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回謀大局中國求美援當漢奸南京建偽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回謀大局中國求美援當漢奸南京建偽府

第五十四回謀大局中國求美援當漢奸南京建偽府

中國的抗日戰爭處在國際局勢大變動的複雜環境中。正確把握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為中國抗戰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無疑是抗日戰爭中外交策略的重要方面。在堅持正面戰場對日作戰的同時,蔣介石密切關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捕捉每一個有利於中國抗戰的轉機。

中日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以後,期間幾乎每日都在發生戰鬥,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難以自撥。在正面戰場上,從199年到1941年間,中日接連打了南昌會戰、三次長沙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上高會戰等十餘次重大戰役。每次會戰,日軍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戰役目標,最後又不得不退回原地。同時,日軍出動大批飛機,對國民政府後方重慶等地,進行了瘋狂的轟炸,給大後方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中國軍隊也沒有能力進行全面的反攻。

面對這樣的對峙局面,中日雙方都需要從國際方面尋求盟友,從而打破這一局面。從全球局勢看,美國的趨向十分重要。1940年6月,蔣介石讓沒有擔任職務的宋子文,以“私人代表”身份出使美國。宋子文的主要任務就是獲取美國的支援。他充分利用宋氏家族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致力於“在總統左右樹立各方助手”,除了與美國財長摩根索等政府要員建立深厚私交外,宋子文還審慎挑選了一批同政府部門有密切聯系的人員,如退役軍官、政府職員、以及羅斯福的遠房親戚。這些人後來成為“援華院外活動集團”的最初班底。

對於宋子文的做法,美國人理解為:這“反映了他的家族愛搞陰謀政治活動這一特點,也反映了中國流行的信念,即認為有權有勢才能支配所接受的援助”。

當時,美國雖然號稱“中立”,其實是在做參戰前的準備工作,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支援英國與希特勒抗衡。羅斯福心裡十分明白,具有戰略眼光的羅斯福此時正在謀劃新的世界,他要確立美國的國際霸主地位。因此在他看來,絕不能讓英國倒下,要讓德國在與英國的戰爭中進一步削弱,還要讓英國在戰爭中進一步衰落,最終成為美國在歐洲的跟班。美國國會內的多數人,仍然抱著發生在遠東的中日戰爭與美國無關的觀點。

1940年9月日,日本出兵佔領越南北部,大大刺激了美國。9月5日,美國同意借給中國500萬美元;次日,美國又宣佈了對日本禁運廢鋼鐵。蔣介石抓住這個機會,召見美國駐華大使詹森,要求美國再多提供貸款,此時美國尚未認識到,中國抵抗日本對遠東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1940年9月7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在柏林簽訂了結成軍事同盟的《柏林協定》,規定三國彼此承認德意在歐洲和非洲,日本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建立“新秩序”的特權。而且每一個締約國保證,如果遭到當時還沒有介入戰爭的國家的進攻,就互相支援。協定明確把蘇聯排除在外,其目標無疑是美國。

獲得這個訊息,蔣介石很興奮,他對身邊的人說:“德、意、倭三國同盟,果已實現,此在抗戰與國際形勢上於我實求之不得者,抗戰必勝之局已定矣!”

三國盟約的訂立,使法西斯國家與英美等國雙方陣線漸趨明朗,國民政府不失時機地展開了外交攻勢,試圖以中、美、英結盟來對付日本。

11月9日,蔣介石分別接見美國駐華大使詹森和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當面交出一份中、英、美三國合作方案。蔣在方案中提出三項原則和四項具體相互協助專案:中國堅持執行九國公約規定的門戶開放政策;反對日本獨霸亞洲的所謂“大東亞新秩序”;在認定中國獨立、自主的基礎上,作為遠東及太平洋地區之和平基礎。

四項相互協助專案是:發表宣言後,英美兩國即共同分別借款與中國,以維持中國之外匯與法幣信用。此項借款總額為美國億至億美元;由美國每年以信用貸款方式給中國戰鬥機500——1000架,但本年(1940年)內先運華00至00架。此外,由英美兩國供給中國其他武器;英美派遣軍事與經濟、交通代表團來華,組織遠東合作機關;英美與日本,或英美兩國中任何一國與日本開戰時,中國陸軍全部參戰,中國全國空軍機場,聯軍亦可使用。

儘管美國拒絕了蔣介石結盟的建議,但羅斯福擔心“蔣汪之間正在進行一些活動”,要求摩根索迅速向中國提供1億美元貸款,他對國務卿說:“這是生死悠關的大事,如果我不去做,就可能意味著遠東爆發戰爭。”

美英兩國為了保護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利益,一直避免與日本交戰。羅斯福認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安全,要維護一個獨立中國政府的存在,它最好既不受日本控制,也不受蘇俄控制,在戰爭結束後,只有美國來取代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地位。

