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新戰國策——二戰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回結盟國中國列四強申正義夫人赴美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回結盟國中國列四強申正義夫人赴美國

第六十九回結盟國中國列四強申正義夫人赴美國

1941年1月日,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在中華民國臨時首都重慶舉行。美國代表是勃蘭特和馬格魯德兩位將軍,英國代表是在英國殖民地印度擔任全軍總司令的韋維爾爵士,韋維爾已被任命為美英荷澳遠東戰線最高司令官。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主持會議,中方參加會議的還有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和蔣夫人宋美齡。

聯合軍事會議一開始,英國的態度十分明確:韋維爾要求聯合作戰方案,首先要保衛緬甸,因為緬甸是英國最大殖民地印度的最後一道屏障。

中國也要保衛緬甸,緬甸是中國僅存的一條外國補給線,大批的美國援助物資要經過滇緬公路運往大西南。在這次聯合軍事會議召開前不久,英國就將美國援助中國的150輛卡車和一船彈藥,沒有向中國打招呼的情況下,在仰光給沒收了。

韋維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打成了“獨眼龍將軍”,面對韋維爾將軍擺出的一副蠻橫的殖民者的面孔,和對中國利益採取漠視的態度。蔣介石還是和氣地對韋維爾說:“中英兩國,不可有一國失敗,因此,如果貴國需要,我們可以派遣8萬人入緬作戰。”

韋維爾看不起中國軍隊,他以傲慢的口吻對蔣介石說:“如由貴國軍隊解放緬甸,實在是英國人的恥辱。”但歷史是無情的,不幸被韋維爾言中,正是由於中國軍隊的參戰,才解脫了英軍的困境,並最終由中國軍隊扭轉了緬甸的戰局,並且解放了緬甸北部。

韋維爾的講話,使宋慶齡忍不住了,她嚴肅提出:“請注意中國的地位!”

一向好發脾氣的蔣介石,由於主席地位,斯文地對韋維爾說:“我們中國有句格言,人無信不立。中英兩國此時可以算得上是患難之交,理應彼此互助互諒,運給中國的援助物資象前次的卡車,貴國如需借用,不妨與中國商洽。”

韋維爾脹紅著臉說:“卡車之事,我實不知,等回去後一定查處,請委員長諒解。”

最後,蔣介石囑美國代表勃蘭特向羅斯福總統轉達意見如下:“遠東地區對日作戰,端賴中國之陸軍與英、美海空軍協同一致為主體。務望美國有一中美聯合作戰計劃,尤望美國對於在遠東與中國所有的空軍,以及可到的時間,必須有一個具體的方案。”

中、美、英三國的聯合作戰總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羅斯福曾對他的兒子埃利奧特說:“你想想看,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部隊會幹什麼?會佔領澳大利亞、佔領印度,會像摘熟梅子一樣輕而易舉地佔領那些地方。然後長驅直入,直搗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碎的大規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完全切斷俄國同外界的聯絡,瓜分埃及,切斷經過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線。難道不會這樣嗎?”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投入的全部兵力不足40萬,日軍一路勢如破竹,佔香港、菲律賓、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兵臨澳大利亞。尤其是日軍僅兩個師團,就攻佔十多萬美菲軍據守的菲律賓首府馬尼拉,俘虜美菲軍10多萬人,給美軍以毀滅性打擊。而中國獨力抗日達10年之久,抗擊日軍近00萬人(即東北及長城沿線日本關東軍70萬、長城以內10萬),是整個南線日軍的5倍。事實證明羅斯福是有遠見卓識的。

對中國,羅斯福還有長遠的想法。中國戰後應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這個東方大國首先要站在美國一邊,以填補日本留下的真空。並成為抵禦蘇聯的廣闊的空間地帶。羅斯福的論點是,在同俄國任何嚴重的政策衝突中,國民黨中國將站在美國一邊。那麼,現在就應該將中國以大國來對待,讓蔣介石具有較體面的正式地位。

194年元旦,聯合起來共同對德、意、日作戰的6個國家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宣言,宣告一致對抗德、意、日,決不與敵人單獨媾和。1941年1月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宋子文,代表中國政府出席,並在宣言上簽字。在開列籤字國順序時,羅斯福最初親筆把中國排在僅次於美國的第二位,再下面是蘇聯和英國。後來,他又把英國排在第二,把中國排在第四位。再後面則是其餘個國家,依字母順序排列簽字。這樣,中國成為華盛頓聯合宣言的四大領銜籤字國之一。

在這之後,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我國簽字於共同宣言,羅斯福總統話別對子文表示: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此言聞之,但有慚惶而已!二十六國共同宣言發表後,中、美、英、蘇四國已成為反侵略之中心,於是我國遂列為四強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後,越南、泰國亦劃入本區內。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虛名之客,能不戒懼哉!

