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萊茵蘭納粹黨強並奧地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萊茵蘭納粹黨強並奧地利

第十一回希特勒染指萊茵蘭

納粹黨強並奧地利

凡爾賽條約規定,薩爾區煤礦由法國開採,行政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後進行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希特勒納粹黨上臺後,在薩爾區發展各種軍事組織,建立“德意志陣線”,組織集會遊行,使用暴力、恐嚇手段,以確保德國在公民投票中獲勝。195年1月1日的公投結果,贊成薩爾區併入德國的人佔絕大多數。月1日,薩爾區正式併入德國。這個結果大大刺激了德國打破凡爾賽體系的信心。

面對德國擴軍備戰行動,英國、法國和國際聯盟理事會,除了發出空洞的警告外,對此並沒有採取任何實際的懲罰行動。而希特勒認定,現在又該來彈彈“和平”調子,藉以麻痺英法美。5月1日晚上,希特勒在國會發表“和平”演說。這次演說是他一生中最動聽、而且無疑是最巧妙、最能迷惑人的演說之一。

希特勒宣稱,德國絲毫沒有要征服其他國家的念頭。德國要和平,是基於它的基本信念,同時它還認識到這樣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事實:沒有一個戰爭可能在本質上改變歐洲的苦惱,每一次戰爭的主要後果,是摧毀國家的精華。最後他聲嘶力竭地喊道:“德國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希特勒在和平問題上大做文章,提出維護和平的1點建議。這些建議表面上看冠冕堂皇。但其內容不容忽視:德國不能在國聯廢除凡爾賽和約以前重回日內瓦。他暗示如果國聯廢除凡爾賽和約,各國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認的話,那麼德國將重新參加國聯。

至於裁軍,希特勒強調說:“德國政府同意能導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別是適用於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國表明願意對大炮口徑、戰艦、巡洋艦和魚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樣,德國政府願意同意對潛水艇噸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潛水艇。”

關於這個問題,希特勒向英國放出一個特別的誘餌:願意把德國的新海軍限制為只有英國海軍力量的5%;他說,這將使德國在海軍噸位上,仍比法國海軍力量低15%。

在希特勒這一誘餌的引誘下,英國政府上鉤之快和態度之天真,令人難以置信。英國邀請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6月到英國進行海軍談判。裡賓特洛甫率真地對英國人說,希特勒的建議是不能還價的,要麼接受,要麼拉倒。結果出人意料,英國人竟然全部接受了。

正如丘吉爾所說,真實的結果是:德國艦隊可達英國1/的規定,可以使德國實行建造新艦艇的計劃,使德國的造船廠開足馬力至少也要大幹10年。所以事實上對於德國海軍的擴充,等於沒有任何限制或約束。英國計劃容許德國建造的軍艦限額有:主力艦5艘、航空母艦艘、巡洋艦1艘和驅逐艦64艘。事實上,到戰爭爆發時,德國也只建造主力艦艘、巡洋艦11艘和驅逐艦5艘,而沒有一艘航空母艦,還不及英國慷慨答應的一半。

然而,就在歐洲及美國為希特勒施放的“和平煙幕”所籠罩的時候,希特勒實際上完成了一項大膽冒險行動的策劃工作。5月日,馮.勃洛姆將軍向三軍發出了一個指令,要他們擬出重新佔領非軍事化的萊恩蘭計劃。這次行動的代號叫“訓練”,它要“以閃電速度突然一擊”來完成。

希特勒於5月1日晚在國會大談和平時,曾提到,由於蘇俄和法國簽訂的互助協定,而使洛迦諾公約有了“一個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這個協定是月日在巴黎,和月14日在莫斯科簽署的。但直到這一年底,還沒有被法國議會所批准。德國外交部在致法國政府的照會中,促請巴黎要注意這個“因素”。

195-196年的整個冬天,希特勒一直在等待機會。他注意到,法國和英國正忙著制止義大利在阿比西尼亞的侵略,但墨索里尼似乎逃脫了懲罰。國聯儘管大肆宣傳說要制裁,可是它實在無能為力。

