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回看風頭義大利宣戰觀陣勢不列顛固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回看風頭義大利宣戰觀陣勢不列顛固守

第三十七回看風頭義大利宣戰

觀陣勢不列顛固守

雖說墨索里尼臨陣脫逃,並暗中與英國人勾搭,但他並沒有使義大利採取完全中立,只是使之處於“非交戰狀態”而已。大戰開始後的第一個秋天,羅馬-柏林軸心發生齟齬,雙方官員互相指責:意方指責德國人沒有履行前一年6月間的協議,從義大利的南提羅爾撤退日耳曼族人;沒有按月供給義大利100萬噸煤。德國人則指責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國的封鎖,將原料供應德國;義大利同英國和法國大做買賣,趁機發財,包括把戰爭物資出售給它們。齊亞諾的反德情緒愈來愈強烈。

面對希特勒的參戰壓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他想,從眼下看,希特勒在節節勝利,如果遲遲不參戰,萬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僅他要獨吞勝利果實,而且也因為“軟弱、膽怯”,使自己臉上無光。參戰吧,又怕將來不可收拾,冒滅頂之險。經過反覆考慮,月1日他給了對方一個模稜兩可的答覆,對裡賓特洛甫說,問題不在於是否與德國一起作戰,而在於什麼時候一起作戰。時間的配合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他還不得不明確說明,義大利的經濟情況不能長期作戰。他不能像英法兩國那樣,可以每天花費10億裡拉。

裡賓特洛甫雖然沒有使墨索里尼同意確定參戰日期,但已經誘使他同意參戰了。可德國外長一走,墨索里尼又猶豫起來,經過反覆思考,他覺得對英法開戰還是勝算不多,想勸阻希特勒發動大陸攻勢。並且希望在勃倫納與德國元首會談時,能夠實現這一願望。

1940年月18日清晨,兩個獨裁者各自的專車徐徐駛入阿爾卑斯山下的勃倫納隘口車站。作為對墨索里尼的讓步,會談在領袖的私人車廂裡舉行。但發言幾乎還是希特勒一個人。經過元首天花亂墜的動員和開導,墨索里尼終於認識到:“保持中立一直到戰爭終了是不可能的;與英法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義大利不願意擯棄並且變成一個二等國家,參戰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墨索里尼提出問題,希特勒作了進一步說明,但不願推遲他在西線的進攻。他建議義大利提供一支強有力的部隊,協同德國部隊沿瑞士邊境向羅訥河流域挺進,以便從背後繞過法、意邊界上的阿爾卑斯山前線。在這之前,德國主力部隊應該已經在北線把英國人和法國人打退。希特勒繼續說:“敵人在法國北部被擊潰時,義大利參戰的時刻就來到了。只要把法國收拾掉,義大利就將稱霸地中海,英國就不得不求和了。”

就在希特勒教唆墨索里尼馬上參戰,英國政府也在千方百計加緊對“領袖”做爭取工作。英國和義大利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早在加里波第和加富爾時代就開始了。義大利北部從奧地利統治下獲得解放的每一階段,都曾獲得維多利亞時代的同情。這已經養成了一種親密而持久的感情。墨索里尼上臺和作為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在其最初階段,曾受到英國政府的熱情讚揚和強有力的支援。

1940年5月,丘吉爾繼張伯倫接任首相後第六天,丘吉爾根據英國的決定,給墨索里尼寫了一封呼籲信,希望兩國排除戰端,重歸於好。

意外長齊亞諾認為,丘吉爾這封信“威嚴而調高”。即使墨索里尼也不得不對它有很高的評價。但領袖反應冷淡,他在兩天後即5月18日回信說:“我之所以回答你的來信,是為了告訴你,閣下一定知道,我們兩國處於敵對陣營的歷史的和偶然的重大原因。不必追溯得太遠,我願意提醒你,貴國政府195年在日內瓦率先提出要對義大利進行制裁,當時義大利不過是為了要在非洲的陽光下獲得一小塊空間,它絲毫未損害貴國或其他國家的利益和領土。我也願提醒閣下看看,義大利在它自己的領海內居於受人奴役的屈辱地位。”

在結尾,墨索里尼明目張膽地說:“假如英國對德宣戰是基於《英波條約》,那麼,基於同樣的理由,義大利必須遵守《德意條約》的諾言。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義大利仍然要遵守鋼鐵盟約,而且它將成為義大利今天和明天對外政策的指標。”

從這時起,墨索里尼把自己的命運和希特勒的命運拴到了一起。5月9日,他通知義大利三軍參謀長們,他已正式決定在6月5日後的任何適宜的時候宣戰。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宣戰日期延遲至6月10日。

