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回敵後破襲戰日震驚增兵華北區寇換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五回敵後破襲戰日震驚增兵華北區寇換將

第四十五回敵後破襲戰日震驚增兵華北區寇換將

歐洲戰爭爆發後,日軍為加快南進步伐,希望早日結束侵華戰爭,乃在華北地區推進“治安肅正作戰”和“囚籠政策”;在華中地區發動棗宜作戰;在西南地區壓迫法、英封鎖滇越鐵路、滇緬公路,並加緊對後方城市特別是陪都重慶的空襲。企圖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消滅其佔領區不斷強大的中共領導的八路軍。

早在199年1月,八路軍總部機要員匆匆走進作戰室,把一份密電遞到朱德面前。朱德仔細看了一遍,抬頭對彭德懷說:“看看,鬼子果然玩新花樣了!”

這份密件電報,是冀中軍區政治委員程子華和政治部主任孫志遠發來的。他們報告說:敵人修路的目的同過去不同,一是以深溝高壘連線碉堡,由任丘到大城、河間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兩旁溝深八尺至一丈,溝底寬六尺,溝面一丈六,把根據地劃成不能相互聯絡、支援的孤立小塊,部隊也不能轉移,便於敵人逐次搜剿。第二是汽車路的聯絡向外連線,安國縣已三層,敵汽車在路上不斷運動,阻擋我軍出入其圈內。

日寇的這套詭計,不僅在冀中推行,而且要在全華北實行。第19師師長劉伯承形象地說:“這是日軍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對華北軍民實行囚籠政策。”

朱德、彭德懷認為,日軍的築路行動,有其戰略上和戰術上的重大含義。對此,絲毫不能忽視,這類道路絕不能讓日寇修成。

八路軍總部於1940年初提出設想,以襲擊日軍交通線為主的總破襲戰,從4月10日開始,由於與國民黨**派摩擦,迫使其計劃暫緩執行。

7月上旬,日軍在華北的兵力有7萬多人,華北的偽軍約有14萬人。武漢方面兵力較少,棗宜會戰呈膠著狀態,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日軍為增強駐武漢的第11集團軍的守備,於7月0日從華北抽調了6個步兵營、1個山炮營到武漢;司令部駐在石家莊的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主力,正在冀中掃蕩。這樣一來,正太鐵路沿線的日軍兵力減少。

為打擊其“囚籠”政策,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並進一步發展敵後鬥爭的新局面。八路軍總部決定:實施醞釀多時破襲正太路的設想,向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大規模破襲戰。

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了《戰役行動命令》。進一步明確了戰役部署和任務,要求:聶榮臻集團主力約10個團,破壞平東至石家莊段正太路,破壞重點在娘子關、平定段。同時組織部隊對北寧線、德州以北之津浦線、石德路、滄石路、滄保路,特別是對元氏以北至盧溝橋之平漢線,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寬大正面的破襲之。阻擊可能向正太線增援之敵,相機收復某些據點。對西、北兩面之敵,以適當兵力監視之。另以有力部隊向孟縣南北敵據點積極活動,相機克復某些據點。

由於這次戰役參戰部隊有:八路軍第10師和決死第、第4縱隊共0個團,第19師及決死第1、第縱隊共46個團,晉察冀軍區9個團,共計105個團,0多萬人,即稱為百團大戰。

聶榮臻接到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後,立即抽調了18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又個騎兵營、個炮兵連、1個工兵連、5個遊擊支隊。分別組成左縱隊、右縱隊、中央縱隊、鉗制部隊和總預備隊,破襲正太路陽泉至石家莊段;同時對平漢鐵路元氏至盧溝橋等路段,也作了相應的破襲部署。

當時,正太路沿線日軍主要有獨立混成第4旅團全部,司令部設在陽泉;獨立混成第8旅團一部,該司令部設在石家莊;獨立混成第9旅團一部,司令部設在太原。日軍在正太路沿線城鎮、車站、橋樑、隧道附近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在鐵路兩側10至15公里地區還設有鐵絲網、障礙物,佈置了嚴密的火網。平定到石家莊兩側,就有40多個據點。因此,破襲戰在許多地段將是攻堅戰。根據這些情況,聶榮臻決定先攻佔敵據點,再實施破路。