希特勒認為,如果法國眾議院或參議院批准了同蘇俄的聯盟,那麼他就以此為藉口。這個協議終於在月11日向眾議院提出,在7日以5票對164票獲得透過。

就在希特勒會見法國大使弗朗索瓦.龐賽的前一天,即月1日,希特勒作出了把德國軍隊開進非軍事化萊茵蘭的決定。希特勒作出這一決定,使得德國將軍們感到驚慌。因為德國重整軍備才剛剛開始,第一批應徵的士兵不過是在幾個月前才編入陸軍。法國以及它的兩個盟國波蘭和捷克,就可以立即動員90個師,此外還有後備軍100個師,這還沒有把蘇俄的軍隊計算在內。

重新佔領萊恩蘭,不僅表示對凡爾賽和約的破壞,而且也表示違犯洛迦諾公約的條款。希特勒對這些事實並沒有進行爭論,他決定的根據是法國人不會進軍。這不能不說是一次外交行動上的大賭博。

196年月日,勃洛姆堡遵從希特勒的訓示,發出了佔領萊茵蘭的正式命令。他告訴武裝部隊的高階指揮官們說,這必須是一個“突然行動”。勃洛姆堡預料這是一個“兵不血刃”的行動。如果結果不是那樣,就是說法國竟然為此而戰的話,那麼,總司令保留“決定任何軍事上反措施的權利”。這些反措施就是:趕緊從萊茵河對岸撤回!

196年月7日,星期六凌晨,希特勒的賭局開始了,德軍開進了萊茵蘭。

希特勒的這一冒險行動,嚇壞了德國的將軍們,陸軍首腦勃洛姆堡在約德爾和大多數高階軍官的支援下,要求撤回已經越過萊茵河的三營軍隊。但希特勒相信法國人不會進軍,斷然拒絕了態度動搖的總司令部的一切撤退建議。即使這樣,希特勒的心裡也在敲小鼓,在此之後,他私下對施密特博士說:“進軍萊茵蘭以後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也開進萊茵蘭,我們就只好夾著尾巴撤退,因為我們手中可利用的那點軍事力量,即使用來稍作抵抗,也是不夠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在一些動搖不定的將軍們面前,希特勒卻誇口說:“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麼情況?隨便你們說,他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無可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

應該說希特勒不僅得到了法國人躊躇不定的幫助,而且還得到法國的英國盟友的幫助。法國外長皮埃爾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英國政府支援法國在萊茵蘭採取軍事上的對抗行動。他的請求被婉言謝絕,英國不願冒引起戰爭的風險,雖然盟國對德國佔有優勢,然而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是有權對德軍進入這個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的。而且根據這個條約,英國也是有義務以它自己的武裝部隊來支援法國的。

希特勒出兵佔領萊茵蘭之後,又指派他的外長裡賓特洛甫到國聯反咬一口。他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逐字逐句講完進軍萊茵蘭“純法律方面的解釋”後,接著提出了希特勒早些時候提出的裁軍建議。

希特勒在萊茵蘭的冒險成功,給他帶來的勝利,其後果超出了當時所能想象的程度。在國內,這個勝利加強了他的聲望和權力,達到了過去德國統治者從未達到過的高度。這個勝利確立了他凌駕於將領們之上的地位,他們曾在成敗關鍵時刻動搖,而希特勒卻保持著堅定。最後,而且是最重要的,萊茵蘭的佔領,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軍事行動,卻為希特勒日後在歐洲尋找侵略機會開啟了道路。因為歐洲不但由於萬德軍越過萊茵河橋樑而嚇破了膽,而且它的戰略形勢也因此而無可挽回地改變了。

慾壑難填是希特勒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在他誠惶誠恐的把軍隊開進萊茵蘭後,他的慾望之門徹底開啟了。他把目光投向他的出生地奧地利。希望把奧地利併入德國,由此開啟通向南歐的大門。

早在195年秋,希特勒國防軍就開始代號“紅色方案”的對法作戰計劃;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佔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在197年11月5日的高階軍事會議上,希特勒確定最遲在194年-1945年,實施其侵略擴張計劃。

