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仁義之人宣講仁義,讓拿刀之人拿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仁義之人宣講仁義,讓拿刀之人拿刀

朱佑樘登基以來一直還是在規則範圍內行事,並不曾破壞大明根深蒂固的官場規則,他是希望儘量在規則範圍內來改變大明。而不是粗暴地採用皇權來干涉行政。

因為他知道規矩立起來難,但是破壞卻容易,所以朱佑樘對於官員升遷還是讓內閣推薦和吏部選撥。

五品以下官員基本都是由吏部選拔再交由內閣稽核,朱佑樘最後負責批紅透過。

而且對於內閣稽核過的官員,朱佑樘基本很少會反對的,都是直接批紅透過,唯有五品以上的官員的選拔朱佑樘才會親自稽核。

某種程度來將朱佑樘要比明太祖和明太宗他們要放權得多,那兩任皇帝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了,後面的皇帝即便都是內閣在把控。

特別是到了成化皇帝,他是一個比較宅的人,經常不上朝,也不願意見朝臣,所以放權放得更嚴重,即便選拔官員都是在內閣這裡進行廷推。

到了朱佑樘登基,其實朱佑樘本身不是一個喜歡事事親為之人,但是剛登基必須先抓權,正所謂"權為己用,恩自上出,雷霆雨露,收縱自如",若是權力不是從皇帝授予的,底下的官員又怎麼會感激皇帝。

所以朱佑樘是打算先將權力抓到手然後再慢慢一步步下放,這樣被朱佑樘提拔的官員才會對他感恩戴德。

對於劉大夏這個人,朱佑樘即便是前世也是有所耳聞,燒大明寶船圖紙和海圖的文官,劉大夏可是在歷史赫赫有名。

這些年朱佑樘也從側面瞭解了一下,劉大夏此人並不曾燒燬寶船圖紙和海圖,但是成化皇帝想要這些圖紙,他給藏了起來這個倒是真的。

因為他料想成化皇帝只是一時興起,被汪直這些太監鼓吹說海外有財富和靈丹,所以才會想要寶船圖紙和海圖,想再安排人去弄些回來。

身為兵部右侍郎的劉大夏當然不能讓皇帝誤入歧途,於是才有了將寶船圖紙和海圖藏了起來,他料想過了這陣風頭,皇帝必然會忘記此事。

果不其然,過了一段時間,成化皇帝果然忘記了此事,劉大夏只覺得他又幹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讓皇帝步入正途,正是吾輩文官之責。

對於劉大夏藏海圖和寶船圖紙這件事,朱佑樘是很惱火的,當年其實就是他安排汪直向成化皇帝提議造船開海的,結果生生被劉大夏破壞。

可惜那會兒朱佑樘自身的太子之位就有些不穩,被劉大夏破壞之後也只好作罷。

即便是這兩年朱佑樘提議開海禁,辦海關,劉大夏也上奏本反對了幾次。

朱佑樘都是對他的奏本留中而已,並未對他有任何處理,但是他"劉大夏"這個名號可是被其記在了心中。

朱佑樘只是不想因言獲罪,因為奏本的緣故來懲罰劉大夏,但是每次看到此人朱佑樘就是有些膈應。

聽到劉大夏滿嘴仁義道德,就堵得慌,於是有些作惱地開口道:"在其位謀其政,劉侍郎你乃兵部右侍郎,你的職責應該幫助朕參贊軍機,而不是在這指責戰爭殘暴。"

劉大夏也是個倔脾氣,見皇帝不光不聽勸,反而怪罪他多管閒事,他更覺得皇帝朱佑樘誤入了歧途,很有必要將其拉入正道。

"陛下,臣乃兵部右侍郎,更有責任指出陛下的非議之戰爭,陛下成化年間,朝堂破敗,如今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決不可任意動刀戈。"劉大夏躬身昂然道。

"敵人不會讓你安心發展壯大的,我聽說韃靼小王子將要一統蒙古,劉侍郎,一旦蒙古重新被統一,接下來大明將面對什麼,不用朕說,想必劉侍郎也知道那意味著什麼?"朱佑樘望著劉大夏說道。

