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十一回萊茵河西線大崩潰中東歐戰略起分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十一回萊茵河西線大崩潰中東歐戰略起分歧

一百十一回萊茵河西線大崩潰中東歐戰略起分歧

德國人儘管在阿登吃了敗仗,但仍決定在萊茵河以西作戰,企圖阻止盟軍的攻勢。艾森豪威爾計劃分三步行動:首先他要消滅河西的敵人,進迫河邊;然後建立橋頭堡;最後長驅直入德國。在最後階段將分兵兩路,一路從杜伊斯堡以下的萊茵河下游,繞過魯爾的北邊,這樣就把魯爾包圍在進軍中,然後加以攻佔,再前進越過北德平原直趨不來梅、漢堡及波羅的海。第二路從卡爾斯魯厄到卡塞爾,到了那裡以後看形勢決定北進,還是東進。

按師的數目來說,雙方勢均力敵。在月初,艾森豪威爾和德國人大約各有8個師。但是質量上大有不同,盟軍士氣旺盛,而德軍情緒低落。在數量方面,盟軍的兵員、技術裝備方面配備齊整,整體上兵員平均每師基本上是德軍師的1.5倍;德軍每師目前不足萬人,盟軍每師超過萬。尤其不同的是,盟軍是經過戰爭鍛鍊,且滿懷必勝信心,而德軍卻把他們最後的預備隊都蒐羅上了。

在1月間,希特勒派出第6裝甲集團軍的10個師,去搶救奧地利和匈牙利的油田,以免落入蘇聯人手裡。盟軍空軍的轟炸,已經嚴重摧毀了德國的工廠和交通。德軍汽油短缺,空軍實際上名存實亡。

盟軍第一件任務,是肅清科耳馬爾孤立據點裡的德軍。這項任務月初由法軍第1集團軍,在4個美軍師的協助下完成了。即將展開的戰役是:蒙哥馬利進軍科隆以北的萊茵河行動,克里勒將軍的加拿大第1集團軍,由英國第0軍和加拿大第軍組成,在月8日開始從奈梅亨突出部向東南猛力推進,目標在萊茵河和默茲河之間。

第一天的目標是達到了,但以後的進展慢下來了。德軍有11個師的兵力,因此直到月1日,才佔領果克。德軍還據守克桑滕,這是德軍韋塞爾前沿陣地的中樞。

辛普森將軍的美軍第9集團軍,原定從魯爾河向北進攻和英軍會師,但必須佔領上游0英里處的大堤壩網之後,才能渡過魯爾河。月10日,美國第1集團軍奪得了這些大堤壩,但德國人砸開了閘門,使下游渡河工作無法進行,直到日才開始。美國第9集團軍再次發動進攻,當他們的攻勢逐漸增強的時候,加拿大集團軍重又向克桑塍發動攻擊,第0軍則於月日與格爾登的美軍會師。至此,第9集團軍的右翼已經抵達靠近杜塞爾多夫的萊茵河。於是兩軍聯合把德軍從韋塞爾前沿陣地趕走。10日,18個德國師全部撤過萊茵河,只剩下5.萬個俘虜和數不清的屍體。

南面,布雷德利將軍的第1集團軍群,把杜塞爾多夫到科布倫茨之間80英里地段上的德軍趕過了萊茵河。其左翼,霍奇斯的第11集團軍的側翼和第9集團軍並駕齊驅向前推進。7日,他們出人意料地佔領了科隆。還有兩個軍渡過了埃爾夫特河,攻下奧伊斯基爾亨,然後分兩路向東面及東南進軍。

巴頓的第集團軍的兩個軍,取得特里爾後,一路奮戰抵達基爾河,並於5日開始他們的大攻勢。他們沿著摩澤爾河北岸掃蕩,天之後在萊茵河畔與第1集團軍會師。7日那天,巴頓果敢地抓住一次機會,美國第1集團軍第9裝甲師發現雷馬根的鐵路橋梁雖區域性毀壞,但還是可以使用。他立即派前衛部隊過河,其他部隊迅速跟上,不久就有4個師以上的兵力到達對岸,建立起幾英裡寬深的橋頭陣地。

