帝王所能比擬。

“詔曰:從今日開始至大明滅亡,大明將永不加田賦。”

王守仁奮筆疾書著朱佑樘口述之詔令,內心激昂之情充沛於心,“永不加賦”,這需要何種氣魄,要知道帝王口含天憲,這道詔令要是一旦下發下去,今後再無悔改之意。

而且皇帝已經明確要求後世的子孫也不得更改,直到大明滅亡之時,這是何等大決斷。

從今日開始大明田賦再無增加至可能,否則後世皇明子孫就是大不孝。

“另外詔令中原受災之省份,今年的田賦一律免除,另外沿途需要開挖月河之田畝,朝堂也要相應給予優惠政策,讓地方布政使商議實施。”朱佑樘繼續說道。

朱佑樘知道只要他這份詔令一出必然轟動整個大明。

老百姓真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群,只要朝堂不加賦,便是無上恩德,想想後世辮子朝祭出這個大殺計,便被那些文人海吹胡吹多少年,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辮子朝是在天國,其實辮子朝的苛捐雜稅何其多也。

既然穿越了,自然要將這個大殺計用出來,不用就是浪費。

浪費可恥!

“陛下,此乃千古善政啊,僅此一條,陛下必能比肩堯舜禹湯。”書寫完畢的王守仁由衷地說道。

朱佑樘聽完王守仁的彩虹屁之後,嗮然一下,什麼“堯舜禹湯”他還真沒放在眼裡,這些不都是儒教吹出來的,後世的考古學家和史學家可是將這些謊言一一戳破了,什麼所謂的禪讓制根本不存在,不是主動存在,而是被動禪讓。

他可是立志要做千古一帝之人,跟一個部落酋長比肩,是不是有些掉價。

但是此時的朱佑樘又不好明說自己看不上那幾位,畢竟此時那幾位在如今的儒家眼裡可是“聖主”,而他現在還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來改寫規則。

耐心等待,且留待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