是啊!中國人民團結抗戰,國共合作,經過4年多艱苦卓絕的苦戰,把日本帝國主義的70%以上的軍隊吸入中國戰場這個泥坑中,日軍死傷百萬以上,耗資數百億而不能自撥。致使日軍北上和南下的進攻戰略,都顯得力不從心。中國千百萬人的犧牲,為人類的正義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奠定了作為大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為了加強與盟軍之間的聯絡。蔣介石特電囑在華盛頓的宋子文,要求羅斯福派遣一位可資付託的高級將領,來華擔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於是,由美軍參謀總長馬歇爾推薦其老部下、好友、陸軍中將史迪威出任此職。

在中國抗戰處於僵持而出現光明前景的形勢下,宋美齡決心抓住這個時機,赴美爭取美國政府與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援。她對美英等盟國,對中國抗戰採取的觀望態度十分不滿,曾譴責過美國,也呼籲過美國。但是,國弱言微,她的這些活動並沒有使美國的態度發生變化。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的半年內,僅40萬日本陸軍,便一路勢如破竹,把戰火燒到澳大利亞附近。而在中國戰區,這一期間確一枝獨秀,抗擊了全部日本陸軍的70%以上,總數達00萬人。

在日軍南進戰果輝煌的引導下,阿南惟磯為雪第二次長沙會戰之羞,不經中國派遣軍總司令批准,於1月9日發起了第三次長沙會戰。遭遇中國軍隊頑強抵抗,並且遭受四面圍攻,損失慘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為免遭中國軍隊圍殲,日軍於1月4日開始撤退。第師團由長沙東西郊向東瓜山撤退,第6師團由長沙東北郊向梨市撤退。

國軍以4個軍尾隨追擊,個軍向日軍左側側擊,1個軍又1個師向日軍右側側擊,個軍對日軍進行堵截。在中國軍隊的強大攻勢下,1月1日,日軍敗退汩羅江北岸。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死傷5.6萬人,國軍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再次挫敗了日軍向長沙的進攻。長沙會戰的勝利,是這一時期整個對日作戰中最大之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

宋美齡決心抓住這個機會,赴美國爭取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抗戰的支援。她說:“恕我直言,依我們的淺見,只要是簽約國,就應該在道義及法律上遵守義務,和其他締約國一同抵制背約國。中國人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花那麼大的功夫陳述其重要性,而真正的關鍵來臨時,卻又認為算不了什麼?”

正在此時,美國國會議員溫德爾.威爾基來華訪問,向宋美齡發出了訪美的邀請。1940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威爾基輸給了羅斯福,時羅斯福派其作為總統特使到中國考察訪問。威爾基到中國後,受到蔣介石夫婦的熱忱接待,令他非常高興。他當即邀請宋美齡訪問美國,並表示她去美國後,定可獲得“轟動效應”。

威爾基談到邀請宋美齡訪美的原因時說:“我是多麼堅決地相信,讓我的同胞瞭解亞洲的問題和亞洲人民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從這個地區派出一個有智慧、口才和道義力量的人來進行幫助,使我們瞭解中國和印度以及他們的人民。夫人將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使。她既聰明,又有魅力,懷有一顆慷慨和理解他人的心,具有儒雅端莊的風度和容顏,加上抱有熾烈的信念,她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那樣一種客人。”

194年,正值宋美齡健康極差之時,尤其是她的皮膚因長期在外奔波,慢性蕁麻疹復發,一直困擾著她。加上197年她與二姐宋慶齡一起在上海戰地慰問時,遭到日軍炮火轟擊,急馳中的汽車不慎翻在路邊,她的肋骨與脊骨都受了傷,雖然當時她帶傷慰問了前線傷兵,但長期以來腰背骨頭常因氣候變化而痠痛。宋美齡決定以赴美就醫為名,為苦難中奮鬥的中國爭取更多的支援。

蔣介石對宋美齡赴美很支援,也是這次行動的策劃者。他希望宋美齡到美國進行政治遊說,爭取美援,於1941年11月16日致函羅斯福說:“此次內子之病,承蒙鼎力協助,得以提前赴美就醫,私衷至為感謝。並得乘此訪問閣下與貴夫人,代中正親致敬意,使中正更覺無上愉快,一若與貴大總統及貴夫人晤聚一堂也。”

當宋美齡從佛羅里達換乘飛機到紐約時,羅斯福總統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機場迎接。隨即被安排住進哥倫比亞長老教會醫學中心哈克尼斯醫院。

在去醫院的路上,宋美齡充滿笑意地對霍普金斯說:“我們中國人在聽到日美雙方在珍珠港事變前夜,還在舉行談判的訊息時,是十分不安的。我知道,多虧了像您一樣對日本採取了強硬路線的人,在政府中堅決主張無論如何不要損害中國,才防止了這件事的發生。我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謝。”

霍普金斯說:“夫人太客氣了!”接著說:“羅斯福夫人想見您,我給您們安排明天見面怎麼樣?”

