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返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七章 返航

交易完全結束之後,侯顯按照承諾給了土王一成的好處。土王詢問什麼時候才能進行下一次的交易。

侯顯推脫貨物要從遙遠的東方起運,最少要大半年才能進行下一次的交易。土王明顯很失望,他還想著多收一點瓷器,拿到更遠的部落交換。

只要帶到更遠的部落,至少都是翻倍的利潤,土王是個很有經濟頭腦的首領,懂得最基礎的經濟理論。這樣的人能夠成為首領必定不是因為武力,而是因為智慧。

侯顯若是知道這位是想著當二道販子,肯定不會想著壓著貨物不賣,擔心吸乾部落的財富。

交易過後,移民手中有了牛,這些大角牛經過軍戶家屬們的調教,都乖乖的套上挽具為移民百姓耕田。

在九月南平州春天來臨的時候,所有開墾出的土地都種上了小麥和高粱,移民們連著吃了好幾個月的魚肉,早已經吃膩。

在家鄉的時候,若是有人跟他們說,天天吃魚會吃到看到魚就想吐,他們一定會認為這人腦子有毛病,哪有吃肉還會膩的時候。

現在他們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天天吃魚的煩惱,南平州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魚,這裡的大海里幾乎是一半海水一半魚。隨便一網下去都能撈上來幾十斤魚,豐富的魚類資源讓大明的移民成本降低很多,不然這麼遠的距離運送補給的成本就能讓海軍崩潰。

在遠航中,艦隊都是有什麼就吃什麼,單靠從出發地運送補給,就算是大明的寶船隊也不可能滿足。

這一點上,無論是鄭和還是王景弘,以及侯顯這樣的老航海人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移民們都盼著種下的種子到了秋天能夠獲得豐收,好讓他們以後不再天天要去吃那腥氣的魚肉。

剛開始吃的時候魚腥味對於移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味道,可是時間一長每天三頓飯都要面對這種味道,尤其是缺乏香料的輔助,無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好在春天一到,萬物復甦,野地裡的野菜開始露出了頭,作為大吃貨國的百姓,對於在野地裡分辨什麼能吃到嘴裡,什麼不能吃,很快就能分辨出來。

鄭和在南平州一直待到移民的生活步入正軌之後,才與侯顯告別,帶領船隊返航。

返回到大島的時候,當時留下來的一個千總的軍隊已經在河口的位置搭建起了足夠他們居住的木製房屋,並且建造起了一個交易的木製棧橋,有了這個棧橋,大船就能靠上棧橋,省去了用小船擺渡卸貨的時間。

同時在居住地附近開墾種植了一些小麥、水稻、高粱等作物,等到收穫的時候再判定這裡適合種植什麼作物?

在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房子的作用是防備雨水的侵襲,以及蚊蟲的叮咬。

尤其是蚊子更是熱帶地區墾殖的第一殺手,被蚊子大量叮咬後就會誘發瘧疾等疾病,也就是中國古代所認為的瘴氣。

對於應對蚊蟲叮咬問題,除了穿著長袖的衣服,不使皮膚裸露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對蚊蟲祛除。

這個時代想要消除蚊蟲滋生的環境,無疑是天方夜譚,不過華夏先民自有智慧,很早就發現了艾草能夠驅蚊。

所有在熱帶地區墾殖的軍民都會配發一個用艾草製作的香囊。艾草散發的獨特香味,能夠使蚊蟲不敢靠近。

看著已經初具規模的基地,鄭和表揚了留守的所有官兵,並且承諾他們只需要在這裡駐守一年時間,明年這個時候就會安排人來跟他們換防。

沒想到駐守在這裡的官兵有很多已經不願意走了,甚至還表示希望能把他們的家人也接來。

鄭和很好奇,這些士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仔細詢問之下,才明白原來這些士兵大多都是福建廣東人,這些地方山多地少,一直都有出海下南洋的傳統。

如今看到這麼好的地方,都想把家人接來。以前老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那是死中求活,如今這大島上有大明海軍保護,有不開眼的敢來打劫,海軍官兵定讓他有來無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鄭和相信憑著華夏百姓的勤勞,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把這個大島建成魚米之鄉。

