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回戰南洋英海軍受挫侵馬來日山下奇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七回戰南洋英海軍受挫侵馬來日山下奇招

第六十七回戰南洋英海軍受挫侵馬來日山下奇招

對於日本突然襲擊珍珠港,雖然丘吉爾感到十分憤慨,但不禁喜上心頭。美國一直以來堅持所謂“不幹涉主義”,遲遲不肯直接參戰。這下日本人對珍珠港的襲擊,促使美國正式和英國結為盟國了。他想起0年前愛德華.格雷對他說過,美國就像個大鍋爐,“底下的火一燒,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珍珠港事件後的第二天,丘吉爾召集大多數由海軍部官員參加的會議,來檢討海軍局勢。他們試圖衡量在對日本的戰爭形勢起了根本變化的後果。認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所有在它們範圍內的重要島嶼都容易受到襲擊。英國目前手裡只掌握著一種關鍵性武器,即“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已抵達新加坡。它們被派遣到這些水域,就是用效能最高的主力艦,對行蹤不明敵人的一切海軍作戰計劃上的、那種捉摸不定的威懾力量發揮出來。

那麼,這時應當怎麼來使用它們呢?

丘吉爾認為它們應當駛往太平洋,去同殘存的美國艦隊會合。在此時刻表現出一種姿態,把英語世界聯合在一起。這樣,在幾個月之內,在美國西海岸就可能有一支能夠在必要時進行一次決定性海戰的艦隊。這樣的一支艦隊和這樣的一種事實的存在,對於英國在大洋洲來說,將是可能得到的最好掩護。

而就在這一想法形成決議兩小時後,英國用以“震懾”的兩艘主力戰艦,都沉到海底下了!

“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於1月日駛抵新加坡。1月5日,湯姆.菲利普斯飛抵馬尼拉,同麥克拉瑟和哈特海軍上將討論可能採取的聯合行動。哈特同意讓美國的4艘驅逐艦加入菲利普斯的艦隊。兩位海軍上將都感到,新加坡和馬尼拉這時都不是一支聯合艦隊適宜的根據地。

次日,訊息傳來,有一支龐大的日本海運部隊遠征軍,已經進入暹羅灣。顯然,決定性的事件已經迫近。菲利普斯於7日早晨返回新加坡。在8日午夜後不久,據報在哥打巴魯確有敵軍在進行登陸,以後又據報,在宋卡附近和北大年也有敵軍在進行登陸。日本對馬來亞的大規模入侵已經開始了。

菲利普斯認為在敵人離船登陸時,予以攻擊是他的職責。他把意圖告訴海軍部,同時要求新加坡空軍司令把戰鬥機調到北部機場,並要求力量單薄的空軍給予最大的協助,於1月9日在艦隊以北100英里地區進行偵察。在10日從白晝起在宋卡海面上進行偵察,並在10日早晨在宋卡一帶給予戰鬥掩護。

但菲利普斯所要求的最後一項最重要的協助,是不可能給予。第一是因為預料新加坡將遭到進攻;第二是因為北部的機場已經守不住了。當這一訊號傳達給他的時候,菲利普斯已經在8日下午5時率領“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以及4艘驅逐艦駛出港口。訊號曾警告說,有一支龐大的日本轟炸機隊,駐紮在印度支那南部的空軍基地。由於暴風雨和低雲層不利於空軍行動,菲利普斯決意前往追趕。9日傍晚,天氣放晴,他考慮到正被敵軍飛機跟蹤。

出敵不意地加以襲擊的希望消失了,並且必須預料到,次日清晨靠近宋卡的地方會遭遇猛烈的空襲。因此他不得不放棄大膽的企圖。於黃昏後轉向基地駛回。

但是在午夜左右,據報在哥打巴魯以南150多英裡的關丹地方,另有一股敵軍登陸。菲利普斯認為,既然他的艦隊最後一次被敵人窺見是向北而行,那麼,就不至於被料到,在10日晝間會駛向南方那麼遠的地方來。他終於可以完成突襲的任務。

日本9日未曾在空中窺見這支英國艦隊,但是據一艘潛艇報告,這支艦隊在下午點正向北行駛。基地在西貢附近的日本第航空隊正在裝載炸彈,準備襲擊新加坡。他們立即把炸彈換為魚雷並決定對英國軍艦進行夜襲。日本空軍沒有發現艦隊,於是在午夜返回基地。

10日黎明前,另一艘日本潛艇報告,英國軍艦正向南行駛,於是上午6時,由9架日本飛機組成的一個搜索隊出發了,接著在1小時後,由84架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以大約9架為一批,分批組成的一個強大的襲擊隊出發了。