"這..."劉大夏一時有些猶豫:"陛下,蒙古諸部即便是再次統一,跟陛下這殘滅建州兩部有何關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攘外不先安內的道理,作為兵部右侍郎難道不懂嗎?這些年建州右衛和中衛時常侵擾我大明,難道還指望他們會在蒙古人攻打的時候幫我們抵擋嗎?想必他們絕對會聯合蒙古人侵佔我遼東,到那時遼東不再歸屬於我大明,大明京師將再無屏障,劉侍郎,到那時,你又該如何面對呢?難道朕得遷都不成?"朱佑樘接連大聲發問道。

對於朱佑樘的接連發問論述,劉大夏是不太認同的,因為據他翻閱的史料瞭解到,建州三衛女真部族不太可能和蒙古人勾結共擊大明,因為建州三衛的前身就是蒙古叛將,他們本身跟蒙古便有著百年仇怨,絕對不會輕易和好。

但是他此時也意識到了皇帝朱佑樘對他的厭惡,所以不再對此進行抗辯,因為他此行的任務是將皇帝朱佑樘勸回京師。

很可惜,他雖然不打算再與朱佑樘辯解,但是朱佑樘卻不打算放過他。

"劉侍郎,既然卿家是個知禮之人,朕這裡剛好有個差事需要懂禮之人去辦。"朱佑樘開口道。

"陛下但請吩咐。"劉大夏硬著頭皮躬身道。

"如今建州中衛右一部分人跑到了鴨綠水對岸朝鮮的地界,虎賁軍找他們要人,朝鮮人竟然不給,簡直是豈有此理,朝鮮乃我大明藩屬,豈能收容我大明叛軍?"

"原本朕打算回京之後安排一個有足夠分量之臣去朝鮮申飭一番,順便將那些女真叛將要回。而劉侍郎你乃正三品的兵部侍郎,分量足夠,你就直接拿著王命旗直接去朝鮮吧。也省得朕再從京城調撥官員走一遭。"朱佑樘看著劉大夏吩咐道。

"這..."

"怎麼你不願意?"朱佑樘抬起一雙深眸看著劉大夏問道。

"陛下,臣此次是內閣安排來接您回京的,安排使節出使藩屬國,此非小事,是不是需要在朝堂之中開朝會上商議一二?再則,這個出使藩屬國通常都是禮部官員或者理藩院的職責。"劉大夏繼續辯解道。

"哼,怎麼,朕如今還安排不了你了嗎?"朱佑樘怒道。

劉大夏知道自己這話有些犯忌諱,見朱佑樘大怒,頓時跪在地上請罪道:"臣,不敢!"

"那就接旨吧,今特安排兵部右侍郎劉大夏為'大明宣禮大使';前往朝鮮宣講禮儀,現有建州叛將逃亡朝鮮藩屬,朕令朝鮮王國立刻將其解押至中國,欽此!"朱佑樘說道。

"臣領旨,謝恩!"劉大夏磕頭領旨道。

下了這道聖旨之後,朱佑樘的怒氣立馬煙消雲散,做皇帝這點好,若是想做一位仁君,雖然不能濫殺無辜,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這些所謂的"仁義君子",畢竟朱佑樘可是大明天子,因為大義在他手上,想怎麼炮製這些"仁義君子"都可,他們也無法抗旨不尊。

有人說他們可以辭官不做,那就想得太簡單了,在大明,除非你一開始就沒有做官,一旦做了官也不是那麼容易辭官不做的,除非皇帝點頭讓你辭官,若是皇帝沒有點頭,你要是掛印而去,那也是犯罪,皇帝更有理由懲罰之。

劉大夏不是不願意大明動刀戈嗎,不是喜歡講仁義道德嗎,剛好給他外派到番邦國去講仁義道德。

這麼一想,好似給朱佑樘開啟了一扇大門,朝堂不是還有很多人喜歡講仁義道德嗎,剛好都外派去藩屬國宣講去,特別是交趾,竟敢玩兩面三刀那一套,一邊對大明稱臣納貢,一邊關起門來稱帝。

這儒家的綱常倫理還要不要了,難道不是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嗎?普天之下不是應該只能有一個皇帝嗎?

