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回戰華北兩路軍推進出山西平型關首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回戰華北兩路軍推進出山西平型關首捷

第十七回戰華北兩路軍推進

出山西平型關首捷

日軍侵佔平津後,在華北集結9個師團,包括輔助的空軍及特種部隊,總兵力達0萬精銳部隊向南推進,沿平漢、津浦南下攻略南京、武漢。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攻佔南京是日軍侵華戰爭的重大目標,夢寐以求。武漢是中國大陸的心臟地區,控制中國的心臟,便使中國大陸南北隔離,東西阻斷。然後由此東下,奪取長江下遊及沿海地區,掠奪這一地區的人力、物力,迫使中國軍隊主力於東部地區背海決戰,使中國無法進行持久抗戰。

這一戰略態勢,對我國構成了嚴重威脅。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根據這一戰略判斷,決定採取把主力集中華北,力阻日軍南下。8月日,蔣介石依據這一戰略決策,向總參謀長程潛下達命令,對華北戰場的戰鬥序列進行了新的部署:

第1集團軍置津浦北段;第集團軍置平漢北段;第集團軍置膠濟路;第4集團軍置北自兗州,南至浦口以及隴海路東段,由魯西東自運河,北至黃河南岸。並認為,江南部隊太多,應選擇數師向長江以北隴海、津浦線運輸。又將綏遠劉汝明部劃歸了閻錫山戰區序列;抽調晉、綏軍三師至四師,向晉察兩省進發,以傅作義為集團軍總司令。

按照這一部署,中國軍隊大量集結華北,第84師、第11師合編為軍,與劉汝明部編為察省守備軍團;湯恩伯部向宣化、懷來集中,為預備軍;第0師開赴保定,第6師開赴石家莊,第56師開往蚌埠,第師開往海州。

國民政府統帥部的上述部署,表明的戰略意圖是:一、主力集中華北,沿平漢、津浦路重疊配備軍力,以第1、第集團軍為主戰場之正面;第、第4集團軍為後繼梯隊,多線設防,逐次抵抗,阻止南下日軍威脅南京、武漢。二、在膠濟、隴海線部署主戰場正面的後繼兵力,既可以機動為正面戰場側翼,同時可以阻止日軍可能從青島、連雲港登陸之敵。三、從平津側背出冀察,直接威脅平津,使日軍主力不敢貿然南下,甚至吸引其兵力北上察綏,以減輕華北正面之敵的壓力,遲滯其南下程序。

平津作戰迅速結束,日本中國駐屯軍便著手準備華北會戰。察哈爾作戰是華北會戰的序幕,“七.七”事變爆發時,中國在察哈爾駐紮有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它直接威脅到日軍的側翼。所以,日軍關東軍企圖透過察哈爾作戰,擊潰中國軍隊第7集團軍,乘機佔領內蒙地區,以消除其側翼威脅。

日軍攻佔平津後,也感到不進行察哈爾作戰,平津地區就不能鞏固。於是,8月9日,日本參謀本部決定由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共同進行察哈爾作戰,攻佔張家口地區。察哈爾作戰分兩路進行,日軍中國駐屯軍一部沿平綏線向張家口推進;關東軍一部從多倫向南推進,夾擊張家口。

日本中國駐屯軍,派出板垣徵四郎的第5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1旅團,進行察哈爾作戰。8月11日,日軍獨立第11旅團沿平綏線,向北平通往晉察綏的咽喉要地南口發起攻擊,駐守南口的湯恩伯部第1軍憑險固守,頑強反擊,雙方皆傷亡巨大。日軍集中飛機和戰車,突破中國軍隊中央陣地,攻佔了南口車站,但中國軍隊退守鐵路兩側高山,繼續抵抗。

同日,蔣介石命令衛立煌第14集團軍,迅速從石家莊出發增援南口,但遠水難救近火。孫連仲率領第1軍團向北平南部的良鄉、垸裡反擊日軍,亦未奏效。8月16日,日軍將第5師團投入南口作戰,在飛機和重炮掩護下,向南口發動猛攻,突破了中國軍隊右翼陣地,但第1軍仍然堅守防線。17日,傅作義率1個師個旅馳援南口。

國軍第1軍在南口的頑強抵抗,是日軍始料不及的,南口攻不下,使日軍驚恐不安。19日,日本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武藤章曾提議,增派個師團的兵力,進行南口決戰。