關於日軍在關丹登陸的訊息,後來證明並不確實,但新加坡方面並沒有發來更正的電報。直到驅逐艦“特快”號抵達港口發現沒有日軍蹤影時,菲利普斯才明白。在繼續南航以前,這支艦隊花費了些時間去搜尋先前發現的一艘拖輪和一些小艦艇。

日本航空隊曾經向南遠巡到新加坡,沒有窺見任何艦船。它們是在向北返航時,才偶然發現它們追尋的目標。

上午10時0分,“威爾士親王”號看見了一架跟蹤的飛機,於是在上午11時以後不久,第一批轟炸機出現了。敵人接連不斷地分批襲擊。當第一批飛機襲擊時,“卻敵”號中了一枚炸彈後起火,但不久受到控制,船的速度沒有減低。在第二批飛機襲擊時,“威爾士親王”號同時被靠近在一起的兩枚魚雷擊中,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海水開始進入船艙。左舷的兩隻推進器失靈,這只鉅艦就沒有再被完全控制住了。在這輪襲擊中,“卻敵”號沒有被擊中。幾分鐘後,另一批飛機向“卻敵”號迫近,而它再次避開襲擊,沒有受傷。這時,兩艘軍艦已經隔開了一段距離,因而坦南特艦長給新加坡發出緊急訊號,報告“敵機在轟炸”以後,就將“卻敵”號轉向海軍上將所乘的旗艦行駛。

1時分,日本空軍對這兩艘主力艦進行了再一次致命襲擊。在成功閃避了許多魚雷之後,“卻敵”號的中部被擊中。此後不久,在另一次襲擊中,一枚魚雷毀壞了它的操舵裝置,接連又有枚魚雷命中。坦南特艦長認識到,他的軍艦命運已經註定了,迅速命令所有官兵到甲板上來,無疑,這個及時的行動拯救了許多生命。在1時分,“卻敵”號傾覆並沉沒。

“威爾士親王”號在1時分,又被兩枚魚雷擊中,不久再次被1枚魚雷擊中。它的速度減弱到8海里,不久也處於下沉狀態中。經過再一次轟炸,又被擊中一次,它傾覆了,於下午1時0分沉沒。幾艘驅逐艦從將近000名官兵中救起了000名。總司令海軍上將菲利普斯和他的旗艦艦長約翰.利希都陣亡了。

在答覆三軍參謀長對於為什麼沒有從新加坡派出戰鬥機,援助這個艦隊所提出的問題時。經證實,菲利普斯因為要保持無線電沉寂,在9日並沒有發出他改變計劃的訊號。因此,新加坡方面並不知道他在10日早晨時的位置。直到中午才收到坦南特艦長的緊急訊號,當時立即派出戰鬥機。戰鬥機到達時,只趕上目睹“威爾士親王”號下沉。

日軍對馬來半島的入侵,發生在珍珠港事件同一天稍前。進攻時雖然浪高6英尺,但是進展順利,到日暮時,哥打巴魯機場已經在日軍手裡了。在宋卡,海灘堅實,辻中佐想要乘著大轎車衝過馬來亞邊界的如意算盤果然實現了,泰國軍警沒有進行干涉。他大搖大擺進了城,找到了領事館,一陣敲門聲把日本領事館的人叫醒了。睡眼矇矓的領事見面的第一句話是驚訝地說:“啊,怎麼,是皇軍!”原來他把密碼本燒得太早,沒能把最後一封通知登陸確切時間的密電譯出來。

在馬尼拉,麥克阿瑟的遠東航空大隊遭到毀滅性轟炸。1月7日1時5分,7架三菱製造的新式高空轟炸機,隆隆飛到克拉克機場北面只有0英里的打拉上空,對美國“空中堡壘”和P-40B飛機進行了瘋狂的掃射。隨後,剛掃射了鄰近一個戰鬥機場的44架零式飛機意猶未盡,也趕來助威。曳光彈點著了油箱,巨大的“空中堡壘”一架接一架被毀,機場上到處濃煙滾滾,所有的戰鬥機,以及0架中型轟炸機和觀測機都在燃燒。“空中堡壘”只剩下架,其餘全部被毀。日本轟炸機全部安全返航,戰鬥機也僅僅損失了7架。這是珍珠港第二。

至此時,能阻止日本在東南亞迅速取勝的三股最強大的威懾力量,一天之內就消滅了兩股。這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和麥克阿瑟的空中力量。第三股威懾力量就是英國海軍上將“大姆指湯姆”菲利普斯指揮的強大艦隊。兩天以後,具有.5萬噸的大型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也被日本魚雷轟炸機擊沉了。

