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616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16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三)

西行的大軍,在戈壁灘上穿行。瑪納斯河伊犁河給大軍提供了清冽的飲水,成片成片的胡楊林,遮擋住了西域夏季能把人烤成肉乾的毒辣陽光,酸棗刺梨叢中的野黃羊,瞪著烏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著這支意氣風的大軍。

夕陽西沉,官兵們開始準備宿營,楚風和陳淑楨塞裡木淖爾雪瑤三女下車透透氣。

只見蒼茫戈壁無邊無垠,極遠的天地交接處,起伏不定的群山之巔還積存著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清澈的天幕邊沿,太陽顯得分外赤紅分外碩大,天際蘊染著層層疊疊的紅霞,雪山反射著金紅的陽光,上下交相輝映,加上蒼茫無際的戈壁灘,只覺得雄奇瑰麗到了極處。

波斯聖女倒也罷了,從小兒在江南沿海長大的雪瑤和陳淑楨,左右挽著楚風的胳膊,目眩神迷的看著這一幕良久,雪瑤才長出一口氣。悠悠嘆道:以前讀李太白詩,雄渾逸麗之處真不知他如何想出,今日見了這西域風光,當知太白心境了。

陳淑楨點點頭:太白生於西域碎葉城,長在蜀中,故詩文既有西域之雄奇,又兼蜀地之鍾靈毓秀。只可惜李太白出生之碎葉城,久陷於胡虜之手,竟與我中華離散數百年,殊為可嘆

碎葉城塞裡木淖爾好奇的睜大了眼睛,不明白她們有什麼惋惜的:現在,咱們不是往碎葉城去了麼將來這些地方,都會是大漢皇帝的治下,不會有什麼遺憾了呀

兩女聞言相視一笑,來自波斯的聖女是無法理解她們的心情的,從識字便開始誦讀李白的詩篇,詩仙的出生地卻在數百年前就淪陷敵手,若詩仙在天有靈,當作何感想

不過,這一切都將結束了漢軍的腳步,將會踐踏一切敢於阻擋它前進的敵人,漢軍的刺刀和槍炮,將會碾碎任何挑釁華夏的勢力。

陳淑楨深深的注視著楚風,他們曾經攜手走過了最堅難的歲月,彼此之間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愛戀,心心相印的情人之外,還是肩並肩的戰友。志同道合的伴侶。

但雪瑤那種女兒家崇拜的目光,就更加令楚風自信心爆棚了,對雪瑤而言,楚風就是她的天就是她的地,她把自己的生命和楚風緊緊的繫到了一起,誓永不分離。

呃被兩大美女深情加崇拜的看著,楚風都有點兒不好意思,難得的老臉一紅。

忽然間,他的笑容凝固了下來,看著前方的眼神變得凝重,眉頭也慢慢的擰了起來。

陳淑楨順著夫君的目光看去,一些士兵牽著戰馬飲水,餵食黃豆,馬兒啃吃著嫩草樹皮和灌木叢,還有些士兵砍伐著胡楊樹粗大的樹幹,預備按照紮營規範設定防禦敵人偷襲的拒馬鹿砦。

仔細搜索著腦海裡儲存著的漢軍作戰條例條令,陳淑楨疑惑不解,因為這些士兵的所作所為,都是非常符合條例規範,沒有任何違規行為呀

想當年,各種條令的最基礎部分。都還是楚風和自己推敲制定的呢,應該不會記錯吧陳淑楨很有些納悶,她光潔如玉石的額頭上幾縷絲被晚風吹散,輕輕拂了拂,正待開口詢問,卻見隨駕的鄭子騎著馬兒一路跑來,便將疑問暫時埋在心頭。

遠遠的下了馬,鄭子一臉喜色的走來,參見之後幾乎是迫不及待的道:皇上,這裡實在是太適合種棉花了胡楊林擋住了北面的風沙,河流提供了水源,日照又非常的強,要是在這兒大力推廣種棉,咱們就不必從德里蘇丹國批次進口印度長絨棉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紡織業是工業革命初期的支柱性產業,原因無他,拖拉機汽車火車等重工業還沒有展起來,採礦冶金就只能小打小鬧,而人類所需的衣食住行,輕工業就主要解決衣食兩項,其中,食品工業嘛老百姓不是必須的,罐頭鹹魚茶葉都是作為日常飲食之外的補充,惟有衣服,既便於規模化生產,又可以長距離運輸不怕變質,所以它的地位也就當仁不讓了。

