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回重利益蘇美互變化為抗日多國共結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六回重利益蘇美互變化為抗日多國共結盟

第六十六回重利益蘇美互變化為抗日多國共結盟

日軍在諾門坎的慘敗,加上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根本抽不出對蘇聯用兵的百萬大軍,沒有數百萬大軍,何談對蘇作戰?雖然說是重大的國際戰爭,其實與一些小事一樣,揀軟柿子捏,相對於蘇聯的強大兵力和廣闊的國土,向南洋的英、美、荷殖民地進攻,應對說風險要小一些。因此,日軍不敢輕易北犯,而決定實施其南進方案。

1941年月,日本為解除其南進的後顧之憂,派松岡洋右為特使到莫斯科見斯大林,要求簽訂日蘇接近條約。但斯大林當時還不知德國侵蘇的意圖,拒絕和日本簽約。同時,德國也反對日蘇接近條約,怕蘇聯因此解除東顧之憂,對其即將攻擊蘇聯不利。

美國於4月9日與日本簽訂了《美日諒解案》。這個《諒解案》是美國為拖延對日開戰,把日本推向蘇聯方向,以爭取時間,從而犧牲中國的交易。其中規定了重慶與汪偽南京政府合併和承認偽滿的內容。第一稿中包括有中國政府如果不答應,就停止美援的字樣。

與此同時,斯大林得知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後,便突然改變態度,於4月1日在莫斯科與日本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期限5年,其中還有蘇聯尊重偽滿領土、主權完整等條文。

簽約當天,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約見中國駐蘇大使邵力子,表示蘇聯將毫無變更地繼續援助中國。至此時,在抗戰中,蘇聯已支援中國.5億美元,為抗戰初期對中國援助最大的國家。這與中國抗擊百萬日軍近10年,阻截了日本北上戰略相比,是一筆十分合算的交易。當然,中國堅定不移的抗戰決心,是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因素而改變的。

1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對蘇日共同宣言發表聲明:本月1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中立協定時所發表之共同宣言,內稱日本尊重所謂“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土完整與不可侵犯性。查東北4省及外蒙古之為中華民國之一部,而為中華民國之領土。無待贅言,中國政府與人民,對於第三國所為妨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之任何約定,決不承認。並鄭重聲明,蘇日兩國公佈之共同宣言,對中國絕對無效。

以上兩個條約,均以出賣中國主權和領土來求得和日本的中立。日本訂立日蘇條約後,對美國的態度強硬起來,要美國承認汪偽政權和日本對南太平洋的資源開發權。美國拒不接受,美、日關係又緊張起來。

5月0日,美國將《諒解案》中出賣中國主權的內容刪去,加上了中日和平,以日本從中國撤軍為前題。

對此,日本天皇和近衛內閣不禁目瞪口呆。

同時,羅斯福總統發表第二次爐邊談話,重申援助英國和中國抗戰,以免英國對德妥協,影響到中國的對日妥協。那樣,美國就獨木難撐了。

緊接著,美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援助中國抗日。6月1日,美國宣佈戰後放棄在華特權,並與中方換文成約。6月9日,美國援助國民政府P—40型飛機100架。7月1日,美國又批准“向中國提供飛機短期計劃”,在此計劃中,有自中國起飛以燃燒彈轟炸日本本土的內容。提議者即後來援華“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

美國空軍軍官陳納德,早在197年4月,應宋美齡邀請來華,受聘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顧問。任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飛行教官。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納德著手募集志願航空人員,來華協助中國抗戰。

為增強中國空軍力量,粉碎日軍對後方的轟炸和破壞,蔣介石於1940年10月17日約見美駐華大使詹森,提出切盼兩三個月內,能得到美國裝制齊備之飛機500架,以濟眉急;如果美國志願飛行人員來華助戰則更佳。蔣又請陳納德到重慶,提出購買美國新式飛機和僱傭美國飛行員的計劃。隨後,陳納德和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毛邦初去美國接觸此事。

1940年11月5日,中國向美國提出戰鬥機500架和飛行員的計劃。1月1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外交、陸軍部、海軍部、財政部尋求可行途徑,准許軍事援助中國。

