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回、戰長沙日寇受重挫守隨棗英雄勇殉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回、戰長沙日寇受重挫守隨棗英雄勇殉國

第四十四回、戰長沙日寇受重挫守隨棗英雄勇殉國

198年10月底,廣州、武漢相繼淪陷。自此,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均陷日寇鐵蹄之下。國民政府退往大西南、大西北地區,繼續進行對日戰爭。這些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地區,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後方。

11月下旬,國民政府軍委會先後在長沙、南嶽、西安召開會議。在會上,蔣介石確認中國抗戰的守勢時期已告結束,進入積極積蓄力量,伺機反攻的階段。決定採取戰略上以消耗戰為主,配合游擊戰,且發動有限度之攻勢,以牽制消耗敵人及策應我敵後遊擊部隊。加強敵後之控制,化敵後為前方,擴大面積之佔領,使敵人只能困點守線。以此來對抗日寇的“以華制華”策略。

軍事會議同時決定,減少指揮級數,廢除兵團、軍團兩級,改過去的7級指揮為4級指揮。國民政府針對日軍停止大規模戰略進攻的新形勢,調整了部署,決定將全國現有部隊的三分之一,佈置在前方對敵抗戰,抽調三分之一到後方整訓,以三分之一配備在遊擊區域,在敵人的後方擔任遊擊。

國民政府軍委會決定重新劃分戰區。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轄河南及安徽一部;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轄山西及河北一部;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轄蘇南、皖南及浙閩兩省;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轄兩廣地區;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轄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轄甘、寧、青及綏遠方面;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由薛嶽代理,轄湖南、鄂南及江西一部;

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轄陝西方面。

另在敵後設立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鍾麟。

199年,為配合對國民黨的誘降活動,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正面戰場華南和華中地區進行軍事進攻,以軍事壓力逼迫國民黨在政治上就範。

日軍為了鞏固已攻佔的武漢,維護並擴大長江下遊交通,切斷湘贛、浙贛鐵路間第三、第九戰區的戰略運輸聯系,決定進攻長沙。由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集團軍負責這一戰役。

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的日軍第11集團軍,所轄7個師團另1個旅團,共5餘萬人。以第、第1、第16等個師團的兵力,對付第五戰區,以第6、第101、第9、第106等4個師團對付第九戰區。整個部隊只能佔據武漢及其附近的交通據點。

這時,薛嶽升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轄51個師,其戰鬥人員為0萬。當時,南昌方面負責指揮的是第九戰區前敵總指揮羅卓英。正當他們對蔣介石令其對日軍發動攻勢,舉棋不定的月17日,日軍已完成對南昌攻擊的部署,並開始進攻。第九戰區倉促應戰。

從月17日至7日,日軍僅用了10天時間就攻佔了南昌。攻克南昌後,日軍認為中國守軍不堪一擊,以為大功告成,留下第101師團駐守南昌及其附近地區,第106師團控制南昌以西,其餘部隊向西追擊。

4月上旬,國民政府軍委會命令各戰區發動春季攻勢,第三、第九戰區奉命反攻南昌。日軍沒有料及,中國軍隊竟然會在一敗塗地之際,反攻南昌。

反攻南昌於4月日展開,5月7日,第7軍軍長陳安寶、6師師長劉雨卿親赴前線督戰。陳安寶軍長在姚莊腹部中彈以身殉國,劉雨卿師長身負重傷。在日軍步炮空結合的防禦下,國軍未能攻克南昌。但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4月上旬,為牽制南昌日軍,軍委會命令第五戰區從東、西兩面出擊平漢鐵路南段,打擊日軍。湯恩伯指揮的第1集團軍由湘北移駐棗陽,使日軍側背受到威脅,牽制了日軍南進長沙,北侵平漢線的戰略企圖。日軍為打破多面受敵的局面,發動了隨、棗作戰,命令第11集團軍在四-五月間發動戰役,並從長江下遊抽調兩個師團兵力支援。