在西部戰場,希特勒旗開得勝,正大步前進,英法北方各集團軍的命運岌岌可危。法國總理雷諾飛到英國,同丘吉爾討論他們心中所憂慮的問題。墨索里尼可能在近日隨時宣戰,這樣就要在法國燃起另一條戰線。用什麼辦法誘使墨索里尼改變主意呢?這是英法兩國領導人面臨的最現實而又十分迫切的問題。

根據法國政府的建議,他們曾於5月5日,聯合請求羅斯福總統進行干預。在致羅斯福的信中,英法授權他說明:他們瞭解義大利在地中海地區的領土問題上對英法懷有宿怨,兩國政府打算立即考慮義大利提出的任何要求;同盟國允許義大利以一種任何交戰國相等的地位參加和平會議;並且他們將邀請美國總統監督現在達成的一切協議的實行。羅斯福雖然照辦了,但他的建議被義大利的這位領袖粗暴地拒絕了。

墨索里尼要向英法開戰的決定,在義大利參謀本部引起強烈震動。高級將領意見紛紜,他們認為,為了參戰,必須更多時間加強戰備,但領袖無視勸告,把他們的話當作耳旁風。

末了,墨索里尼把陸軍參謀總長巴多格裡奧元帥召進威尼斯宮,向他透露義大利要在6月初向英法宣戰。巴多格裡奧認為,如此草率宣戰,不啻是自殺行為,因而提出了嚴重抗議。這麼一來,墨索里尼站到桌子後面,雙手插腰,厲聲說:“元帥,閣下實在缺乏判斷事態的冷靜頭腦。戰爭將在9月告終,我為了以戰勝國的一員坐在和平談判的席位上,不惜犧牲數千名戰鬥員。閣下懂得我的意思嗎?”

墨索里尼焦急地等待著宣戰日子的到來。6月8日,當他獲知德軍正面臨法國的頑強抵抗時,他感到很愉快。他認為如果德國現在就開始受挫,那麼到了戰爭末期他們的銳氣將喪失,疲憊之餘,再也不能動彈。那時他墨索里尼就可以耀武揚威了。

6月10日,墨索里尼終於釋出了與義大利命運相關的參戰宣言。領袖這一次演說,與往日一樣,受到廣場上法西斯暴徒的狂熱歡迎。然而義大利老百姓卻深感不安,有如已經預知了即將來臨的劫難,街上沉靜得異乎尋常,一到傍晚,家家門窗緊閉。齊亞諾在日記裡記錄了他當時的心情:我感到悲哀,空前未有的悲哀,冒險已經開始了,萬能慈悲的上帝,救救義大利吧!

幾乎與宣戰同時,義大利立即進攻阿爾卑斯邊界上的法國軍隊,英國立即對義大利宣戰。被阻攔在直布羅陀的5艘義大利艦隻被奪走了。英國海軍奉命截奪海上所有的義大利艦隻,並將它們帶到英國海軍所控制的港口。1日晚,英國轟炸機隊,經過長距離飛行,在都靈和米蘭投下了它們的第一批炸彈。使墨索里尼第一次嘗到了報復的苦頭。

面對翁伯託親王指揮下義大利個師的進攻,法國只能集結個師的正規軍,以及另外相當於個師多一點的要塞部隊。此外,德國強大的裝甲部隊,正迅速沿羅訥河谷而下,馬上將要橫斷法軍的後方。雖然如此,義大利軍隊還是遭到頑強抵抗,甚至在新陣線的每一點上,都被法國阿爾卑斯部隊所牽制住,在巴黎陷落、里昂也落入德軍之手以後,意軍還無所進展。

對此,齊亞諾在6月1日的日記中沮喪地寫道:墨索里尼已經十分丟臉,因為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前進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能夠向前推進,正停在進行抵抗的法國第一道防禦工事的陣地前。

墨索里尼曾大肆鼓吹自己的軍事力量,但從參戰一開始就暴露出是虛張聲勢。這位洩了氣的獨裁者,在6月17日晚上乘車去同希特勒會商對法停戰時,他女婿兼外長齊亞諾對他的沉鬱心情作了這樣的描述:在旅途中,我們作了詳細談話,以便弄清與法停戰提出哪些條件。領袖想佔領整個法國領土,要求法國艦隊投降。但他知道,他的意見只有參考的價值。戰爭是希特勒贏得的,義大利並沒有參加任何積極的軍事行動。有最後決定權的只有希特勒一個人。

