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九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

第一百八十八章

虎賁軍的炮火終於開動了起來,一陣雷鳴般的轟鳴之後,徹底將中衛女真部隔絕成了兩段。

已經衝鋒到虎賁軍陣前的中衛女真步突然發現從後面傳來慘叫聲,頓時駭然,以為遭到明軍的前後夾擊,嚇得趕緊調轉馬頭朝後陣撤退而去。

處於陣後的中衛女真部看到明軍的炮火如天雷一般,一聲巨響便是一大片殘肢斷臂,如此慘烈景象他們生平未見。

莫不是明軍請了天上神兵神將前來相助?

要知道這些女真部落其實還算不得是真正的士兵,他們平時只能算是獵手,到了戰事才被族長徵集而來,對於明軍如此猛烈的炮火他們還真未曾見過。

經過朱佑樘指點改良後的黑火藥威力比以前猛烈幾倍,再加上鍛造技術的提升,大明的火炮炸膛之事再也不曾發生,而且火炮的威力也比以前大很多。

讓這幫一直在深山老林中漁獵的女真部突然見到如此狂暴的炮火,他們如何抵擋得住,以為是天雷來懲罰他們。

膽壯一點的女真部眾立馬調轉馬頭,沒命似的朝著山的另外一邊跑去。

剩下被下嚇破膽的女真部眾直接跪倒在地。

這一幕何其相似,之前在右衛便見過此情形,朱佑樘已經知道此時的中衛已無抵抗之心。

於是朱佑樘向前一揮手,身邊的司號兵頓時會意,開始吹起了衝鋒號。

滴滴噠噠...

虎賁軍聽到衝鋒號角響起,頓時舉起手中長**刀向中衛部眾衝去。

跟在虎賁軍身後的左衛見其已經衝鋒,於是也跟著向中衛部眾衝了過去。

隨後其貴的一幕出現了,兩萬衝十萬,就猶如那麼狼入羊群一般。

看到這一幕誰都知道中衛完了,看著中衛如喪家之犬一般逃竄,妥羅頗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隨即又慶幸自己走對了路,一開始便投靠了君軍,實在是明智之舉。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從此遼東便可以高枕無憂。"王守仁來到朱佑樘賀喜道。

聽到萬守仁的祝賀之聲,朱佑樘也有些高興,畢竟這是他的處女秀,而且是揹著滿朝文武偷偷摸摸跑來的,這要是失敗了,今後那幫文武估計很難再讓他領兵作戰,"土木堡之變"這前車之鑑可就在眼前,大明實在經不起再被俘虜一個皇帝。

好在結果很完美,一戰便滅了建州兩城,剩下左衛也只能乖乖聽大明的話接受改造。

從今往後,朱佑樘估計真的可以在朝堂一言九鼎。

在古代就是如此,一旦君王有了軍功,文武百官都不敢太過放肆。這就如同皇帝手中握有刀劍一般,那些大臣也可都惜命得很。

"伯安,說高枕無憂,為時尚早,你也見識到了,這遼東實在是太大了,今天只是將建州中衛和右衛徹底打服,若是任由其制止不管,二十年之後,女真部族必然恢復,你道為何?"朱佑樘還是保持頭腦清醒地問道。

"陛下,你也說了,遼東太大,在這遼東,深山老林內還有好多生女真,若是被建州三衛搶了去,估計要不了多久建州三位又可以恢復如初?"王守仁說道。

"是啊,伯安,遼東太大了,我們若是放任不管,必然還是被女真所佔有,或者被其他的少數族群所霸佔,所以想要長治久安,最好的辦法便是在遼東打量移民。"朱佑樘說道。

"陛下,您放心,接下來臣定然加大移民力度,如今中衛和右衛的地盤已經空了出來,正適合移民,他們兩位之前佔領的地方可都是平地,最適合移民。"王守仁說道。

"不光中衛和右衛,左衛也不能放任不管,需要也安插漢民進去,需要將左衛全部改土歸流,劃分村落,將漢民移植進去,如今經過右衛和中衛兩仗,左衛的妥羅定然不敢翻出花浪出來。"朱佑樘說道。