正當東條英機在太平洋取得赫赫戰功的時候,希特勒從東線回到柏林。他為兩件事發愁:一是蘇聯在莫斯科前線開始反攻;一是太平洋傳來的訊息,珍珠港事件,在頃刻之間解除了蘇聯東面受敵的後顧之憂,現在斯大林可以把他在亞洲的力量全部用來對付德國了。

幾個月來,德國元首一再催促日本打蘇聯,避免與美國交戰。與此同時,東條卻迫不及待,一再督促大島浩大使向希特勒索取書面保證,要希特勒在一旦日美開戰時進攻美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告訴希特勒,東條首相要求德國立刻對美宣戰。他同時提醒元首,根據三國條約,只有日本直接遭到進攻時,德國才有義務援助日本。

“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一邊,這個條約在政治上就死亡了。”希特勒的態度如此大變,令人吃驚。因為他過去堅持要不惜一切代價使美國不參加歐戰,而現在希特勒卻主張與美國公開攤牌。1月11日,希特勒召開國會,發表了向美國宣戰的狂妄演說。

有了希特勒的宣戰,羅斯福總統就用不著擔心,對德國宣戰會遭到國內“孤立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了。

正是在這一天,東條英機和希特勒、墨索里尼又簽訂了一個新的協定,申明德、意、日三國“在對美英聯合作戰取得勝利之前,絕不放下武器”,以及在任何情況下決不單獨媾和的決心。同時規定了瓜分世界的範圍,商定在勝利結束戰爭之前,締約國應根據三國同盟精神,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事業中進行合作。

在東南亞,東條獵取的第一個目標是泰國。它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與緬甸接壤,南臨馬來亞,是日本侵略者早已覬覦的前進基地。1941年11月4日,東條授權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大將,就日軍進入泰國的一切軍事問題同泰國進行談判,談判應在1月7日18時開始,於8日零時以前結束。不管談判結果如何,日軍都將計劃進入泰國。

由於泰國總理披文.頌堪和海軍部長都離開了首都,日本大使沒有談判物件,便於1月8日凌晨1時50分,把日本的要求交給了泰國外長。時0分,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命令日軍進入泰國。1月8日早晨,日本第15軍先遣隊,從印度支那南部越過泰國東部邊界,9日天亮時先遣部隊就進入曼谷。另一支從海上出發的日軍,也在8日黎明前在曼谷附近登陸。

日軍入侵泰國之後,東條政府把同盟條約強加在泰國頭上,1月1日,日本與泰國同盟條約正式簽字。這樣,日本帝國主義就把泰國綁到了它的戰車上。

馬來亞戰役,是日本侵佔南洋各地的重要戰役。擔任陸上作戰的是山下奉文指揮的第5軍,由4個師團組成。海軍專門建立了馬來亞作戰艦隊。

馬來亞在航運、經濟和戰略上,都有重要意義,是英國殖民統治亞洲各國的重要據點。為此,英國先後調集陸軍十多萬人來保衛馬來亞,司令是帕西瓦爾中將。英國海軍以新加坡為基地。1月日,.5萬噸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到達新加坡,組成了新的遠東艦隊。英國政府想以此顯示威力,試圖阻止日本南進。

1月8日凌晨,日軍開始在泰國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年和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登陸。黎明時,日本第航空隊大舉轟炸,以消滅英國空軍,主要目標是哥打巴魯和吉打省。兩天之後,英國飛機被消滅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飛機都退到新加坡去了。10日正午時分,兩艘英國鉅艦在關丹以東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本飛機發現,隨後被蜂擁而至的大量飛機炸沉。

號稱為“不沉之艦”的“威爾士親王”號及戰列巡洋艦“卻敵”號被擊沉,對英軍士氣影響極大。事實上,至少在這個時候,新加坡本身存在的理由,也隨同這兩艘鉅艦一齊消失了,它現在是一個沒有艦隊的海軍基地。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在全部戰爭過程中,我從來沒有受過一次更直接的震驚。

英軍失去這兩艘鉅艦之後,士氣沮喪,不堪一擊,很快就退到檳榔嶼。1月18日,檳榔嶼陷落,月底關丹失守。

日軍攻勢凌厲,勢如破竹。一開始就使英軍在馬來亞顧此失彼。論人數,英軍是日軍倍;論裝備,日軍比英軍整體裝備落後。但日軍從未停頓下來鞏固陣地,或者重新集結等待補給,他們成千地騎著腳踏車或坐著英國人丟棄的成百輛大小汽車,沿主要公路蜂擁而下。若遇到橋樑已斷,他們就舉著腳踏車涉水渡河,或者由工兵用肩扛著浮橋過河。

