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回勢如破竹攻佔印尼出生入死救援英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回勢如破竹攻佔印尼出生入死救援英軍

第七十回勢如破竹攻佔印尼出生入死救援英軍

荷屬東印度群島,是日本帝國主義與英、美、荷盟國爭奪的主要戰場。東條堅持南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掠奪南洋的重要資源,尤其是石油。為了不讓荷印當局把石油設施破壞,不讓它們把爪哇建成強大的堡壘,日本侵略者急於佔領荷屬東印度。

爪哇處於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已有1個月了。在西面,蘇門答臘遭到日軍傘兵和新近一支登陸部隊的攻擊。在東面,另一支入侵日軍剛剛在巴厘島拋錨。ABDA聯軍總司令韋維爾斷定,日軍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爪哇島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矮胖結實、頭已禿頂的荷蘭海軍司令黑爾夫裡希中將,仍然認為能在海上打敗日本人,不同意ABDA海軍司令、美國哈特將軍認為荷屬東印度已無法防守的悲觀估計。的確,自開戰以來,荷蘭艦隊擊沉的日本海軍噸位比美國在空中、海面與水下部隊擊沉的總和還多。

美國不願在海面上作戰,不但黑爾夫裡希不明白,連日本人也弄不懂。日軍在菲律賓以南,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他們現在已經佔領了整個婆羅洲和西裡伯斯群島,並在新幾內亞取得了牢固的立足點。爪哇一征服,東南亞的財富-石油、錫和鎢就可以囊括了。

此時韋維爾心情十分暗淡,他對防守爪哇已喪失信心。月日他電告丘吉爾:“我擔心ABDA地區的防禦已經崩潰,爪哇勢難長時間防守。”此時盟國的空中防禦已不再能提供有效的抵抗。在馬來亞慘敗後,英國飛機所剩無幾;荷蘭也只有幾架陳舊的飛機;美國在爪哇的110架飛機,至此只剩下架重轟炸機和為數極少的戰鬥機。

三天後,韋維爾把最後守衛東印度群島的任務移交給了荷蘭總督,自己離開了爪哇。現在,在兩支正從海上逼近的日軍面前,保衛爪哇的,只有黑爾夫裡希的艦隊了。他不再抱有海上擋住日本人的希望,但他下定決心要在海上能殺多少就殺多少日本人。

月6日拂曉,由56艘輸送船組成的西路進擊部隊,離爪哇西端只有50海里。它由一艘航空母艦、艘輕巡洋艦和兩隊驅逐艦護航,由4艘重巡洋艦掩護。

由40艘輸送船組成的東路進擊部隊,離目標東爪哇不到00海里。它由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護航,離它不遠的海面上,有兩艘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這18條軍艦的總指揮是高木武雄少將。

快到中午時,兩架盟軍飛機發現了東路船隊。已從哈特手中接過ABDA海軍指揮權的黑爾夫裡希,當即電令多爾曼在天黑後率領由15艘軍艦組成的主力出港進行攻擊。這支艦隊雖然壯觀,其實是一支拼湊起來的艦隊,既沒有共同的作戰原則,也沒有一致的作戰技術,是分屬4個國家的四群艦隻自成一體、差別明顯的特遣艦隊。

由於艦隊沒有統一的作戰訊號密碼,多爾曼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只好透過無線電、旗語和信號燈用普通的英語傳出:跟著我,敵人在90海里以外。

因此,高木少將對這支艦隊的行蹤瞭如指掌。隨即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追擊,當日艦接近多爾曼艦隊時,身為潛艇專家的高木立即下達命令:“開始攻擊!”在距離1萬6千碼時,日本驅逐艦放出了魚雷。這種新設計的魚雷射程驚人,達萬碼,它的氧氣推進系統在開動時不會在水面留下痕跡,因為它不冒水泡。魚雷放出後,頓時“德呂特”號響起了天崩地裂的爆炸聲,艦上的官兵還莫名其妙。隨著火舌在甲板上蔓延,火箭從“德呂特”上颼颼地騰空而起,原來是訊號貯藏庫著火爆炸了。

時隔不久,又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爆炸的是“爪哇”號。艦上火勢兇猛,艦艏朝天。當艦身朝後傾斜沉入大海時,幾百名水兵紛紛掉入水中。接著“德呂特”號也消失了,只聽得海水淹沒火焰時嘶嘶聲。多爾曼和66名官兵隨艦沉沒。爪哇海之戰就這樣結束了,日本人幾乎毫無損傷,而多爾曼卻損失了艘驅逐艦、兩艘輕巡洋艦,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這次海戰後,盟軍殘存10艘艦隻,這些艦艇天亮時分別駛抵雅加達和泗水。4艘美國軍艦要求逃往澳大利亞得到批准,但當晚“珀斯”號和“豪斯頓”號,在逃跑途中被日本軍艦擊沉。“豪斯頓”號的1000多名官兵和“珀斯”的680名官兵大部喪生。

