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回中原相持新四發展上高會戰巖永斃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五回中原相持新四發展上高會戰巖永斃命

第五十五回中原相持新四發展

上高會戰巖永斃命

1940年夏秋,國際風雲變幻急劇。

在歐洲,德、意法西斯勢力十分囂張,德國軍隊全面進攻法國,義大利對英國和法國宣戰。在法國迅速戰敗後,貝當政府向德國法西斯投降。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大陸,德、意法西斯軍隊席捲大半個歐洲。

在亞洲,日本法西斯受德、意法西斯瘋狂侵略擴張的鼓舞和刺激,日軍大本營和政府聯席會議,於7月7日正式透過了《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強調對已經陷入泥潭的侵華戰爭要抓住良機努力推進。

9月7日,日本與德、意在柏林簽約,結成軍事同盟。日軍為了迅速結束侵華戰爭,抽出兵力繼續南進,向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擴張,即以從南寧、龍州撤兵為誘餌,對國民黨政府進行各種誘降活動。

11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做出《處理中國事變綱要》。強調除繼續進行武力作戰外,應採取斷絕英、美的援蔣行為,調整日蘇邦交等一切政治和軍事手段,力求摧毀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迫使其迅速屈服。實現“汪蔣合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打擊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美國和蘇聯也簽訂了聯防協定。在亞洲、太平洋方面,美國和英國想方設法牽制日軍南進,利用種種方式贊助中國抗日。1月日,美國國會透過一項議案,決定給國民政府1億美元鉅額貸款,還派遣了一批專家到中國,援助國民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英國於10月8日重新開通滇緬公路,香港交通也正式開放。

蘇聯為避免東西兩線受敵,也給蔣介石大量貸款,支援各種物資,派遣軍事顧問,積極援助國民政府抗日。蘇聯政府在派崔可夫等人到中國擔任軍事顧問的同時,還給國民政府提供了飛機50架、大炮近00門,汽車500輛以及相應的裝備物資。

在風雲際會的國際舞臺上,由於中國軍隊在對日戰爭中的不俗表現和團結抗日的堅強意志,使蔣介石成為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受到各方面的關注。

蔣介石利用同日本談判這張牌,來壓英、美和蘇聯,企圖從這些國家得到更多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同時利用英、美、蘇聯支援中國抗戰這張牌,在同日本的談判中討價還價,以拖延時日。

蔣介石更沒有放棄對中共及其軍隊的限制,不斷發展的八路軍、新四軍始終是他的心腹之患。此時,他把**重心從華北轉向華中,抓緊策劃襲擊皖南新四軍領導機關及其所屬部隊。

1940年7月1日至8日,國民黨五屆七中全會結束後,蔣介石指派何應欽、白崇禧同周恩來、葉劍英談話。這次談話的要點,一個是陝甘寧邊區問題,中共主張按現狀劃界,國民黨只承認邊區包括18個縣;另一個是軍隊的編成問題,中共提出要求八路軍編為個軍9個師的方案,國民黨不肯接受;再一個是八路軍、新四軍的作戰區域問題,是這次談判的中心問題。國民黨為限制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發展,要求八路軍、新四軍都開到黃河以北,想使日軍在狹小的圈子內有可能消滅八路軍、新四軍。

毛X東明察秋毫,根據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原則上同意劃界,但指示周恩來談判時必須堅持六個條件。即:各黨派在全國的合法權;人民在全部敵佔區的遊擊權;八路軍、新四軍有正規軍的足夠戰區(華北五省);八路軍、新四軍有足夠的補給;中共有冀、察兩省的行政領導權和其他游擊區的行政權;八路軍、新四軍有發展保證(擴充補給)。

7月16日,國民黨向中共方面提出“中央提示案”的書面檔案。其中提出:

劃陝甘寧邊區範圍,改稱陝北行政區,暫時隸屬行政院,歸陝西省政府指導;