聶榮臻的指揮部設在井陘附近一個叫洪河漕的小山村裡。井陘有總礦、新礦、陽井礦三個礦區,是華北地區一個儲量豐富的煤礦。日軍把這個礦視為命根,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物力。聶決心破壞這個煤礦,就把指揮部設在井陘附近。

8月0日,夜空漆黑,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風聲像一個臨死的人在呻吟。突然,正太路兩旁騰起了一顆顆紅色信號彈,剎那間,隨著一陣雷鳴般的爆炸聲,各路突擊部隊撲向日軍的據點和車站。

八路軍向正太鐵路發起突然攻擊,日軍竟然毫無所知,各據點沒有任何準備。一時間,全線陷入被動,戰役之初,守備正太路東段的獨立第4混成旅團司令部根本不知道各方面的情況,經過二、三天以後,才逐漸判明。

晉察冀軍區部隊三路出擊。

右縱隊由第二軍分區司令員郭天民、第四軍分區政委劉道生指揮。轄第19、第5團,主要負責擊破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亂柳段之間的交通線,重點是娘子關的日軍據點。8月0日0時,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團悄悄潛入娘子關村,很快解決了村裡的偽軍。接著冒著密集的火網,向娘子關上的日軍堡壘仰攻。守關日軍被八路軍打得措手不及,經過個小時激戰,第5團兩個連攻入娘子關,殲滅大部分日軍,紅旗插上了被日軍佔據年的娘子關。

聶榮臻得知右縱隊攻克娘子關,他拒絕了部隊要求堅守娘子關的請求,命令部隊在炸燬堡壘工事和東面的鐵路橋後,撤離娘子關。當日軍增援部隊趕到時,八路軍已撤離得無影無蹤。8月日,第5團再次攻入娘子關,炸燬了娘子關東面1公里處的一座大橋,破壞了程家隴底、磨河灘之間的鐵路。

第19團在戰鬥發起後攻入巨城和移穰車站。8月日晚上,第19團再次攻入移穰車站,炸燬了車站、水塔和鐵路設施。

8月4日至7日,右縱隊連續作戰,接連炸燬了0孔石橋。日軍各據點的聯絡被切斷,遭到各個擊破。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亂柳段,交通完全斷絕。

左縱隊由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熊伯濤指揮,轄有冀中警備第旅、軍區特務團、平井獲支隊等部隊。主要負責破襲微水至石家莊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戰鬥打響後,各部隊分頭行動。平井獲支隊在8月0日晚襲擊巖峰,爆破鐵路。特務團在0日晚掩護群眾破壞公路後,又於日夜攻入上安車站,殲滅了車站上的日軍。警備第旅於日夜攻入泉頭車站,破壞了日軍的兩個堡壘。

8月5日至7日,左縱隊連續出擊,對平山、獲鹿、微水、巖峰之間的公路進行了破擊。

中央縱隊由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轄第、第、第16團,主要負責破襲正太路娘子關至微水段,攻打井陘煤礦。戰鬥打響後,第16團第二營等部接連攻克了地都、北塔、南塔等日軍據點,破壞了日軍佔據的兩座橋樑。第團攻佔了驢鐵橋東端的堡壘,還一度佔領蔡莊日軍據點。

日軍佔據井陘煤礦以後,一直把煤礦作為重要的守備據點。在新礦和舊礦周圍構築了近4米高的圍牆,圍牆上敷設電網。圍牆外架設了鐵絲網,挖了壕溝。圍牆內在不同角落設定了個堡壘,以便監視全礦區。戰前,中央縱隊按照聶榮臻的指示,派遣小分隊潛入礦區,同煤礦工人接上了關係。在工人的掩護下,第團指戰員切斷了礦區電源,在暗夜中發起衝擊。

