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鮮血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鮮血液

鄭和似笑非笑的看著柳升問道:“柳侯爺就沒有別的想法嗎?英國公與成國公可是已經建立藩國了!”

“這······若是陛下能夠封藩柳升當然求之不得,就怕陛下早已忘了勳貴封藩之事!”

“柳侯爺!你這就冤枉陛下了,眼下陛下當務之急是把藩王外封,別忘了除了藩王之外,陛下還有九個兄弟呢!

英國公與成國公那是給諸位勳貴的示範,讓諸位看到外封的好處!”

“咱知道陛下現在優先外封的是藩王,這不擔心藩王封完之後就沒有好地方了!二位見得世面多,給咱說說外面的世面。”

鄭和笑了,這柳升是擔心好地方都被藩王佔據了,等到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只剩下了邊邊角角的地方。

“柳侯爺,這天下之大超出你的想象,就是整個南洋也不是你們這些藩王和勳貴能夠鋪滿的。更何況南洋向南還有一片從來沒有開發的大陸,這片大陸跟大明的大小差不多,你說要多少人才能填滿?”

柳升瞪大了眼睛問道:“竟然還有一片和大明差不多大小的土地,那片土地上竟然沒有國家嗎?”

“當然是真的,不過這片大陸上雖然沒有國家,但是還是有野人存在,這些野人很有可能是會吃人的!”

鄭和其實也不知道這片大陸是否存在,關於這片大陸他是聽皇帝說的,皇帝說的信誓旦旦,以皇帝這些年來說的話,做的事,沒有一件沒有應驗,鄭和認為皇帝肯定說的是真的。

柳升冷笑道:“在全副武裝的軍隊面前,一群食人族何足掛齒!”

鄭和舉起酒碗喝彩道:“柳侯爺豪氣,飲勝!”

說著就準備將酒碗送到嘴邊,忽然就感覺一陣天旋地轉,酒碗從手中滑落,跌落在木地板上,粗陶的酒碗碎成了一堆陶片,整個人直挺挺的向後倒下!

王景弘仗著手疾眼快從凳子上跳起來一把撈住倒下去的鄭和,緩緩將他扶在懷中,低頭看著雙眼緊閉的鄭和,輕聲問道:“鄭公!您怎麼了?”

這時柳升也從桌子對面走過來,看著昏迷的鄭和,趕緊用大拇指掐在他的人中上,透過神經的刺激希望人能夠醒過來。

還好時間不長,鄭和在疼痛的刺激下悠悠睜開眼,王景弘見鄭和醒來連忙問道:“鄭公!哪裡不舒服?”

鄭和艱難的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頭部,吐出一個字:“疼!”

柳升與王景弘對視一眼,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鄭和怕不是中風了吧?

鄭和病倒的訊息被用快船送回大明安南布政使司,再由驛站六百裡加急送往京城。

經過海軍內部以及舊港官府的聯合決定下,鄭和還是要送回國內治療。

舊港的醫療條件有限,好的郎中都在國內,甚至是皇宮大內之中,至於從舊港到天津這段海路,鄭和能不能撐得住,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就算是採用最快的方式傳遞信息,朱瞻基收到鄭和病倒的訊息也已經是一個月之後。

收到這個震驚而又在意料之中的壞消息的時候,朱瞻基已經移駕到了濟南,山東的土改已經進入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朱瞻基看著加急奏疏嘆了口氣對範安吩咐道:“傳旨太醫院組織太醫南下上海,不惜一切救治鄭和!”

“是!”

範安剛想轉身去安排人傳旨,就被皇帝喊住說道:“你親自去一趟定海海軍總部,讓留守的洪保暫時接管海軍留守艦隊!”