日軍在孔雀灣和北岸一登陸,爪哇的盟軍部隊就瓦解了。英國的最後幾條軍艦“埃克塞特”號和兩艘驅逐艦,企圖乘黑夜透過巽他海峽逃跑。但高木在7日上午9時就發現了它們。在“龍驤”艦的俯衝轟炸機協助下。將這艘軍艦全部擊沉。午夜過後,最後一架美軍飛機載著5名乘客飛離了垂死的爪哇,一架水上飛機從萬隆附近的一個湖上搖搖晃晃升起,飛往錫蘭(斯里蘭卡),裡面的乘客就是黑爾夫裡希將軍。

日本陸上部隊,幾乎毫無阻擋地從兩面包圍了雅加達和萬隆。指揮著已經七零八落,處於混亂狀態的盟軍荷蘭指揮官,深知當地居民仇視他們,要開展遊擊戰爭是困難的。月8日,他命令全體部隊放下武器。最後一封發給外界的電報,是從萬隆的民用電訊局發出的:“我們結束了!別了,等時局好轉時再見吧。女王萬歲!”

緬甸是東條英機橫掃東南亞的另一個獵取目標,其戰略目的是截斷供應中國政府的國際交通線——滇緬路;開展使印度脫離英國的工作,保障日本侵略軍北翼安全。

日軍第15軍入侵泰國後,根據東條的要求,即開始作進攻緬甸的準備,並趁有利時機轟炸緬甸南部的空軍基地。以保障馬來亞日軍側翼和後方的安全。

194年1月4日,日軍先頭部隊越過泰緬國界,0日,主力部隊發動進攻,1日佔領毛淡棉,月4日攻下撥安。

由於泰緬邊境地區公路沒有修好,日軍運輸困難,不敢冒進。但這時日軍得到情報說,英軍正從仰光得到增援,集結在緬甸地區的英國殖民軍和中國遠征軍已達10萬人。這時,日軍在馬來亞已經得手,所以日本南方軍司令決定繼續發動進攻,並於月8日一舉攻佔仰光。

早在1940年,日軍加緊了對東南亞侵略的步伐。9月,日軍侵入越南,切斷了中越通道。不僅嚴重威脅到中國國際交通要道滇緬路的安全,並且把侵略矛頭指向緬甸、馬來亞、新加坡等英國殖民地。

英國在日本人咄咄逼人的進攻面前,改變了長久以來對日本的妥協態度,於10月重新開放了封鎖已久的滇緬路,並醞釀與中國建立軍事同盟。為了保持我國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路的暢通,中國政府也希望加強與英國的軍事合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美、英三國於1941年1月下旬在重慶召開聯合軍事會議,決定如果日軍侵入緬甸,中國將派陸空軍作戰。

1941年1月,日軍在馬來半島登陸後,由泰國進攻緬甸,在這種情況下,中英兩國於1月日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蔣介石提議派遣中國軍隊去緬甸,但英國擔心中國出兵影響“大英帝國的威信”,猶豫不決。直到次年月間,日軍攻佔仰光,滇緬路被切斷,英國才不得不同意中國軍隊進入緬甸。

滇緬公路開始修築於198年春,是年1月間初步通車。以後陸續加以修築,是中國抗戰外援的一條重要交通動脈。可是通車不久,199年9月,德國加緊侵略歐洲,英美法為對付歐洲的緊張局勢,防止日本配合德國在遠東進攻它們的勢力範圍,以犧牲中國來求得與日本的妥協。

1940年7月18日,英國政府與日本達成滇緬路禁運協定。英國的退讓並沒有停止日本擴大侵略、獨霸亞洲的野心。相反,卻更助長了這個野心。1940年8月1日,日本提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威脅到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這時,英國想借中國抗戰的力量,挽救其在遠東大後方的危機。於是,對中國的態度又開始轉變。首先於1940年10月間重新開放滇緬路。接著又於1941年1月任命丹尼斯少將為駐重慶陸軍武官和中國醞釀建立中英軍事同盟。其中的第一步是透過中國對緬、印、馬的軍事考察,中英兩國共同商定保全緬甸的具體軍事計劃。

