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彙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彙報

在月面基地的大會議室裡,貿易部門的員工正在彙報:“第一輪太空觀光勝利結束,經過貿易部門的統計,利潤超過1.3億。”

“經過回去客人們的宣傳,東銀河公司的太空觀光業務已經徹底打響,透過網路方式徵詢的人數首次突破10萬,報名加入排隊的人數為271人。”

“有多家媒體期望採訪,以及包括太空觀光領域的先行者spacex,維珍國際等公司向我們丟擲橄欖枝,期望進行深度合作。”

上面的彙報還在進行:“我們下個月的計劃是接待第二批客人,期望進一步追加相關裝置設施,包括更多逐月級飛船,港口到酒店的道路,各個旅遊景點的安全防護柵欄與應急小屋的建設等等,保證觀光體驗的完美。”

貿易部門彙報完畢,下面的其他部門員工不禁露出羨慕的神色,想著當初要是加入貿易部門,現在也可以混的風生水起了吧。

“不就是太空觀光嗎?我們的目標是征服星辰大海,這種小事情實在是不重要啊。”有員工小聲說道,流露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

“哼!你行你來試試。”身旁正好有個貿易部門的員工,兩人原本就認識,可是因為聽到自己的部門被小看,連忙出聲反駁。

當兩人爭論的同時,輪到研究部門上臺彙報。在這一個月,由羅素教授帶領,以及曹川的啟發,研究部門的成績雖然沒有貿易部門漂亮,零零碎碎完成了不少的突破,這些突破在許多人看起來非常小,甚至是非常細節,在歷史上為了解決它們,都是讓科學家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將在悄然之間改變他們的生活。

“異星生活適應方面,研究部門初步整理出一套調理方式,透過特定身體鍛鍊,還有定時服用藥物,可以保證在月球生活不至於導致健康狀況惡化,但是未來我們會想辦法透過飲食結構的改良來更為便捷的解決問題。”

“探索宇航服製造方面,考慮到月球不錯的後勤環境,在精簡掉多餘的維生裝置,噴氣裝置後,研究部門設計出一套重量僅為40公斤,厚度不超過3cm的輕型防護服,將大大方便各位的工作。”

兩大突出進步後,再是一些小東西。

“新增保潔機器人,用於保持整個基地內部的環境整潔。”

“新增月面運輸車,額定載貨量80噸,能方便進行各種物資的搬運。”

“新增月面越野車,載人4人,最高150公里/時的速度,配合太空觀光計劃推出。”

“新增露營用帳篷,採取複合材料製造,內部空間8立方米,配合太空觀光技術推出。”

“新增大型烹飪裝置,加工食物會更加高效。”

“新增糧食收割裝置,收割成熟作物會更加高效。”

“增加分離塔,結晶裝置用於化工類產品的生產。”

“增加培養皿,冷藏室,溫室用於生物類產品的生產。”

……

聽完研究部門的彙報,不少人嘖嘖點頭,心想怪不得這些天單調的月面基地生活變得多出幾分不同,研究部門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最後輪到探索部門,不得不說,這個東銀河公司內的第一大部門,最近一個月來表現糟糕,原定的月球探索計劃碰到嚴重瓶頸。

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對月面基地北部的靜海,還有南部的依巴谷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勘察,涉及面積超過幾十萬平方公里。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還有到目前為止的採礦車工作成果,兩塊地方會存在更大規模的各類礦藏分布,還有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的稀有金屬礦藏。

可問題是,哪怕是照著現有的月面地圖,再結合科學家們歷次無人登月飛行器考察下來的結論,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將自己期望的探索計劃執行下去,碰到了無數的問題。

而他們碰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活動範圍受限,只能以月面基地為中心展開,到了更遠的地方,既沒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也沒有身處生命的禁區,少掉當地物資補給,每一次能夠探索的時間相當有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次是各種各樣的意外,像是地底裂縫導致有人墜落,越野車故障導致拋錨,計劃安排失誤導致不小心進入到日照帶,面臨100攝氏度的太陽直射,一旦發生,基本上就得馬上中止探索,避免情勢惡化。

第三是探測方式。靜海,依巴谷一帶的地質結構跟地球上全然不同,因此對於他們想要尋找的礦藏的具體存在形式,存在位置,深度,厚度,該怎麼識別都模模糊糊,無法直接的照搬現有的地球上的傳統地質理論。

當探索部門將問題拋出來後,在場的員工們才意識到他們面臨這麼一個實際難題。雖然部門間存在著競爭,可是,他們不是真的希望探索部門吃癟,如果發現富集稀土,超重元素等等,難道對他們沒有好處嗎?因此,他們都期望探索部門早日解決問題,邁入正軌。前兩個問題還好解決,比如說想辦法建設臨時營地,擴大探索範圍;準備更多的探索裝置,像是維修工具,救援裝置等等,防止意外發生。後面一個,縱觀地理地質相關理論的發展,會發現,這一完全以研究周遭世界為核心的科學技術完全是靠經驗積累出的,無數次的資料積累從而歸納出結論,再是將結論進行驗證與應用。現在身處月球,難道要透過無數次的資料積累來獲得經驗總結嗎?等到那時候,起碼是好幾年以後了吧?

因此,哪怕是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具體到要怎麼解決第三個問題,無論是探索部門還是其他員工都暫時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