"陛下,臣就怕逼迫過剩最終導致左衛鋌而走險。"王守仁擔憂道。

"妥羅還是比較識時務的,經此一役,相信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且你可以打著幫助女真部落種地的名號移植漢民進去,妥羅不是說他們的部眾都不太會種地嗎,我們派人過去幫忙豈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朱佑樘說道。

"陛下,你這...實在是個好主意。"王守仁憋得滿臉通紅說道。

其實按照他的本心是想說"朱佑樘真陰險"的,但是這種話作為翩翩君子的王守仁實在是說不出口。

於是不得不憋著難受地誇了一句"好主意"。

不過這次新軍虎賁軍從出征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傷亡,之前對付右衛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一頓炮火便轟飛了右衛,後續的抓俘虜,砍人頭可以說是零傷亡。

到這次對付中衛,因為是被騎兵衝陣步兵陣型,雖然有密集彈幕幫忙收割馬隊人頭,但到底還是有馬隊衝到了五段擊陣型中,所以這次虎賁軍難免出現了死亡。

好在如今的虎賁軍可是經過朱佑樘現代化軍事思想進行訓練的,即便是馬隊衝陣,第一排的**隊已經出現了死亡,**隊依舊不曾出現混亂。

"這次虎賁軍傷亡情況如何?"朱佑樘問道。

"回陛下,這次虎賁軍步兵陣出現了五百人傷亡,如今騎兵已經去追擊殘敵,估計也會有傷亡。"王守仁據實回答道。

"伯安,今後遼東不光要移民種地,還是需要養馬的,今後對付蒙古,少不了騎兵,雖然步兵能戰勝騎兵,但是想要殲滅他們卻需要騎兵。如今我大明騎兵九邊加在一起也只有兩萬人,對上蒙古馬隊還是稍顯薄弱。"朱佑樘說道。

"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負陛下所託,若是移民能跟上的話,臣能保證三年之後提供五萬匹馬,遼東也不缺馬場。"王守仁保證道。

"如此最好不過。"朱佑樘欣喜道。

如今竟然一戰便解決了建州三衛,這給了朱佑樘莫大殿下信心,之前朱佑樘還只是想著將虎賁軍拉倒遼東練練兵,順便削弱一下建州三衛的實力。

不曾想一百門大炮威力如此巨大,竟然直接將右衛城寨轟炸個精光,右衛也因此不復存在。

而中衛也好不到哪去,看情形雖然逃走不少,但是建州三衛女真部族又不同於蒙古,蒙古純粹是遊牧部族,逐水草而居,而建州三衛女真部族卻是漁獵部族,他們是半遊牧半耕種,所以他們有著自己的城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城寨就好,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明軍最不怕的就是攻城,大炮一轟,保管它灰飛煙滅。

"騎兵不宜追擊過急,如今我們手頭上的騎兵並不多,還是放在手上當刀比較好。"朱佑樘開口道。

"是,陛下,臣這就去安排。"王守仁躬身道。

"讓人速速打掃戰場,我們需要繼續趕路,千萬中衛,若是這次能夠將中衛一併解決,今後你這個遼東總督可要輕鬆不少。"朱佑樘感慨道。

"多謝陛下厚愛,如今中衛猶如喪家之犬,即便是讓他們逃跑,今後已經不影響大局,臣打算今後的移民村寨學習之前的衛所,村寨的壯丁若是在農閒之時集合起來訓練一兩個月。"王守仁提出他的構想道。

這不就是後世的民兵組織嘛,農閒訓練一兩個月,相當新兵訓練,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卻是能和女真這些漁獵部族對抗一二。

"伯安,此計甚妙,今後移民村寨應該實行新的兵役法制度。"朱佑樘說道。

王守仁的這個提議給了朱佑樘的新的想法,遼東這快新的地盤,完全可以進行改革實驗。

其實朱佑樘之前一直想要取消衛所制度,但是一旦取消,他害怕招不到合適的兵源,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沒有敵人的,殘元蒙韃還在**一線虎視眈眈。