正在這時,日本關東軍攻佔張家口北面重鎮張北,威脅張家口。傅作義被迫率領個旅回援張家口,削弱了南口的防禦力量。而衛立煌的第14集團軍,直到8月日才接近南口,又因通訊不良,未與湯恩伯取得聯系,使南口守軍逐漸不支。同日,南口守軍防線動搖,6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攻佔延慶,第5師團推進到懷來。南口狙擊戰歷時半個多月,給日軍以重創。

在日本中國駐屯軍向平綏線發動進攻的同時,8月10日,關東軍下令編組察哈爾兵團,由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直接指揮,從側背向張家口發動進攻。17日,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在多倫建立司令部,接著向張北發動攻擊,19日攻佔張北。0日,日軍向張家口地區發起進攻,中國守軍第7集團軍劉汝明部,戰前不作準備,戰事突起後,臨時調遣軍隊抵抗,已貽誤戰機。日軍於0日當晚突破長城一部,1日即向張家口急進,4日攻佔張家口西南高地。傅作義率領所部在張家口向日軍展開反擊,但未能抑制日軍的攻勢。7日,日軍攻佔張家口。

8月1日,日本華北方面軍正式成立。9月4日,日本華北方面軍決定進行保定會戰,命令第5師團回師河北省,參加保定會戰。9月6日,日軍第5師團分三路從花稍營―西哈營一線向南推進,11日佔蔚縣,14日攻陷廣靈。16日侵佔淶源。0日再陷靈丘。準備突破長城線,參加保定會戰。

東條英機指揮的察哈爾兵團侵佔張家口後,進一步向西推進,進攻綏遠省。9月5日,日軍進入綏遠省。9月6日,日軍強攻天鎮,駐守天鎮的第61軍軍長李服膺,在危急時竟率先逃竄,只留下1個團防守天鎮。天鎮守軍人數雖少,仍孤軍奮戰,堅守天鎮達1周之久。9月11日,日軍攻陷天鎮,然後繼續向大同推進,大同守軍李服膺部又棄城而逃,1日,大同陷落。

日軍侵佔大同後,繼續向西推進,9月17日侵佔大同南面的尚希莊,日至4日,攻陷大同西面的寧遠,4日攻佔大同北面的平地泉,10月17日攻陷包頭,侵佔綏遠省,控制了內蒙地區,察綏作戰宣告結束。

日本華北方面軍成立後,按照日本參謀本部“迅速消滅河北省中部之敵,以挫傷敵人的戰鬥意志,獲得結束戰局的機會”的命令。於9月4日制定了華北會戰計劃,決定將華北會戰的重兵放在河北省中部的平漢線。由第1軍進行平漢線作戰,第軍進行津浦線作戰,第5師團從蔚縣南下參加河北中部會戰。

9月14日,日軍第1軍分三路從平津地區出發,沿平漢線兩側向中國軍隊展開攻擊。中國第二戰區第集團軍總司令劉峙,將主力置於保定應戰。但劉峙臨陣畏敵,未組織軍隊進行認真的抵抗,便倉皇逃跑,導致日軍長驅直入。9月4日,日軍攻佔保定。與此同時,日軍第軍從天津南面出發,在津浦線展開攻勢,宋哲元指揮中國第二戰區第1集團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9月0日,日軍到達滄州,滄州守軍頑強抗擊,同日軍激戰4晝夜後被迫撤退。9月4日,滄州失陷。

以保定、滄州的陷落,標誌著河北中部會戰第一階段結束。日軍雖然取得了作戰勝利,但未能殲滅中國軍隊主力,也沒有挫傷中國軍隊的戰鬥意志。於是,日本華北方面軍決定乘勝追擊,將戰爭推進到石家莊、德州一線,以擊潰中國軍隊。

卻說中國工農紅軍,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命令。9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命令: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115師、第10師、第19師。第115師以原紅軍第一方面軍的紅1軍團和紅15軍團為主組成,師長林、副師長聶榮臻;第10師以原紅軍第二方面軍為主組成,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第19師以原紅四方面軍為主組成,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全軍編制4萬5千人。

同時,中共在陝北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共人。會議確定了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行動路線和基本任務。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使遊擊戰爭擔負配合正面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軍事委員會,由毛、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葉劍英、林師長、賀龍、劉伯承、張浩、徐向前11人組成。以毛為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