海軍部長諾克斯表示,願意和中國合作成立一個美國志願隊計劃。1月9日,羅斯福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宣佈美國必須成為民主制度的偉大兵工廠,應以大批軍需物資援助中國。羅斯福的講話,為陳納德組建飛虎隊創造了條件。陳納德提出組織美國空軍志願隊計劃,準備在中國建立一支小型、裝備良好的空軍,切斷日本在中國大陸的供應線及其前進部隊,打擊日本的南進攻勢。

具體步驟是:第一階段,轟炸臺灣、海南島、廣州和越南的日本飛機場、港口及駐軍。第二階段,轟炸日本本土,用燃燒彈炸燬日本重工業心臟本州和九州。

1月6日,羅斯福總統將《進一步促進美國國防和其它目的法》(即租借法案)草案提交國會審議。月8日,“租借法案”在國會上得以透過。該法案規定,總統可以向防務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任何國家出售、轉讓、交換、租借或其它方法處理任何國防物資。並可讓這些國家用實物或財產,或者以任何其它直接利益或間接利益來償還美國的援助。租借法案的透過,為美國公開援華開啟了大門,也為飛虎隊來華參戰提供了法律依據。

1941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發出了一個不公開的命令,准許美國陸海軍後備役飛行員加入空軍志願隊。同一天,中國國防供應公司與中央飛機制造公司正式籤訂合同,規定中央飛機制造公司負責與美國籤訂合同並支付費用,陳納德離美國赴香港。與此同時,羅斯福總統又批准了空軍志願隊第二批轟炸隊員,計有10名駕駛員、181名機關槍手及空中報務員等,限11月中旬到達中國。另有同數人員於194年1月到達中國。

陳納德到達重慶後,將情況向蔣介石作了彙報。7月8日,美國空軍志願隊第一批人員,由舊金山輾轉夏威夷、新加坡到達仰光,再轉乘火車到東瓜。中國政府向英國空軍借得距泰國邊境0公里的開道飛機場,作為基地。陳納德又到新加坡拜訪英空軍司令,要求准許空軍志願隊可在東瓜使用P—40型飛機對地面目標的練習掃射。

8月1日,蔣介石發布命令,將陳納德指揮下的美國志願空軍正式組成中國武裝部隊,由陳納德任總指揮。因飛機頭部畫有老虎頭像,故稱“飛虎隊”,飛虎隊下轄個驅逐中隊,共有P—40B飛機100架、P—40E飛機5架,空、地勤人員最多時曾達到70餘人。志願隊成員,由來華參戰的美方人員和航空委員會派赴該隊中方人員共同組成。

10月4日,陳納德派出第一批戰鬥機飛臨泰國上空。1月中旬,得知日飛機將襲擊昆明,志願隊第一、第二中隊於17日遷駐昆明;第三中隊留在仰光協助英國空軍作戰。1月0日,日本飛機10架空襲昆明,中國空軍及飛虎隊立即升空迎擊,擊落日機4架。飛虎隊在7個月中共作戰50餘次,從未敗過,共擊落日機99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陳納德指揮飛虎隊擔負保衛仰光到昆明的滇緬公路的任務,使當時中國通往外界的唯一陸上通道維持交通達1個月之久。194年6月初,由於雨季來臨,緬戰告一段落,飛虎隊全部遷入中國,竭力襲擊進犯昆明的日軍。並成立了一支空運隊,經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軍用物資。

但美國根據自身的戰略需要,推行的是“歐洲第一”戰略。認為日本離美國本土遠,儘管已經明顯感到了日本的威脅,但美國仍不希望同日本馬上直接交戰。美國對日本的防備安排,主要是向中國提供一些物資,使中國能夠長期支撐,繼續與日本打下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同日本直接交戰。

在日本與美國的最後一階段談判中,日本以從越南撤軍和不侵犯南太平洋為條件,要求美國恢復對日通商,繼續供應日本石油、鋼鐵等重要戰略物資,並要求美國不得妨礙日中兩國為和平而努力的行動。這等於讓美國支援日本而停止對中國的支援。美國出於重點支援歐洲和使本國有充分的備戰時間,竟不惜出賣中國。