這次會談的秘密備忘錄表明,希特勒決定,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讓法國艦隊落到英國人手裡。他還擔心法國政府逃到北非或倫敦去繼續戰鬥。由於這個理由,停戰條件一定要“溫和一點”,要能保持“一個在法國領土行使職權的政府”,並且使法國艦隊“中立化”。希特勒斷然拒絕了墨索里尼的要求:由義大利佔領土倫和馬賽在內的羅訥河流域,並使科西嘉、突尼西亞和吉布提解除武裝。最後義大利只得到法意邊境上的一小塊土地,面積為8平方公里。

對此墨索里尼非常難為情,他感到自己當了配角。他就同希特勒的會談情況向法西斯要員們作報告時,調子不乏辛酸和譏諷的味道。大肆抱怨義大利民眾內部的失敗主義情緒,義大利軍隊不能使他增光露臉,使他與德國元首會談時喪失了主動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由於法國退出戰爭,英國本土正在作生死存亡的戰爭準備,墨索里尼認為,他控制地中海和重建古羅馬帝國的美夢就要實現了。這時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英倫三島的命運,注視著德軍的集結和制空權的鬥爭。他認為稱霸非洲,掠奪英國在那裡的殖民地時機已經成熟。

早在1940年參戰前,墨索里尼就在北非集結了大量軍隊。據英國情報機關估計,義大利除了在阿比西尼亞、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的駐軍以外,還有1.5萬人駐在北非沿岸各地。分佈在:的黎波里塔尼亞有6個正規師和兩個民兵師;昔蘭尼加有個正規師和個民兵師;此外還有邊防部隊相當於個師,共計15個師。

英國在埃及的兵力有:第7裝甲師、第4印度師的/、紐西蘭師的1/,此外還有14個英國營和兩個皇家炮兵團,共約5萬人。防守西部邊境和保持埃及內部安全的兵力,都要在這些駐軍中抽調。義大利的空軍也遠比英國皇家空軍飛機多。

很顯然,義大利正以最大規模準備入侵埃及。墨索里尼曾不斷向埃及東面調派軍隊,甚至在參戰前,就沿海岸修築了一條寬闊的公路,從的黎波里的主要基地起,透過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到埃及邊境。在班加西、德爾納、託卜魯克、巴迪亞和蘇盧姆,逐漸建起了軍火庫。這條公路長達1000多英裡,沿途都有義大利兵營和供應站,夜間燈光閃閃,像一串珠子。

義大利不動聲色地集結了擁有大量現代化裝備的7、8萬軍隊。墨索里尼心想,他這支擁有現代裝備的大軍,如果繼續向東推進,戰勝所有企圖攔路的軍隊,開羅的金字塔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如果它能取得三角洲的肥沃地帶,征服埃及就可穩操勝券。到秋季,野戰軍和沿海一系列龐大供應站中的意大利人,至少有0萬。墨索里尼命令前線司令格拉齊亞尼元帥,要以最快速度攻佔埃及,把英國人消滅在大沙漠中。

英國方面,在北非最前方的防禦據點是馬特魯港兵站基地。那裡向西有一條公路通西迪巴拉尼,中東司令韋維爾將軍組建了一支機動靈活的精銳機械化部隊,包括第7輕騎兵團、第11輕騎兵團、第60步兵旅的兩個汽車營和一個步兵旅,以及兩個皇家摩托化炮兵團。墨索里尼一宣戰,他們就進攻意方邊境上的前哨據點。在4小時內,第11輕騎兵團越過邊境,出其不意地襲擊尚未聽到宣戰訊息的意軍。

這支小小的機動部隊,分佈在一條長達60英里的戰線上,穿插在義大利大兵團之間,繼續打擊意軍,取得愈來愈大的戰果。在戰爭頭個月,義大利公佈的傷亡人數達500人,被俘700人。而英軍損失只有150餘人。

惱羞成怒的墨索里尼決意攻下埃及,攻下索馬利亞,把英軍趕出非洲。在他的驅使下,格拉齊亞尼元帥率6個步兵師和8個戰車大隊,向英軍展開全面進攻。8月日,意軍攻進了英屬索馬利亞,8月10日,這隊人馬繼續向縱深發展。15日,英國守軍司令戈德溫.奧斯汀將軍決定撤退,他認為這是避免遭慘敗的唯一途徑。但丘吉爾對此大為不滿,他說這將作為英國敗於義大利之手的戰役而載入史冊。

攻陷索馬利亞,意軍深入埃及,這使墨索里尼十分高興。他在急切等待著格拉齊亞尼軍隊攻陷希吉巴拉尼,並從馬爾沙馬德向亞歷山大進攻的訊息。墨索里尼雖然一時為勝利而興高采烈,但他知道,要稱霸非洲並非易事。