這一行動根本不在艾森豪威爾計劃之中,成為一個意外大收穫。德軍不得不從遙遠的北方調來大軍以牽制美軍。經過這一短短的戰役,第1集團軍群一躍而越過了萊茵河,並且俘獲了4.9萬名德軍。

現在在萊茵河以西只剩下一大股孤立的德軍。他們處於從科布倫茨到特里爾這一段,沿著齊格菲防線回到萊茵河這一線形成的大突擊陣地裡。突出部的正面是美國第集團軍第0軍,在它的右側有美國第7集團軍,靠近萊茵河那邊,有一支法國部隊。

盟軍於15日發起攻擊,在茨魏布呂肯以西進展很快,在其東面的德軍頑強抵抗。但德軍碰到了一個強敵,巴頓已經到達科布倫茨以北的萊茵河,並調轉5個師向南渡過摩澤爾河下游。這一行動切斷了突出陣地的後路,完全出乎德軍意料,所以只遇到微弱的抵抗。到1日,這支部隊已到達沃爾姆斯,並且跟已經衝過特里爾南面突出部的第0軍會師。

令人生畏的齊格菲防線就這樣被切斷。幾天以後,一切有組織的抵抗都完了。作為將要得到的戰果之一是,美軍第5師在美因茨以南15英里的地方,未經事先準備就完成了一次渡萊茵作戰,不久就把陣地擴張成為一個很深的橋頭陣地,目標直指法蘭克福。

就這樣,盟軍結束了德國在西部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抵抗。沿著一條50英里的戰線上,經過6個星期的連續作戰,把德軍趕過了萊茵河,並使其在人力物力上都遭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盟軍的空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戰術空軍經常襲擊,加速了德軍的失敗和瓦解。盟軍飛機在德軍新式噴氣推進戰鬥機的機場上空,作經常性巡邏,致使以往令人不安的威脅縮小到最低限度。盟軍的重型轟炸機不斷襲擊,使德國汽油的產量降低到臨界點,他們的許多機場被摧毀,工廠和運輸系統受到嚴重摧毀,幾乎接近癱瘓的地步。

當南面的美國人靠近萊茵河的時候,蒙哥馬利已準備渡河。盟軍的作戰物資在幾個月前就開始準備,大量軍需品、水陸兩用車、突擊船隻和搭橋材料,已經搬運到作戰地區。渡河地點是良好的,盟軍經常在煙幕的掩護下向萊茵河岸集結。

魯爾受到威脅,代替龍德施泰特的凱塞林,也知道什麼地方要受到打擊。第1傘兵集團軍的7個師,是他剩下的最好部隊,在東岸挖掘戰壕固守。

在蒙哥馬利加緊準備的同時,盟軍空軍出動了全部力量,在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開始轟炸從不來梅到科布倫茨一帶,使德軍不能取給予魯爾的兵工廠,並封鎖作戰區域的交通。在進攻前兩個星期,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第8、第9隊重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約有5萬噸,中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加上壓倒優勢的戰鬥機,合力把戰場的交通線切斷,給德軍的西部造成混亂和毀滅。

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國第集團軍和美國第9集團軍,在000門大炮轟擊1小時後,然後乘夜渡河。第二天早晨,英軍第6和美軍第17兩個空降師,在德軍防線後方降落。盟軍要把一切力量都用出來,百萬雄師中的8萬前衛部隊預先投入戰鬥,大量船隻和浮橋都已備好待用。

率先進攻的是英軍第51師、第15師及美軍第0師、第79師。幾分鐘後,他們已經抵達對岸。進攻的各師通宵達旦像潮水般湧向對岸,起先很少遇到抵抗,因為河岸本身防禦較弱。到天亮時,橋頭陣地已經牢牢建立,雖然深度顯得不夠,同時,突擊隊已在韋塞爾展開肉搏戰。