既然有人願意留下駐守,鄭和當然求之不得,不過鄭和也提出要求,海軍可以無償將他們的家人接到大島上,但是來到大島的百姓也必須要交稅,稅賦將由陛下派來的民政官收取,稅率多少由朝廷定奪。

海軍官兵自然沒有異議,他們的家人在大明佃租地主的土地也一樣要交稅,來到大島交稅也完全合情合理。畢竟朝廷還要派兵保護他們,養兵那也是要花錢的。

鄭和倒不是看上這點兒田稅,對於這種新開闢的拓殖之地,海軍少貼點兒錢就已經很不錯了,指望田稅收回成本那得猴年馬月。

沿著航線設立基地的目的是為了給過往的船隻提供補給,能夠就地補給,騰出來的艙位就能裝在更多的貨物,貨物數量越多,獲得的利潤就越大。

這才是沿著航線設立基地的根本目的,至於這樣一塊土地將來會不會有收益,那是朝廷考慮的問題,不再海軍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也就是鄭和政治敏感度高,知道這稅收是國家主權象徵,若是一開始沒有議定好徵稅的規矩,將來再想徵稅那就要頗多周折。

船隊返航到舊港布政使司的時候,與王景弘的主力艦隊相遇,二人是多年的上下級、老搭檔,再次相逢都是淚眼朦朧。

在舊港港口,王景弘率先拜倒在地道:“卑職拜見提督大人!”

鄭和雙手將他攙扶起來道:“你我兄弟多年,不講這些虛禮,等咱家這次回到京城後,就向陛下請辭,回南京頤養天年。

以後大明海軍就要靠你來掌舵了,你還年輕,大明的未來可期?”

王景弘知道鄭和是真的想退下來,一生征戰下來老人家的身體早已虧空的不像樣子,皇帝陛下也是知道鄭和身體不好,才不準他出遠海。

這一次出遠海是鄭和自己堅持要去,他在給皇帝的奏疏上說:臣已經風燭殘年,一生之中,前半生跟隨太宗南征北戰,後半生替太宗皇帝揚威海外,與陸地相比臣更鍾情於大海!財富來自海上,危險亦來自海上。

臣本亂世以奴童,幸得先帝不棄帶在身邊教導,臣學有所成。先帝對臣有大恩,此生肝腦塗地難報陛下之萬一。

今臣自感時日無多,若是再不登船遠航,臣擔心自己再也沒有遠航的機會。

鄭和的奏疏寫出了對永樂大帝的懷念,以及對大海的深深眷戀,說實話朱瞻基看到奏疏之後有點嫉妒他的皇爺爺了。

他非常清楚,鄭和忠於的是他的皇爺爺,對他的效忠那是他是永樂大帝的孫子,而不是因為他是朱瞻基。

朱瞻基知道這是鄭和最後的心願,不忍拂了老臣遠航的心。只能同意他帶艦隊遠航,不過卻囑咐鄭和一定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平安回來。

鄭和從天津港出發的時候是宣德六年四月,返回舊港時已經是宣德七年的二月。沒想到在舊港遇到了王景弘,兩個老搭檔見面自是有說不完的話。

在舊港海軍基地的官廨裡鄭和問道:“王兄弟這次還是要去西夷之地嗎?”

王景弘點點頭道:“是!我大明把貨物運到西夷,要比運到舊港的利潤大的多。而且陛下讓卑職此去西夷之地,多搜尋西夷的書籍,若是有西夷的讀書人願意來大明訪問,一併將這些人帶回來。

陛下說西夷與我大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明方式,瞭解西夷的學問,有助於我們準確的判斷西夷的真實想法。

同時東西方的學問碰撞到一起,可能會有新的學問誕生,也不知道這西夷的學問有什麼好學的。”

鄭和止住王景弘的話說道:“王兄弟,老哥哥說句你不愛聽的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任何學問都有其可取之處,我華夏獨尊儒術以來已經多少年一成不變了?