經過協商,“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於1941年1月間產生,團長商震、副團長林蔚。1941年夏,中國正式提出《中英共同防禦意見書》時,英國一再堅持強調中國應在中老、中緬邊境佈防,以防止日本截斷滇緬路,不允許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佈防。不過,英國仍要借中英合作的聲勢來對付日本。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形勢急轉直下,兩國於1941年1月下旬正式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並據此組成中國遠征軍入緬與英軍協同作戰,抗擊日本侵略軍。中國遠征軍於1941年1月中旬開始組建。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轄第5軍軍長杜聿明,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

其實,英國並不希望中英並肩與日軍決戰。仰光失守後第四天,才正式要求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長官司令部”。他們是利用中國軍隊來掩護英軍的安全撤退。

194年月日清晨,中國遠征軍的第5軍第00師,在師長戴安瀾率領下,乘坐軍用卡車,從雲南的下關市向緬甸南部的戰略要地同古(東瓜)急駛。於月8日到達同古,第二天,中國軍隊接收了英軍的防務。

月18日,英國駐緬軍全部撤退,日軍跟蹤追擊,到達皮尤河南1公里處,與中國遠征軍發生激烈的前哨戰。中國遠征軍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當時從被打死的日軍屍體上的符號,發現當面之敵為日軍第55師團一部。

月19日晨,日軍以1個大隊輕快部隊追擊撤退的英軍,在皮尤河踏入中國遠征軍預設的埋伏陣地。埋伏的中國遠征軍槍聲四起,機槍反覆射擊,打得日軍落花流水,向公路兩側逃竄。敵後援不繼,大部被殲。

從戰鬥中繳獲的日軍地圖、日記、望遠鏡、檔案、武器、車輛可以判斷:從泰國和馬來西亞入緬的日軍為第15軍的兩個師團,是從泰國經毛淡棉進犯緬甸的;中路仰曼公路為第55師團;進入仰光向西路普羅美英軍進攻的是第師團;東路之敵為第18師團,尚在泰國景邁及毛淡棉間。

中國遠征軍在明了敵情之後,判斷當面之敵最多不會超過兩個師團,就下決心按照蔣介石的指示,集中我軍主力,擊破當面敵人,進而協同英軍收復仰光。

從月0日起,同古戰鬥開始,同古是仰光到緬甸中部曼德勒公路和鐵路線上的戰略要地。中國遠征軍第00師的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同古,以粉碎日軍由中路的正面進攻,阻斷日軍由仰光向曼德勒入侵的道路。

日軍遭受中國遠征軍伏擊後,行動極為謹慎,先以步騎兵聯合約五六百人,從正面向中國軍隊搜索前進。當發現在鄂克春的我軍陣地後,隨即向我軍陣地炮擊。1日,日軍向中國遠征軍整日攻擊,日本飛機頻頻轟炸,中國遠征軍勇猛還擊,陣地屹然未動。日,日軍再次向鄂克春我軍陣地進攻未逞。日,日軍增至兩個聯隊,以戰車、裝甲車掩護向我方陣地攻擊,日機0餘架投彈6次,中國遠征軍以步騎兵配合向日軍側面反擊,擊毀戰車、裝甲車各兩輛,汽車7輛,日軍向南逃竄。

當天晚8-9時,日軍再次向遠征軍陣地攻擊,陣地被突破一部,雙方徹夜對戰。4日下午5時,遠征軍第00師第598團1個營,經與日軍激戰後放棄機場,退守同古。當天晚上,戴安瀾調整部署,將鄂克春、坦塔賓前線陣地放棄,集結該師主力保衛同古。

日軍攻陷鄂克春後,即兵臨同古城下。遠征軍第00師經數日與日軍血戰,陣地仍未動搖。日軍化裝成英緬軍由緬甸土人驅趕牛車暗帶槍彈,企圖混入同古城,裡應外合,結果被第00師查出消滅。

同一天,在葉達西集中的新編第師主力及炮兵、戰車各一部,為了解救第00師,向南猛攻,至午後,攻佔了南陽車站四周。並將日軍炮兵陣地摧毀。

這時,杜聿明率第5軍向同古及其周圍的日軍發動攻擊。由於各部隊地形生疏,言語不通,天氣酷熱,聯絡不暢等原因,收效甚微。於是,史迪威下令,以第5軍為主力,於9至0日在葉達西附近再次向日軍反擊。

9日拂曉,第00師彈盡糧絕,援軍遲遲不到,已陷最後苦戰。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既不能迅速集中主力與日軍決戰,以解同古之圍。而曠日持久,仰光登陸之敵勢必參加同古戰鬥,遠征軍有被日軍各個擊破的危險,杜聿明命令第00師於9日夜突圍。