此時丘吉爾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在法國崩潰之前,地中海是由英國和法國艦隊共同控制的。英國在直布羅陀駐紮了一支包括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小艦隊,防守海峽。英地中海艦隊部署在東地中海,以亞歷山大港為基地。當義大利態度變得咄咄逼人時,英國加強了這支艦隊,共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艘、航空母艦1艘、潛艇1艘。法國地中海艦隊擁有主力艦5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4艘,以及許多小型艦隻。現在法國退出了地中海,而義大利進來了。

數量上聲勢浩大的義大利艦隊包括戰列艦6艘,其中兩艘是最新式的,配備有15英寸口徑大炮,但在較老的戰列艦中,有兩艘正在改裝,不能馬上使用。此外,義大利艦隊還擁有現代化巡洋艦19艘,其中7艘是裝有8英寸口徑大炮的,另有驅逐艦和魚雷艇10艘,潛艇在百艘以上。

此外,墨索里尼還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對付英國艦隊。6月底,形勢對英方十分險峻,以致海軍部起初竟打算放棄東地中海,將力量集中於直布羅陀。知己知彼的丘吉爾反對這一打算,他說:“雖然根據義大利艦隊表面上的力量看來,這樣的打算是有道理的,但與我的印象中的戰鬥素質並不相稱。而且如果執行這一策略,就等於宣佈馬耳他的完蛋。”於是決定在兩頭都打下去。

7月日,英國參謀委員會草擬了一份關於地中海的檔案,強調中東作為一個戰場的重要性。但認為英國目前的策略大體上應採取守勢。必須認真考慮法西斯軍隊進攻埃及的可能性;不過,只要能將這支艦隊留在東地中海,他們現在的部隊便能應付任何純局部性的進攻。

7月8日,當英方艦隊掩護一支運輸艦隊從馬耳他開往亞歷山大時,坎寧安海軍上將發現了強大的義大利艦隊。從義大利空襲的猛烈程度看,顯然其正在採取重要軍事行動;他們企圖把這位英國海軍上將誘至某一海域,讓義大利空軍和潛艇集中對它猛攻。

坎寧安上將立即抓住機會,先發制人,雖然他的艦隊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他非常大膽地穿插到敵艦和敵方基地的中間。經過一場激戰,擊中義大利一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而英國艦隊未受到任何損失。在當天和其後的兩天中,義大利猛烈的空襲未曾間斷,但英國的運輸船隊儘管時常遭受猛烈轟炸,卻還是安全抵達亞歷山大。這是一場令英國人歡欣鼓舞的戰鬥,確定了英國艦隊在地中海的優勢。

到1940年底,英國海軍再次穩固地立足於地中海。馬耳他的防務,也因薩默維爾上將遠道運去的高射炮及其他裝置而大大加強了。坎寧安海軍上將在東地中海的攻勢策略,也取得了輝煌成就。雖然墨索里尼的空軍強大,主動權卻操在英國人手裡,而馬耳他島,在局勢的演變中一直佔居主要地位。在對義大利及其駐非洲部隊之間的交通線採取攻勢行動時,該島是一個前進基地。

由於英軍在地中海掌握著制海權,英國軍援源源不斷從地中海運到前線,埃及防務正在加強。擔任非洲前敵總司令的格拉齊亞尼元帥,對執行領袖進攻埃及的任務頗為躊躇不安,一個月以後,他要求再延期一個月。但墨索里尼回答說,假使他不在星期一進攻,就撤換他。這樣,格拉齊亞尼元帥才答應遵命。

9月1日,意軍主力開始了期待已久的行動,越過埃及邊境,向前推進。意軍共有6個步兵師和8個坦克營。英軍的掩護部隊包括個營步兵、1營坦克,個炮兵中隊,兩個裝甲車隊。

英軍奉命邊戰邊退,意軍從猛烈轟擊蘇盧姆這一邊境市場附近的英軍陣開始進攻的。當硝煙和塵土消失後,英軍看見法西斯軍隊陣容異常整齊。在陣地前面,前後左右整齊地排列著摩托車部隊;後面是輕坦克和幾排摩托車輛。用一位英國上校的話說,這番景象就好像“奧爾德肖特的長谷地方舉行的誕辰慶祝會”。面對這樣堂堂陣勢,英軍第科爾德斯特裡姆警衛隊緩緩撤退,同時英軍炮兵,則對如此寬宏大量地擺在他們面前的無數目標,加以猛烈轟擊。

9月17日,意軍到達西迪巴拉尼。在這一戰鬥中,英軍傷亡40人,而意軍的傷亡則10倍於英軍。在這裡,意軍的交通線延長了60英里。他們停頓下來,打算在這裡駐守個月。

正當墨索里尼準備發動更大規模進攻的時候,西線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緩和,希特勒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基本上要破產了。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