“是!奴婢這就動身!”範安還是一如既往的回答的乾脆,似乎只要是皇帝吩咐,就算是讓他去死都不會有所遲疑。

洪保本是回回,本名已經無人記起,洪保之名乃是太宗親賜,可見其在太宗身邊也是頗受信重之人。

聽到皇帝讓洪保接管艦隊,範安便知道又一個太監大佬崛起了,當今皇帝與太宗皇帝一樣喜歡重用太監。不一樣的是當今下旨整個大明停止閹割兒童,給出的理由是閹割兒童不利於發展人口,如今正是大明開拓進取的好時機,以大明現有的人口根本就撐不起一個世界性大國。

現有的太監已經成了大明最後一批太監,不使用太監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皇宮那麼大總要有人灑掃庭除。若是用女子,女子天生就有局限性,有些活女子根本就幹不了。

而且大量女子進宮就會耽誤最佳的婚配年齡,同樣不利於人口的發展。這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一夫一妻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要推行一夫一妻制,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比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還要難。畢竟食色性也,有錢了若是不娶妻納妾如何能顯示出自己的富貴。

更為關鍵的是皇室若是遵循一夫一妻制度,一旦皇后無子,那就是天大的政治事件。

朱瞻基有後世的經歷,自然是知道這生男生女與女子自身的關係不是很大,就算是後世科學昌明,也無法解決懷男懷女隨心所欲。

夏元吉的離世與鄭和的病倒,讓朱瞻基意識到皇爺爺給他留下的肱股之臣都將老去,大明朝已經到了更換新鮮血液的時候。

這個時候一些年輕而有能力的官員必須儘快的提拔上來,讓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

朱瞻基檢視過全國官員的履歷,每年都會接見一些進京述職的地方官員,大多數官員都是抱殘守缺,滿口的仁義道德,一問到政事便漏洞百出,對於地方治理毫無規劃可言。

不過也有一些讀書人中的另類,如今的兵部侍郎王驥就是其中的一位。王驥在朱瞻基的眼裡像武夫多過於像文官,不過他卻是地地道道的文官,乃是永樂四年進士出身。

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已經讓他升到兵部侍郎的高位,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很快王驥就會登上兵部尚書的位置。

劉觀已經在舊港待了五六年,從去年開始身體就已經不行了,劉觀已經連續上了三次乞骸骨的奏疏。錦衣衛也回報劉觀近一年來大半時間都是靠湯藥維持,恐怕時日不多了。

現在急需找到一個人代替劉觀執掌舊港布政使司,大明朝想當官的有的是,可是想去海外當官的卻並不多,所有讀書人都視出海為險途,但凡有辦法都沒人願意出海。

朱瞻基特旨將王驥與於謙和弋謙三人都詔到了濟南行在,皇帝登基這麼多年很少召見大臣,每次召見準有大事發生。

今次一下子召見不同部門的三位大臣,朝堂上又要出現震盪了,京城眾官員紛紛猜測皇帝召見這三人到底所為何事。

這三人,弋謙是皇帝的喉舌,皇帝想說的話都會透過弋謙掌控的邸報發表出去,就算大臣們再想隱瞞,也擋不住邸報在大街小巷裡售賣。

於謙是個兩面都不討好的人,這邊因為在都察院查貪腐,得罪了太多的同僚,搞得到現在都沒有官員願意與他接近,于謙也一直以孤臣自居。那邊對皇帝于謙也不親近,從來不會主動去請見皇帝,與皇帝拉近私人關系,皇帝也不怎麼喜歡這個愣頭青。

王驥是典型的士大夫,是文官的自己人,也是文官中少數實幹型官員。這三個人的組合根本就挨不上邊兒,朝臣們想破頭都想不出皇帝召見這幾人到底是為了什麼!

王驥等人也是不知道皇帝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既然皇帝傳召,不敢怠慢,北京到濟南八百裡,快馬加鞭也要五六天才能趕到。

到了濟南行在,門口等候的小宦官聽說這三人到了,趕緊將三人引進皇帝的書房外,小宦官進入書房稟報。很快一個陌生的內官從書房走出來對三人點點頭道:“三位隨咱家進來吧,皇爺已經等候多時了!”

別人不認識這個太監,弋謙在通政司多年,溝通內外卻是認識他的。上前拱手道:“原來是金公公!別來無恙乎?”