9月,八路軍根據國民政府的要求,開始陸續向山西抗日前線開進。9月中旬,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要求八路軍幫助防守平型關,阻止日軍南進。日,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15師,側擊向平型關前進的日軍。

當天,聶榮臻率部趕到上寨,與林師長帶領的第一梯隊會合。林師長告訴聶榮臻,第6集團軍原來要求115師增援靈丘正面作戰,為此,林師長親自乘軍用卡車,到距日軍僅5公里的靈丘城偵察敵情,瞭解情況,還看了平型關一帶的地形。接到總部命令,在平型關一帶側擊日軍,林師長提出,可以考慮利用平型關以北的險要地形打一仗。並徵詢聶榮臻的意見。

“打!為什麼不打呢?利用這麼好的地形,居高臨下,伏擊氣焰驕縱的敵人,這是很便宜的事嘛。現在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要在與日本侵略軍的第一次交鋒中,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給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來一個振奮!”聶榮臻果斷地回答了林師長的建議。

在平型關側翼山地打一個大仗的部署,就這樣定了下來。他們立即電告八路軍總部。

在9月4日的作戰會議上,林師長宣佈了作戰部署:獨立團、騎兵營繞到平型關東北,截斷敵人交通線,阻止敵人增援;以第4旅兩個團為主攻,第44旅1個團,到平型關北面斷敵退路,1個團作師的預備隊。攻擊部隊全部在平型關東側山地設伏,準備給敵人以猛烈打擊。

平型關座落在群山之間。這一帶山勢不高,但是山連山,峰接峰,利於部隊隱蔽。從平型關山口到靈丘縣東河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路段長約10多公裡,溝深10到100米不等。這條峽谷古道寬不過-5米,僅容一輛卡車單行,古道兩側,是刀削似的危巖絕壁,再上面是比較平緩的溝岸。在這裡埋下伏兵,不愁消滅不了進入伏擊圈的日軍。

當天晚上,115師主力從上寨、下關直到離平型關0餘里的冉莊一帶隱蔽集結。但天不作美,突然下起罕見的暴雨,部隊冒雨向預定地域出發。緊接著山洪暴發,陳率領4旅走在前面,兩個團平安地越過了一道激流,走在後面的徐海東第44旅,只過了1個多團,剩下的人馬卻被越來越洶湧的山洪擋住。有幾個戰士急於涉過急流,被山洪沖走,不幸遇難。

雨過天晴,曙色初露,部隊經過一夜風雨行軍,按預定時間趕到目的地。在10裡長溝埋伏的是由楊得志、陳正湘率領的第685團和李天佑、楊勇率領的686團。徐海東的第44旅687團奉命隱蔽地穿過溝道通路,佔領了河東南以北的高地,以便切斷敵人的後路。第688團停止強渡,作為師預備暫未開入戰地。楊成武的獨立團和劉雲彪的騎兵營,已分別向平型關東北開進,配合主力作戰。

林師長單腿跪在聶榮臻身邊的草地上,用望遠鏡觀察設伏的陣地和溝道通道,他看到部隊隱蔽得不露一絲破綻,完全與山巒草木融合在一起,不由得滿意地與聶榮臻相視一笑。

抓緊戰前的空隙時間,林師長對前來受領任務的將領講明敵情:日軍前梯隊有幾十輛汽車載著敵兵,於拂曉前透過了老爺廟、關溝,估計已抵達國民黨軍隊防守的山下;由靈丘開進的敵第二梯隊,現在經蔡家峪、小寨,向老爺廟前進。686團負責消滅老爺廟至蔡家峪一線之敵,685團待696團打響後,即向進入伏擊圈的敵人衝擊。兩團配合,從首尾兩端夾擊敵人。

上午7時許,日軍板垣師團1旅團的輜重和後衛部隊,進入了伏擊圈。100多輛汽車載著日本兵和軍用物資率先開道,00多輛騾馬大車拉著9步兵炮、炮彈和給養跟隨其後,壓陣的是騎兵。日本兵腳穿皮鞋,頭戴鋼盔,身穿黃呢大衣,毫無戰鬥準備。

伏擊部隊的報告同時彙集到師部。敵軍已經全部進入伏擊圈,光溝道裡就擠滿了1000多名敵人。林師長立即下達了攻擊命令。頓時,沉默的群山怒吼了!滿貯深仇大恨的槍彈和迫擊炮彈,帶著嘯音飛向敵群。手榴彈雨點般地飛進溝道,炸得日本侵略軍血肉橫飛。日軍汽車撞汽車,人擠人,馬狂奔,指揮系統一下子就被打亂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日軍訓練有素,馬上利用汽車作掩護,進行頑抗,並且組織兵力搶佔有利地形。林師長和聶榮臻見敵人很頑強,經過商議決定:“部隊衝下溝道公路,將敵人切成幾段,分段吃掉它!”