第一天的情況很順利,4個擔任進攻的師已安然渡過了河。並且穩穩駐進5000碼深的橋頭陣地。最劇烈的戰鬥是在韋塞爾和雷斯方面,空降師奮勇作戰。盟軍空軍攻勢之強大,僅次於在諾曼底登陸的那一天。它不但包括從英國本土來的戰略空軍,而且還有從義大利起飛的重型轟炸機,它們深入到德國的國境內。

第二天,即5日,深入戰場前線的丘吉爾與蒙哥馬利在去艾森豪威爾住處的路上,丘吉爾對蒙哥馬利說,他的辦法跟馬爾巴羅的辦法和18世紀指揮的方式何其相似。當時的總司令是透過副將們來行動的。那時總司令騎在馬上,口頭指揮五六英里長戰線上的一個戰役,那個戰役在一天裡頭結束,而且決定了某幾個大國在以後若干年或若幹代的命運。為貫徹他的意圖,他有四五個副將駐在前線各點上。這些人知道他的整個意圖,他們的任務就是貫徹他的計劃。

在現代,做統帥的必須坐在辦公室裡指揮作戰,戰線之長要比從前超過10倍以上,而且每個戰役往往延續7天或10天之久。在這些不同的情況下,蒙哥馬利派遣個人觀察員的辦法,雖然是昔日遺風的區域性恢復,卻是有趣的。

在以後的幾天裡,盟軍在萊茵河以東繼續有所進展。到月8日,美國第9集團軍開始迫近杜伊斯堡,並已進入格拉德貝克。空降師在英軍一個裝甲旅的幫助下,向哈爾滕深入推進,又從那裡把戰線延伸到博爾肯和博霍爾特。

左翼的戰事是激烈的,但是沿著萊茵河岸向下推進的加拿大第師逐步迫近埃梅里赫,要和岸這一邊的加拿大軍團的其餘部分會師。這樣,到月底,盟軍在萊茵河東岸已經有了一個跳板,從那裡可以發動深入北德的大攻勢。

在這一期間,南面的美軍,雖然沒有遇到強烈的抵抗,也作了驚人的進展。由於他們佔據了兩個橋頭陣地,在科布倫茨以南和在沃爾姆斯地方渡河的部隊越來越多。5日,巴頓統率的美國第集團軍到達姆施塔特,9日到達法蘭克福。

同一天,美國第7集團軍佔領曼海姆,而從雷馬根出發的美國第1集團軍,已經到達吉森,並向北推進。4月日,法軍也在美國第7集團軍的右邊渡過萊茵河,而該集團軍則越過海德爾貝格向東挺進。卡塞爾被攻佔。美國第1集團軍的左翼與哈姆以東的美國第9集團軍已經連線上,魯爾和它的.5萬名德軍被包圍。德國的西線已經崩潰了。

當一個聯合行動的戰爭行將結束的時候,政治方面各種問題的重要性就逐漸上升了。在華盛頓,高瞻遠矚的看法佔據上風。在美國人的思想裡,對於獲得領土這一類的事情是不感興趣的。處於勝利舞臺上的美國是世界命運的主宰,可是在丘吉爾看來,缺乏一個真實的前後一貫的宏圖。英國雖然還很強大,但不能單獨斷然行動,只能提出警告和呼籲而已。

丘吉爾認為,德國軍事力量的毀滅,已經給共X黨蘇聯和西方民主國家的關係帶來了根本的變化。雙方將失去共同的敵人,那個共同的敵人差不多是他們之間的惟一的維繫。從此以後,俄羅斯帝國和共產主義信條都無需對他們的進展和最後版圖加以限制。

為此,丘吉爾擬定出英美兩國討論的有關戰略和現實問題:

一是蘇俄已經成為自由世界的一種致命的危險;

