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入南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六章 入南京

朱瞻基對王仲義排斥董懷禮的行為喜聞樂見,未來一段時間兩人要在臨清搭檔,若是一團和氣才讓他更不放心。

最終的查抄結果統計出來,光是巡檢司上下就抄出近二十萬兩白銀,董懷禮也將自家的五萬兩貪墨的白銀拿了出來。是不是全部拿出來,朱瞻基也不願意去深究,畢竟按照程式他是無權來處置地方官的。

所有財物統計到一起有近三十萬兩之多,這不是隆慶開關之後的白銀,大明初年的白銀還是很短缺的,獲得白銀的主要來源是國內的白銀礦開採以及朝貢貿易。

民間獲得白銀的機會更是不多,一個小小的巡檢司竟然能夠查抄出這麼多的白銀,還在真是讓朱瞻基大開眼界。

看來這臨清還真是個膏腴之地,若是用心經營,一定能夠將臨清打造成一個商業基地。

朱瞻基給董懷禮留下五萬兩白銀用做稅關建設以及稅關人員的招募,這些新招募的人員都要進行一定的培訓才能上崗。

首先就要對臨清這一段的運河河面進行拓寬,不然一旦稅關建立起來會引起河道的堵塞。更為關鍵的是制度上的建設要從一開始就規範起來,不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是一窩碩鼠。

離開臨清一路無話,朱瞻基在船隊到達鳳陽之前就沒有下船,在鳳陽祭拜了先祖祖陵之後,繼續登船南行。等到太子船隊靠上南京龍江碼頭的時候,早已得到訊息的在南京文武官員齊齊等在龍江碼頭,朱瞻基全副太子行頭從船上順著踏板緩步走上碼頭,以鄭和與魏國公徐顯宗為首的文武官員齊齊跪倒在地高呼:“臣等供應太子殿下!”

“眾卿免禮平身!”

“謝殿下!”

朱瞻基大步上前,一把拉住為首的以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說道:“是顯宗吧?”

“回殿下!臣是顯宗!”

“你我是表兄弟,是自家人,不必拘於禮數。”

“謝殿下!”少年執禮甚恭,沒有一絲少年人的神采飛揚。

少年就是今年剛剛嗣爵的魏國公徐顯宗,顯宗之名還是洪熙皇帝朱高熾親賜。少年有些靦腆,做為南京城爵位最高的勳貴,徐氏一門兩公可謂是顯赫至極。

不過這個少年一生並無什麼聲名,可能是因為父親被奪爵一事的影響,當代魏國公一生都很低調。

朱瞻基對於勳貴並無什麼不好的看法,不能說人家生於功臣之家享受了祖輩的榮光就是罪大惡極的罪過。關鍵的是朝廷對於宗室勳貴的管理有問題,尤其是宗室無論生多少都要朝廷來管。

宗室不準有任何的政治權利,又不缺吃穿,除了在女人的肚皮上使勁還能幹什麼?自然是孩子越生越多,朝廷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以後宗室越來越會成為大明最大的弊政,趁著現在宗室子弟還沒有蔓延開,現在就需要進行妥善的安排。

與魏國公徐顯宗打完招呼之後,朱瞻基走到一個身穿大紅蟒袍的老太監面前,還沒等朱瞻基張口,老太監就躬身行禮道:“臣南京守備太監,操江提督鄭和拜見太子殿下!”

朱瞻基趕緊上前一把托住鄭和說道:“孤可不敢承受鄭公公的大禮,您是我大明的功臣,理應孤這個晚輩拜見您才對。”

“殿下此言折煞老臣,臣本殘疾之人,蒙先帝不棄效命於疆場,揚波於海外,怎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是應該的,就連父皇也對公公的功績讚不絕口,若不是公公是內官,公侯之位必不可少!”

“殿下謬讚了,臣不過是刑餘之人,皇家奴僕,比不得朝堂諸公!”

朱瞻基心說您老的功績在未來可是壓過了皇爺爺,那是完完全全的名垂青史,整個大明能與您老比肩的也就一個王陽明。

與鄭和寒暄了幾句之後,朱瞻基又與鄭和的副手王景弘相見,這位被文官刻意隱瞞了功績的太監,生的無名死的亦是無名。

朱瞻基暗自發誓絕對不能再讓這樣的事重演,鄭和與王景弘可是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文官重要的多。王景弘沒想到太子殿下對他這個太監如此熱情,有點受寵若驚。

做為皇家奴僕,太監的榮辱與帝王息息相關,太子殿下不出意外必定是下一任皇帝,能在太子殿下心中留下好的印象,未來的地位可期。

與鄭和已經五十多歲,時日不多不同,王景弘剛剛四十出頭,幼年進宮熬到今天的地位實屬不易。心中還是有著更進一步的野望,太子殿下就是他王景弘未來的貴人。

見過兩位南京守備太監之後,朱瞻基又與襄城伯等在南京的大明勳貴一一寒暄,儘量做到照顧到每一個人,不使人產生太子殿下倨傲無禮的印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後相見的就是大明南京六部九寺官員,以及應天府府尹等人。一一相見完畢,朱瞻基並沒有直接進入南京城,而是不顧旅途勞頓,先去太祖陵寢祭拜了太祖高皇帝的孝陵。

這樣一出政治作秀給南京的文武百官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祭拜完畢以後在文武官員的護衛之下從正陽門進入南京城,直入皇城,並在皇城設宴招待南京的文武百官。

席間朱瞻基展現了高超的交往藝術,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與太子殿下說話如沐春風,每一個人都覺得得到了太子殿下的重視。

酒宴本就是一個聯絡感情的場所,這是朱瞻基第一次在沒有皇爺爺與父親在一旁指點的情況下,獨自面對文武百官,這種場合最是考驗人的政治素養。

一場酒宴下來,朱瞻基給在南京的文武百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文武百官都對大明有此儲君感到萬分慶幸,大明有此儲君乃是大明之福。

酒宴過後,朱瞻基留下了鄭和與王景弘,以及從交趾布政使司回來南京休養的黃福。

朱瞻基命宮人守住東宮大門,不許任何人靠近。待宮人關上房門之後,朱瞻基命範安在牆上掛起一副巨大的地圖,鄭和與王景弘對這副地圖異常熟悉,因為這幅圖就是根據他們這些年航海所經過的地方繪製出來的。

黃福有些疑惑,看太子這個樣子是對下西洋很感興趣,可是留下他一個文官幹什麼?難不成還要派自己這把老骨頭去下西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