取消冀察戰區,其河北、察哈爾兩省及山東省黃河以北地區併入第二戰區,仍以閻錫山為司令長官,以朱德為副司令長官,秉承軍事委員會命令,指揮作戰;

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全部開到前條規定的地區之內;

八路軍準編為個軍6個師,個補充團,另再增兩個補充團。新四軍準編為兩個師。此外,所有縱隊、支隊及其他一切游擊隊,一律限期收縮,不準自由成立抗日部隊,不得在原駐各地設立留守處、辦事處、通訊處等其他類似機關,不得留置部隊或武器彈藥於原地。

這時,八路軍、新四軍的武裝力量已經發展到50萬人。為了限制中共抗日武裝,這個“中央提示案”還規定,整編以後,八路軍、新四軍每個師為個旅4個團建制。這樣,國民政府允許八路軍、新四軍準編的8個整編師僅為10萬人。其意圖很明顯,縮編八路軍、新四軍,把八路軍、新四軍全部趕到黃河以北土地貧瘠而狹窄的冀察地區,這裡是日本軍隊所佔據的地區,讓日軍殲滅八路軍、新四軍。

這個“提示案”引起了毛X東、周恩來等人的高度重視。周恩來乘飛機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報告了詳細情況。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了四次會議,聽取周恩來關於南方局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制定對策。

從8月8日開始,周恩來先後同蔣介石、白崇禧、何應欽進行會談。周恩來稍作讓步。但蔣介石、白崇禧寸步不讓,堅持要求八路軍、新四軍一律開到黃河以北,游擊隊留在當地,交給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對此,周恩來也加以拒絕。

9月,周恩來向國民黨提出關於調整作戰區域以及遊擊部隊的三項辦法。一是擴大第二戰區到山東全省及綏遠一部;二是給八路軍、新四軍及各地遊擊部隊全數發餉;三是各游擊隊留在各戰區劃定作戰界線,分頭擊敵。

周恩來提出的要求,被國民黨方面擱置起來了。

正在此時,日軍調集兵力5000餘人,在飛機機群掩護下,由南陵向銅陵、繁昌地區新四軍“掃蕩”,新四軍在葉挺率領下奮起抗擊,給日軍以猛烈攻擊,消滅日軍數百人。7日,日軍東轉大嶺、小嶺並向涇縣縣城進犯,守軍第5師棄城潰逃,涇縣縣城陷落。新四軍軍長葉挺率部追至涇縣,在涇縣南關與日軍激戰。8日,新四軍繼續猛攻,日軍潰敗,焚涇縣縣城南門阻止新四軍追擊,經北門向南陵退去。9日,新四軍克復涇縣,並向南陵攻擊。

此戰,新四軍共殲滅1000多日軍,擊潰了日軍的“掃蕩”,新四軍再展軍威。

新四軍自建軍以來,各部在抗戰中不斷開闢新根據地,打擊日軍,同時也擴大了自身的武裝力量。除彭雪楓部發展到1.7萬人之外,還有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東進不力,199年5月5日,葉挺親至廬江東湯池,建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加強和統一江北地區新四軍部隊的領導,由張雲逸兼任指揮,徐海東任副指揮,賴傳珠任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6月,江北指揮部整編部隊,由徐海東兼任第4支隊司令員。以第4支隊第8團為基礎成立第5支隊,司令員羅炳輝,政委郭述申。充實加強了江北遊擊縱隊,司令員孫仲德、政委黃岩。

部隊整編後,第4、第5支隊分別開赴津浦路西、路東地區開展遊擊戰爭,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第4支隊開闢了定遠東南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據地。第5支隊開闢了以來豐半塔集為中心的津浦路東根據地,兩個支隊的兵力增至1萬多人。並於1月下旬粉碎了000餘日軍的掃蕩。

1940年月,新四軍第4、第5支隊取得了半塔集自衛戰勝利。9月5日至17日,粉碎了日偽軍1萬餘人對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圍攻和掃蕩,鞏固了皖東抗日根據地。