然而,張伯倫當選英國首相後,推行綏靖政策,197年11月,他派哈裡法克斯訪德,與希特勒在上薩爾茨堡會談。希特勒提出了要求改變凡爾賽和約確定的現狀,承認德國是歐洲大國權利的要求。哈裡法克斯表示:“凡爾賽和約釀成的一切錯誤必須加以糾正,但澤、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屬於‘註定要發生的歐洲秩序變更問題’。英國只是希望透過和平演進的方法,來實現這一改變。”

英國的態度,無疑壯了希特勒的膽,促使他決定提前行動。

奧地利地處中歐心髒地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納粹德國顛覆奧地利的行動從未停止。194年策動法西斯分子刺殺奧地利首相多爾富斯,196年強迫奧地利簽訂《德奧協定》,要求奧地利承認自己是“一個德意志國家”,並讓德奧法西斯黨徒參加政府工作。此後,德國透過奧地利納粹分子制造事端,為其出兵奧地利尋找藉口。

隨著德國陸軍的逐漸成熟,英國缺乏堅決的意志,再加上希特勒一系列成功:第一次是重整軍備;第二次是恢復徵兵;第三次是進兵萊茵蘭,以及同墨索里尼的勝利接觸,這些無疑堅定了希特勒“勝利不是透過絕對有把握的道路來取得的,風險必須要冒,突然的躍進是必要”的信念。

194年7月5日,希特勒指使在維也納的納粹分子暗殺奧總理多爾宮斯。但形勢很快發生了變化,由庫特.馮.許施尼格博士率領的政府部隊,迅速重新控制了局勢,暴動者被逮捕,其中1人被絞死。與此同時,作為奧地利保護人的墨索里尼急忙動員4個師,陳兵勃倫納山口,這給柏林造成了壓力。希特勒見勢不妙,馬上縮了回去,並宣稱這完全是奧地利的內政,對“殘忍暗殺”表示遺憾。

事態由於墨索里尼的干預暫時告一段落,但希特勒並沒有放棄奪取奧地利的企圖。在196年7月11日奧德協定的秘密附件中,許施尼格對奧地利納粹黨作了影響深遠的讓步。自那時以來,希特勒的駐維也納大使巴本,尊崇希特勒的指示,一直不停止破壞奧地利的獨立和促使它與納粹德國合併。在整個197年中,奧地利的納粹分子在柏林的資助和唆使下,加緊了恐怖活動。奧地利幾乎每天都有地方發生爆炸事件。在山區省份,納粹黨人常常大規模暴亂性“示威”,削弱了政府的地位。

198年1月5日,奧地利警察搜查一個叫7人委員會的團體在維也納建立的辦公處,警察在那裡發現了由希特勒的代表魯道夫.赫斯署名的檔案,表明奧地利納粹分子將在198年春天公開反叛,如果許施尼格企圖鎮壓的話,德軍將開入奧地利,以防止“日耳曼人內部流血”。其中一個檔案,要當地納粹分子謀殺他本人或者他的武官莫夫中將,以便為德國干涉製造藉口。

巴本雖然被解職,但在被免職的第二天,他匆忙趕到希特勒那裡,這位免職大使向希特勒提出一個令他感興趣的建議:為什麼不同許施尼格親自商量一下?為什麼不請他到伯希特斯加登來親自談一談?希特勒覺得這個想法有點意思,顧不得才把巴本免職,就命令巴本回到維也納去,安排這次會談。

希特勒喜歡與外國政治家會晤,面對面地交談。因為這樣他就有機會看出對手的弱點。

許施尼格立即答應了,但為了自身安全,他提出了一些條件:他必須預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討論的具體是些什麼問題;他必須預先得到保證,即196年7月11日簽訂的協定將保持不變。在這個協定中,德國答應尊重奧地利獨立和不干涉奧地利內政。此外,會談後發表的公報,必須重申兩國將繼續遵守196年的協定。