蔣介石聽到美日將簽約的訊息,立即電覆胡適,指示轉告美國政府,電文如下:此次美日談話,如果在中國侵略之日軍撤退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以前,而美國對日經濟封鎖政策無論有任何一點放鬆或變化,則中國抗戰必立見崩潰。以後即使美國對華有任何之援助,皆屬虛妄,中國亦不能再望及友邦之援助,從此國際信義與人類道義皆不可復問矣!請以此意代告赫爾國務卿,切不可對日經濟封鎖有絲毫之放鬆;中(蔣中正)亦萬不信美國政府至今日尚有如此之想象也。

同時,蔣介石又向丘吉爾發出電報,要求丘吉爾反對美日簽訂協定。

丘吉爾出於對英國在亞洲利益考慮,反對美日協定。他致電羅斯福總統說:“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

宋美齡於11月10日和1月4日,兩次在無線電廣播裡向美國呼籲:“我覺得美國這一個國家,決不會因勢趁便,以作便利自己的打算的。美國決不像法西斯國家那樣認為犧牲弱小是正當的行為。我們中國為了正義與人道,流血鬥爭,迄今已四年有半了。因此,我相信我中美兩國的友誼是建基於一致的理想上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打破了美國在軍事上繼續利用中國抵抗日本,而自己不參戰的可能性。日本的很大一部分兵力將被美國吸引過去,使中國感到如釋重負。日美開戰,重慶的國民黨官員和延安的中共負責人大都認為意義深遠,前途光明,抗戰必勝。美日戰爭爆發的訊息傳到山城重慶,引起了一片歡欣鼓舞的熱烈情景。是啊!中國獨自全面抗戰已經4年半了!

1月8日凌晨4時許,蔣介石接到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董顯光的電話,得知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這時蔣為躲避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住在重慶郊外的黃山鄉間別墅。蔣接到電話後,立即返城。此時又接到日本飛機轟炸香港、菲律賓、馬來亞的訊息。當天上午8時,在軍事委員會緊急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常委特別會議,十分興奮的蔣介石在會上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國對日宣戰,已無問題,手續亦甚容易。(中國與日本交戰十年,國土被日寇侵佔大片,由於各方面的因素,一直沒有正式對日宣戰)且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我們中國的地位特別重要。我國軍事力量,雖不能說有左右戰局之勢,但被侵略各友邦今後對日態度能否一致,我國實可操決定性之影響。因此,在對日宣戰以前,必須將我國對於此次戰爭所採取的政策事先通知英、美、蘇友邦,並徵詢他們的態度與主張。”

“我國的政策,可歸納為三點:

一、太平洋反侵略各國,應即成立正式的同盟,由美國領導,並推舉同盟國聯軍總司令。

二、要求英、美、蘇與我國一致實行對德、意、日宣戰。

三、聯盟各國應相互約定,在太平洋戰爭勝利結束以前,不對日本單獨媾和。”

“我們這個政策的三原則,乃是為被侵略各國共同的利益而決定,必須求其貫徹,然後反侵略的戰爭,始能獲得完全的勝利。”

8日下午,蔣介石分別召見美、英、蘇國駐華大使高恩、卡爾、潘友新談話,告知他們:中國決不避任何犧牲,與各友邦共同作戰,以促軸心國家之崩潰;同時分別面交建議書,建議內容如下:

“一、最近美日談話,美國雖以誠意進行,而日本於談判中實行襲擊。於此可見日本侵略計劃早已預定。

二、中國決不避任何犧牲,竭其全力與英、美、蘇及其他諸友邦共同作戰,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軸心國家之完全崩潰。

三、中國政府以為,反侵略陣線各個國家必須對於各個國家認為共同公敵;因之,中國建議:美國對於德、意兩國與蘇聯對於日本皆請同時宣戰。

四、中國政府現決定向日本宣戰,並對其盟國之德、意同時宣戰。

五、為謀軍事勝利起見,中國政府建議:各友邦(中、美、英、蘇、澳洲、荷蘭、加拿大、紐西蘭)應成立軍事同盟,並推舉美國為領導,指揮共同作戰之軍隊,實為必要。

六、中國提議,中、美、英、蘇、澳、荷、加、新訂立一不單獨媾和之條約。”

