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章 第一機床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章 第一機床廠

從整個廠的規模和人數來看,它的確不愧於華夏18羅漢機床廠—過江羅漢的稱呼。

姜餘心裡其實很忐忑,因為這個廠實在太大了。

沒有好的牙口,很難吞進去。

即使是雙方合資,也很難入他們眼。

這個老“諸葛亮”叫做張康,是這個廠裡的老書記,雖然早已退休,但以前樹立的的威望卻還在。

整一個第一機床廠就是在他的任期內起來的。

即使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也並不影響職工們對他的尊敬。

張康聽說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居然是過來合作的,頓時兩眼放光。

也顧不得下象棋了,他趕緊攔住這個財神爺,準備探探口風,瞭解真實意圖後,好把這個土豪一起拉下水。

“這位老闆,既然來了,就先別走,可以考察考察嘛!”

“就耽誤你一會兒時間,先看一看裡面內部的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啊!”

姜餘哪裡想得到,這個猥瑣的老家夥居然有如此“邪惡”的心思。

抬手看了下手錶,才十點鐘。

想想現在時間還早,便決定先勘察一下,暗地裡探探口風,實在不行就尿遁跑路。

“行,我們就先看一看。”

一老一少,就在附近開始走動起來。

廠區的確很大,重型的機器也不少。

裡面有很大的機油味,很多機器都被塑料薄膜遮住了。

透過透明的薄膜可以看見裡面機器的轉動齒輪打滿了黃油。

聽張康的介紹,這些機器有一兩年沒有正常使用了。

主要是現在的市場環境實在太惡劣,相互間壓價太厲害,做一臺虧一臺,還不如把機器封裝,等市場環境好後再開工。

不僅僅是他們廠這樣,京都的三個國營機床廠都差不多如此。

現在的鋼材一天一個價,他們可不敢大規模囤積材料。

廠裡面的機器,大多都很新,七八十年代的老舊裝置,這裡基本看不到。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做機床的,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大不了自己重新做而已。

按理來說,這家企業的優勢是非常不錯的,還不至於鬧成這樣空空蕩蕩的。

主要是廠長,書記現在各有分工,他們帶著一批人出去討債,或者應付那些上門催債的那些人。

姜餘立刻就明白了,這其實就是俗稱的三角債。

在80年代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國有企業之間的債務內部迴圈越來越重,最後導致90年代大爆發。

說簡單一點就是甲欠乙、乙欠丙、丙欠甲的連環債務問題。

經濟發展好的時候,這種問題並不明顯,都被大家有意無意的忽略掉了。

90年代初,工業產品市場貨物積壓嚴重。

三角債的問題就顯的更加突出,這種情況就成為華夏、俄羅斯、東歐諸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障礙。

機床廠作為工業經濟中的中游產業,受到的衝擊算是最嚴重的。

財務報表上面顯示他們的工廠是沒有虧損。

但很多之前拖欠己久的債務是要不回來的,而他們又要歸還上游企業的材料費。

實際上算是虧損的。

第一機床廠有4800萬債務要不回來,而他們還欠鋼鐵廠3200萬材料費。

其實,這就相當於他們已經虧損8000萬。

像財政這麼混亂的企業,如果沒有政府的斡旋,想收購或者合資肯定不現實。

姜餘留下電話號碼便回去了。

臨走前,他也說了自己的基本情況。

他是北美一家名為“騰達精工”機械廠的一個代表。

他們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五軸聯動數控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

如果第一機床廠的財務釐清後,雙方可以建立合作關係。

回到招待所後,姜餘心裡其實有些後悔選擇了機床這個專案。

他萬萬沒想到國內的經濟起點居然這麼差。

首都的經濟狀況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

就算珠三角,長三角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作為一個商人,有時候真的不能太過於講情懷。

第二天他哪裡也沒去,給上門來的數學系的幾個老教授們講解自己解題的思路。

這些老教授能夠放下架子過來求教,這已經很說明了姜餘的解題方法確實很清晰,思路也很正確。

姜餘也很有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以後他不可能老呆在學校,還得靠這些老教授們幫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三天,令他意外的事情出現了。

吃完早餐後,楊校長帶著幾個陌生的中年人來到了他的宿舍。

經過簡單的介紹後,他便明白了怎麼回事。

這幾位是軍部總裝處的司長和幹事,找他的目的也很簡單。

就是想確認,姜餘手裡是不是真的有最先進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技術。

聽到他信誓旦旦的保證後,這幾人就離開了。

姜餘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些人搞什麼鬼。

臨近中午。

他又接到第一機床廠廠長打來的電話,希望他能過去一趟談一談合作的事項。

吃完中飯後,他就驅車又來到了這個空曠的廠區。

第一機床廠的廠長和書記已在這裡等待半個多小時了。

廠長叫孫明,書記姓王,兩人大概都有40多歲。

他們雙方搭檔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關係也挺好。

在廠裡最巔峰的時候,也就是1989年他倆做出的擴廠方案。

也正因為如此,他倆備受職工們的指責。

要不是那一次大規模改造擴廠,廠裡面的職工也不至於這樣貧困潦倒。

姜餘進去跟他們談了一個小時後就出來了。

回到車上,他的神情有些呆滯。

這一次商務談判順利得讓人不敢置信。

他很懷疑廠長和書記是不是被下了迷魂藥。

他們居然只要求1000萬美元現金投資外加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技術入股,就可以佔據改制後公司60%的股權。

至於多年前的三角債,由政府成立一個單獨部門接收統一管理,第一機床廠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姜餘需要做的除了現金要第一時間兌現外,手裡的技術必須毫不保留的拿出來給公司發展。

這完全沒問題啊!

等等,還有一條沒注意看。

他急忙從公文包拿出那份合資協議備忘錄,快速翻到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