得到兵力援助的日軍第11集團軍決定,由第16師團向漢水南部發動攻勢,切斷中國軍隊向西退卻之路。以騎兵第4旅團隨同第16師團沿漢水東岸推進,攻佔襄陽雙溝至河南新野一線,以切斷中國軍隊向河南退卻的道路。以第、第1師團為日軍主力,在信陽、應山、安陸、京山一線向襄東的隋縣、棗陽發動進攻。

隋縣、棗陽地區位於鄂豫邊境,東有大別山,北有桐柏山,西有荊山,南臨長江,中間有大洪山。它南可威脅武漢地區,又是川陝通道之屏障。這個屏障一旦落入日軍之手,中國抗戰大後方即失去屏障,而且東西部抗日力量的聯絡將被切斷。

5月1日拂曉,日軍分兩路向中國軍隊攻擊。第16、第1師團在空軍掩護下,在鍾祥、東橋、大龍向張自忠右集團軍所轄第7、第180、第1師進攻。日軍第師團也在炮、空火力掩護下,從徐家店向左集團軍所轄第84軍發起攻擊。另有一部日軍在沙洋附近進行佯攻。

為了保住隋棗地區,第五戰區李宗仁制定了反攻計劃:擬定此時乘機先以河防部隊、師向漢(口)宜(城)、京(山)鍾(祥)兩路出擊,牽制襄(陽)花(園)路方面之敵,爾後第五戰區左右集團軍率先大規模反攻。

9日,張自忠率右集團軍率先大規模反攻,日軍第1師團與之在田家集、耗子崗激戰。

14日,第五戰區部隊擊破日軍陣地,向日軍進行追擊作戰,克復唐河縣城。第68軍向桐柏之敵反攻,於16日拂曉擊潰桐柏之敵,從而克復桐柏。

5月1日,隋棗前線日軍在第五戰區部隊打擊下,向鍾祥、京山、安陸、應山撤退,第五戰區部隊尾隨追擊。15日,第五戰區部隊對隋棗地區日軍發起總攻擊,先後克復新野、唐河、棗陽、桐柏等地,日克復隋縣。8日,日軍第、第1、第16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分路敗退。隋棗會戰結束。

隋棗會戰日軍傷亡1.5萬餘人,並未達到作戰預期目的。中國軍隊正面戰場上,第一次打破了日軍的戰略企圖,收復了失地,取得了會戰的勝利。

199年9月,日本大本營決定撤銷原華中派遣軍司令部,1日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壽造為總司令,板垣徵四郎為參謀長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以統一指揮在華作戰部隊。駐武漢的日軍第11集團軍,改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直接指揮。

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於9月1日德軍突然攻擊波蘭,英、法等國對德宣戰而爆發。日軍在軍事上企圖利用二戰爆發,歐美無力他顧之機,打破中日雙方相對峙的僵局,先發制人,爭取主動,對中國軍隊發起聲勢浩大的攻擊。在政治上準備利用汪精衛,分化中國的抗戰力量。在軍事上決定對第九戰區發動進攻,攻佔湖南,威脅中國軍隊的補給。同時可掠奪湖南漁米之鄉的物資,廣開財源。

第11集團軍岡村寧次司令官,為打擊中國軍隊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最短時間裡,捕捉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再打通粵漢鐵路,在湘西屯兵,與鄂中日軍遙相呼應,壓迫中國軍隊早日投降,以結束中國戰事。

日軍採取聲東擊西戰略進行迷惑宣傳,加緊調兵遣將。日本報紙、廣播電臺裝模作樣大肆叫嚷,日軍將進攻福建及宜昌,而第11集團軍主力,則秘密加速向湘贛集結。

9月1日,岡村寧次指揮部進駐咸寧,集中了第6、第、第10、第106共4個師團的全部及上村支隊、奈良支隊共10多萬人。在海空軍有力配合下發動進攻。岡村寧次在這次戰役中的主要目的,是想把關麟徵第15集團軍包圍且殲滅在平江周圍。

其部署為:前有第6師團向汩羅江南面高地進逼,後有上村支隊偷偷插入第15集團軍背後切斷退路,左有洞庭湖,右有奈良支隊由平江方向從右翼向左迂迴,形成對第15集團軍的包圍圈。同時,日軍第師團在鄂南由通城進攻,切斷第九戰區贛北與湖北之間的聯絡,可全力協助消滅國軍第15集團軍。同時命令中井指揮贛北日軍各部,拖住贛北國軍第19集團軍。這是岡村寧次的如意算盤。