先帝與陛下造寶船下西洋,可不光是為了宣揚國威,更重要的是看看海外有沒有與大明一樣文明的國家。

咱家沒福只走到了南平州,並沒有發現那個國家有媲美大明的文明,就算是白衣大食也不過是一蠻夷之國,憑仗著武力橫行西方。

陛下既然推崇西夷的學問,就說明西夷的學問有很多可取之處,你要多聽多學,而不是妄自尊大。”

王景弘腦子‘嗡’的一聲,撩衣服就跪倒在鄭和的面前說道:“鄭公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讓卑職茅塞頓開,若不是鄭公提醒,卑職肯定不會拿這西夷學問當一回事,隨便給陛下找幾本書弄回來就算交差。

若是如此那就真的耽擱了陛下的大事,卑職生死是小,若是耽誤了陛下的新政大計,那卑職百死難辭其咎!”

“你能明白就好,你要清楚無論是先帝還是陛下,為何要用我等內官統領海軍?”

王景弘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鄭和輕輕一點,他就徹底的明白了,皇帝首先要的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

無論是出遠海還是在大明,首先要做的是絕對的忠於皇帝,確保完成皇帝交待的差事,然後才能去向其他的事。

皇帝選擇內官帶隊出海就是看中內官沒有子嗣,一切權勢都是依附於皇權之下,失去了皇權的庇護他們一文不值。

內官沒有子嗣,就算是在海外建國也沒有人可繼承王位,到頭來還是給他人做嫁衣,自然沒有什麼自立的動機。

二人又閒聊了一些海外的奇聞趣事,正好天近中午,便吩咐隨從去街上的酒樓裡置備幾個小菜,等到酒菜送來,哥倆兒就在舊港海軍的基地裡邊吃邊聊。

這時候門外的小宦官進來稟報道:“兩位公公,舊港都指揮使柳升前來拜訪!”

“柳子漸來了,快請進來!”

不多時柳升拎著兩包熟食和一罈子酒從外面走了進來,人還未進門,聲音已經傳了進來:“馬保!老子來找你喝酒了!”

鄭和哈哈大笑:“喝酒咱家可沒服過誰!”

他二人是內臣,朝廷最忌諱的就是內外臣勾結,出於避嫌二人並未出去迎接,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永樂朝這些老將畢竟是一個戰壕爬出來的袍澤,在感情上都比較親近。沒人會把鄭和當成單純的內宦,更多的是把他當成武臣。若不是因為鄭和是內宦,估計早就封侯封公了。

說話間柳升已經來到了官衙門前,鄭和與王景弘二人已經在門口迎候,和鄭和與柳升相比,王景弘是小字輩,前面鄭和與柳升把臂而行,王景弘跟在身後。

進了屋中重新落座,鄭和坐主位,柳升坐客位,王景弘打橫相陪。柳升將兩包熟食放在八仙桌上,開啟荷葉包裝,一包是醬駝峰牛肉,一包是豬頭肉,還有一罈子黃酒。

王景弘趕緊接過酒壇子給三個人的酒碗裡都倒滿酒後,端起酒碗說道:“柳侯爺請!”

柳升打退了土人對舊港的進攻之後,就被皇帝恢復了免掉的安遠侯爵位,是貨真價實的勳貴,並不是王景弘的恭維。

“王公公請!”

二人碰了一下酒碗,一飲而盡,放下酒碗柳升大呼:“痛快!就衝著王公公這喝酒的痛快勁兒,那就是我輩中人!”

“柳侯爺過獎了,咱家也是帶兵之人,也不喜文人那慢吞吞的小口慢飲!”

“老馬!你這小兄弟調教的不錯,將來能接你的衣缽!”

“咱家這點兒本事景弘已經都學會了,而且青出於藍。咱家已經沒什麼可教的了,這次回京見過陛下之後,就請陛下恩准回南京養老!”

說到回國,柳升抬頭說道:“老馬!你回京見到陛下,請替升給陛下帶句話,柳升還不老,還想再為陛下征戰沙場!舊港日漸繁華,卻消磨我輩武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