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武安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準備跑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準備跑路

ps:下班回家後一開網頁,看見書的點選推薦收藏都提高了,小仙真的十分高興。這是新書行的第三周了,希望大家可以大力支持,讓小仙衝榜成功。送上今天更新,希望大家擁有一個美好的夜晚,嘻嘻

“天下,你怎可如此對待大人?”雖然武安國絕對不會傷害孔融,不過看到武安國如此突然低把孔融打暈過去,太史慈還是忍不住出口責備了一下。

“子義呀,你又不是不知道老頭他的性格,你要是不這樣做,老頭怕是真要葬身於此了。”武安國可是很清楚孔融的性格,典型的一個為了大漢可以不惜犧牲性命的傢伙。

“不知天下接下來有何打算?”見武安國如此決斷,陳宮心想對方怕是比自己更早就已有了退兵的打算,不然不會如此果斷。

“子義,如今我軍還餘多少兵馬?”一聽陳宮問起接下來的打算,武安國就連忙向太史慈問起如今的兵馬數量。

“從北海出軍以來,共一萬五千,如今只是六千餘人而已。”太史慈一聽武安國問起,於是便將所剩兵馬數量說了出來。

“想不到只剩這麼少了。再不走恐怕就真得一輩子長眠於此了。”聽了太史慈所報的數字,武安國更加感到此刻已不是趁勝追擊的時候了。

“附近地勢我早已派人仔細地打探過,公臺,子義,你們前來細看。”武安國說完,便驚暈厥過去的孔融扶到一旁的椅子上輕輕放下,然後從懷裡掏出一塊麻布,在桌上攤開。剛才武安國回營的時候,王二就已經打探完四周的退路,還畫了一張大概的地形圖回來。

“兩位請看,只要從此小徑帶兵進,便可最快度退離此地,進入兗州,我早已命柄元【管亥】帶降兵回北海,再帶兵來援,想必早已在兗州地界,因此等會公臺和子義立馬去調派人手,帶領五千兵馬護送老頭回北海。”武安國一邊指著那張粗略的地形圖,一邊對兩人疏導。

“天下是想親率一千兵馬留於此地善後?”一看武安國的安排之中並沒有自己的份,陳宮便馬上猜出他是想留下善後。

“怎可如此,不若由慈留下善後,天下和公臺先生保護大人回去吧。”太史慈一聽武安國想要獨自留下,立馬便出言反對。

“子義,我這幾天剛好贏了幾場,倒是有些虛名,因此就算是被現,諸侯也不敢致我於死。但如果換了子義你,就不一定了。而且老頭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非子義擔此重任不可。”見太史慈居然想留下,武安國自然不會讓自己的這位三國好友留下返現,於是便苦口婆心地勸道。而太史慈聽武安國如此說道,也只好靜靜地同意了武安國的觀點。

“只是,之前董賊居然居然在退路之中設下埋伏,致使袁盟主大敗,可見董賊軍中卻有能人,因此宮以為此次退走,宜早不宜遲呀。”這是陳宮又提出了一個武安國之前一直沒有想過的問題。

“對哦。”由於袁紹受到襲擊是今天才得知的事情,因此武安國之前還真沒有想過這種情況,如今聽陳宮這麼一說,這還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特別是己方如今只剩六千人嗎,如果再遇到伏擊,就不一定能全身而退了。

“報,曹將軍在營外求見武安將軍。”就在三人在思考如何避過伏兵這個問題,忽然有小兵來報,說是曹操來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了。”武安國本來並無注意,但是猛的看到進來的小兵,心中卻忽然有了頂計,於是開口讓小兵帶曹操去自己營中等候,自己稍後便到,那小兵聽了回覆,便退出營外了。

“公臺,子義,我有一計,可報大人無恙……”待小兵一走,武安國立馬壓低了聲音,對著陳宮和太史慈低聲說出了自己的計策。而陳宮和太史慈聽著聽著,臉上也是現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不想天下竟有如此計謀,倒是不妨一試。”聽完武安國的計策後,陳宮不由得再次提高了自己對武安國的評價。而一旁的太史慈本身並非擅長謀略之人,聽了此計,也覺得不錯。、

“即是如此,兩位即刻便去準備,切記謹慎行事,以免被諸侯察覺。”武安國吩咐完兩人要小心注意外,便離開了孔融的營帳,向自己的營帳走去。

“得知曹將軍來訪,實讓國感到萬分高興呀。”才進入自己的營帳,武安國便現了一身便裝的曹操,早已在營裡相侯。

“呵呵,武安將軍言重了,此處並無他人,可喚曹某表字即可。”古人總是喜歡用表字稱呼來表達自己與對方之間的友好關係,曹操自然也是想與武安國拉近關係了。

“呵呵,如此孟德也喚我的表字天下即可。不知孟德今天前來,可是有要事與我商議?”見曹操如此客氣,武安國也就不客氣了。

“天下?此人取此表字,怕是其心不小呀。”忽然聽到武安國的表字居然是‘天下’二字,曹操不由在心裡暗自猜測武安國是否也如同自己一般,有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之志。

“曹某前來,其實是想聽聽將軍對今後討賊一事的看法。”雖然聽到武安國的表字很是驚訝,不過曹操還是很快地平復了心情,對武安國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原來如此,孟德,請恕我坦白地說道。孟德還是準備收兵回城吧。”對於曹操此人,武安國還是蠻欣賞的,因此說話也就不再繞圈子了。

“如今董賊未除,天下何故有此一言?“曹操是因為今天袁紹的到來,因此反而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去做,因此才想來和最近表現十分出眾的武安國商議一下,沒想到竟然聽到退兵的建議。

“之前我軍之所以能勝,全因號令統一,上下一心,將士用命,方才得出勝果,但如今袁盟主到來,國想,怕是不太一樣了吧。”說實話,武安國並不是認為袁紹沒有能力,而是從袁紹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沒有要真正為盟軍出力。

“這….”此時的曹操,還不是日後哪位狹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梟雄,因此自然也做不到如武安國那麼決斷,就這樣放著董卓不管。

“且不說袁盟主是否有此能耐,光是之前一戰,我軍雖得勝果,然將士損失也是不輕,然後虎牢關遠非一般關隘可比,如此疲憊殘傷殘之兵,試問又如何攻破那百丈雄關?”見曹操低頭不語,武安國也不著急,而是慢慢地道。

“看來天下說得有理呀。”曹操可不是孔融那等死鑽牛角尖的人,一聽武安國的分析,心裡已經大概明白了。不過,武安國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曹操立馬大吃了一驚:

“只是,我等退後,第一個倒黴的,只怕就是孟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