199年1月,***率新四軍兩個遊擊中隊和幹部隊共計不足00人,自河南確山竹溝出發,挺進鄂豫抗日前線。6月,與陳少敏所部信陽挺進隊會師,統一成立新四軍豫鄂獨立支隊。***任司令員,陳少敏任政治委員(後由陶鑄代理)。1940年1月,將鄂豫邊區各地抗日武裝合編為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任司令員,朱理治任政治委員。隨後,鄂豫挺進縱隊向大別山進軍,年底建立了鄂豫邊根據地,部隊發展至1.5萬餘人,為中原地區堅持敵後抗戰打下了基礎。

新四軍第1、第支隊在向敵後發展的鬥爭中,打擊了日偽軍,壯大了自己。江南部分到1940年,部隊由出發時的4000餘人,發展到1.4萬餘人。

在皖南,199年,譚震林率新四軍第支隊開赴銅陵、繁昌一帶開展遊擊戰爭,向日軍進行了00多次戰爭,部隊也發展到近萬人。1940年4月和10月,皖南新四軍粉碎了日偽軍兩次大規模掃蕩,鞏固了皖南抗日根據地。

到1940年底,新四軍已發展到近10萬人。華中抗日根據地已擴大到大江南北許多地區,根據地人口達100萬。

中共武裝力量在抗戰中的迅速擴大,引起了蔣介石集團的不安。蔣發現中共軍隊經國民政府承認發餉者,只有個師4.5萬人,而實際上卻有50萬人。此時,由於百團大戰後,日軍將戰略重點轉向華北,對國民黨軍的壓力大大減弱,國民黨軍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對付中共及其武裝力量。

蔣介石已處於德、意、日和英、美以及蘇聯這三個陣線的爭奪之中。他自居成都,讓其夫人宋美齡及親英美派親近英、美;讓桂永清、朱家樺拉攏德、意;又讓親日派與日本談和;讓孫科與馮玉祥親蘇。則指示何應欽與白崇禧積極**。

1940年10月19日(皓日),蔣介石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的名義,致電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命令黃河以南的中共軍隊限1個月內,全部開到中央提示案第三問題所規定的作戰地境內,即黃河以北。將抗戰以來國共軍事摩擦的根源歸結於八路軍、新四軍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不尊編制數量自由擴充;不服從中央命令破壞行政系統;不打敵人專事吞併友軍。

日軍自199年月下旬攻佔南昌後,中日雙方軍隊為爭奪南昌及外圍據點多次針鋒相對,高安數次易手。日軍在佔據武漢後,贛北與鄂南成為南方防線第一前線。由於這塊地盤處於長江以南,是半壁江山的天然屏障。襄河兩岸、長沙外圍、贛西上高與高安之間,浙江紹興與衢州一線,成為中日軍隊必爭之戰略要地。

日軍企圖分路合擊上高,得手後爾後東渡贛江,侵佔半城、樟樹,掃蕩贛江兩岸,攻擊第九戰區第19集團軍來鞏固南昌及其外圍,最終使所謂的“鄱陽湖掃蕩戰”目的大功告成。

1941年月,日軍第、第4師團、池田混合旅團及遠藤少將指揮的第飛行團組成的掃蕩部隊5萬餘人,飛機百餘架、坦克40餘輛,分三路合擊第19集團軍指揮部上高。

早在1940年5月,國軍第九戰區就擬定了反擊南昌的作戰計劃,如果日軍進犯高安、上高、萬載,那就將其誘入分宜、上高、宜豐而殲滅之。其戰略部署為:

第70軍李覺部為左翼誘擊兵團,誘敵深入第一陣線,由瑞洪沿撫河右岸經錦河南岸至裡塘一線為第二陣線。第二陣線利用有利地形不斷抗擊,然後突然穿插敵右側以截斷日軍後方交通。