黎明時分,第團殲滅日軍警備隊一部,第二天下午,全殲敵百餘人,解放工人00多人,佔領了主要礦井。在礦工的幫助下,八路軍炸燬了14臺機器、10個鍋爐、5座鐵橋、座風車、座煙筒。以及電機房、火車站等礦區的一些重要設施。這次破襲,使日軍損失達1億日元,井陘煤礦半年內無法出煤。

在井陘的破襲戰中,八路軍從戰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女孩。聶榮臻把這兩個襁褓中的小女孩精心護養,並在不久後讓老鄉把這兩個小女孩送至石家莊,交給日本人。成為二戰中中國人民以德報怨的一段佳話。

劉鄧集團根據八路軍總部的《戰役行動命令》,共組織了10個團另8個獨立營的兵力。經過10多個晝夜的戰鬥,劉鄧所部第19師部隊控制了正太鐵路西段除陽泉、壽陽外的大部分據點和火車站。破壞了大量鐵路,炸燬了一些橋樑和隧道。正太鐵路線上,許多地段被八路軍指戰員夷為平地,被日軍看作是“鋼鐵封鎖線”的正太路,成了一條癱瘓的死路。

大破襲戰開始後,賀龍、關向應集中0個團的兵力,精心指揮,嚴格要求,組織部隊對同蒲路北段和鐵路以西的日偽軍據點和一些主要公路進行破襲。從8月1日零時0分起,在1天的時間裡,在晉西北戰場上,八路軍第10師官兵連續作戰180多次,殲滅日偽軍800多人,攻克了陽方口、康家會、豐潤村等日軍據點,一度切斷了同蒲鐵路北段的日軍交通線,牽制了同蒲鐵路附近的大量日軍,與正太路作戰的晉察冀軍區和第19師互相配合,東西呼應,提高了作戰效果。

正太鐵路線上的日軍遭到八路軍的打擊後,接連數日陷入混亂狀態。當日軍基本查明戰場情況以後,即緊急調動兵力進行反撲。

8月5日,日軍獨立第4、第9旅團,在部署在白晉鐵路、同蒲鐵路南段的第6、第7、第41師團配合下,向第19師反撲。獨立混成第8旅團在與冀中、冀南抽調來的5000日軍的配合下,向晉察冀邊區的部隊反撲。八路軍擔任破襲戰的各部隊,在繼續破襲日軍交通線的同時,抽出兵力對付日軍的反撲。

八路軍總部考慮到,破襲正太路的第一步戰役目標基本實現,於8月6日下達第二步行動方案,要求各部隊乘勝在正太路兩側開展戰鬥,力求收復深入各個根據地內部的某些據點,繼續堅持正太路的游擊戰。8月1日,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發出繼續擴大戰果的建議電,建議把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抗日根據地聯成一片。

但此時的日軍利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迅速調整兵力,陸續增援正太路沿線各日軍據點,向八路軍破襲部隊進行反撲。9月初,日軍在正太路東西兩端聚集了萬多兵力,企圖從東西兩面對八路軍進行夾擊。日本空軍也連續出擊,支援地面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和左權立即調整部署,命令從9月日起結束正太戰役。各部隊按照6日命令轉移兵力,準備實行第二步作戰計劃。

八路軍在轉移兵力的過程中,又打了一系列勝仗,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9月日,日軍第6、第7師團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共8000多人,向劉鄧所部第19師師部附近的安豐、馬坊進攻。劉伯承集中4個團的兵力抗擊日軍,斃傷日軍00多人,掩護師直機關安全轉移。9月5日,劉伯承又指揮第77、第5、第16、第8團南北進攻,兩路夾擊,消滅日軍第6師團永野大隊從榆次向雙峰鎮進犯之敵400餘人,並擊斃永野大隊長。

晉察冀軍區為配合第19師行動,集中4個團兵力,向正太路北側孟縣地區的日軍出擊。包圍殲滅了從下社向上社據點出逃的日軍。

9月16日,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下達了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作戰部署和主要任務是:

第10師以截斷同蒲鐵路北段交通為目的,集結主力破擊寧武至軒崗段同蒲路。

晉察冀軍區主要集結主力破襲淶靈公路,奪取淶源、靈丘兩座縣城,並以有力之一部在同蒲路東側配合第10師賀龍所部作戰。

第19師劉鄧所部以收復榆次、遼縣為目的,重點破擊榆次、遼縣公路。並以有力之一部破擊白晉鐵路北段。

冀中、冀南部隊,打擊日寇修築滄石路、石德路、邯清路,集中力量破壞各路段及全線路基。挺進軍應以有力部隊在平漢路北段、平綏路以及北平城郊積極活動。

9月日,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開始。當天,晉察冀軍區部隊發起了淶靈戰役,以5個步兵團、個遊擊支隊、1個騎兵營、1個特務營共1.5萬人組成右縱隊,由楊成武負責指揮,奪取淶源。以兩個步兵團,1個遊擊支隊共5000人組成左縱隊,擔任右縱隊的掩護,並相機奪取靈丘及其附近據點。以1個步兵團為總預備隊。

右縱隊向淶源發起攻擊後,進展不順,於日停止攻勢,轉而集中兵力撥除外圍日軍據點,至6日攻克淶源外圍據點10餘處。8日,張家口日軍000餘人來援,右縱隊乃放棄淶源,改攻靈丘。10月9日,駐大同地區日軍向靈丘地區進犯,晉察冀軍區遂於10月10日結束淶靈戰役。這次戰役雖然未能收復淶源縣城,卻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先後攻克日偽軍據點16處,摧毀碉堡114座,殲滅日偽軍1600多人。

淶源戰役期間,冀中軍區集中10個營,共約8500人的兵力,發起了任河大肅戰役。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日寇不斷對冀中第團進行合擊,但冀中軍區內外線部隊密切配合,使日軍顧此失彼,完全陷入被動,在近0天的時間裡,冀中軍區的部隊作戰11次,連續攻克東固賢、良村、西劉莊等9個日偽軍據點,以傷亡57人的代價,殲滅日偽軍1456人,其中日軍805人。有力地鉗制了日偽軍的兵力,配合了淶源地區的作戰。

9月日,劉鄧所部第19師發起榆遼戰役。以第85旅附第團為右翼,攻取榆遼公路東段各據點;以第86旅、決死第1縱隊兩個團為左翼,攻取榆遼公路西段各據點;以新編第10旅為主組成平(定)遼(縣)支隊,破擊平遼公里和順南北地段,並鉗制遼縣之敵;以太嶽轄區第17、第57團組成沁北支隊,破擊白晉鐵路沁縣至分水嶺段,並鉗制敵人從白晉鐵路抽兵增援榆遼地區。

日時,左右兩翼部隊同時向預定目標發起攻擊,經8天激戰,攻克榆社、沿壁等據點。隨後,第19師主力轉攻遼縣。這時,從和順、遼縣西援的500多名日軍一路急行軍,向狼牙山的阻擊陣地發起猛烈進攻。擔任阻擊任務的第團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堅決抗擊。這路日軍見正面難以突破,就以主力迂迴到狼牙山主陣地的側後,這對擔阻擊的第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日軍突破了狼牙山阻擊陣地向左翼部指揮所附近逼近。八路軍總部遂決定結束戰鬥。

榆遼戰役,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遭到了八路軍第19師的殲滅性打擊,僅100多人得以倖存。榆次城內,日軍儲備夠用一年的糧秣、武器和彈藥,全部被八路軍繳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戰役第二階段,賀龍向彭德懷請示,第10師可否提前於9月15日開始行動。彭德懷同意了賀龍的計劃。

為了配合淶靈、榆遼地區作戰,賀龍決定組織部隊再次破襲同蒲路北段。要求第58旅破襲原平至寧武地段;獨1旅破襲忻縣至原平地段;特務團掩護後方聯絡。至9月7日,第10師控制了朔縣至原平之間的數段鐵路,使同蒲鐵路北段交通陷入癱瘓。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八路軍共作戰60餘次,攻克日偽軍據點1處,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