還有那日本,竟敢自稱天皇,天皇比皇帝還大?真是豈有此理,不過日本還要緩一緩,等海軍建成了帶著海軍去給他講道理。

"劉侍郎,你此去朝鮮責任重大,需要將建州女真叛逃到朝鮮之人一個不落都要回來,朝鮮豈能窩藏中國之罪犯,替朕問問朝鮮王,意欲何為?"朱佑樘盯著劉大夏說道。

"是,陛下,臣此去必然對朝鮮王申明陛下之意。"劉大夏硬著頭皮說道。

"朝鮮這些年沐浴王化,竟然還有不知禮之人,可見朝鮮距離仁義之治還有很長遠一段路,劉侍郎什麼時候將朝鮮調理成仁義之邦方可回大明。"朱佑樘繼續吩咐道。

聽到朱佑樘這話,劉大夏一個心頓時沉到了谷底,這是將他發配到朝鮮永世不得返回大明嗎?

"怎麼,劉侍郎也認為朝鮮都是不得王化的野蠻之輩?"朱佑樘看到劉大夏臉色有異,於是逼問道。

"陛下,朝鮮這些年來一直對大明恭順有佳,並不曾有違禮之舉。此次也許只是有個別的朝鮮軍將起了貪念。"劉大夏分辨道。

"既然如此,說明朝鮮還是有不暮王化之人,這正是朕派你去的原因,劉卿,朕可是對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讓朕失望,一年朕將安排人前往朝鮮考核其禮儀道德。"朱佑樘說道。

"是,臣定然不讓陛下失望。"劉大夏保證道。此時他知道被皇帝朱佑樘派到朝鮮已經無可挽回,只希望一年之後,皇帝朱佑樘的氣也消了,那時再將自己召回大明,否則自己豈不是成了蘇武?

...

朱佑樘已經讓護衛收拾行李打算回到京城,畢竟內閣已經安排劉大夏前來催促回京之事,不可再逗留。

"伯安,這一萬虎賁軍朕將留在遼東交給你指揮,今後遼東採取何動作,你心裡有數吧?"朱佑樘對身旁的王守仁說道。

"請陛下放心,臣定然按照您的吩咐,讓建州左衛兵士對遼東進行大掃蕩,掃除老林子內的生女真和叛逆的建州中衛和右衛漏網之魚。"王守仁回答道。

"很好,伯安,遼東交給你朕放心,掃蕩要堅持下去,而且要一直讓建州左衛之人進行,虎賁軍不要輕易出動,此乃殺手鐧,而且你需要在移民村中組織訓練團練。讓其成為大明軍隊之預備隊,也好遇到突發事情時有自保之力。"

"陛下放心,臣省得,團練之事臣早已經進行中,如今整個遼東有漢民團練十萬人,對上女真部族,完全可以自保。"王守仁說道。

"對於建州左衛部族,不可以讓其抱團在一起,這不利於今後遼東的穩定,需要在建州左衛城寨附近建立無數的漢民移民村寨,然後讓左衛女真人也安家在其中,如此一來,新的移民村寨中既有漢民又有女真部族,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讓女真部族徹底融入漢民中。"

"是,臣定然按照陛下的方針進行,臣只是擔心左衛同知妥羅會對此有所不滿。"王守仁擔心道。

"這個,伯安你不要擔心,臣打算將妥羅的兒子脫原保帶到京城,讓其進武略學院,此人是一個親近大明之人,遼東需要親近大明之人作為標杆。"朱佑樘說道。

"如此,臣就放心了,臣原本想諫言讓陛下對女真部族寬容一二,畢竟我們此次對女真部族屠戮太甚,怕周圍其他族群之人對大明離心離德。"王守仁放下擔心說道。

"伯安,你把朕想成什麼人,朕非殘暴之人,之前是因為遼東女真人口太多,這不利於我們大明移民此地,如今女真部族已經屠戮得夠多了,所以無需再形成殺戮,此時進行些許懷柔相信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這正是你這個遼東督撫該採取的行動。"朱佑樘說道。

萬守仁真是沒想到皇帝朱佑樘事事都替他想到了,這讓王守仁感激得無以復加:"陛下,臣能得陛下如此厚愛,幸甚至哉!"

