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回二獨裁干預西班牙三元兇結盟成軸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回二獨裁干預西班牙三元兇結盟成軸心

第十二回二獨裁干預西班牙

三元兇結盟成軸心

德國吞併奧地利,無論對奧地利還是國際形勢,都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曾經擔任過希特勒經濟部長的沙赫特,代表德國國家銀行接管了奧地利國家銀行,使德國經濟潛力大為增強。法西斯德國吞併奧地利增加了700萬人口,取得兵源和大量戰爭物資,而且開啟了通向東南歐的戰略通道,為下一步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和進攻波蘭準備了條件。加強了希特勒在中歐和東南歐的戰略優勢。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東、南瀕臨地中海,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摩洛哥相望,扼地中海與大西洋航道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英法美在西班牙有大量投資,擁有各自的勢力範圍。西班牙原為王國,190年初爆發革命,建立了共和國。19年月,有共X黨人參加的人民陣線政府上臺執政,使國際法西斯大為驚慌,也引起了西方大國的嚴重關切。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暗中策劃下,西班牙在西屬摩洛哥的駐軍頭目佛朗哥,於196年7月17日發動武裝叛亂,德、意隨即給予公開支援。

叛亂發生後,西班牙叛亂武裝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援下,肆意屠殺,內戰籠罩著西班牙。在共X黨和人民陣線的號召下,西班牙民眾紛紛拿起武器,工廠、城市和鄉村,成立了人民志願兵組織,幾天時間就有0萬人前來集合地點報到。

頭幾天的戰鬥結局使叛軍陷入困境。國家的主要工業中心仍控制在共和國手中。佛朗哥統領的叛軍只能在南方的加的斯、韋耳發和塞維利亞等省,以及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利亞等地。叛軍被分隔為兩部分:莫拉將軍統率的北方軍和佛朗哥指揮的南方軍。

西班牙戰爭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墨索里尼在叛亂開始的頭幾天,就夥同希特勒用德、意飛機,把14000多名叛軍和大量軍事物資從摩洛哥運到西班牙。由於有了這些支援,叛軍得以在8月中旬佔領巴達霍斯,與盤踞在舊卡斯蒂利亞、萊昂、加利西亞等地的北方集團會合。由此,共和國和叛軍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叛軍的變化。

此時,英法和美國對西班牙戰爭採取觀望態度,西方列強的所謂“不干涉”政策,客觀上掩護了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其目的是藉助法西斯國家之手,扼殺西班牙民主共和國。

共和制的西班牙沿海一帶,經常遭到德國軍艦的轟擊;義大利的潛艇在地中海瘋狂活動。196年11月,德國建立了“康多爾”軍團,軍團擁有強大的防空設施、機械化部隊、坦克和裝甲車。

196年8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成立武裝干涉西班牙委員會。在墨索里尼看來,西班牙是未來戰爭的一個合適的戰略基地和試驗自己軍事技術裝備的一個演習場。西班牙作為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經濟上也是有利的,德意需要利用西班牙的鎢、汞、鐵和農產品,進行軍事準備。其干涉還追求一個目標,就是結束西班牙的民主政權,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專制。

共產國際在世界各大洲開展聲援西班牙革命運動。為了協調一致,在巴黎成立了援助西班牙共和國國際委員會。在戰爭的頭兩年,國際委員會僅從17個國家就募集到8億法郎。著名的國際縱隊的組成,是聲援西班牙革命的最高表現。來自54個國家的志願軍加入了這個組織。國際縱隊隊員的誓詞結尾是:“我自願來到這裡,如果需要,為了拯救西班牙的自由和全世界的自由,我將獻出全部直到最後一滴血!”整個戰爭期間,國際縱隊志願軍總數達5000人,約有1萬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7年,德、意法西斯軍隊和西班牙佛朗哥軍加強攻勢,在北方佔領了一些地區。月8日,墨索里尼的正規軍佔領了南方港口城市馬拉加。德國軍艦炮轟共和西班牙的沿海一帶。198年春,墨索里尼夥同希特勒和佛朗哥,對人民陣線發動大規模進攻。月9日突破阿拉貢防線,伸展到地中海濱,將西班牙分割成南北兩半。這時,歐洲綏靖主義對西班牙共和國施加壓力。法國達拉第政府於198年6月封鎖了法、西邊界,使得西班牙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大量軍用物資,包括許多飛機、大炮的機槍無法運回。9月底,達拉第夥同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與希特勒勾結,把捷克斯洛伐克拱手給了德國。這助長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從精神上渙散了西班牙共和國戰士的鬥志。滋長了失敗主義和投降主義情緒。

198年1月底,德意干涉部隊和西班牙叛軍集中0萬兵力,出動大量飛機、坦克和大炮,在北方的加泰羅尼亞發動新的攻勢。共和國軍隊在這裡只有10萬人,武器裝備也處於劣勢。經過一個多月激戰,加泰羅尼亞於199年月陷落。從此,英法政府拋棄“不干涉”面具,於月7日,公開承認佛朗哥為西班牙政府首腦,同時斷絕了同西班牙共和國的外交關係。

199年月8日,馬德里陷落,4月初,西班牙共和國失敗。在這場武裝干涉中,墨索里尼出力最大,不僅向佛朗哥提供了1000架飛機,派出了15萬正規軍,而且還提供了140億裡拉軍援。即使西班牙共和國顛覆之後,墨索里尼還留下1萬軍隊,繼續幫助佛朗哥維護其統治。

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了,在這一罪惡活動中,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這兩個法西斯元兇結成了聯盟。在此之前,德意對中歐和多瑙河流域各懷鬼胎,特別是在奧地利問題上有矛盾,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但為了共同對付英法,它們在外交上需要互相支持,採取一致行動。

