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埋大清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0章 借賊之錢以討賊!(求收藏,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0章 借賊之錢以討賊!(求收藏,求月票)

文華殿的會議堂中,一場財政會議正在進行當中。

在顏元帶來收復漢城的好消息之前,大明監國明王朱和墭,還有大明的左丞相諸葛三和、右丞相於忠賢、戶部尚書馬成龍他們幾個,正一塊兒向江北總督楊起龍、廣東總督邱輝、福建巡撫鄭經、浙江巡撫陳永華、江南巡撫萬斯大、江西總督左春秋,還有提督東銀錢廠的龐永忠,以及朱和墭的天王老子朱慈炯等人哭窮呢!

這可不是朱和墭、諸葛三和、於忠賢等人在裝窮,而是真窮!

當然不是他們個人窮,而是他們領導下的大明朝廷窮......太窮了!

如果不比收入,但說國庫存銀和存錢,朱和墭的大明其實才是元明清週四朝之中最窮的,甚至比隔壁的那個小丫頭片子權知國事的朝鮮國都窮。

李溫姬的朝鮮國國庫裡面少說也有一二十萬兩銀子,還有價值上百萬銀元的銅錢——朝鮮國因為沒有銀礦,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出口,所以就沒有條件用白銀作為流通貨幣,銅錢才是朝鮮國內人人都認可的通貨。

雖然朝鮮國這兩年被康熙壓榨得挺慘,但是一個人口八九百萬,年產糧食怎麼都有兩千多萬石的國家,一百多萬的存銀、存錢總該是有的。

可是在朱和墭領導大明......壓根就沒有國庫存銀這回事兒。

因為大明的國家銀庫是一個虛擬的概念,戶部別說存銀了,連銀庫都不存在。

而在大明東廠官銀號提供給大明戶部的對賬單上,戶部的存貸款餘額從兩年前開始就是個負值了!

也就是說,大明國庫空空如也不算,而且還倒欠了一大筆。

這崇禎如果看到東廠官銀號給大明戶部的對賬單,估計也得傷心得落淚。

至於內帑的對賬單,當然也是負值了!

朱和墭這是“真窮”啊!

不過窮歸窮,但是朱和墭卻窮得有志氣......他就是借上一屁股的債,也得北伐中原, 收復失地。

但是志氣終究不能當軍費,所以朱和墭這段時間就把下面的六省總督或巡撫, 還有東銀錢廠的龐公公都找了來, 天天開會商量借錢的事兒。。

朱和墭這次準備發動五十萬大軍打兩場滅國戰爭, 至少要打上五年......沒準就是十年!

所以這個軍費開支一定是非常嚇人的!

而朱和墭的朝廷又一向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的。之前他為了完成均田, 不得不讓了點步,給那些沒有充當過滿清走狗的地主一點經濟補償。

具體的補充方案,也是和這些地主本人或他們的長輩在上一回明清戰爭中的立場和表現有關。

忠烈之後就多補一點, 如果普通地主就少補一點,若是當過走狗......那對不起了,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吧!

這個補償辦法原本是針對江南、江北、江西、浙江等四個省出來的。

但是廣東、福建兩省也有不少地主或是宗族覺得在均田中吃了虧,也提出要照著這辦法補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和墭當然不願意得罪這些最堅定的支持者, 於是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而這一鬆口,補償費用就超了支!

另外,朱和墭的朝廷當時也拿不出足夠的銀圓, 所以就想到了發行公債的辦法。

發得也不算多, 就是一個多小目標......一個多億!

這一個多億的“均田債”才剛剛借完沒多久, 他又想再借一個億的戰爭債......怎麼看都有點多了!

這債怕是不好發售啊!

所以這場借錢會議才會連著開了好幾天,都沒一個結果。

但是今天,好消息從朝鮮傳來了, 借錢的事情,看來也必須要有一個結果了。

“拿下漢城了?蘇佔山和胡德帝果然是好樣的!”朱和墭已經誇上了,“現在誰在知朝鮮國事?是宋時烈還是尹鑴?”