史迪威堅決反對,堅持向敵攻擊。杜聿明以這個問題關係到遠征軍的存亡,沒有接受史迪威的命令,令新編第師於0日向南陽車站之敵佯攻,牽制敵人,令第00師於9日夜經同古東面突圍。主力撤出同古後,即將大橋破壞。

0日,第00師大部安全渡過色當河,而日軍仍圍住同古這座空城,步炮空聯合向城內大舉進攻。就在這時,遠征軍最後一批牽制敵人的小部隊也安全渡過色當河。日軍攻入同古才發現已是一座空城。此戰中國遠征軍殲滅日軍5000餘人,為中國遠征軍贏得了榮譽。

月0日晨,新編第師應用虛虛實實的埋伏阻擊,並進行游擊戰,給日軍以極大打擊。

16日晚,遠征軍安全進入平滿納既設陣地。平滿納會戰的準備工作大體就緒,但英緬軍在東、西兩路告急,唐吉、瓦城動搖。只有放棄了進行平滿納會戰。

東路的毛奇方向,4月18日前僅有日軍1個聯隊。18日後,日軍將集中第56師團主力轉用於毛奇方面。19日羅衣考失守。日,日軍進入棠吉。同時東犯,羅列姆失陷。

東路的景東方面,始終未與日軍接觸。兩路的英軍士無鬥志,一經接觸即行潰退。4月1日,英軍要求中國軍隊在英軍方面沙斯瓦、唐德文伊、馬格威接防,掩護英軍撤退。4月14日凌晨時,英緬軍總司令亞力山大面告遠征軍代表侯騰,告以日軍第師團沿伊洛瓦底河兩岸北進,將英緬軍包圍於仁安羌以北,要求遠征軍救援。17時,遠征軍第66軍新8師孫立人部前往解救。

17日,日軍攻陷緬甸仁安羌,英緬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共7000餘人被包圍於仁安羌以北地區。

18日拂曉,孫立人率新8師第11團到達賓河右岸,並發起攻擊,至中午時分將日軍擊退。19**近日軍陣地發起攻擊,至14時,攻克501高地,擊潰日軍第師團主力,斃日軍100人,全部收復仁安羌油田區,救出被圍英軍7000餘人及被俘英美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00餘人。

仁安羌一戰,轟動了英倫三島。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戰後,英國政府授予孫立人帝國勳章。第11團團長孫繼光及營長多人受勳。

從放棄平滿納會戰開始,中國遠征軍在指揮上發生了分歧。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和中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羅卓英主張放棄平滿納會戰,改守梅克拉提、敏揚之線,準備曼德勒會戰。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主張,既然放棄了已有準備的平滿納會戰,那就必須集中兵力,退守棠吉和梅苗,以保全臘戍的兩大門戶,不應作無所準備的曼德勒會戰。

4月19日午後,史迪威、羅卓英未作進一步合理的部署,即將中國遠征軍進一步分割使用。他們根據英方情報,喬克巴當西南發現日軍000人,令中國遠征軍第00師開赴喬克巴當,向敵人攻擊。

事實證明中國遠征軍上了英國人的當。0日,日軍向棠吉、羅列姆前進。日午後,中國遠征軍先遣騎兵團及第00師一部到達距離棠吉約15公里的黑河,與日軍遭遇。騎兵團猛烈攻擊,將日軍擊退。當進展至棠吉約9公里附近,又發現日軍的前進陣地,至晚攻佔並接近棠吉日軍陣地,準備翌日拂曉開始攻擊。

4日拂曉,第00師向棠吉攻擊前進,進展迅速,中午時已攻佔西、東、北三處高地。突入市區與日軍巷戰,至晚11時,我軍克復棠吉。

正當第00師繼續肅清隘路之日軍,向羅列姆攻擊前進,以切斷向臘戍北犯的日軍後路時,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司令長官羅卓英連來4道命令,令除留第00師向棠吉以東的羅列姆攻擊外,其直屬部隊一部、新師、第96師均向曼德勒集中,準備會戰。致使中國遠征軍於6日將血戰攻克的棠吉放棄。

由於羅卓英下達曼德勒會戰命令中,並沒有規定戰車、騎兵、工兵、輜重、汽車等部隊的任務,因此,第5軍軍長杜聿明即令這些部隊經臘戍回國。8日前,這些部隊均安全透過臘戍。