中國第九戰區擔負守衛湖南省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為阻止日軍進攻長沙,第九戰區在長沙以北藉助新牆河、汩羅江、撈刀河、瀏陽河等天然屏障,設下了好幾道防線,以狙擊日寇於湘北及贛北地區。動員民工將山間小道也挖窄,堅壁清野,叫日軍得不到好的補給,以限制日軍機動性強的優勢。

9月18日,日軍主力在空軍援助下,岡村寧次親自指揮向新牆河以北的守軍第5軍攻擊。中國軍隊本著逐次抵抗,消耗敵人之方針頑強抗擊,在失去陣地情況下採取肉搏方法奪回陣地。在草鞋嶺陣地,中國守軍戰到僅剩一名新兵仍堅守國土。日,中國守軍在不斷增援日軍的攻擊下,被迫放棄草鞋嶺等陣地,主力退至新牆河南岸。

9月日,日軍第6師團從七步塘附近,強渡水深過膝的新牆河。中國守軍在日軍走到河中央時,出敵不意地痛打落水狗,日軍死傷慘重,聯隊長山村治雄也被擊斃。瘋狂的日軍立即出動十幾架飛機,狂轟濫炸中國陣地,一時間塵土飛揚,血肉橫飛,工事大多被摧毀,許多守軍被炸犧牲。但並沒有後退,而是趁敵重渡新牆河之際奮起抗擊,日軍8次強渡新牆河皆失敗。

面對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日軍竟施放大量毒氣彈,南岸的中國守軍中毒者眾多,有的陣地守軍全部被毒死。在中國戰場上,施放毒氣是日軍的一貫做法,每當戰鬥進入關鍵時刻,日軍就向中國陣地上施放毒氣。

日軍奈良支隊,在國軍第5軍195師111團第三營陣地比家山、草鞋嶺對岸強渡。守軍1個營面對的是1個旅團日軍,營長史思華率全營官兵頑強迎戰,當全營傷亡過半之際,195師師長覃異之電話令史營長“如無法支援,不得已時可向東靠。”

史營長回答:“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全營全部戰死。日軍奈良支隊付出了沉重代價後,才從比家山、草鞋嶺渡過新牆河。

上村支隊在日海軍艦艇支援下,於日晨在汩羅江附近的營田等處登陸。日軍為迷惑守軍,事先施放煙霧彈,守軍第95師在日軍已上岸時才發覺。雙方展開激戰,日軍又施放毒氣,營田鎮化為焦土,附近的村落被炸光,日軍於日下午攻佔營田。

薛嶽接到營田失守的訊息大為震驚。立即派第19師和第95師反擊日軍於堆三咀。命令他們要不避任何犧牲,將營田方面日軍壓迫至湖岸邊殲滅。

第15集團軍司令官關麟徵此時更加焦慮,日軍第6師團從正面,奈良支隊從右邊向他壓來,現在日軍又抄他的後路,有陷入三面被圍,一面臨水絕境的危險,急告薛嶽要求撤出包圍圈。經薛嶽允許,第5軍、第70軍、第7軍除留下部分留守原據點,其餘全部撤回第二線陣地。

9月5日,國軍最高統帥部下達湘北作戰的命令:保持幕阜山根據地,襲敵側後,敵如正面進攻長沙時,在鐵路正面,可逐次抵抗消耗敵人。換取時間,俟敵深入長沙附近時,以有力部隊相機予以打擊,爾後根據情況,該戰區主力逐次轉移至株洲、瀏陽、醴陵地區。於是,第九戰區奉命迅速將兵力向長沙及以東地區集結。

5日,日軍一部偽裝成中國難民,在中國守軍結合部間隙偷渡汩羅江,侵入新市,取得了汩羅江南岸陣地。

6日,在大量飛機的掩護下,日軍向汩羅江南岸守軍第二道防線猛攻,中國守軍與日軍激戰數日,頑強抵抗,在時間、兵力及物資上消耗了日軍,日軍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軍事最高統帥部於6日決定,在長沙附近與日軍主力決戰。電令第九戰區:準備以6師兵力,置長沙附近,由薛長官親自指揮,襲擊向長沙方面突進之敵,予以嚴重打擊。

