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十二回巨星殞落總統病逝天賜良機元首泡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十二回巨星殞落總統病逝天賜良機元首泡影

第一百十二回巨星殞落總統病逝天賜良機元首泡影

1945年4月1日,羅斯福總統突然在佐治亞溫泉逝世,享年6歲。那天下午,正當著名女畫家伊麗莎白.舒瑪託娃給他畫像的時候,他突然病倒,從此不省人事,隔了幾個鐘頭就逝世了。在前面數回已經知道,即將到來的勝利帶來的各種問題,在其錯綜複雜的關係中,羅斯福本身就是這許多因素中最重要者之一。的確,羅斯福可以說是在戰爭的最高峰時刻,而且正當最需要他的權威來指導美國政策的時候去世了。

此時,一些國家採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悼念羅斯福。一面面鑲著黑邊的旗幟掛在莫斯科,當最高蘇維埃開會的時候,他們起立默哀。

中國國民政府在重慶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紀念這位國際反法西斯陣線的重要領導人。中國國民政府管轄範圍內的許多城市都舉行了一些紀念儀式,包括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作為軸心國家的日本和德國,也有著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這一事情。日本首相鈴木向失去自己領袖的美國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他把“美國人今天的有利地位”歸功於這位領袖。

德國在無線電中所說的話正相反,“羅斯福將在歷史中成為這樣一個人,就是由於他煽動才使現在的戰爭蔓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是終於做到使他的最大的敵手,布爾什維克蘇聯得勢的這樣一個總統。”

丘吉爾是於1日清晨獲悉此噩耗的,就他自己的說法,“一種深沉而無可挽回的損失之感把我壓倒了”。他來到下院,用短短的幾句建議:“為了悼念我們卓越的朋友,我們應該立即休會。這種因一個外國元首逝世而採取的空前做法,是符合全體議員一致願望的。”下院根據丘吉爾提議,僅開了8分鐘,便緩緩地走出會議室。

作為朋友和戰時的最重要合作伙伴,丘吉爾發表了深情、沉痛的演說。他回顧在戰爭危難之際兩國領導人結下的戰鬥友誼,朗誦了1941年羅斯福總統親筆抄給他的朗費羅(1807-188)的著名詩句:

邦國之舟,揚帆前進吧!

揚帆前進,強大的聯邦!

憂患中的人類,

正全神貫注地將他們的一切未來的希望,

寄託在你的命運上。

在那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時候,這首詩不僅感染了丘吉爾,而且有力地鼓舞了英國人民與法西斯進行堅決的鬥爭。就在這個時候,羅斯福想出了一種援助的非常措施,叫做“租借法”。正是這種法案排除了“不幹涉主義”的干擾,從而向英國、中國和蘇聯等第一線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提供了急需的援助。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段改變人類命運的歷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羅斯福總統的死訊傳來,令人感到震驚和突然,但對於丘吉爾來說,自從雅爾塔會議後,就一直感到他的體力在衰弱下去。由於蘇聯採取對立的態度,而在英美的公文中所引起的重大政策問題上的分歧,他曾在私人電報中力圖緩和這方面的緊張。

丘吉爾想去參加葬禮,而且已經準備好了一架飛機。對於丘吉爾的這一舉動,美國軍政界十分感動。繼任總統杜魯門請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斯轉告,他個人將重視儘可能早日和首相見面的機會,他認為如果有意的話,弔喪期間進行訪問將是一個自然而方便的機會。杜魯門的意思是在葬禮完畢後,他們可以進行兩三天的會談。

但是,十分繁忙的公務讓丘吉爾沒能成行。應該說這對於英美兩國的密切合作是產生了一些影響的。正如丘吉爾後來所認識的:

美國的副總統是從原來知道得很少和權力較小的地位,一躍而掌握最高權力。杜魯門先生在這個戰爭的高峰時刻怎樣能夠瞭解和估量事關生死存亡的問題呢?從後來我們所知道的關於他的每一件事情,都說明他是一個剛毅而無所畏懼的人,能夠採取最大的決策。但在最初的幾個月裡,他的地位是極端困難的,這使他不能充分發揮他的卓越的才能。

雖然丘吉爾未能與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會晤,但杜魯門仍向丘吉爾保證,他將盡力促進羅斯福總統為之獻身的事業,並維護和增進兩國之間的親密牢固的關係。他希望能和丘吉爾見面,同時答應拍給一份電報,內容有關斯大林對波蘭問題的電報。

杜魯門總統採取與英國有關的第一個政治行動,就是著手處理僅僅48小時以前,羅斯福逝世時的波蘭問題。他建議由他和丘吉爾向斯大林發出一個聯合聲明。他承認斯大林的態度不太有希望,但是覺得應該“再作一次嘗試”,因此他建議告訴斯大林,英美在莫斯科的大使們毫無疑問已經同意邀請華沙政府的三個領袖到莫斯科會商,並且向他保證我們從來沒有否認他們在組織新的全國統一的臨時政府中,將擔任重要職務。我們的大使們並沒有要求從波蘭國內外邀請無限數目的波蘭人的那種權利。真正的問題在於華沙政府是否對於各個參加會商的候選人可以有否決權。雅爾塔協定並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權利。