大漢的紡織工業分為三部分,其一是毛紡業,原料來源主要是遼東漠北草原上收購的羊毛,當然新大陸的畜牧業正在飛展。閩廣地區的毛紡廠已經有來自新大陸的羊毛作為原料了,只不過比例還很低。

其二是咱們中華民族最傳統,享譽世界的絲織業,四川的蜀錦淮揚的繭綢蘇杭的錦緞,從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西方,獲利極大,但這一塊因為成本問題,主要是高階商品,一般百姓渾身綾羅綢緞的還不多。

第三,也是最主要將來展潛力最大的,還是棉紡業,畢竟在化學纖維明之前,棉布是人類穿著最多的紡織品,有了化學纖維之後,純棉製品也因為舒適透氣而持續受到追捧,季節上從冬天的棉衣,到夏天的汗衫,價格上從最便宜的粗布,到目前大漢境內最昂貴的斜紋布細紡布,應有盡有。

但原料問題,是大漢展棉紡業的短板,要知道棉花並不是中國原產的,它是從印度-南洋海南島一路傳來。宋朝黃道婆從海南黎族婦女那兒學到了先進紡織技術,經過改良之後傳到江南,這才令松江等地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有了後來蜚聲中外的松江細棉布。

大漢帝國建立以來,楚風一直令地方官署在各地推廣種棉,可效果並不理想:一則要留足夠的耕地種植糧食,二則江南閩廣地區潮溼光照不多的氣候條件,其實並不太適合種棉花。

大漢各家富商當中,鄭家主要從事商品流通領域的工作,王李氏開辦的棉紡廠,就把原料採購的訂單交給鄭子處理。可他在江南各地一直找不到太多的原料來源,只好花較為高昂的代價去德里蘇丹國進口印度長絨棉,利潤率自然高不到哪兒去。

鄭子之所以興沖沖的到西域來,並且一直隨在楚風身邊,就是因為之前聽說西域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棉花,他就有心要從內地徵募農夫,到這裡來開墾萬畝良田,種上許許多多的棉花,徹底解決棉紡廠的原料問題,當然,自己也順道大賺一筆。

他興沖沖的對楚風道:皇上,只請您恩准在西域推行三十畝佔地法,我就能招募到一萬名,或者更多的農夫,在這裡種十萬畝不一百萬畝的棉花

楚風思忖著,沉吟良久沒有回答。

奇怪了陳淑楨越摸不著頭腦,要說將漢地農夫招募過來種棉,無異於加強了內地和西域的聯絡,而且這些人也有利於大漢統治西域的鞏固啊試想有許許多多的農夫在這裡種田按照農耕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繁衍生息,若干年後,西域何愁不能恢復盛唐時萬家胡人拜聖明的景象

不,楚風搖了搖頭,我不能同意你的要求,棉花種植不能一下子鋪這麼大的攤子,水利設施和防風林都要一步一步慢慢來,而且種棉花的地區也不能集中在一處,嗯,我可以批准你招募一千名農夫,先開出三萬畝棉田分作十個村,村與村之間必須有胡楊林或者河流隔開,兩年之後再逐步增加規模。

鄭子大驚失色,他喃喃的道:皇上,如果這麼辦,咱們的棉花產量什麼時候能上的去萬萬不可啊

見楚風並無回心轉意的樣子,他心一橫,又小聲道:啟奏皇上,王家嬸嬸開辦的那些棉紡廠。可都等著棉花下鍋呀草民算過了,要是在西域種植棉花成功,開封洛陽長安的棉紡廠就不用從江南進棉花了,咱們甚至可以把紡織廠直接開到西域,還能招收西域回鵠等族青年進廠做工

成品嘛,也不需要運回漢地,一部分就地銷售,一部分賣到漠北,一部分可以銷往中亞波斯和金帳汗國,草民粗粗的算了算,利潤可以提高百分之三十

鄭子特意強調了王李氏,便是告訴楚風,我可不是吃獨食,棉花便宜了,您的丈母孃,還有您自個兒,都能分一杯羹呀。

楚風笑了笑,鄭子那點兒小心思他清楚得很,在商言商嘛,也應該如此,只不過西域的某些問題,決不是鄭子能夠考慮的,他揮揮手,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我意已決,就按照我說的辦。