日本加入法西斯軸心國聯盟,進佔越南北部,直接危及英國通往新加坡、馬來亞、印度的殖民地生命線。為抵制日本霸佔東南亞,英國隨後也貸給國民政府1000萬英鎊。

美國《時代》雜誌社社長說:“中國為1億美元答應把11萬5千名日軍牽制在戰場上,讓日本龐大的海軍繼續封鎖中國海岸,使侵略者向鄰近的美國勢力範圍的進攻放慢了速度。按照這種價格,這筆買賣是非常合算的。”

同時,史丁生和馬歇爾同意調撥100架殲擊機幫助保衛滇緬公路。這些措施旨在使中國能繼續戰鬥下去,有助於制止日本向南攻擊法國、荷蘭和英國的領地。

1月9日,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把中國列入民主制度的範圍,並高度評價了中國的抗戰。他說:“在亞洲,中華民族進行的另一場偉大的防禦戰爭則在拖住日本人。”“我們有些人樂意相信歐洲和亞洲的戰爭同我們無關。然而,不使歐洲和亞洲戰爭製造者得以控制通向本半球的海洋,乃是對我們最為生死悠關的問題。”

“經驗證明,任何人都不能靠撫摸把老虎馴服成小貓,不能姑息殘忍行為。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制度的偉大兵工廠。”

月底,羅斯福要求外交、財政部及陸海軍各部門,尋找可行途徑,向中國儘可能提供軍事援助,他本人同陳納德等商談了各種秘密空戰計劃。

1941年1月6日,羅斯福向國會提出《軍火租借法案》,此法案是為援助英國而提出的,但國會允許總統向其認為對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租借武器和物資。月15日,羅斯福發表講話說:“億萬中國苦難人民,在抵抗割裂其國家的奮鬥中,已表現出非常的意志,他們透過蔣委員長要求美國的援助,美國已經說:“中國應當獲得我們的援助。”

美國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後,蔣介石即催促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兌現。月1日,宋子文向美國正式提出三項具體援華辦法:幫助中國建立有一千架飛機的現代空軍,由美國提供飛機、技術訓練和飛行員;幫助訓練並裝備中國陸軍0個師;幫助中國修整及建設滇緬公路等對外交通補給線。4月6日,羅斯福打電報給重慶國民政府:“業已批准4500萬美元的對華援助,包括有鐵路、交通器材、卡車、汽車、兵工器材等類。至於飛機和其他專案正在研究中。”

已經走上了不歸路的汪精衛瞭解到,日本軍部與“興亞院”的真實意圖,無非是借汪建立一個與“滿洲國”一樣的傀儡政權,用中國人代日本人奴役中國人民時。汪大失所望,感到十分尷尬,氣得嗷嗷叫,經常對左右人員發洩積澱的怒火,特別是褚民誼之流。

繼近衛之後的平沼內閣,對汪偽的態度非常冷漠。此時日本侵華戰爭,因佔地之廣,防守之難使日本兵力明顯不足,傷亡不斷增加,日本軍隊已經深陷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為了有效地鞏固在中國的“戰果”,他們一方面從事戰爭,另一方面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又親赴香港與重慶方面進行密談。侵華大本營“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也派今井武夫在香港與宋子文商談。

汪精衛以為日本會在“近衛原則”下,既主動撤兵又不要賠款,到頭來是,日本人壓根就沒有正視汪精衛之流的存在。199年9月1日,周佛海在華北日軍最高司令官多田駿的宴會上,發表了“一部分日本人慾殺餘,一部分中國人亦欲殺餘”的悲愴演講。從側面暴露出賣國賊們像喪家之犬一樣的悲愴心境。

急於登上寶座的汪精衛只好屈膝忍辱,提出日本政府只派特派大使,也不呈遞國書。

日本政府不阻止汪偽政府發表宣言,但日本不發表宣言響應,既不同意,又不反對,模稜兩可,令汪派哭笑不得。氣急敗壞的周佛海有苦難言,如果得不到日本人的支援,則寧可不成立汪記政權。最後,影佐禎昭等與汪精衛直接面談,決定日汪兩方同時發表宣言,可日本政府不發表承認汪偽政權條件,僅僅保證不出近衛宣告。

月底,日本出爾反爾,仍堅持只派特使而不遞交國書。汪精衛此時也只有讓步,只要求日本先派出特使,作為事實上的承認,再派出全權大使,作為“法理”上的承認。

先於汪偽之前成立的“臨時政府”及“維新政府”都有背景、有支持者。北方的“臨時政府”,有土肥原及日本軍部為其打氣撐腰。汪偽政權要成立政府,就只有與他們同流合汙,而不是獨佔鰲頭。

199年9月1日,汪精衛不得不對“維新”、“臨時”兩政權及其首腦人物王克敏、梁鴻志發表聲明,本黨為完成重大使命計,對於既成政權,消除已見,更謀群策群力,共濟艱難,實為事理所當然。深信從此必能相與致力於和平之實現,憲政之實施,此所引為欣慰者也。宣言的發表,宣告了三個偽政權已是一丘之貉了。