"陛下,不知這新的兵役法是個什麼章程?"王守仁有些擔憂問道。

他害怕朱佑樘又會將遼東回到之前的衛所制度中去,衛所之所以頹廢,就是因為衛所不光要繳納田賦,還要服兵役,這比一般農戶地位可以要低好多。

"新的兵役法針對移民村寨,今後獲得免費土地的移民都需要服兵役,當然這個兵役期限是有規定的,只要已滿十八歲未過三十歲的,可以服兵役,服兵役五年,當然服役期間有餉銀,但是不多,每月是一角。五年之後自由選擇,想要繼續服兵役也可,最長只能在服役五年。"朱佑樘介紹道。

"陛下,這個同軍戶類似啊。"王守仁擔憂道。

"還是有所不同的,之前軍戶只要丁口成年就必須當兵,而且都是只帶乾糧和軍餉,而我這個新的兵役法卻不是***,只需服役五年即可,還有小量的餉銀。"朱佑樘解釋道。

"陛下考慮得極是,免田賦的土地不能讓百姓太過容易得到,否則他們就不會珍惜。"王守仁贊同道。

"伯安,這個都是你後續需要嘗試的事情。如今戰場打掃差不多,我們繼續出發吧,爭取一舉攻滅中衛,如此今後今後遼東可以徹底無憂已。"朱佑樘感嘆道。

"陛下,並能實現。"王守仁說道。

...

"八百裡急報!陛下一戰殲滅遼東三衛。"有報信騎士在京師大聲呼喊道。

至此京師低下的人才知道當今陛下竟然御駕親征到了遼東,剛聽到這個訊息,大家都很擔心怕發生"土木堡故事"。

隨即大夥反應過來,這是勝利的急報,陛下一舉攻滅了長期反叛大明的遼東三衛。

隨後大明日報便公佈了此勝利訊息,接著報紙上便大肆鼓吹遼東的富饒,"什麼黑土地啦,捻一把土,一捏便能滴出油出來,種什麼都能大豐收",而且如此朝堂宣佈去遼東可以免費得土地,還免田賦,實在難得好事。

經此報道,遼東移民熱又被炒了起來,一些無地之人紛紛打聽去往遼東的門路。

"次輔,如今陛下竟然只帶一萬虎賁軍,就敢跑遼東去對付建州三位,實在太冒險了,實在擔心今後會發生土木堡之故事啊。"劉大夏對劉健憂心忡忡地說道。

現在滿朝文武算是看出來了,當今陛下明顯是一個喜歡武事,對於文臣來說這絕對不會是一個好消息。

若是皇帝偏愛武事,今後難保會出現"土木堡之故事",即便不會出現,今後武人勢力重新抬頭,武人勢力高漲,文人權力必然被削弱,天下權力就這麼多,這是文臣所不願意看到。

"是啊,陛下偏愛武事,非社稷之福啊!"內閣次輔點頭附和道。

"大人,我們必須將當今陛下拉回正道。"劉大夏提議道。

"劉侍郎所言有理,如今遼東戰事已了,朝中應該派人去迎接陛下回京,劉侍郎你乃兵部右侍郎,派你去最好不過。"劉健說道。

"次輔但有所命,下官敢不應命?"劉大夏抱拳道。

"原本以為王伯安乃我朝第一個文武雙狀元,必然是一個有風骨之人,誰曾想竟然敢也是一個媚上之人,竟然蠱惑陛下去遼東對付建州三位。"劉健有些惱火道。

以前劉健可真是覺得王守仁這個雙料狀元,將來必成肱骨之臣。不曾想如今的王守仁竟然成了媚上的小人,若是讓此等人得到高位,恐怕今後朝堂不得安寧。

劉健覺得有必要對王守仁這種人進行壓一壓,這是他作為內閣次輔的責任。而且他一直覺得內閣首輔劉吉只是橡皮章子,今後他必然是要做內閣首輔之人。

所以替當今陛下篩選可用之人義不容辭。

"劉侍郎,去了遼東之後,需要替我好好觀察王守仁此人。"劉健吩咐道。

劉大夏聽到劉健的話抬頭望了過去,看著劉健的眼神頓時瞭然。

"次輔大人,您放心,下臣此去定然好好觀察遼東一舉一動,必不會發生錯漏。"劉大夏保證道。

"如此甚好,劉侍郎,你我是知道的,翰林出身,今後入閣是必然,好好做。"劉健誇讚道。

"多謝次輔栽培,下臣必不負所托。"劉大夏心喜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