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八章:分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八章:分紅

並且,要坐車的人,可遠遠不止哪些商人啊。

長安城,乃是大唐都城。

周圍也有多少人在長安城討生活。

以往的時候,這些人回一趟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們自己可沒車,想要走回家的話,一天肯定是走不回去的。

搭車的花費,一百錢必然是不夠的。

而現在有車了,坐車它不香嗎?

甚至一些外出公幹的官員,都開始喜歡坐客車。

對他們來說,花費不算什麼,反正有朝廷報銷。

關鍵是客車它快啊,並且還能圖個新鮮。

一時之間,二十路客車,生意越來越火爆。

十天之後,想要坐客車,不提前一兩天,根本就買不到票。

客車的出現,大大方面了周邊百姓的出行。

但是運載能力,還是有限。

哪些百姓,開始向官府情願,要求增加班次。

李世民再次找到蘇長生,詢問蘇長生要不要增加班次,如果增加的話,到底要增加多少。

在這件事情上,朝廷裡的哪些文官,很難提供有效的方法了。

畢竟,最近幾年大唐的發展提速太快,而他們的思維,現在已經很難跟得上大唐的發展了。

面對新興事物,他們謹慎,他們審視。

但是想讓他們在段時間內就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可沒有那麼容易。

而蘇長生則是對李世民說道:“陛下,臣的建議是,朝廷可以再加設一個交通部,專門負責交通問題。”

“長安城周圍,可以增加班次,比方說,一個路線,可以增加到三輛公交車,然後排班出行。”

“甚至還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線路,讓長安城周圍,徹底提速。”

“在此期間,交通部可以透過長安城周圍的運轉模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出來。”

“然後將這個辦法慢慢推廣出去,直到在整個大唐範圍內普及。”

“一旦普及到整個大唐,那麼以後在大唐範圍內,可以徹底提速。”

“甚至以後可以再增加貨運,讓貨運也開始提速。”

“以後,要想走遍整個大唐,可能十幾天甚至幾天功夫,就能貫通大唐東西南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唐的發展,將會進入飛速發展期。”

聽到蘇長生構架出來的藍圖,李世民臉上,都開始露出神往之色。

李世民點頭說道:“好,哪就按照你的建議,再朝廷增加一個交通部。”

在原本歷史軌跡中,朝廷一直採取三省六部制的構架。

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會讓六部的權利過大。

在明朝的時候,那幫文臣,幾乎將皇帝的權利都給架空了。

要不然,明朝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奇葩的皇帝?

木匠皇帝、青詞皇帝?

皇帝能幾十年不朝政?

而自從蘇長生穿越之後,唐朝已經在六部之外,又開設了好幾個新部。

從最初的教育部,到後來的農業部,再到現在的交通部。

現在大唐的管制,已經成為三省九部了。

其實新開設的三部,都可以分到原本的六部之中。

但是這樣一來,無疑會讓原本的六部權利更大。

而現在多出來三部,實際上是分了原本六部的權利。

這樣會讓朝廷增加一些官職,增加一些財政支出。

但是對皇帝來說,是有好處的。

……

幾天之後,長安城周圍,原本的二十條長途客車,每一條都增加到三輛客車,三輛客車開始排班。

就算如此,基本每一趟客車上都是爆滿。

但是暫時之間,差不多滿足了運輸需求。

而除了這二十條長途客車之外,周圍再次增設了十幾條長短途客運路線。

甚至就連長安城中,都增加了兩班公交車。

這兩輛公交車,在東城和西城,分兩個路線分別環城。

每一個人的車票是十錢。

這個價格是不便宜的。

但是要比坐馬車又要便宜許多。

反正交上十文錢,最多可繞著半座城坐一圈。

公交車的出現,也大大方便了長安城百姓的出行。

不過也有許多百姓,沒事也喜歡去擠公交。

反正十文錢也不貴,他們就是上車坐個稀罕。

從初始站開始上車,交上十文錢繞半個城一圈,然後又回到初始站下車。

才十文錢,既坐了車,又觀了景,對他們來說,簡直不要太划算。

甚至有一次,其中一輛公交車,從始發站開出去就是滿滿的,滿到上不了人的那種。

然後開一圈回來,還是滿滿的。

這一圈就沒上過人也沒下過人……

搞的公交車司機直接上報,爭取要立法不能這麼幹。

以後沒事不能坐公交車,逮著就罰款坐牢。

得知這件事情之後,蘇長生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他除了增加了兩輛公交車之外,並沒有想要立法的意思。

沒這麼幹的啊。

人家有錢就想坐車怎麼了?

再者說了,這根本就沒辦法進行分辨啊?

這些人,也就是坐個新鮮。

等新鮮勁過去了,他們也就不坐了。

長安城以及周圍,從公交車到短途長途——當然了,嚴格意義上來說,一百多裡的路途算不上長途。

但是在目前的大唐,也勉強算是一輛長途車了。

李世民正式成立了交通部。

而交通部適應很快,最近短途長途和公交的運輸,也逐漸步入正軌。

相關的制度也正在陸續完善。

當然了,在完善制度的過程中,他們沒少請教蘇長生。

而他們碰到的許多難題,往往蘇長生隨口一句話,一個點子,就讓完美解決。

甚至不少他們還沒發現的問題,蘇先生一口就能指點出來,並且還能給出解決的方法。

這讓他們,對蘇先生越發的欽佩。

蘇先生果然不愧是蘇先生啊,就是厲害啊!

逐漸的,他們也找到了一套完善的制度。

然後準備開始由長安城為中心,向外陸續的擴充套件公交和客車業務。

李世民找到蘇長生,對蘇長生的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李世民還準備將車票的盈利,拿出三成來給蘇長生。

公交車、客車,甚至公交和客車的體系,全部都是蘇長生一手創辦出來的。

李世民覺得,給蘇長生三成的分成,合情合理合法,甚至給的都有點少了。

不過,最終蘇長生還是謝絕了這份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