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結束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結束語

結束語

轉眼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近七十年了,在這近七十年的時間裡,雖然世界不是十分太平,但相對於二十世紀初的三十年間,就爆發並結束了兩次世界大戰來說,這已經是人類社會最好的時期了。難道不是嗎?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到現在的這幾十年間,許多亞非拉國家擺脫了殖民地統治,走上了國家獨立、民族自主的道路;這幾十年間,是人類社會進步最快的時期,整個人類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這幾十年間,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最快的時期,許多科學領域裡,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地球已經從無法估量它、認識它的巨大無比,變成了純粹的地球村;這幾十年間,也是人類生活、生存條件改善最快、最好的時期。綜合來說,這七十年來,是人類社會進步最快的時期。所有這一切重大變化,是二戰對於人類社會的啟示和人類對自身發展管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當然不可否定的是,這近七十年間,也經歷了冷戰、兩個陣營的對峙,甚至有過爆發新的、更加危險、毀滅人類的危險階段。但最終由於均勢與各種相應的制約因素,使人類需求和平、崇尚自由與包容的秉性佔據了主流。

從中國的歷史發展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聖人孔夫子,最崇拜是周禮所倡導的社會環境與結構。雖然老夫子的思想體系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並且成為中國思想的主流方面,但他所崇拜的社會環境,還是不但受到質疑。但當我們回頭檢視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就會發現,以西周、東周為代表的周禮主導時期,不正是中國社會發展最穩定、最持久的歷史時期嗎。正是這一近千年的穩定發展時期,才出現百家爭鳴,確立了中國大一統的歷史根基。確立了中華民族領先世界的基礎。這一歷史階段,與戰後數十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經歷,難道不是具有異曲同工之美嗎?!

回顧二戰期間,幾位主要的政治巨人,或者說是把他們稱之為三巨頭、或四巨頭。這些巨頭當時最大的希望,就是建立一個能夠保持最長達50年的世界和平。但歷史證明,他們這一設想實現了,而且這一機制仍然十分健康地繼續管控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這一許多人所沒有想到的歷史事實和歷史進程,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不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偉大春秋時代的再現嗎?

不可否定,在周禮主導時代,也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事變,但歷史上的“五霸鬧春秋”,歷史上的“尊王攘夷”,就是後來發展到東漢末年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正是戰後七十年歷史再現嗎?今天的聯合國,從某種情況下看,不正是當年“周天子”的化身嗎?!我們能否認為,某些歷史現象,正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呢?

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新大陸就成為列強對外掠奪和擴張的新領域,但好景不長,幾百年的掠奪與擴張、幾百年的殖民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再也沒有新的領域、新的陸地,供新的列強來掠奪、來佔據、來殖民。在這樣的客觀歷史條件下,一味擴張、掠奪、殖民的慾望並沒有受到遏制,甚至這一思想在新的形勢下得到了進一步深化的趨勢,成為世界大國的主流意識。

怎麼辦呢?正如德國歷史上的一位名人所說:“我們需要陽光照耀下的土地。”但地球再也無法向他們提供所需要的東西了。如是列強間就為爭奪勢力範圍,而爆發了你死我活的戰爭。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列強間老牌強國英法俄等國家,它們必需繼續維護自身的利益和既得現狀。而新型列強以德國為代表,如日本、義大利等國家,則需要重新劃分世界。他們希望以經濟、軍事實力來劃定新的世界。侵略、擴張和大規模戰爭,就成為一時的選擇。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為代表的新興勢力失敗了,但這一世界體系、主流思想並沒有改變,列強主導世界的局面仍舊。因此,進行新的戰爭,重新劃分世界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再次進行以國家集團為標誌的世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可以斷言,即使沒有德意日之間結成的“鋼鐵聯盟”,也會出現類似的國家集團。為了應對這一世界環境,法西斯政治,也就成為一種選擇,這是人類政治走向極端的一個歷史標誌。當然也是人類應該永遠銘記的歷史災難性標誌。以專制獨裁、極端民粹主義,並且配之以種族滅絕政策和兇殘屠殺手段的法西斯主義。在極端狀態下,它可以在一時間顯現出其超常的特色和殘暴的本質。

從現有的人類歷史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的破壞性是最大的,它造成了近億人口的毀滅;它對社會、經濟的破壞,則無法用數字準確地表達出來。尤其是其殘忍程度,人類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方面,如日本法西斯在中國製造的“南京大屠殺”、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酷刑、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所使用的生化武器等等,甚至遠遠超過了野獸的殘忍。這讓許多有識之士不得不受到震驚、感到無賴、甚至感到失望和迷茫。難道人類的發展已經到了自我毀滅的邊緣?

還是一戰結束後不久,一個世界性的機構就應運而生。這就是19年成立的“國際聯盟”。但國際聯盟在應對像日本、義大利和德國的挑戰時,顯得十分軟弱與無賴。此時,與國際強權政治相對應的國際思潮也在困境中產生。還是戰爭初期,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制定了“大西洋憲章”。“大西洋憲章”所表達的精神,開啟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由此,一個新的國際機構“聯合國”,就在此精神原則下應運而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世界,即使是聯合國創立提出之時,也是一個多元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既有列強英美,也有共產主義的蘇聯,還有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社會混亂待變的中國。尤其是眾多的殖民地、自治領,以及許多亟待獨立的亞非拉國家。但是就是這些參差不齊的國家,構成了當今的世界特色。這難道不正是中國三千年前周王朝創立周禮時,世界(天下)在新的更高、更大範圍內的重複嗎?

回顧周王朝創立時的環境,當時的中華大地上,既有商代遺民的諸侯國家。又有新興周王朝的封建國家,還有原始部落和許多非城邦國家外的氏族社會並存。在這一複雜的環境下,一個新的禮樂制度出現了,尊王攘夷,邦國自立成為這一制度的基礎。而相對應的是地區大國:齊、魯、晉、鄭,以及後期的秦、楚等地區大國。周天子授予地區大國以征伐權力,由此構成了天下穩定的另一機制。這一機制成了此後的“五霸鬧春秋”局勢。

近七十年的歷史進程,聯合國制度是經受住了歷史檢驗的,它是對當年強權世界的正確否定。今天,當我們重新瞭解和認識那段不堪回首的人類歷史時,我們應該感受到: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是與避免戰爭,尤其是國家集團間戰爭分不開的。

當今世界,一種十分危險的趨向正在發展。和平與發展的旗幟,應該也必須繼續高舉。尤其是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應該認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認識到為爭取這數十年來和平發展時期得來的不易,我們回顧歷史,就是要避免戰爭。

其實,就是聯合國的創立與“聯合國憲章”的建立,也與歷史上週王朝的建立十分相象。周武王在延津大會800諸侯,對強權、殘暴的商紂王發起進攻,並且取得了牧野之戰的勝利。就如同6個盟國對德意日軸心國家的抵抗與進攻;這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是進步與腐朽戰爭的繼續。如果說牧野之戰開創了千年春秋歷史紀元,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不可能開創新的千年和平偉業嗎?

值此二戰勝利七十週年即將來臨之際,本人以章回小說的形式,書寫二戰這一歷史過程,希望能夠給讀者們一點啟示:我們回顧戰爭,是為了珍愛和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