由於日本特務的長期活動,日軍對馬來亞的情況瞭如指掌,並且專門受過叢林戰訓練,所以活動自如,進展迅速。194年1月7日,日軍攻入馬來亞首府吉隆坡。1月0日,日軍先頭部隊到達柔佛海,距新加坡不到0英里。

第二天,山下奉文指揮日軍開始攻打新加坡要塞。

新加坡位於馬來亞半島南端,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的54個小島組成。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海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是世界海洋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亞、歐、大洋洲重要的國際航空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以橫越柔佛海峽的長堤與馬來亞的柔佛州相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境內以新加坡島為最大,面積58.1平方公里,佔新加坡總面積91.6%。島上地勢平坦。

此時,由英國駐軍司令帕西瓦爾指揮的英軍有8.5萬人駐守。糧食充足,島上有兩個大水庫,淡水供應不用擔憂。但英軍指揮不力,也從沒領教過日本軍人武士道精神那種拼命戰法。由此產生畏敵怯戰,55天敗退550英里,不斷退卻在部隊中造成了失敗主義情緒,兵無鬥志,作為統帥的帕西瓦爾也缺乏敢打必勝的信念。

經過五十多天的奔襲作戰,此時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圍攻新加坡的日軍只有不足萬人,而且彈藥缺乏,兵員疲憊。山下奉文只不過是虛張聲勢。月8日早晨,日軍發起總攻。戰役之前,山下奉文召集師團高階軍官進行戰地動員,為了激發將士的武士道精神,在宣讀命令時,每人水杯裡灑上了“慶功酒”,行傳統的祝酒儀式,高呼:“在此處捐軀,死得其所,吾等必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8日中午開始強渡,並順利登陸;9日,日軍分兩路攻入島上。11日,山下奉文用飛機向多於自己兩倍而且武器精良的英軍散發勸降書,他其實是色厲內荏。因此,勸降書的措辭,頗有古時在求引渡47浪人而下的天皇招降書的味道。

“我基於武士道精神奉勸貴軍投降。貴軍以大不列顛傳統精神為建軍根本,並正踞守業已孤立無援的新加坡,用艱苦卓絕的行動與英雄氣概提高大不列顛的聲威。然從此以後抵抗已屬無益,促使百萬居民遭遇更大的危險,置之於刀光劍影之中。戰局既定,新加坡陷落已近在眼前,繼續抵抗不僅徒勞,且將為城內廣大非戰鬥人員帶來直接損傷,陷百姓於更大痛苦與戰禍之中,何況按我軍之見,你等繼續頑抗已不能為英軍增添聲威。”

帕西瓦爾沒有馬上給山下答覆。他已奉命“戰鬥到底”。新加坡雖然遭到了轟炸和炮擊,但尚未出現驚惶失措的局面。國泰大樓的電影院前,仍有人排隊買票看《費城故事》。拉弗爾飯店擠滿了一邊喝酒一邊罵罵咧咧的參謀軍官。不知道是誰用粉筆在牆上寫道:英國歸英國人,澳大利亞歸澳大利亞人,馬來亞哪個混蛋要就歸誰。

雖然帕西瓦爾已意識到全線崩潰在即,新加坡的命運已經決定。但他對投降仍下不了決心。面對這種局面,山下奉文隨即發出最後通牒:英軍若不投降,我們就按計劃進行夜襲!

“日軍能不能留在原地不動?”受了驚嚇的帕西瓦爾問道,“我們明天上午5時0分再談判。”

“不行!”山下奉文故意用發怒來掩蓋其內心的不安。“我要求今晚就停止敵對行動。我還要提醒你們:沒有什麼可爭論的。”

“我們將在晚上8時0分停止射擊,今晚是否還是各自留在原地不動?”帕西瓦爾輕聲說。

“行,我同意。請在這份停戰協定上簽字。”山下帶有命令的口氣說。

月15日7時50分,帕西瓦爾沮喪地籤了字。40分鐘後,隆隆的槍炮聲趨於沉寂。新加坡這個舉世聞名的要塞,屬於日本人了。前後70天,山下奉文以傷亡984人的代價,自北向南席捲馬來半島650英里,直至佔領新加坡。英軍傷亡略少於日軍,但是投降的軍人達1萬人之多。

這一勝利,是日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陸戰勝利。日本在中國作戰10年,也從來沒有在一次戰役中俘虜過如此眾多的中國人。他們再次戲劇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

馬來亞戰役的勝利,助長了東條英機稱霸世界的野心。他對內閣說,緬甸和菲律賓可允許其獨立,但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必須在日本的直接控制下,作為保留大東亞共榮圈的重要據點。

如山下奉文一樣,向英、美、荷所有據守地區的第一輪進攻,日軍都取得了重大戰果。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