經霍普金斯安排,宋美齡第二天會見了羅斯福夫人。宋美齡衣著典雅、華麗,保持她平常最優雅的儀態。她高雅的風度,謹慎適度的言談,立刻贏得了羅斯福夫人的歡心。宋美齡將精心挑選的見面禮——巨冊郵票送到總統夫人面前,說:“尊敬的夫人,請代轉總統先生,我希望我親手挑選的一點禮物不會顯得太過時了。”

宋美齡早就聽說羅斯福總統是個集郵迷,得知敵偽佔領的上海原郵政總局保險櫃裡有4巨冊,包括前清的第一套大龍票到民國各時期的全有,堪稱國寶。即派人潛入上海,把這4冊郵票弄到重慶,三冊交國庫,一冊攜至美國專贈羅斯福。

羅斯福夫人捧起郵票冊,翻了幾頁說:“羅斯福從少年起就是個小集郵迷,現下又是個老集郵迷,他知道了,一定比我更高興,夫人,我太感謝您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美齡向羅斯福夫人表白這次赴美的目的說:“此次來美僅為私人看病,對美國政府並無任何要求。”

羅斯福夫人笑著說:“美國朝野人民異口同聲對你極為仰慕,均認為你為世界女性中第一人物,我與羅斯福總統亦素欽慕。”

在說到美國對中國抗戰態度時,羅斯福夫人深明大義地說:“應該改變美國人的態度,使美國人感激中國抗戰對美國的貢獻。”

宋美齡聞言甚為感激,說:“中國抗戰乃為全人類而犧牲,沒想到夫人竟與我不謀而合。”

事後,羅斯福夫人對人表示:“我很想幫她任何的忙,我要照顧她,就好像她是我的女兒一樣。”此後宋美齡與羅斯福夫人又進行了兩次會談,她們就戰後世界婦女問題,對蘇聯的態度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每次都十分融洽。

宋美齡在哈克尼斯醫院整整住院治療了11個星期。這期間也是她在美國活動的時間。

宋美齡在美國的朋友比中國的還多,大學時代的同學、朋友聽說她來到美國,都紛紛前來看望,還有不少人為她舉辦了接風洗塵晚宴。她萬萬沒有想到,當戰爭的凶神吞噬著自己的祖國之際,面對世界戰爭,美國國民竟然安於現狀,只要美國國土不捲入戰爭,他們就無動於衷。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向美國人民竭盡全力進行宣傳,寧願自己多講多跑,也要喚起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同情和援助。

她的宣傳活動不久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和同情。她的一位女友在聽了她的演講和宣傳後,在《紐約時報》搶先發表了一篇《支援中國正義戰爭》的署名文章。

曾幾何時,宋美齡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留學生,而今,她作為中國4萬萬人口大國的第一夫人、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等要職頭銜,出現在美國。然而使她不滿足的是,高傲的美國處處顯示它的優越感,羅斯福總統以國會事務繁忙為由,遲遲沒有約定會見的時間。宋美齡深感祖國的落後,就必然會導致別人的藐視,興奮之餘,也未免十分傷感。

半個月後,宋美齡終於等到了與羅斯福總統會見的日期。當天,在白宮西冀橢圓形辦公室內,身穿禮服的宋美齡焦急地等候著總統的召見。坐在她對面幾張扶手椅上的,除了白宮辦公廳主任外,還有航空部和國防部(時稱戰爭部)的幾位頭面人物你一言我一語地閒扯。

羅斯福總統儘管坐在輪椅上,腰板卻挺得直直的,白髮修飾得齊整光亮,淺綠色的雙目明亮而溫和,顯得極有自信和尊嚴。宋美齡見羅斯福進來,立即起身迎上前,把一束早已準備好的鮮花獻上。繼而在老人的臉上吻了一下。

羅斯福笑著說:“夫人,我遲到了,應該檢討!”

“該說對不起的是我而還是您!”宋美齡用流利的英語回答說。

“此話怎說?”