“弋大人客氣了,咱家還不錯!”金英回禮道。

“怎麼不見範公公?”

“範公公去江南傳旨,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皇爺便讓咱家隨侍身邊聽候調遣,幾位趕緊請吧!”

幾人趕緊跟著金英進了書房,跪地叩首行禮:“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幾位愛卿平身,賜座!”

金英指揮著小宦官給幾人搬了三把小凳子,請三人坐下。三人謝恩後才欠著半個屁股坐在小凳子上,王驥資歷最老,率先問道:“陛下召臣等前來有什麼吩咐?”

朱瞻基吩咐金英將一副新繪製不久的地圖掛在牆上,招手說道:“諸位愛卿請近前來!”

三人站起來,向前挪了幾步,在皇帝的書案前站定。朱瞻基指著地圖問道:“幾位能看得清嗎?”

幾人定睛一看,發現這是一副鄭和下西洋的海圖,上面畫著一些他們聽說過或者沒有聽說過的地方。

“看的清!”幾人回道。

“諸位請看,這裡就是南洋,這一片陸地就是所有藩王勳貴的封藩之地,不過在這一片陸地上,有一個大島是朝廷直轄的舊港布政使司。

如今舊港布政使司已經有二十萬戶,百萬人口(包括漢人、安南人和土人),是我大明的又一塊膏腴之地。

舊港布政使司布政使劉觀,疾病纏身已經不能視事,朕需要一位有擔當的臣子接替劉觀就任舊港布政使!”

三人互相之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謙心如止水,他知道自己就是個陪襯,就算自己請纓,皇帝也不會選擇自己。

王驥與弋謙二人資歷足夠,都是朝廷三品大員,而且調任布政使就等於升了一級,若是在大明,哪怕是雲貴這樣的偏遠地區,二人都會爭相請纓。

可是這去海外任職到底是升官還是貶職就有些說不清楚了,上一任的舊港布政使可是因為貪腐被發配到舊港的。于謙也因此一戰成名,一躍從一名普通的監察御史升到了僉都御史的高位。

如今皇帝陛下提到舊港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弋謙首先就在想,是不是自己最近在宣傳上有些懈怠了。

王驥更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與皇帝幾乎就沒有什麼私交,與皇帝的幾次奏對也是因為公事,他自問自己也沒有什麼錯漏之處,皇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皇帝看出幾人的猶豫神色,指著地圖問道:“幾位是否是覺得只要去海外任職就是發配貶謫?”

三人慌忙躬身行禮道:“臣等不敢,雷霆雨露都是天恩!”

“不敢就是認為是貶謫了?朕今天當著你們三人的面跟你們透個底,未來沒有海外任職經歷,別想登上內閣之位!

你們認為海外是蠻荒之地,一旦去了海外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回到祖宗墳塋之地都是未知之數,可是你們不想想鄭和幾下西洋,帶回了多少財富?

東南沿海的士紳大戶哪一個不走私出海,他們鼓吹禁海是為了自己獨佔海貿的利潤,前宋偏居東南,一年都有上億貫的歲入,靠的是田稅嗎?

朕知道有些人是真不清楚海外貿易利潤有多大,可是有些人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朕給你們透個底,剛剛過去的宣德六年,寶船隊給朕帶回了將近一千萬貫的利潤。

這些利潤大多都在南洋地區就地採購了糧食、礦石、香料等貨物,這些貨物已經運回了大明,由皇家糧業進行銷售。正因為有這麼多海外的糧食進入大明,朕才有底氣進行添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改革。

實話告訴你們,朕手裡的糧食就是大明一整年顆粒無收,朕也能保證百姓餓不死。

更為關鍵的是朝廷將藩王、勳貴分封海外,為了防止他們互相兼併,最後形成大國,大明離南洋有些遠,出了事情反應不及時,朕必須要在南洋建立一個強大的官府。

舊港布政使司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保證南洋各藩屬國能夠和平相處,誰敢破壞和平穩定,朕就拿誰開刀!你們現在還覺得南洋不重要,是不毛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