劃歸羅卓英指揮的第49軍劉多荃部為右翼兵團,從贛江東岸秘密出擊,左右兩翼部隊密切配合,在外圍包抄敵軍。

決戰兵團由第74軍王耀武部擔當,當左翼李覺部將日軍誘入第三陣線,自青嵐湖南岸勘頭王起至豐城,跨贛江西岸至錦江北岸泗溪至九仙湯一線時,各兵團一鼓作氣,集中優勢兵力與敵決戰,將敵殲滅。

1941年月15日晨,日軍櫻井指揮第師團,由北路從義安分兩部撲向我軍第70軍李覺部正面,自安義向奉新、棠浦進攻;中路日軍第4師團自南昌以西萬壽宮附近沿錦江北岸向高安、上高進攻;南路日軍第0獨立旅團自錦江、贛江合流處的夏口南渡錦江,向灰埠方向進犯。

北路日軍第師團發起進攻後,中國軍隊憑藉潦河兩側高地進行抵抗,並後退誘敵,使日軍渡過錦江。18日,日軍進佔贛西上富後,認為協助第4師團作戰任務已完成,遂後撤,準備於4月中旬調華北進攻八路軍。中路日軍於月17日攻佔高安,並向官橋、泗溪進犯,另一路向樟樹、泉港進犯。

中國軍隊死守上高外圍核心陣地。南路日軍於月15日突破錦江南岸,向豬頭山等地進攻,被中國軍隊阻於來春嶺、豬頭山一線。1日,經灰埠渡過錦江北岸與中路日軍會合,向第19集團軍陣地泗溪、棠浦進攻。第19集團軍以第74軍堅守中心陣地,以第49、第70軍由南向北向中心壓迫、包圍日軍。

月日至4日,日軍第4師團由師團長大賀親自督陣,在數百架飛機掩護下,向上高地區守軍第74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74軍拼死力拒,雖血肉紛飛,傷亡慘重仍不後退。4日戰況最為激烈。日軍出動飛機百餘架,反覆狂轟第74軍第57師下陂橋陣地和第58師白茅山陣地,投彈1700餘枚,守軍陣地大部被摧毀,人馬傷亡慘重,第74軍預備隊先後與敵肉搏7次,斃敵000餘人。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第70、第7、第49軍已進至日軍側後,形成包圍之勢。

4日,日軍第4師團突圍未成,大賀急電漢口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求援。第11集團軍司令部急調北路第師團緊急馳援。第師團一部自奉新再犯伍橋河、村前街,分頭向棠浦、官橋急進,以圖解第4師團之圍。

中國軍隊放開左翼,讓增援日軍與第4師團會合於棠浦後,再度包圍之。

月6日,中國軍隊展開反擊,第57師推進至泗溪、良口一線,壓迫日軍之左翼;第58師收復豬頭山、羅坑等地,包圍敵之右翼;新15師進擊南坑、羅南坑;第107師克復胥家陵、亙離樓、謝西等地。這樣,日軍被合圍在南北直徑不滿5公里之圈內。

7日,日軍後退無路,盡全力從我軍薄弱環節謝樓附近突圍。中國軍隊乘勢攻擊,佔領第4師團師團長大賀指揮所畢家。8日,國軍第74軍進迫官橋,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並克復官橋。

9日,中國軍隊以第49軍為右追擊軍,沿湘贛公路經高安、大城向牛行追擊;第74軍為左追擊軍,沿伍橋河、奉新向安義追擊。0日,日軍殘部潰逃。1日,中國軍隊克復高安。4月日克復奉新、萬壽宮,恢復戰役前態勢。上高會戰結束。

上高會戰,第19集團軍收回原有陣地,並佔領戰略要地萬壽宮及安義外圍的長埠、安埠、午州、伏桶山等地。日軍第師團幾乎全軍覆沒,該師團步兵指揮官巖永少將斃命,擊斃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15000餘人。繳獲軍馬800餘匹,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擊落飛機1架。日軍北調的第師團傷亡過半,從而減輕了華北戰場八路軍的部分壓力。就在日軍在南昌外圍與國軍作戰的同時,日本的南進戰略基本形成。那麼,為實現這一戰略,日軍將採取哪些行動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