薛嶽根據蔣介石之指令,將戰區以一部埋伏於福臨鋪、橋頭驛附近及其以北地區,以有力部隊控制於金井及福臨鋪以東地區,俟敵進入伏擊區域,突起包圍敵人而圍殲之。

9日,當日軍主力進入伏擊圈後,埋伏在福臨鋪附近的中國軍隊萬槍齊放,日軍措手不及,死傷500多人。雙方在福臨鋪展開拉鋸戰。下午時,日軍增兵千人對195師第一營陣地進行猛攻,仍不成功。日軍又增加千人,向195師111團陣地分頭攻擊。經激戰,日軍仍沒有進展。195師在日軍援兵趕到後,迅速在上杉市附近佈防。

0日,當攻佔了福臨鋪的日軍向上杉市進軍時,又遭到195師伏擊,激戰一天,日軍被殲滅700餘人。日軍第6師團連續遭到伏擊,死傷慘重。

同日,日軍越過撈刀河直撲長沙以北0公里的永安市,與守軍第5師激戰,日軍攻佔該城。此時,日軍進軍的直線距離已達10公里以上,長沙以北大部分為日軍攻佔。日軍在漫長戰線上不斷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與狙擊。日軍“捕捉敵軍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的計劃已成泡影。

岡村寧次見中國軍隊向長沙集結,贛北、鄂南策應湘北戰場的日軍,也不斷遭受打擊。於是,決定於10月1日實施退卻,使蔣介石在長沙附近集殲日軍的計劃未能實施。

10月日,關麟徵見日軍撤退,即放棄在長沙附近與日軍決戰的計劃,命令第15集團軍急速追擊日軍,準備在汩羅江南岸圍殲日軍。下午,6000餘日軍在上杉市被守軍195師夾擊,死傷慘重,守軍收復上杉市。

這時,薛嶽向各部隊發出命令,猛烈追擊日軍,同時又令已深入敵後的各挺進部隊,破壞日軍交通,阻擋其實施退卻計劃。

10月5日,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全線撤退。由於情況緊急,退卻令是飛機空投下達的,該機被中國軍隊擊落,國軍於是得知日軍命令內容。由此加緊對敗退日軍的攻擊,使得日軍傷亡慘重,一路潰不成軍。

10月8日,第195師到達新牆河南岸,佔領了鹿角、榮家灣、新牆等重要陣地,正面日軍已先渡河北上了。10月10日,雙方又恢復到9月18日前陣地。

天的激戰,雙方傷亡很大,日方自己估計傷亡在萬人以上。中國軍隊傷亡失蹤達409人。從抗戰的全域性看對中國有利,日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原訂殲滅第九戰區主力計劃破滅,消耗了大批武器與兵力,又不得不退回原地。這是中國軍隊繼隋棗會戰後,再一次打破了日軍的進攻計劃。

1940年4月中旬,日軍因兵力不足,放棄麻城、奉新、靖安等據點。抽調第6師團及贛北第40師團各一部,加上原駐鄂省的第、第1、第9師團陸續向鍾祥、隋縣、信陽等地集結。日軍第11集團軍企圖第一期作戰以棗陽為中心,在漢水東岸的棗陽周圍構成幾個包圍圈,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第二期作戰在漢水西岸,實行兩翼包圍,將漢水右岸中國守軍消滅在宜昌附近。

5月1日,日軍由信陽、隋縣、鍾祥發動進攻,在信陽與隋縣的日軍又兵分兩路推進,五路日軍企圖合圍中國軍隊,軍情十分緊急。

為阻止日軍西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4月中旬就制定了會戰計劃:以江防軍郭懺部利用襄河、東荊河右岸陣地拒敵渡河,不得已時退到荊門、當陽東南地區與敵決戰;右集團張自忠部守備襄河河防及大洪山地區,以部分兵力固守襄河西岸地區,鞏固大洪山南側各要隘,主力配置於長壽店以北地區,迎擊敵人進攻;中央集團黃琪翔負責隋棗地區下面防務和桐柏、大洪兩山的游擊戰;左集團軍孫連仲部負責迎戰信陽方面之敵;機動兵團湯恩伯部擔任側擊西犯之敵任務,集結於棗陽東北地區;大別山遊擊軍李品仙部,負責對沿江據點和平漢路南段的游擊戰。

