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六回勢如破竹橫掃西歐乘勝追擊直逼柏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六回勢如破竹橫掃西歐乘勝追擊直逼柏林

第一百零六回勢如破竹橫掃西歐乘勝追擊直逼柏林

按照英美兩國協議安排,從9月1日起艾森豪威爾擔任法國北部地面部隊的直接指揮。這包括由蒙哥馬利統率的英國第1集團軍群和布雷德利所統率美國第1集團軍群。艾森豪威爾一共部署了5個集團軍。其中美軍第1集團軍群管轄著霍奇斯統率的第1集團軍、巴頓率領的第集團軍,還有辛普森率領的尚未投入作戰的第9集團軍。

這樣一個強大陣容的大軍,正緊追著西歐德軍的殘兵敗將,日夜以盟軍優勢的空軍困擾著他們。德軍還剩下約17個師的兵力,在得到其國內的增援之前,大部分是士無鬥志。曾接任過隆美爾參謀長的斯派達爾這樣描述:有秩序的撤退已經不可能。盟軍的摩托化大軍把行進遲緩、精疲力竭的德國步兵師分別包圍起來,加以殲滅。德國已經沒有任何有效的地面部隊可以投入作戰了。至於空軍,差不多打光了。

艾森豪威爾打算使用最大可能的兵力,向東北發動猛攻。英國第1集團軍群預定擔任主攻,沿海峽猛進,希望不但佔領各飛彈發射場,而且要攻下安特衛普,進入德國北部的平原。美國第1集團軍群,也將追擊敵人,其第1集團軍和英軍應保持等速前進,其餘部隊則向東直逼凡爾登和默茲河上游,準備向薩爾進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蒙哥馬利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是8月下旬提出,主張他的集團軍群和美國第1集團軍群結合成一個擁有40個師的大兵團,一同向北出擊;二是9月4日提出的,認為只能向一個目標猛攻:不是魯爾就是薩爾,一旦進攻路線決定以後,擔任主攻的部隊應當得到他們所需的全部物資和給養。他強調其他戰線切勿輕舉妄動,以便策應主攻。他相信這樣也許可以一直打到柏林,並認為魯爾比薩爾更為有利。

艾森豪威爾堅持自己的計劃,他認為德國本土仍有後備力量,他相信如果用相對小的兵力過遠地越過萊茵河猛力前衝,只會給敵人幫忙。因此,第1集團軍群最好是盡力在萊茵河對岸取得橋頭陣地,而第1集團軍群則極力向齊格菲防線推進。

盟軍進軍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就是物資給養的供應。彈藥、糧食和油料,支配著每一個行動。因此,安特衛普港口成為盟軍的必須。

安特衛普於是成為蒙哥馬利集團軍群的直接目標,該集團軍群也有機會顯示其機動作戰能力。第二集團軍首先從塞納河開拔,他下令一個軍駐留原地,將其運輸工具協助其餘部隊向比利時進發。前鋒第0軍第11裝甲師,8月1日就打到亞眠,俘虜了正在用早餐的德國第7集團軍司令。不久就打到邊境城市阿拉斯、杜埃利爾等地。布魯塞爾的德軍倉皇退卻,警衛裝甲師9月日進城。警衛師接著向東面的盧萬前進,而第11裝甲師則於4日進入安特衛普。

使盟軍驚喜的是,他們發現那裡的港口完好無損。原來,盟軍進展神速,不到4天就前進了00英里,敵人疲於奔命,來不及進行例行的、周密的破壞工作。

往西的第1軍所遇到的抵抗較強,但也於5日打到他們的主要目標-根特。

同時,加拿大第1集團軍擔負著肅清西側翼的重大使命。主要任務是肅清盤踞在由勒阿弗爾港往北海峽各港口的殘敵,奪取飛彈發射場,並在斯凱爾特河南岸建立陣地。於是英國第1軍在魯昂附近渡過塞納河後往左轉。9月日,第51師佔領聖伐勒裡。該軍左翼折向勒阿弗爾,遇到那裡1萬1千名駐防軍的頑強抵抗。德軍不顧海軍15英寸大炮的狂轟和空軍1萬多噸炸彈的轟炸,一直頑抗到1日才投降。