日軍從遠征軍主動放棄棠吉,看出遠征軍的弱點,隨即以輕快部隊,用日行軍百公裡的速度大膽向臘戍前進。至8日,日軍攻陷臘戍南面的細胞、南馬等地;9日,日軍在10餘架飛機、0餘輛戰車的配合下,向臘戍發起攻擊,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

日軍攻陷臘戍後,乘勢北上,於5月1日攻佔新維,直逼中國邊境城市畹町。日,畹町失守,日軍侵入雲南省境內,向滇西重鎮龍陵直撲過來。

4月末,中國遠征軍第5軍個師已集結在曼德勒一帶,準備聯合英軍,進行預定計劃中的曼德勒會戰。哪知英軍置中國軍隊於不顧,竟於5月1日放棄曼德勒,倉皇撤退。日軍攻佔臘戍後,派出一部兵力,經過南倫,企圖包圍曼德勒。由於英軍放棄曼德勒逃退,使羅卓英張皇失措。

作為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作戰的最高指揮官史迪威、羅卓英,在危急的情況下,擅自脫離了部隊。5月5日,史迪威、羅卓英率少數人員退至班卯克,徒步西行,至7日到達苗西。史迪威隨即離開司令長官部,步行前往印度英法爾。

5月上旬,戰火燒到了雲南邊境的中國大門。日軍一路進攻,連陷八莫、密支那,進逼印緬邊境的同時,另一部在攻陷臘戍和畹町後,逼近滇西重鎮保山。

6月6日,日軍以三四千兵力,在10多門大炮的配合下,強渡怒江,激戰終日,被中國軍隊擊退。9日,滇西中國軍隊一部由上游渡過怒江,迂迴敵側,發起猛攻。美空軍志願隊也全力支援,使日軍未能渡過怒江。11日,日軍轉攻騰衝,遭到預備第二師的奮力還擊。19日,滇西中國軍隊主力由惠通橋繼續渡江,攻擊日軍左翼。到6月6日,第6、第88師均已退守東岸各渡口,與日軍隔江對峙。

遠征軍在緬甸作戰失利後,分兩路向印度和雲南退卻。

孫立人的新8師,仍按照史迪威、羅卓英的命令經馬林、由英法爾退入印度。

5月至7月,第5軍軍部直屬部隊及新師,冒雨徒步在森林中艱難地向胡康河谷的大洛和新平洋退卻。行軍途中,時值雨季,山洪暴發,遠征軍糧盡藥絕,在新平洋附近絕糧八日,草根都挖完了。官兵飢病交加,死亡累累,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僅新師就因飢、病死亡000餘人。5月1日,蔣介石急電杜聿明,命令第5軍即向印境或雷多轉進,第5軍軍部直屬部隊及新師奉命改道入印,在美空軍空投糧藥的支援下,至7月5日到達印度雷多。

第5軍第00師自四月下旬棠吉戰鬥後,即向北撤退,全師官兵以無比堅強的毅力,衝破了日軍的數道封鎖線。5月18日夜間,透過細胞至摩谷公路時,遭遇日軍襲擊,師長戴安瀾身負重傷,部隊由副師長高吉人率領,繼續後撤。

6日晚,在緬北茅邦村,戴安瀾因傷重殉國。00師官兵由高吉人、鄭庭笈率領,於6月17日抵達騰衝附近,這時,全師官兵僅剩4000人。戴安瀾將軍英勇殉國,在全國引起強烈反應。中共領導人毛X東知悉將軍犧牲後,作《挽戴安瀾將軍》以示表彰: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損兵折將,不僅未完成作戰任務,反而致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日軍完全切斷。中國遠征軍退入印度的部分部隊,後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中國駐印軍”。

中國駐印軍由退入印度的第66軍新8師和第5軍直屬部隊及新師所組成。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蔣介石將羅卓英調回國內後,把駐印部隊改編為1個軍,即新1軍,派鄭洞國為新1軍軍長。新1軍最初只轄新師、新8師,後從國內調新0師和第54、第14、第50師到印度與駐印軍合併,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新1軍軍長孫立人。新6軍軍長廖耀湘。原軍部改為副總指揮部,鄭洞國任副總指揮。這些軍隊完全是美式裝備,成為抗戰中的一支勁旅。

隨著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抵抗法西斯軸心的盟國陣線逐漸形成。尤其是美軍飛機對日本東京等城市的轟炸,引起了日本國內的恐慌。為此,日軍採取了報復行動,加緊對中國沿海地區的進攻,並企圖摧毀那些可以對日本本土進攻的機場。那麼,日軍會向哪些地方進攻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