他們果斷地分頭命令部隊出擊,殺入敵陣地。並指令第686團團長李天佑派出1個營,衝過公路,搶佔在設伏前因害怕暴露目標,而來不及佔領的老爺廟制高點,以便兩面夾擊敵人。

山谷間驟然響起激昂的衝鋒號聲和驚雷般的衝殺聲,八路軍吶喊著向日寇撲去,同日寇展開了白刃肉搏戰,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日軍雖然失去指揮,被分割開來,仍然利用汽車和溝坎,進行頑抗。經過一番激戰,老爺廟制高點等有利地形全被八路軍佔領。中午時分,被堵在辛莊、老爺廟、小寨村一線山谷中的1000多名日軍全部被殲滅。八路軍繳獲步槍1000多支,機槍0多挺,擊毀汽車100多輛,馬車00多輛。

板垣組織的增援部隊,被獨立團和騎兵營阻擊在靈丘以北和以東地區。獨立團還在靈丘與淶源之間的腰站,擊斃日軍增援部隊00餘名。從另一路進攻平型關的日軍驚恐萬狀,向原定為國軍閻錫山部隊阻擊陣地的東跑池方向突圍。

血戰後的10裡長溝,日軍人仰馬翻,屍體狼籍。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八路軍對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估計不足。幹部戰士仍然用國內戰爭時期對國民黨軍的辦法來對待日軍。以為日軍被擊潰之後,一聽“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的喊話,就會舉手投降,其實不然,反而吃了虧。有的戰士去背日軍的重傷兵,被日軍一口咬掉耳朵;有的戰士為躺在地上的日軍包紮傷口,反被開槍打死。八路軍因此付出了血的代價,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在激戰和打掃戰場中犧牲的00多人,大多是經過長征的老戰士。

從繳獲的日軍機密文件和作戰地圖上得知,此次被殲之敵系日軍板垣師團的第1旅團。

八路軍忍著飢渴和惡戰之後的極度疲勞,撲向準備從東跑池突圍的日軍,佔領了東跑池背面和南面的制高點,使閻錫山軍隊陣地前的日軍面臨被殲滅的命運。二三千名日軍多次反撲,均被擊潰。在這關鍵時刻,閻錫山所部在陣地裡始終不露面,使八路軍與日軍形成對峙。黃昏之後,閻軍竟主動放棄了平型關西北的制高點團城口。林師長考慮到部隊已十分疲勞,敵人大隊增援部隊將至,遂下令撤出戰鬥,立即轉移。

首戰平型關,威名揚天下!平型關大捷,震驚中外,這是八路軍出師華北的首戰,也是中國抗戰以來打的第一個殲滅戰。粉碎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共和八路軍的聲威。9月6日,毛致電朱德、彭德懷:慶祝我軍的第一個勝利。

蔣介石於平型關大捷的第二天,即9月6日致電朱德、彭德懷:縝密佈置周詳,至深嘉獎,尚希奮勉殺賊,以完成民族革命之大業為盼。

4天后,蔣介石又致電朱、彭:殲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指揮得宜,捷報南來,良深嘉慰。尚希益勵所部,繼續努力,是為至盼。

中共中央和毛對華北的抗戰形勢非常關注,並對華北形勢做出了深刻的分析。毛認為:華北大局非常危險,敵已從平漢、津浦兩路的中間突破過來,保定已失,敵正迂迴石家莊的側面,河北局面已經完了。衛立煌、曾萬鍾、孫連仲三軍退阜平、獲鹿線,佈置側面陣地,將依託太行山脈。河北失後,敵將從海州登陸進攻徐州,則山東將不戰而失。不久中國陣地將變為扼守黃河、運河兩線。

從抗戰全域性看,中國危機正在加劇。如何對待中日兩國這場勢均並不力敵的戰爭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