“國旗”問題又成為難點。

汪偽政權自然想欺世盜名沿用青天白日旗,日方反唇相譏。日本對華作戰的意圖,就是打倒青天白日旗,汪偽政權仍舊懸掛青天白日旗,日軍軍心一定會受影響。

汪派為了保住已是漢奸賣國賊的假面孔,認為“國旗”決不能變,汪偽政權的出現不稱“建立”,而是“還都”。日方與汪偽爭得面紅耳赤,相持不下。最後周佛海親自赴日才獲得一個非驢非馬,滑稽可笑的折衷辦法:在原青天白日旗上,另加三角形飄帶,以避免作戰時混淆了目標,飄帶上書“和平、**、建國”,不與國旗縫在一起。周佛海還要求最起碼在政權門前懸掛旗幟,三角飄帶不要在青天白日旗之上,而用兩個小竹竿交叉此三角飄帶,置於青天白日旗之下。從而解決了旗幟問題。

汪精衛登場日期定在1940年月0日。月19日,汪精衛率領陳公博、周佛海等前往紫金山,表演了向孫中山的祭告儀式。

根據青島會議達成的協議,月0日至日,偽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汪偽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梅思平等;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代表王克敏、王揖唐、齊燮元等;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代表梁志鴻、溫宗堯等;國家社會黨代表諸青來、李祖虞,中國青年黨代表趙毓松、張英華;偽蒙古自治政府卓特巴扎布、陳玉銘,以及其他方面代表。

會議授權汪精衛決定中日新關係調整方針;透過國民政府成立大綱,擬定偽政府名稱為國民政府,首都定於南京,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另加三飄帶標誌;偽國民政府於月0日成立。會議決定了偽國民政府各院部會及“綏靖”主任人選。並以重慶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偽國民政府主席,在林森未到任前,由汪精衛代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1940年月0日,汪精衛率偽國民政府各院、部、會首腦,前往原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大禮堂舉行宣誓就職典禮,宣告汪偽國民政府成立。

汪偽國民政府在繼承法統的口號下,其組織機構完全採用了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國民政府下設五院:行政院長汪精衛、副院長褚民誼,行政院內政部長陳群、外交部長褚民誼、海軍部長汪精衛、軍政部長鮑文樾、財政部長周佛海、教育部長趙正平、司法行政部長李聖五等。司法院長溫宗堯、副院長朱履歙;監察院長梁鴻志、副院長顧忠琛;考試院長王揖唐、副院長江亢虎。

汪偽國民政府政權機構,主要有華北政務委員會、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廣東等省政府及南京、上海、漢口個特別市政府。還有一個以徐州為中心,包括個縣的蘇淮特別行政區,後改為淮海省。

汪偽政權還設有龐大的中央和地方軍事機構:中央最高軍事機關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精衛、參謀本部部長楊揆一、軍事參議院院長任援道、軍事訓練部部長蕭叔宣、政治訓練部部長陳公博。地方軍事機構有:開封綏靖公署,主任劉鬱芬;武漢綏靖公署,主任葉蓬;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齊燮元;蘇浙皖三省綏靖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任援道;蘇豫邊區綏靖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胡毓坤;閩粵邊區綏靖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黃大偉。

汪偽政權,是作為日本推行侵華政策的工具而存在的傀儡政權,由於日本仍致力於對重慶國民政府的誘降活動,因而沒有立即予以承認。

1940年10月,偽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推舉汪精衛正式出任偽國民政府主席。11月9日,汪精衛在南京正式出任偽國民政府主席,並發表就職通電。

11月0日,汪精衛與日本駐南京大使阿部信行簽訂《日本國與中華民國間關於基本關係條約》。規定:兩國應在其領域內剷除共產主義分子及其組織,駐紮必要的軍隊於蒙疆及華北的一定地區,實行兩國間緊密的經濟合作,開發華北及蒙疆的特定資源,尤其是國防上必須的資源,對其他地區國防上必須的特定資源的開發,對日本提供必要的便利。對長江下遊地區的通商貿易,及日本與華北和蒙疆地區間合理供給物資方面,尤應緊密合作。這一條約,遠遠超出了賣國條約“二十一條”。

同日,日本、汪偽和偽滿還簽署了《日滿華共同宣言》。宣稱三方互為善鄰,緊密合作,以形成東亞永久和平之軸心。互相尊重其主權及領土,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同時,日本宣佈:日本正式承認汪偽國民政府,汪偽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偽滿洲國,偽滿洲國正式承認汪偽國民政府。德國也於當日宣佈承認汪偽政權。

汪偽國民政府成立後,全國人民紛紛聲討其叛國行為,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聲討汪偽洪流。國民政府於1940年9月6日,明令重慶為陪都,否認了汪偽國民政府。英、美等國也否認了汪偽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在重慶,同時發表了對汪偽政府100多人的通緝名單,汪精衛居榜首,汪偽的院部會長,副院長以及所有部、次長都列入其中。

應該說汪偽政權的建立,在中國並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也沒有影響中國的抗戰大局。在這戰略相持階段,中國的抗戰力量正在不斷加強,而日本侵略軍則面臨著內外交困,前後受敵的局面。日軍一直想擺脫這一局面。那麼,它能夠做到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