巴本趕緊回到上薩爾斯堡與希特勒會面,他回來時帶來了希特勒的保證:196年的協定將保持不變,希特勒只是想討論,自從這個協定簽訂以來,“繼續存在哪些誤會和分歧”。

月11日晚上,許施尼格由外交部次長吉多.施密特陪同,在嚴守秘密的情況下,乘專車前往薩爾斯堡。次日上午,汽車開到德奧邊界。當許施尼格在外交部次長和巴本的陪同下到達希特勒別墅時,希特勒身穿衝鋒隊褐色制服上衣和黑褲子,帶著裡賓特洛甫、凱特爾和兩位相貌威武的將軍恭候在臺階前。顯然,希特勒挑選這兩位威武將軍,算是給奧地利客人來個下馬威,給對方造成準備運用武力的印象。

許施尼格幾乎立即被引進了希特勒的書房。從這間書房的無格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氣勢雄偉、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以及山那邊的奧地利。這也是賓主兩人的誕生地。

作為一個禮貌周全的老派奧地利人,許施尼格自然先來一陣彬彬有禮的寒暄。

但希特勒打斷了他的話說:“我們不是到這裡來談風景和天氣的。”希特勒很生氣地說:“奧地利無論如何也不會對德國採取友好政策,奧地利的整個歷史就是一種不斷的叛逆賣國行為,過去如此,今天還是一樣。這種矛盾的歷史現象早該告終,現在是時候了。許施尼格先生,我現在可以告訴您,我已下定決心要把一切告終。德國是一個大國,如果它要解決它的邊界問題,我想沒有人會出面干涉的。”

態度溫和的奧地利總理對希特勒的發作感到震驚,他仍力圖保持和解態度,而又堅持立場地說:“總理先生,我瞭解你對奧地利歷史的態度,但你將會明白,我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與你有根本的不同之處。照我們奧地利人的看法,我們整個的歷史是德國歷史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一個部分,它不可能與德國的整個歷史截然分開。而且,奧地利所做出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完全等於零。我可以告訴您,完全等於零!在整個歷史中,每個民族主義的思想都被奧地利破壞了,而且一點不假,所有這些破壞,都是哈布斯堡王室和天主教會幹出來的。”希特勒大聲叫嚷道。

還不等許施尼格把話說完,希特勒不耐煩了,“也許是這樣,我只是再一次告訴你,事情不能照這樣繼續下去了。我負有一個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將由我來完成,這是上帝的安排,要我這樣做。凡是不贊成我的人,就要被摧毀。我選擇了任何德國人都沒有走過的最困難的道路,我已獲得了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比任何德國人都偉大,而且,我要告訴你,決不是靠武力手段。我是滿懷著對德國人民的熱愛的,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需要警察,但並不是為了保護我,而是為了保護群眾,免得他們因為過分熱情而互相碰撞受傷。”

許施尼格仍保持著禮貌的態度說:“我非常愉快地相信你的話是真實可信的。總理先生。”

希特勒進一步緊逼:“許施尼格先生,我要告訴您,我要設法解決所謂奧地利問題,不管用什麼方式,您當真認為我不知道您在與德國接壤的奧地利邊界設防嗎?你真以為您可以在奧地利移動一塊石頭而我在第二天會不知道嗎?”

許施尼格已軟了下來,他沒有說他完全有權在自己的邊界設防,而是請希特勒諒解。他說,設防是部分地採取對捷克斯洛伐克設定路障的對應措施,是與德國完全不相干的。

許施尼格錯誤地估計了他的對手,內陸國家的奧地利沒有天然盟友,英國不會為它而動一個指頭;法國能夠把德國阻止在萊茵蘭之外,但是它沒有這麼做,而且法國再要採取行動,已經來不及了。義大利一度是奧地利的保護者,現在是德國的盟友,除了順從它的強大鄰邦的無理要求之外,奧地利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希特勒繼續狂妄地叫囂道:“許施尼格先生,現在,我打算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要是我們現在找不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事情就無法挽回了。考慮考慮吧,許施尼格先生,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我對您說,只有認真接受我的意見,才是出路。我並不是嚇唬您,我過去的記錄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那麼,您究竟要我答應什麼呢?”許施尼格終於在希特勒的恫嚇下軟了下來。