對於杜魯門的建議,丘吉爾給予熱情的回應:“我十分高興地接到你的第一號電報,其中表述的友情和戰友之誼,使我深為感激。我十分誠摯地以同樣的友情回報。”

對於同盟國家來說,能否在羅斯福去世後,繼續維持各大國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團結,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能否爭取最後勝利的關鍵所在。

就在同盟國家間調整關係的同時,德國和義大利也發生了變化。在軸心國那一邊,卻指望羅斯福的去世,能使他們在最後時刻挽回敗局。首先獲得這一訊息的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興高采烈,他手舞足蹈地說:“把最好的香檳酒拿出來!給我接元首的電話。”

希特勒正在總理府地下室躲避轟炸。他拿起電話機,全神貫注地靜聽戈培爾傳來的“喜訊”。戈培爾說:“我的元首,我向你祝賀!羅斯福死了!星象圖裡寫得清清楚楚,4月下半月是我們的轉折點。今天是星期五,4月1日轉折點就到了。”希特勒聽得十分入神,簡直可以說心花怒放。

“命運已經奪去了你最大敵人的生命。上帝並沒有拋棄我們。”戈培爾繼續興奮地說:“上帝曾兩次把你從野蠻的暗殺者那裡拯救出來。199年和1944年對準你的死神,現在卻把我們最大的敵人打倒了。這是奇蹟!”

在戈培爾巧舌如簧的鼓動下,德國媒體發起大規模宣傳攻勢,希特勒不可戰勝、希特勒受上帝眷顧的現代神話,在德國鋪天蓋地。希特勒自己也神氣起來了,他雖然十分清楚自己完全是苟延殘喘,但還是想作最後的垂死掙扎。

當然,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同盟國家的分裂,尤其是東西兩線作戰的英美與蘇聯的分裂,甚至於成為敵對的兩個方面。納粹頭目們異想天開,竟然抱著星象圖的預言不放,他們認為羅斯福的逝世,是上帝在最後的剎那間,把軸心陣營從迫在眉睫的災難中拯救出來的千真萬確的跡象!

日本法西斯分子也利用羅斯福之死,這一“有利形勢”製造謠言,說羅斯福是由於戰爭失利極度苦惱而死去的。日本沖繩特攻隊,也趁機對美國海軍陸戰隊展開宣傳攻勢。

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聽到這一訊息後,欣喜若狂,他和他的情人貝塔西狂歡痛飲,一再為他們的時來運轉乾杯。他給隨從打氣說:“天使降臨了,有上帝保佑,我們會渡過目前的難關而贏得好運!”

就在此前一天,墨索里尼向記者馬德萊娜.莫勒哀鳴說:“是的,女士,我完了。我的宿星已經不亮了,垂危的時間太長。我如同一名處於暴風中的船長,船沉了,我坐在一條根本無法控制的舢板上,在波濤洶湧的海洋上飄蕩。沒有人聽得見我的聲音。但是可能有一天,人們將聽到的。”

4月1日晚上,也就是羅斯福逝世後的第二天,墨索里尼似乎又打起精神來了。他在當天召開的軍政例會上叫嚷,要到瓦泰利內進行最後的頑抗,拼一死活,搏得好運。

事實上,盟國的反攻並沒有因羅斯福的逝世而減弱,相反,更進一步加強了。如今希特勒的西線已經崩潰,艾森豪威爾統率的英美盟軍已經渡過萊茵河,長驅直入德國和中歐。

蘇軍繼解放東歐之後,已進抵奧得河畔,距離柏林市區只有5英里了。4月16日,蘇軍沿著一條00英里寬的戰線發動攻勢,到5日包圍了柏林。

同一天,從萊比錫來的美軍第1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在易北河畔的託爾高附近,同蘇軍會師。德國已被切成兩半。在蘇軍和英美盟軍的強大進攻面前,納粹軍隊正在瓦解,僅在4月份的前三個星期裡,就俘獲德軍100萬以上。直搗希特勒老巢,解放柏林指日可待。

在亞洲戰場上,盟軍已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萊特島。從馬里亞納起飛的美國戰略轟炸機對日本各大城市的空襲活動日益頻繁,戰爭已迫近日本本土,盟軍已在沖繩登陸。

英美軍隊和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發起了反攻,緬甸北部已經全部解放,中緬公路全線暢通。日軍在盟軍的沉重打擊下已經潰敗,盟軍正向緬甸南部迅速推進。