在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程序中,“柏林-羅馬軸心”形成了。196年10月5日,裡賓特洛甫和齊亞諾簽署了德、意正式協定。其內容主要是,德國承認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兩國正式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政權,並加強武裝干涉;兩國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半島劃分勢力範圍,在這方面義大利對德國做出了若干讓步。

卻說19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並不斷擴大侵略戰爭,企圖獨霸中國。這加劇了日本與歐美列強在中國的矛盾。

19年1月,美國國務卿S汀生發表“不承認主義”宣告,表示美國不承認日本侵華所造成的“任何即成事實的合法性”。

19年月,由英法操縱的國聯透過決議,申明不給偽滿洲國以事實上或法律上的承認。日本隨後於19年月7日退出國聯,在國際上處於孤立。為了同歐美抗衡,進一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急需在國際上尋找盟友,其目光投向正在歐洲崛起的希特勒德國。

希特勒德國也有與日本接近的願望,19年1月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受到凡爾賽和約的束縛,軍事上孱弱,外交上孤立。19年初,希特勒與即將出任外長的裡賓特洛甫,商討與日本結盟的可能性。19年德國退出國聯前夕,希特勒在同德國駐日大使狄克森的談話中表示,德國“要與日本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絡”。

此時,義大利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同英法等國家保持著較密切的關係。墨索里尼向來以奧地利“保護者”自居,不許希特勒德國染指奧地利,對於希特勒建立“大德意志”的叫囂不以為然。194年7月,當奧地利總理陶爾裴斯被納粹分子暗殺時,墨索里尼下令在勃倫納山口增兵;德意兩國在巴爾幹的南得羅爾和的裡稚斯特問題上也有利害衝突。

195年5、6月間,日本駐德武官大島浩同裡賓特洛甫助手哈克,就德日結盟問題接觸。哈克提議在兩國間締結針對蘇聯的防務協定。大島向日本參謀本部請求後表示,不反對德國的建議,希望就協定的範圍、內容和形式作更詳細的研究。

196年月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政變”後,日本國內政治和社會生活進一步法西斯化。為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與德國勾結的願望更加迫切。日本陸軍主動與外務省聯絡,以推進與德國的談判。7月上旬,德方正式向日方提出經希特勒親自審定的《**產國際協定》草案和秘密附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8月7日,日本廣田弘毅內閣五相會議透過《基本國策綱要》,確定了“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的侵略方針。同日,又透過《帝國外交方針》,決定“實行日德合作”。於是,日本對與德國合作表示了十分積極的態度,德日談判也進展順利。

196年11月5日,德國與日本簽訂《**產國際協定》。協定包括序言、三項條款和一個附屬議定書。規定雙方“相約對共產國際的活動相互通報,並協議關於必要的防止措施”;雙方將邀請“因共產國際的破壞工作而國內安寧感受威脅的第三國”加入協定;協定有效期為5年。德日還簽訂了一個秘密協定,規定締約的一方同蘇聯作戰時,另一方不得採取實質上會改善蘇聯處境的任何行動,雙方保證,不同蘇聯締結同《**產國際協定》精神相違背的政治協定。

這一協定顯然是公開針對蘇聯的。同時也是打著“**”旗號,針對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國家的。裡賓特洛甫在協定簽訂後表示:“從形式上我們還要把俄國人作為敵人。然而實際上,我們完全應該把英國作為敵人。”日本駐英大使吉田茂直言不諱地說:“儘管軍部說防共協定只不過是**的意識形態問題,但這完全是表面的藉口。骨子裡顯然是德意聯合起來對抗英法並進而對抗美國”。

在德日進行談判的同時,德意關係也開始接近。促成這種接近的契機是195年10月,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和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內戰。雙方的立場接近,雙方都感到,有必要調整在歐洲奧地利和巴爾幹問題上的利害衝突,以便發動重新瓜分歐洲和世界。

196年10月下旬,義大利外交大臣、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訪問柏林。希特勒在同齊亞諾談話時表示,義大利和德國聯合起來,不僅可以對付“布爾什維克主義”,而且可以同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對抗。齊亞諾訪問期間,於10月5日同德國外長簽訂了一份秘密議定書。其主要內容為:德國在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吞併,而義大利在德國吞併奧地利問題上“聽其自然發展”,不再干預;德意兩國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劃分勢力範圍;兩國在重要的國際問題上採取共同方針,並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政權。

這個議定書是德意兩國建立侵略同盟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幾天後,墨索里尼在米蘭發表演說,公然把這個協定稱之為構成了羅馬-柏林的“軸心”。

德國與日本締結《**產國際協定》後,義大利曾表示希望加入。它並為此作出了一個重要姿態:在瀋陽開設總領事館,事實上承認偽滿洲國。可是日本有自己的打算,它擔心過早與義大利接近,會給西方民主國家以不必要的刺激,因而沒有立即同意讓義大利加入協定。但同意兩國於196年1月訂立協定,彼此承認對中國東北和衣索比亞的佔領。197年“七.七事變”後,義大利對日本的侵略行徑表示聲援,不僅在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議上替日本辯解,還停止向中國輸出武器。日本為了打破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終於在10月0日同意義大利參加《**產國際協定》。11月6日,義大利正式加入《**產國際協定》。

《**產國際協定》簽訂表明,德日意三個法西斯國家在各自對外侵略擴張過程中,感到互相接近和聯合的必要,並逐步付諸行動。希特勒把這個聯盟說成是“偉大的政治三角”,“三個國家聯合起來了,起初是歐洲的軸心,現在是世界的大三角”。因此,《**產國際協定》的簽訂,是德日意侵略同盟初步形成的標誌。

就在德意兩國在歐洲興風作浪的同時,日本法西斯暴徒們也開始行動。那麼,他們採取了哪些措施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