英軍右面的加拿大軍團一路行動迅速,1日拿下迪埃普,6日包圍了布洛涅、回來、敦刻爾克。至9日,已經肅清了整個加來海峽省的殘敵;包括佔領了那裡的飛彈發射場,直抵布魯日。日攻下布洛涅,俘虜近1萬名德軍。加來也在0日落入盟軍手中。

美國集團軍群仍然保持著布雷德利和巴頓勇猛直前的鋒芒。第1集團軍日已經到達沙勒羅瓦和蒙斯,並在蒙斯東南切斷了一股萬名德軍的去路,然後把他們全部俘虜了。8日解放烈日,兩天後又解放了盧森堡城。儘管德軍的抵抗逐漸加強,該集團軍1日已經集結在德國邊境長達60英里的防線上,並在亞琛以南突破了齊格菲防線。他們兩個星期內,解放了盧森堡全境和比利時南部。

巴頓率領第集團軍,在8月1日奪取凡爾登,渡過默茲河。一週之後,他們到達摩澤爾河邊。德軍拼湊足夠的兵力沿河設防;駐守梅斯的德軍力量也不弱,且鬥志堅強。儘管如此,到16日,第集團軍仍在南錫和梅斯正南建立了幾個敵前陣地。

美國第7集團軍和法國第1集團軍合編為第6集團軍群,由德弗斯將軍指揮。它們從法國南部海岸登陸後向北推進,9月11日,已在迪戎西面與巴頓的集團軍前哨會合。於是這兩個集團軍將隊伍轉向東面,直達瑞士邊境一線。

往下的幾個月,盟軍在極端艱鉅的戰鬥後才能取得進展。德軍的抵抗處處在增強,而盟軍的補給物資再也接不上,前方部隊也需要增援、補充,以準備即將到來的秋季戰役。

但是越過萊茵河的機會仍然存在。艾森豪威爾認為這一目標價值很大,為了補充蒙哥馬利的力量,他增拔了美國運輸工具和空運補給。蒙哥馬利決定利用空降兵部隊和第0軍聯合行動,在阿拉姆奪取第一個橋頭堡。他計劃將英國第1空降師和後繼的波蘭旅,空投在下萊茵河北岸,以便奪取阿納姆橋;由美軍第8師去佔領奈梅亨和格臘夫兩地的橋樑;美軍第101師則去奪取通往艾因霍溫的公路。

由於德軍的抵抗力量日益增強,這一大膽的進攻堪稱空前的壯舉,要求既繁雜又急迫的準備工作。但這一切都如期在17日完成。個師的先頭部隊都於17日當天安全運到目的地。美軍第101師完成了他們的大部分任務;美軍第8師也打得不錯,但奈梅亨和主橋沒有拿下來。

第0軍警衛師由大炮彈幕和發射火箭的飛機開路,當天下午開始沿通往艾因霍溫的公路前進。第8軍在右側,第1軍在左側分別掩護兩翼。沿途德軍負隅頑抗,警衛師打到18日下午,才同美軍接上。

第二天,德軍發動對艾因霍溫-奈梅亨凸出地的進攻,而且不斷增強兵力。這時,阿納姆方面傳來了不妙的訊息,盟軍的傘兵雖然仍保住橋樑北端陣地,但德軍仍然固守在鎮裡。而在鎮以西著陸的第1空降師的其餘部分無法衝進來增援。

運河在18日架設好一道橋樑,次日警衛師長驅直抵格臘夫,同美軍第8師會合。當天夜晚他們迫近防守堅固的梅亭橋。0日那天的奪橋之戰非常激烈。但英美兩軍左右夾擊,兩橋都完好無損地落入盟軍手裡。

盟軍為了鞏固戰果,還繼續進行了兩週的苦戰。德軍認為這個凸出陣地威脅著整個萊茵河西岸。他們一再發動有力反攻,想奪回奈梅亨。他們用飛機轟炸那裡的橋樑,使用泅水爆破手破壞,雖然沒有摧毀,但使之受到損害。盟軍第集團軍的個軍逐漸把長達50英里的凸出陣地加寬到0英里。