"伯安,好好幹,我們君臣二人可是立志要將大明打造成遠邁漢唐盛世的,此時距離漢唐盛世還有些距離,我們需要多加努力才行啊!"朱佑樘拍著萬守仁的肩膀說道。

看著朱佑樘激昂的表情,萬守仁也深受鼓舞,跟著如此雄主,必然能一展生平之志。

"陛下,請放心,只要給臣五年時間,臣定然讓遼東長治久安,讓遼東成為大明新的糧倉,今後九邊供應之糧說不定遼東都可以供應,在也無需不遠萬里從江南運糧。"萬守仁保證道。

"伯安,這個遼東實在是難得風水寶地,這裡可不光是能種糧食,這裡可是有著無數礦藏,你可不要只盯著種地,這些礦藏你也需要找人探測一二,今後必然是需要進行開發,今後大量漢民移民到此之後,女真部族的威脅定然不復存在,那是就是開發礦藏之時。"朱佑樘繼續說道。

"是,陛下,臣定然將各處礦藏探測清楚,以待以後。"王守仁躬身道。

"還有今後漢民移民來遼東這裡,不要侷限於將他們安置在建州三衛城寨,需要讓他們不斷外擴,並且要鼓勵移民自己外擴,要知道這些地盤若是我們不去佔,必然被其他族群佔領,一旦讓他們生根發芽,定然又是一個建州女真部。"朱佑樘叮囑道。

"是,臣定將此事放心頭,不敢或忘。"王守仁躬身道。

"很好,伯安,努力為之,朕今後能不能一勞永逸解決蒙古,你這遼東可是重要一環啊!"朱佑樘拍著王守仁的肩膀說道。

"報,發現可疑馬隊!"突然有探馬進來急報道。

朱佑樘聽到後探頭看了王守仁一眼,王守仁也一臉疑惑。

"在何處發現了馬隊?有多少人馬?是何族之馬隊?"朱佑樘連續三問道。

王守仁聽完朱佑樘的三問,不由得不歎服皇帝朱佑樘的思維敏捷,是三個問題都直擊關鍵。

果然不愧是武略學院的院長!

"回陛下,在五龍山一帯,前方探馬探查不下萬人,應該是蒙古人的馬隊,而且之前逃跑的部分建州中衛女真又有部分被趕了回來。"軍士回答道。

"陛下,您還是趕緊去旅順吧,這裡只有臣應付。"王守仁擔憂地提議道。

如今在遼東大明的軍力可不夠,虎賁軍才一萬人,建州左衛那一萬人可不太讓人放心,說不定臨時會反水,大明可經不起第二次"土木堡之變"。

"伯安,大明可沒有逃跑的皇帝,還沒有見到蒙古人,朕便逃跑,今後還有何臉面說要掃滅蒙古。"朱佑樘說道。

"可是,陛下,君子不立危牆!"王守仁努力勸誡道。

這時王守仁是真的有些急了,之前對付建州右衛和中衛,王守仁並沒有勸朱佑樘不要去,因為他知道如今的建州三衛是弱雞,不堪一擊,虎賁軍對付他們,毫無壓力。

如今可是對付蒙古騎兵,而且是不下萬人的蒙古騎兵,虎賁軍可都是步兵,這步兵對付騎兵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伯安,稍安勿躁,如今蒙古人也必然不知我們之虛實,先隨朕一起探查一二再說,朕也本書魯莽之人,若是果真不可為,朕會立馬前往旅順口的。"朱佑樘安慰王守仁說道。

"這..."王守仁還是不太放心。

可惜朱佑樘完全不再給王守仁再次勸誡的機會,率先出了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