華北地區的日軍遭到八路軍近兩個月的連續打擊以後,深感八路軍抗日力量的強大,感到八路軍對其在華北駐軍的威脅。日本侵略軍為穩定華北的局勢,從10月上旬開始,陸續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從而開始了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作戰。

第三階段作戰從10月6日開始,八路軍主要進行反掃蕩作戰。日軍以獨立混成第4旅團、第6師團各一部萬餘人,連續“掃蕩”太行區榆社、遼縣、武鄉間的濁漳河東西地區,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企圖殲滅第19師主力和黨政軍首腦機關。

10月1日至7日,日軍駐蒙軍、第1軍、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15旅團、臨時混成第101旅團各部共萬餘人,分10路對平西地區的八路軍進行合擊。

11月9日,日軍第110師團等部1萬4千餘人,分數路“掃蕩”太嶽區,合擊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

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八路軍總部要求各根據地黨政軍民密切配合,堅決消滅進攻日軍的一至兩路,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粉碎日本侵略軍的“掃蕩”。八路軍各路部隊遂轉入反“掃蕩”作戰。

在太行山區根據地,第19師部隊透過關家腦、黃煙洞等戰鬥,粉碎了日軍對太行區的掃蕩。在平西區,八路軍主力部隊協同地方武裝,內外線相結合,廣泛開展遊擊戰爭,迫使日軍退出根據地。在晉察冀軍區,聶榮臻要求避免與日軍決戰,採取廣泛游擊戰,最大限度地消耗與疲憊日軍,使日軍行不得其時,住不得其所,食不得其飽。主力兵團在便於機動的地域集結,隨時抓住戰機,殲滅日軍一路或兩路,以轉換戰局。根據這一方針,在持續50天的反掃蕩中,先後斃傷日偽軍000多人。

11月中旬,日軍集中了駐晉西北的獨立混成第、第9、第16旅團和第6師團各一部,駐晉南的第7師團、駐晉東南的第41師團各一部共萬餘人,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全面掃蕩。日軍所到之處,許多村莊被燒光,許多家庭被殺絕。晉西北全區,有5000多群眾遭到日軍慘殺。在興縣,日軍把00多名男女老幼關進一間房子內,將他們活活燒死。

面對嚴峻的形勢和日軍的暴行,第10師和晉西北人民密切配合,實行空室清野,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游擊戰。同時集中一部主力,尋機殲滅小股日軍,並不時地將主力轉移到外線作戰,破襲日軍的交通線,襲擊日軍的據點,攻擊日軍的修路部隊和運輸隊,使日軍不得安寧。在這次艱苦的反掃蕩中,晉西北軍民先後作戰17次,殲日偽軍500多人,破壞公路15公里、橋樑座,日軍被迫全部撤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百團大戰於1940年1月5日,在反掃蕩勝利聲中結束。共計作戰184次,攻佔據點9個,入縣城11個、市鎮5個,斃日軍大隊長以上官佐永野千秋等19人、斃傷日軍066名、生俘日軍81名。斃傷偽軍515名、俘偽軍1471人。繳獲各種炮5門、各種槍支5800餘支,破壞鐵路470公里、公路1500餘公裡、橋樑隧道60多處,正太鐵路停運1個多月,同蒲鐵路北段兩次被截斷,平漢、津浦、北寧等鐵路同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八路軍傷亡17590人。

百團大戰提高了中共和八路軍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聲望。使日軍從此將戰略重點轉向對付中共領導的華北抗日根據地。使侵華日軍華北兵團增加到近40萬人,並且將華中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派往華北,以加強對華北敵後武裝的圍剿。這樣一來,大大減輕了正面戰場上國軍壓力。

由於中國戰場上國共兩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密切配合,日軍從此陷入正面戰場和後方佔領區兩面作戰的被動局面。面對這一局面,日本政府內部產生了巨大分歧,其中部分政治人物一度產生退出中國戰場,以謀求妥協或退出戰爭的思想。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