“這個咱們下午再具體磋商吧。”希特勒注視著許施尼格。

午餐的時候,希特勒的態度明顯友好一些,他甚至談起了奧地利家鄉的風土人情。但許施尼格經歷了一上午的恐嚇,現在又面對幾位表情嚴肅的德國將軍,根本就沒有胃口吃東西,只好勉強應酬著。

午餐後的許施尼格被領到一間休息室休息,希特勒則召集顧問會議,擬出了一份對奧地利的最後要求。兩小時後,許施尼格被帶到另一間房間,只見裡賓特洛甫頭也不抬地坐在辦公桌前,許施尼格剛坐定,裡賓特洛甫就指著桌上的檔案對他說:“請總理先生過目,您所關心的條件已根據元首的要求寫在上面了。”

許施尼格用顫抖的雙手拿起檔案,見上面寫著:奧地利政府必須取消對納粹黨的禁令,讓受尊敬的賽斯.英夸特任內政部長,三天之內,所有被監禁的納粹黨人必須釋放;奧地利國防部長、財政部長也必須由納粹黨人擔任……許施尼格無法再看下去了。他明白,接受這些條件就意味著失去奧地利的獨立。

等到精疲力竭的許施尼格再次見到希特勒的時候,希特勒的神態又回到午餐前的模樣。他頭上一絡被無數照片定了型的、倒向左邊的黑髮,貼在扁平的額頭上,臉色陰沉地說:“你或者原封不動地簽字,三天之內執行我的要求,或者等著我進軍奧地利。”

許施尼格拒絕簽字。這讓希特勒感到意外,有人竟敢對希特勒說“不”,這是極少出現的情況。他完全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從屋子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打開門,大聲叫喊“凱特爾將軍!”然後又轉過身對許施尼格說:“出去,等我回頭跟你算賬!”

希特勒對待任何人,都習慣像老師對待不聽話的小學生一樣,把他轟出去。許施尼格在走廊裡等待了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對他來說是非常漫長的,簡直長得太難熬了。半小時後,希特勒把他叫進去對他說:“我決定改變我的主意——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但我要警告你,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了,在這個協定生效之前,我再給你三天時間考慮。”

這就是希特勒讓步的程度,奧地利總理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到晚上11時,許施尼格被迫簽訂了“協定草案”。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離開那裡,婉言拒絕了希特勒共進晚餐的邀請,許施尼格和施密特驅車下山到薩爾斯堡,巴本一直陪同他們到邊界。巴本實在對這難堪的沉默感到尷尬。

許施尼格月1日上午回到維也納,立即去見米克拉斯總統。總統願意向希特勒作某些讓步,如釋放納粹分子之類;但是他不同意讓賽斯.英夸特主管警察和陸軍。

與此同時,希特勒命令凱特爾,“由虛擬的軍事行動所造成的軍事壓力,要保持到15日,並且效果必須是迅速而有力的。”希特勒批准了凱特爾擬定的對奧地利施加軍事壓力的命令:“散佈並無其事,但是聽起來很可信的訊息,使人聽了必然認為,對奧地利在進行軍事準備。”

在武裝入侵的威脅下,米克拉斯總統屈服了。月16日,奧地利政府宣佈對納粹分子大赦,那些在殺害多爾富斯案中定罪的納粹分子也被釋放。並且公佈了改組後的內閣名單,賽斯.英夸特被任命為公安部長。這位新部長立即趕到柏林,去接受希特勒的命令。

當天希特勒接見了5名奧地利納粹首領,並指導他們在奧地利問題上,必須為納粹黨指出一條不同的方針,這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武力解決;另一種是透過演變的方法來解決。希特勒聲稱他希望用演變的方式來解決,不論今天的預定是否成功,但還是希望許施尼格能全部履行其簽訂的協定,奧地利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198年月0日,希特勒向國會發表演說聲稱:“我很高興告訴諸位先生,在過去幾天內,我們和一個因為許多理由和我們特別密切的國家,獲得了進一步諒解,德國和日耳曼的奧地利連結在一起了,這不僅因為兩國都是同一民族,也因為兩國共享一種悠久的歷史和共同的文化。”