棗宜會戰開始後,日軍第1、第、第9、第15、第40、第6師團等部,分別由信陽、隋縣、鍾祥三地突破第五戰區臨時陣地,向棗陽方面進行包圍。

第五戰區除以一部正面抵抗,一部固守桐柏山和大洪山,主力向側翼機動,力爭外線阻敵。由於中國軍隊已跳出日軍合圍圈,日軍合擊企圖撲空,8日,日軍攻陷棗陽。

日軍攻陷棗陽後,蔣介石估計日軍會向原陣地退卻,遂令李宗仁乘敵退卻之有利時機,發起反攻。5月10日,第五戰區部隊開始向棗陽日軍反擊,第、第1集團軍由北向南攻擊,第、第9集團軍自南向北攻擊,第9軍等部由西向東攻擊。至1日,迫使日軍向棗陽以南收縮。

第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部由由宜城東渡襄河,向日軍出擊,在棗陽南瓜店地區予日軍以重創。15、16日,日軍以重兵向張自忠部反撲,雙方展開激戰,傷亡慘重。戰至16日下午1時,日軍攻佔南瓜店陣地,張自忠身中數彈,為防止落入日軍之手,撥槍自殺,壯烈殉國。

張自忠上將是國軍抗戰陣亡的最高將領,他雖然在抗戰初期平津作戰沒有建樹,但在此後的徐州、武漢會戰,兩次隋棗戰役中都立下了不朽的戰功。他是抗戰中中國軍人的典範,為紀念這位抗戰英雄,全國許多重要城市都有以其命名街道和地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中國軍隊發起反擊後,一度收復信陽、棗陽等地,使日軍陷入被動。

5月5日,日軍準備地二期作戰,下達了準備渡漢水的命令。5月1日晚,日軍渡河進攻襄陽。國民政府軍委會命令第41軍死守襄樊。同日,日軍攻佔襄陽。

同時,日軍第、第9師團分兩路進攻宜昌。

6月日,軍委會命令第41軍反攻襄陽。軍委會將第五戰區分為左右兩個兵團,李宗仁兼右兵團長官,轄孫連仲、湯恩伯、劉汝明、孫震等部。陳誠兼任左兵團長官,轄馮治安、王敬久之江防軍各部。

6月日,第41軍之1師克復襄陽。4日,第14師克復南漳。

由於日軍企圖在宜昌以東地區圍擊國軍襄西部隊。為適應戰鬥需要,國民政府軍委會把長江兩岸劃分為第六戰區,軍委會政治部主任陳誠任司令長官,孫連仲任副司令長官。與第五、第九戰區相互密切配合。

10日、日軍下令攻佔宜昌。守備宜昌的國軍第18軍與日軍第1師團激戰兩天,傷亡慘重。日軍於1日攻陷宜昌,中國軍隊退守宜昌以西陣地。

國軍第、第1集團軍在日軍第、第9師團由襄陽南下時連克襄陽、宜城,進入荊門、當陽地區。17日,第18軍一度克復宜昌,4日,改變計劃的日軍死保宜昌,與守軍展開激戰後再度控制宜昌。中國軍隊由此而在江陵、宜昌、當陽、鍾祥、隋縣、信陽以北一線,對集結於當陽與襄陽附近的日軍形成包圍態勢,與日軍對峙。

棗宜會戰共殲日軍.5萬餘人,中國軍隊死傷和失蹤近6萬人。

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張自忠將軍贏得了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5月8日,重慶舉行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自執紼。

駐守武漢的日軍第11集團軍,兩次南北出擊,均未達到預期戰略目標,反而損兵折將。就在其準備再次發動攻勢時,在華北戰場上,日軍遭受重大打擊,一時間陷入混亂,為此,日軍決定調整部署,並且決定將岡村寧次調往華北。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