9月下半月,一系列預備工作開始了。現在要從三方面解決問題:攻取雷斯肯斯“孤島”;佔領南貝弗蘭德半島;從東西南三面夾攻來奪取伐耳赫倫島。由於德軍的頑強固守,雙方相持不下,加拿大的一個旅在上游登船,沿河而下,在“孤島”的東端登陸,沿河岸殺出一條路,直奔雷斯肯斯,並在10月日攻下該地。

與此同時,第1軍沿運河向西北推進,終於包圍了南貝弗蘭德地峽。這一艱鉅任務是加拿大第師承擔的,該師涉過水深及腰的一大片氾濫地區,向西強攻。在得到第5師增援後,到月底,整個地峽已經奪過來了。

伐耳赫倫島的形狀像一個茶碟,邊緣有沙丘環繞,阻止海水沖刷島心平原。這裡大約有1萬名駐軍在堅固的防禦工事裡駐守,由0座炮臺防衛著,島上密佈著防坦克障礙物、地雷和鐵絲網,德軍用了4年時間經營這個安特衛普門戶的防禦工事。

進攻的目標是很集中的,東路,加拿大第師力圖從南貝弗蘭德半島透過兩島間的海堤進攻,在第5師一個旅的協助下,奪得了橋頭堡。中路,第4突擊隊於11月1日在符利辛根海岸登陸;第5師士兵緊接在後面殺入該鎮。西路三個由海軍陸戰隊組成的突擊隊擔任主攻,他們在1日上午7時接近目標的時候,得到了海軍炮火的掩護。這些登陸艇一直進迫到距離海岸很近的地方,冒著嚴重傷亡,不停地發揮自己的火力,直到先頭的兩個突擊隊安全登陸。

當天晚上,第48突擊隊沿島的邊緣向符利辛根僅僅推進了兩英裡,就被混凝土掩體裡的強大火力阻住了,於是集中第軍的全部大炮,向目標轟擊;飛機對準敵人的炮眼發射火箭,傍晚時分,突擊隊突破防線。第二天清晨繼續向前推進。中午佔領索烏特蘭德。第47突擊隊從那裡接替進攻任務,趁著敵人的防禦已經逐漸削弱,一口氣打到符利辛根郊外。日,第4突擊隊在鎮內經過頑強的逐屋爭奪戰後,和他們會師了。其後又經過了幾天的苦戰,全島才完全佔領。8千多名敵軍成了盟軍的俘虜。

當加拿大第師向西進入南貝弗蘭德時,在默茲河以南和奈梅亨走廊以西的孤立據點裡,還留有德軍4個師。這是一個凸出陣地,到11月8日,才被第1軍和第1軍拔除掉。奈梅亨走廊的另一側,有一股德軍盤踞在默茲河以西的一個孤立據點裡。這個據點在三面夾攻下,於10月1日投降。

此時,巴頓率領第集團軍,已經進到離澤爾河以東0英里了。第7集團軍和法國第1集團軍平行前進,直探孚日高地和貝耳福山峽。美軍9月的閃電式進軍,幾乎耗光了他們的補給,現在必須停下來積聚物資,並準備迎接11月份的大規模作戰。

盟軍向法比邊界進軍中,戰略空軍起了重要作用。到了秋天,它重新擔負起轟炸德國本土的任務,把煉油裝置和運輸網作為特定目標。德國的雷達和報警系統,已被盟軍趕到了德國的邊界以內,而盟軍的導航、引導投彈裝置卻相應地向前推進。長期持久的猛烈轟炸,迫使德國把工廠疏散到極為廣闊的地域上。因為疏散得越廣,就越要依賴完善的交通系統,每天有成千列或更多的貨車由於燃料缺乏被迫停駛。工廠、發電廠和天然氣工廠開始關閉。油料的產量和貯藏急劇下降,不僅影響到部隊的快速行動能力,而且影響了空軍的活動,甚至空軍的訓練。

還是8月的時候,施佩爾就警告希特勒說:整個化學工業由於合成汽油廠供應不上副產品,而要逐漸減產。情況一天不如一天,到11月,他報告說:如果鐵路運輸繼續下降,就會造成一種“決定性的生產大災難”。由此可見,英美的戰略轟炸,對德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此時東線的蘇德戰場上,蘇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整編,決定直搗希特勒的老巢。斯大林認為,華沙至柏林是蘇軍的主攻方向,是直搗德國要害地區的捷徑。為了分散德軍中路兵力,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首先加強南路和北路的攻勢,將其中路兵力吸引到南北兩側。