希特勒國會上的講話,在奧地利引起強烈反響。納粹黨徒不斷舉行示威,煽動德奧合併;愛國人士發起大規模簽名運動,抗議德國破壞奧地利獨立,反對許施尼格政府的賣國政策。許施尼格在國家存亡關頭,打算用公民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國家的前途。月9日,他宣佈1日舉行公民投票。

當天深夜,希特勒聽到從奧地利傳來要舉行公民投票的訊息,悍然決定用武力解決奧地利問題。他立即下令實施武裝佔領奧地利的“奧托方案”。月11日凌晨時,釋出了關於“奧托”軍事行動的第一號指令,0萬德國正規軍向奧地利邊境集結。

月11日,是奧地利多事的一天,也是最後決定命運的一天。這一天,從早到晚來自柏林的電話、電報忙個不停,一道道最後通牒接踵而至。先是勒令奧地利取消公民投票,隨之是強迫許施尼格辭職,跟著是威脅奧地利總統任命賽斯.英夸特為總理。在這緊急關頭,許施尼格嚇得膽顫心驚,對德國提出的無理要求絲毫不敢違抗,只得取消公民投票,幾小時後又發表辭職演說,宣稱“為了避免流血,我們已經向武力屈服了”。

緊接著,賽斯.英夸特以臨時政府首腦身份向人民講話,命令軍隊不要作任何抵抗。

奧地利總統米克拉斯拒絕任命賽斯.英夸特為總理,希特勒於當晚8時45分下達“奧托”軍事行動第二號指令,藉口為了避免奧地利繼續流血,命令德國武裝部隊於月1日拂曉進入奧地利。同時令戈林立即通知賽斯.英夸特,要他按照事先擬定的內容,急電請求德國儘快發兵奧地利。

然而,英夸特擔心此舉會引起國怒民怨,不敢遵照意圖行事。希特勒便指使他的郵電部長,以英夸特的名義,偽造了一份請求德國出兵“幫助奧地利防止流血事件”的急電。事實上,在希特勒的第二號指令下達之前,第一支德國軍隊已於月11日下午6時,踏進了奧地利國土。

希特勒德國對奧地利的侵略行動,在國際上沒有引起強烈抗議。英法意等國對奧地利的不幸遭遇非常冷漠。張伯倫政府得知希特勒軍隊向奧地利邊境集結的訊息後,11日下午就電諭駐奧大使不要勸告奧地利人抵抗。法國此時正當旭丹政府垮臺;11日中午,墨索里尼接到希特勒向他解釋德國對奧地利採取軍事行動的信件後,連忙表示奧地利對他無關緊要,義大利不干涉它的內政。

奧地利總統米克拉斯絕望了。他痛心地感到自己在“國內外都完全被拋棄了”。11日深夜11時,他最終屈服,正式委任賽斯.英夸特組閣。一天後,由於他拒絕簽署德奧合併草案,在新總理的“請求”下,被迫把總統職權移交總理。實際上米克拉斯總統悄然辭職了。

德國軍隊兵不血刃佔領奧地利。月1日,希特勒隨軍來到林茨。月14日,希特勒進入他青年時曾流浪過的維也納,看到自己的軍事冒險得逞,興奮得不得了。幾天後,希特勒返回柏林,18日在國會演說中強調,要在第三帝國、包括奧地利在內,舉行一次公民投票。

4月10日,根據“德奧重新統一法”的規定,在德國和奧地利進行公民投票,其結果在德奧投贊成票的達99%以上。這個虛假的多數,並不能表達真正的民意。因為這次公投是在納粹黨徒、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的嚴密監視下進行的。

奧地利被強行併入第三帝國版圖後,希特勒為了在奧地利人心中抹掉這個古老國家的名稱,5月4日,他下令將奧地利分割為7個行政區,統稱“東部邊疆區”。

在這風雲變幻時刻,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對整個歐洲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麼,歐洲局勢還會產生哪些相應的影響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