在美、英對日宣戰之後,1941年1月9日下午7時,中華民國政府由主席林森署名釋出文告,正式對日宣戰。

中國對日宣戰以後,美國和其他盟國協調和部署了對日作戰力量。同時,考慮到單靠摧毀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圍困或進攻日本本土,並不能打敗日本。日本可以憑藉中國大陸進行長期抵抗。因此,決定在戰略防御階段,主要是打通滇緬路,依靠中國戰場消耗日本的軍力和資源,待歐洲戰場打敗德國以後,再利用中國的人力和基地,轉入對日本的進攻。

根據這樣的設想,羅斯福徵得英、澳、荷等國政府同意後,於1941年1月1日致電蔣介石,建議設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指揮現在或將來在中國、安南及泰國境內的聯合國家軍隊;並在蔣介石指揮下,由中、美、英國政府代表組織一個聯合作戰參謀部,儘可能邀請蘇聯代表參加;在中國戰區統帥、印度軍司令及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三總部間互派聯絡員,取得密切聯系。

194年1月日,蔣介石覆電同意。4日,聯合國家正式推舉蔣介石為中國戰區統帥,建立統帥部。月,應蔣介石請求,美國史迪威中將來華,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國戰區的轄區最初為中國、泰國、印度支那、緬甸。後決定將緬甸南部、印度支那南部劃歸東南亞戰區。中國戰區統帥的指揮權是獨立的,不受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管制。

當中國對日、德、意三國宣戰的1月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為中國抗戰4年半而重申敬意。並建議由美、中、英、蘇、荷5國在亞洲採取聯合軍事行動,蔣介石在重慶召集五國聯合軍事會議。

翌日,蔣介石發出肯定友誼與團結之意的覆電:“際茲文明遭遇悲劇之時,美國亦受狡詐侵略者之攻擊。中國對於美國所曾給予之援助與歷史傳統之友誼,重申其永誌不忘之感。”

“現時我兩國已對共同之公敵作共同奮鬥,中國自當貢獻其所能及其所有,期與友邦美國以及各與國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必使太平洋以及全世界人類正義在野蠻暴力與無窮詭詐之空前劫運下獲得解放而後已。”

11日,美國與德、意兩國互相宣戰。於是歐洲大陸的戰局和亞洲太平洋的戰局,已經名副其實地形成“一個戰爭”。而中國的單獨對日抗戰,從此開始有了對軸心國聯合戰線的性質。

對於聯合軍事會議之提議,丘吉爾覆電贊成。斯大林給蔣介石回電表示:“蘇聯現負對德抗戰之主要任務,不宜將力量分散於遠東。”荷蘭也拒絕參加這個聯盟。

1941年1月日,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在中華民國臨時首都重慶舉行。美國代表是勃蘭特和馬格魯德兩位將軍,英國代表是在英國殖民地印度擔任全軍總司令的韋維爾爵士,韋維爾已被任命為美英荷澳遠東戰線最高司令官。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主持會議,中方參加會議的還有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和蔣夫人宋美齡。

蔣介石與英、美等國重要人物接觸時,大多由宋美齡在場翻譯。在這種場合,宋美齡實際是以“權威人士”的身份出現的。她的談話始終被認為是“半官方”的。

聯合軍事會議一開始,中、英之間就發生了爭執。英國表現出的態度十分明確:他們在東南亞打日本,為的是保護自己的殖民地,至於中國抗戰的成敗,看不出對英國有何相幹。韋維爾要求制定的聯合作戰方案,首先要保衛緬甸,因為緬甸是保護英國最大殖民地印度的最後一道屏障。

但會議在蔣介石大度包容態度下得以調和。最終達成意向性聯合作戰,為三國合作抗戰打下了基礎。那麼,中英美三國將如何聯合作戰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