原來在朱和墭的計劃中, 壓根就沒有什麼李溫姬。他之前是打算讓宋時烈和尹鑴之中的一人先知一下朝鮮國事的......這是一個過渡。

等到朝鮮之戰以大明的勝利告終了,那麼朱和墭委任的知國事也就戰勝了康熙那邊的李朝國王。

戰敗的李朝當然就失去了朝鮮的法統, 而宋時烈和尹鑴他們也沒有可能轉正為王,因為他們自己是沒有軍隊的,全靠“明爹”在打。

如果識一點實務, 就會主動迎立朱和墭的子嗣為王。

不過顏元的回答, 卻讓朱和墭大吃了一驚,他說:“回稟大王, 蘇佔山、胡德帝的題本上說, 被推舉為權知國事的是李焞的妹妹,今年只有十三歲的明安翁主李溫姬。”

“誰?”朱和墭一愣。

“是李焞的妹妹李溫姬......”顏元說, “胡德帝和蘇佔山說這位明安翁主年幼貌美, 但卻柔中有剛, 勇於擔當,實乃巾幗丈夫。而且當日朝議推舉權知國事時, 她又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所以胡德帝和蘇佔山也不便反對。”

“這是天助大明啊!”朱和墭忽然笑了起來,“這個李溫姬不管怎麼樣,都比宋時烈和尹鑴這兩個老狐狸好控制。”他的目光又在會堂之中掃了一圈,“李氏一介女流亦知忠君愛國,咱們可不能被她比下去了!增發一萬萬公債之事,今天就定下來吧!九千歲,您可是我大明的財神爺,您就說句話吧......包銷的事兒,官銀號能幹得了嗎?”

龐太監一臉的為難,“大王,實不相瞞,上回發出去的均田債已經有一小半回到了官銀號手裡,佔用了整整五千萬銀圓!而且這個債還在往難(我)手裡流。

這次的戰爭債如果也這樣.....官銀號搞不好就要周轉不靈了!”

其實均田債大量迴流到官銀號是在朱和墭預料之中的,因為農村的貸款利率比均田債的票面利率高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拿到債票的地主或宗族當然會想要拋售債券。而且大明農村的金融業不發達,用到票據的地方少,用銀圓的地方多。

所以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官銀號就承擔著為均田債接盤的壓力。

雖然官銀號接盤均田債在賬面上肯定能盈利,而且銀圓流向農村對大明的經濟發展也是有利的——這說明均田完成後,農民們比以往更加積極的投入生產了,所以才需要更多的資金。

但是現金大量流出,也造成了官銀號的流動性不足,如果遇上擠兌可就麻煩了!

“那蓬萊銀號呢?登州可到處都是錢啊!”朱和墭又扭頭問起了自己的老爹朱天王。

這蓬萊銀號是朱天王和坤興公主姐弟倆合開的,主要的業務是坤興公主在打理。

朱天王一聽這問題,馬上就皺起眉頭道:“現在登州市面上的確有不少錢,利息也沒南方那麼高。

但是在登州發戰爭公債打康熙......阿仔,你覺得合適嗎?”

登州的銀子是哪兒來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朱和墭聽見這個問題,卻笑著點點頭道:“這麼會不合適呢?這叫借賊之錢以討賊......我再給他們一點保證吧!

這次發行債券,就以遼東的土地為保證,稱為平遼土地債!

而且不記名,還有債必付,等遼東平定,凡是持此債券者,都可以選擇兌換土地......這些兌換來的土地將來也不會被均田!”

朱天王似乎被說服了,輕輕點頭,“那我就去試試看......不過一億都給我也不行,蓬萊銀號最多包下三四千萬。”

他扭頭又對龐永忠道:“廠公,有這個甜頭,你給我包銷三千萬能行嗎?”

“試試看吧!”龐太監想了想,又道,“好田總是有人要買的……”

朱和墭最後又瞧著幾個總督、巡撫,“餘下的.....就拜託各位封疆大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