希特勒則估計:蘇軍仍將採用慣用的鉗形攻勢,只有粉碎德軍的南北兩翼後,中路蘇軍才會開始進攻。所以他首先增強兩翼力量,把為數不多的預備隊幾乎全部派到東普魯士,把蘇德戰場上德軍坦克部隊的/調到匈牙利。他企圖南攻北守,等到擊潰南路蘇軍後,再集中力量對付中路。

1945年元旦剛過,斯大林就下達實施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命令。這是蘇德戰場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在前方勝利鼓舞下,蘇聯軍工企業在1944年取得了很大成績,生產了.9萬輛坦克及4萬多架飛機。蘇軍的裝備因此得到改善。

這次蘇軍出動180個陸軍師,相當該戰線上德軍的倍。蘇軍主力是由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他們的正面,是德國整編後“A”集團軍群屬下的0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兩個摩托化師和兩個旅,在這股德軍的後方還有50個營。德軍總共約40萬人。

原定發起攻擊的日期為1月0日,由於德軍在西線的阿登地區進行反撲,丘吉爾向斯大林緊急求援,斯大林將這次戰役提前了8天,於1日開始。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分兩路進攻,一路於日在弗羅茨瓦附近渡過奧德河。另一路於19日解放波蘭古城克拉拉夫,到1月底攻佔卡託維茲,並肅清了西里西亞地區的全部敵軍。西里西亞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僅次於魯爾,這裡有豐富的煤礦、鋼鐵工業和人造石油等化學工業。尤其是魯爾多次遭到英美空軍轟炸後,很多企業遷移到這裡。渡過奧德河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於月上旬一直推進到尼斯河,開始從東面威脅德國首都柏林。

由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於14日從華沙以南發起進攻。17日以後,華沙一線的德軍迅速瓦解,開始向西潰逃,蘇軍緊追猛打。5日在波茲南包圍6萬德軍,以後主力繼續向西推進。至1月底,在庫斯特林附近強渡奧德河,並在河西岸佔據了橋頭堡。蘇軍離柏林只有六七十公里了。

這一戰只役歷經0多天便勝利結束。蘇軍西進570公里,粉碎了德國“A”集團軍群,消滅德軍5個師。僅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就俘虜德軍官兵14.7萬人,繳獲敵機160架、坦克177輛。

在1月底月初,蘇軍抵達奧德河之後便停止前進,在該線與德軍一直對峙到4月中旬。在此期間,蘇軍的後勤部隊和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西部,以備攻取柏林之用。

同時,蘇軍完成了西里西亞戰役和東波美拉尼亞戰役。經過50天的激戰,蘇軍粉碎了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佔領東波美拉尼亞廣大地區,逼近了波羅的海海岸和奧德河河口附近。這樣就消除了蘇軍北翼的威脅,使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可以集中力量攻打柏林。

戰爭打到德國本土,希特勒竭盡全力挽救敗局。東普魯士是德國帝國的搖籃。又是德國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在經濟上是德國重要的產糧區。戰役開始前,東普魯士集團德軍共有58萬官兵和8萬衝鋒隊。希特勒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東普魯士,儘可能多地牽制蘇軍,長期阻擋蘇聯白俄羅斯第二和第三方面軍前進,並使其遭受重大損失。

蘇軍參加這一戰役的部隊共167萬人。斯大林向攻擊部隊提出的戰略任務是:消滅敵人最大的叢集之一“中央”集團軍群,前出波羅的海,佔領東普魯士及其最重要的海港哥尼斯堡和波爾拉伊。

經過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於肅清了哥尼斯堡地區的德軍。共擊斃敵軍1萬多人,俘虜14萬人。東普魯士戰役是一次艱苦頑強的持久戰役,蘇軍取得了勝利,消滅了敵軍大量有力力量,徹底肅清了德國軍國主義的堡壘。

由於蘇德戰場上德軍主力大量被殲滅,英美盟軍前出到萊茵河,法西斯德國已面臨徹底失敗。然而在戰爭行將結束之時,蘇聯與英美間,相互關係發生了一系列尖銳的政治問題。那麼,美英蘇三國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