在中國正面戰場,日軍雖然調集70萬大軍,企圖打通陸上交通。但中國戰場此起彼伏,前通後阻。整個交通仍然處於癱瘓狀態,反而使得日軍後備力量全部喪盡,整個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開始進行前面反攻。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已經發展到百萬大軍,並擁有00多萬民兵。根據地人口達到8千萬。

東南亞各國人民抗日武裝迅速發展,武裝鬥爭進入高峰,日本侵略軍處處被動挨打。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已經分崩離析。由於長期戰爭,加上美軍的戰略轟炸,日本的財力、物力瀕臨衰竭。國內資源供應斷絕,整個工業幾乎癱瘓,糧食匱乏,人民不滿。法西斯日本的末日即將來臨。

羅斯福去世的時刻,正值最關緊要的政治和軍事目標的關鍵。蘇軍的冬季大攻勢,使他們越過了德國的東部邊界,進入僅次於魯爾的工業重鎮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在以後的兩個月中,他們達到了從什切青到格沃戈夫這一段的奧得河下游,並且再往南渡過奧得河後,建立了穩定的陣地。

蘇軍在奧珀林、波森和施奈德米爾等地,被包圍的德國守軍已經降服,但澤在月底攻克。科尼希斯貝格的現代化堡壘很堅固,經過4天非常劇烈的攻擊後,直到4月9日才攻克。只有在布雷斯勞和遙遠的庫爾蘭德還有大批德軍在蘇軍戰線的後方堅守著。

在多瑙河前線,布達佩斯的慘烈衝殺直到月15日才終止,但是在巴拉頓湖兩端德軍的激烈反撲,直到月還繼續了好些時候。當這些反攻被擊退後,蘇軍進入奧地利。他們從東西兩路向維也納進逼,到4月1日完全佔領該城,並且沿多瑙河上游直搗林茨。

斯大林曾告訴艾森豪威爾說,他的主要攻擊“大約將在5月的下半月”開始。但此時英美盟軍在渡過萊茵河和包圍魯爾後,艾森豪威爾把美軍第1和第9集團軍的側翼各軍留下來制服那裡的守軍,布雷德利的第1集團軍群統率下的第1、第和第9集團軍向馬格德堡,萊比錫和拜羅伊特進逼。巴頓統率的第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跨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第9集團軍的行動也十分迅速,他們在4月1日已在馬格德堡附近渡過了易北河,大約離柏林60英里。

為此,斯大林為了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儘快結束歐洲戰爭,決定從4月中旬開始實施柏林戰役。

蘇軍的意圖是,以三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在遠端航空兵和部分海軍的協同下,在00英里寬大正面實施猛烈突擊,迅速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合圍德軍柏林集團,同時予以分割殲滅。攻佔柏林,並於戰役結束前在易北河同英美盟軍會師。

參加這次戰役的部隊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總兵力在50萬以上,擁有4.16萬門大炮和迫擊炮、65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7500架飛機。

為儘快實施這次戰役,1945年月9日,朱可夫應最高統帥召喚,帶著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柏林戰役計劃,返回莫斯科。當天夜晚,朱可夫來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斯大林一個人在那裡,他默默地同朱可夫握手後,就像往常一樣,似乎在繼續中斷的談話似的說:“德國的西方戰線已徹底崩潰了,看來希特勒軍隊並不想設法阻止盟軍的推進。然而在同我們作戰的各個重要方向,他們卻在加緊部署兵力。你瞧瞧這張圖上的關於德軍的最新情況。”

斯大林抽著菸斗繼續說:“我看,將會有一場惡戰。”然後他問朱可夫對柏林方向的敵人的估計如何。

朱可夫取出自己的前線偵察圖放在最高統帥面前。根據蘇聯方面的情報,德軍在柏林方向共有4個集團軍,其編成不少於90個師,7個獨立團和98個獨立營。德軍在柏林方向的兵力不少於100萬人,有1.04萬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00架飛機。在柏林還編有0萬人的守備部隊。

“我軍什麼時候開始進攻呢?”斯大林問道。

朱可夫回答說:“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不遲於兩週之後就可以開始進攻,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大致到那時也能作好準備。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從多方情況看來,將拖到4月中旬才能徹底肅清但澤和格丁尼亞地區的敵人,因而不可能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同時從奧得河展開進攻。”

斯大林說:“有什麼辦法呢!只好不等羅科索夫斯基就開始了。即使他遲幾天也礙不了大事。”隨後,他走到書桌前,從一些檔案中翻出一封信遞給朱可夫。信件來自一位外國的同情者。信中說希特勒的代理人與盟國的官員代表進行了秘密會談,這些會談表明,德國人建議,盟國在德國同意單獨媾和的條件下停止對德作戰。信中說,盟國似乎是拒絕了德國人的要求。然而德國人仍然可能對盟軍開放通向柏林的道路。

“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斯大林稍停後,未等到朱可夫回答就又說道:“我想羅斯福不會破壞雅爾塔協定,至於丘吉爾,這個人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那麼,在這關鍵時刻,斯大林會如何動作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