二是必須立即建立一條新陣線來阻止他向前推進;

三是歐洲這條新陣線應該儘可能深入到東方;

四是柏林是英美軍隊首要的和真正的目標;

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解放和美國部隊進入布拉格有很大的意義;

六是維也納及整個奧地利必須受西方大國的管制,他們至少應處於跟蘇聯平等的地位。

七是鐵托對於義大利的侵略性要求必須加以遏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民主國家的軍隊解散以前,或者在西方盟國讓出它所攻佔的或從極權統治下,所解放出來的德國領土的任何部分以前,歐洲的東西方國家之間,須對一切主要問題達成一項解決的辦法。

同時,英國聽到艾森豪威爾在月8日,把他的策略直接用電報告訴斯大林,而事前沒有把這件事告訴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英國認為,這樣做超出了以前雙方所理解的歐洲最高統帥跟蘇聯人商談的範圍。艾森豪威爾則認為,他這樣直接跟俄國首腦通訊是做得對的,因為斯大林也是紅軍的最高統帥。但是他並不跟身兼三軍統帥的美國總統通訊,而是跟馬歇爾直接通訊。

在這份電報裡,艾森豪威爾說把魯爾隔絕後,他主張把主要攻勢沿著埃爾富特-萊比錫-德累斯頓軸線前進。這樣,跟蘇軍會師以後,可以把殘餘的德軍切為兩半。次要的攻勢是從雷根斯堡到林茨,在那裡他也指望跟蘇軍會師,以防止德軍在南德的壁壘裡,加強他們的抵抗力。

斯大林欣然同意。他說這個建議“同蘇聯最高統帥部的計劃正相吻合”。同時說:“柏林已經失去了它的戰略重要性,所以蘇聯最高統帥部準備把次等的兵力放在柏林那個方向。”這種說法顯然與後來局勢的進展不符。

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對於艾森豪威爾不請示軍事上和憲法上的最高當局的越級行為表示擔心。他們草擬了一份電報給華盛頓的美國參謀長委員會。

美國參謀長委員會很快做出了答覆。他們的看法,艾森豪威爾跟俄國人通訊的手續在工作上是有此必要。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也主張,應該要求艾森豪威爾將軍把他給斯大林元帥的電報加以詳細說明後,送一份給他們,還要他在今後莫斯科再要我們提供新的情報的時候,暫緩作答,先請示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對於英國人的疑慮,艾森豪威爾於4月1日致電丘吉爾對此作了解釋。但仍然認為放棄對柏林主攻計劃的正確性。

對此,丘吉爾致電艾森豪威爾說;

再度感謝你非常親切的來電。由於莫斯科給你的答覆中的第三節裡說道:“柏林已經失去了它以前的戰略重要性。”使我益發感到進入柏林的重要。而且這城市很可能是向我們開放的。這應該從我所提出的政治意義方面去體會。我認為我們和俄國人握手的地方越深入東方越好,這件事情極為重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在此時,丘吉爾還是致電羅斯福總統,談了自己的感覺:

我仍然感到遺憾的就是艾森豪威爾發電給斯大林,而沒有通知我們的參謀長委員會,或我們的副帥,特德空軍上將,或我們的總司令蒙哥馬利元帥。現在看來總計劃裡的改變比我們起初預料的少得多。我跟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個人關係是最友好不過的。我把這件事情算作結束了,為了證明我的誠意起見,引用了我所學過的僅有的幾句拉丁成語:情人的爭吵,恰是愛情的重生。

就在此時,美國政府出現了特殊情況,羅斯福總統的健康出現問題,正是馬歇爾在那裡處理這些重大問題。而艾森豪威爾是馬歇爾所推薦的數位美國戰將中最重要的一員,他理所當然要為他化解,所以,艾森豪威爾才逃過了一劫。否則,就丘吉爾與羅斯福的特殊關係和雙方在世界戰略上的共識,他是難以解脫的。

那麼,羅斯福總統的身體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