畢竟是帝國皇帝,還是把自己從山越人部落救出來的救命恩人,楚風話說到這份上,鄭子就是再不理解也只好不折不扣的執行了,他向皇帝鞠了個躬:堅決執行吾皇的命令,只不過,草民愚鈍,如果皇上恩准的話,草民希望知道這麼做的原因。

坐,咱們坐下說話,楚風呵呵一笑,招呼衛兵將毛毯鋪上,眾人席地而坐。

待眾人落座,他才有些神秘有些賣關子的道:你們可知道樓蘭這個國家

切這麼簡單的事兒,誰不知道啊雪瑤正要鄙視的伸出中指,又吐了吐舌頭趕緊收了回去,嗯嗯,有外人在,保持好形象。

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

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定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這個國家,在諸多典籍上都有記載,陳淑楨雪瑤都不陌生,有心表現一下的雪瑤,便坐直了身子,用清朗的嗓音念道: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高僧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唐三藏則於大唐西域記寫道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尚未消散的霞光,映照在雪瑤素白的紗衣上,她清麗的嗓音是那麼的婉轉動聽,她投入而驕傲的神態又是那麼的令人心折。

念罷,雪瑤吃吃一笑,調皮的問楚風:夫君,還有什麼補充的嗎

你都說完啦,我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楚風摸了摸鼻子。

陳淑楨拉了拉雪瑤,她知道楚風在古代典籍上的學問算不上多麼精深,多半回答不出來,平時還沒什麼,這有外人呢,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夫君作為大漢皇帝的威嚴啊。

正當眾人以為楚風無言以對,卻見他呵呵一笑:好,雪瑤答得好只不過我還想問問,這麼強大富饒的樓蘭國,是被誰滅亡的呢

眾人聞言愕然,雖然多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腰間龍泉劍,直欲斬樓蘭的詩句,但所有的典籍上都沒有記載樓蘭是怎麼滅亡的,這倒是奇怪了。

陳淑楨喃喃的唸叨著:無論是被吐蕃所滅,還是突厥人殺光了,西域各族的典籍上不應該沒有任何記載啊前些日子,我在北元北廷都元帥府儲存的文字典籍中查閱西域各城各族歷史,確實沒有見到這方面的隻言片語。

是的,沒有突厥或者吐蕃或者柔然滅亡它的記錄,因為它不是被兇殘的敵人消滅,而是毀滅於大自然的報復楚風老神在在的說著,因為他很清楚,這就是後世關於樓蘭滅亡之謎的科學解答。

樓蘭所需的水源來自羅布泊,羅布泊卻是一個遊移不定的湖泊。

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有著緊密的關係。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衝,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楚風的聲音漸漸低沉,將樓蘭古國滅亡的過程娓娓道來,待他講到胡楊林成片成片的死去,人們乾渴難耐卻沒有一滴水滋潤他們皸裂的嘴唇,於毒辣的太陽底下號哭掙扎的慘烈場景,就好像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

過度開,就會導致環境破壞,而環境破壞,將會帶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這樣的報復樓蘭人承受不起,大漢承受不起,千年之後的人類同樣承受不起

僅僅就大漢而論,若西域合理的展農耕,若干年後這裡將會是花果飄香的豐饒之地,曾經的遊牧地區變成農耕區,自然回到了漢唐之時的景象;相反,環境破壞,導致農耕生產方式無法立足,葡萄園和棉花田荒蕪,窮困之下的回鵠人就會回到遊牧加搶劫的生活方式上去,到時候,沙漠戈壁上會有殺之不盡的四十大盜。

大漢不僅要西域的長治久安,還需要這裡作為西進中亞波斯的前進基地,要是把天山南北搞成了寸草不生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試問漢地的人員物資難道要坐熱氣球飛到波斯海押立和玉龍傑赤去

楚風講完這些,恍然大悟之後,陳淑楨看著正在砍樹的軍士,若有所思的道:看來,咱們得給軍令體系增加某些條文了。

塞裡木淖爾痴痴的看著楚風,她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統治者,不僅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子孫後代,還關心著治下所有子民,以及所有子民的子孫後代,這樣的事情,無論巴格達歷代哈里中最為賢明的,還是波斯輝煌時代的那些大帝,從來都沒有做到過。

將來,波斯在他的統治下,會變得幸福安康吧那麼,我也算完成了光明神的意志,可以塞裡木淖爾粉面上忽地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