“本來嘛,我應該早來看您,只是忙於國內抗日事務,耽擱了啟程的時間,若不是介石催促,恐怕今天還來不到這裡呢!”宋美齡對羅斯福一語雙關地說。

羅斯福示意宋美齡坐下,直截了當地說:“我很瞭解你們中國的情況,正好你來了,可以當面談談。至於還有什麼要求,我的官員先生都在,你也可以提出來研究,不必客氣。”

宋美齡當即向總統和在座的官員們,通報了近年來的中國風雲變幻情形,從介紹中國四方割據的軍閥談起,講到蔣介石如何結束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她完全脫離了事先工作人員為她準備的提綱,遇到總統感興趣的問題時,善於察言觀色的宋美齡就即興描述一番。

當羅斯福總統問及:“日本對中國入侵情況怎麼樣?你也談談。”

宋美齡接著說:“我也正想談這個問題。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九一八事變以來,它加緊了對中國的入侵掠奪,現在每天日本都有上百架飛機盤旋在中國上空,轟炸中國的城鎮,殘殺中國人民。可是,貴國作為它的貿易夥伴,對它的戰略物資供應有增無減,逐年遞增。”宋美齡說到這裡,掏出一片紙條,念道:“據統計,198年以來,日本從貴國進口物資,鋼佔91%,汽車及零配件佔90%,石油及其他燃料佔70%,生鐵佔47%,廢鋼鐵佔6%,機械及各種機床佔46%。”

宋美齡報出的一連串數字,使大家感到震驚,橢圓形辦公室頓時靜得出奇,福八恩時鐘走動的“嗒嗒”聲,伴隨著宋美齡的講話聲,使大家感到隱隱不安。

羅斯福辦公廳主任這時插話說:“在過去的一年,我國輸往日本的戰略物資,也基本保持著這樣的水平,有的品種還略有偏高。這些數字表明,日本人謀求同我國改善關係的要求是迫切的,離開我國雄厚的物力,他們的戰爭一天也維持不下去,我跟野村大使的談話結果,得出的也是這麼個印象。”

羅斯福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命令秘書說:“這些數字很重要。你們把近年我國對日本國出口物資統計上來交給我。”他接著說:“兩年前,希特勒曾對歐洲人親口許下諾言,說他要維持整整一代人的和平……算了,不去提它了,我也天真地上了當。我希望這一次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美齡,你再接著給我談談。”

“困獸猶鬥,日軍決不會自動承認失敗的。他們每天有數百架飛機向我們前線投下數千噸炮彈,妄圖挽救危局。中國的制空雖有盟軍的援助,但還難以和日軍抗衡。因此,中國士兵的傷亡每天都在增加。後方醫院爆滿,許多傷員不得不在露天場院裡等待治療,很多傷員由於缺醫少藥而犧牲了。臨來前,我到一個後方醫院視察過,那裡有100多位傷員至今沒有床位,有4位傷員痛苦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而死去,那情景看了真讓人難過!”

說到這裡,宋美齡用手絹揩了揩溼潤的眼角,接著說:“這次來沒有別的目的,只想把這些嚴峻的形勢通報給您,以便貴國採取應有的防範措施,給強盜以懲罰。”

宋美齡接著說:“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我受中國航空委員會的委託,來這裡一是解決飛機援助問題,二是給中國已有的破爛飛機請‘郎中’問題。我想貴國如果豁亮大度的話,應該滿足我們的要求。要現錢拿不出,日後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沉默片刻後,羅斯福說:“我的觀點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一句話:要操持我們這個世界的平衡,雙方力量的消長也必須保持平衡。自不待言,我現在是傾向於向中國提供有限的援助。請放心,作為中國的盟國,我們決不能袖手旁觀,儘管滿足貴國的要求有些困難,但是比起前線用生命和鮮血同日本人作戰的中國官兵來說,這些困難算不了什麼。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雖然我是一國之總統,但不能我一人說了算,還要徵求國會的意見,這點希望你能諒解。今天,你講得很好,我心悅誠服。我想,你如果能再用使我心悅誠服的話講演給國會議員聽的話,國會議員們那裡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聽了這句話,宋美齡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她高興地說:“我也邀請諸公,帶著夫人參加我今晚的答謝晚宴。”對於她的邀請,橢圓形辦公室爆出一陣朗朗笑聲。

宋美齡除了抓住一切機會,會見美國的頭面人物外,還在美國各地巡遊,呼籲對中國抗戰的支援。從月18日至4月4日,她先後在美國眾議院、參議院、紐約市政廳、紐約麥迪遜廣場、魏斯裡安大學、芝加哥運動場、舊金山市政廳和洛杉磯好萊塢等處正式發表了七次演講。

宋美齡在美國兩院的演說,透過無線電波向全美廣播,引起了美國聽眾的強烈反響。她的開場白得體而有力,向美國人民表示感謝。緊接著,她談自己此次來美的目的及其印象,請求美國的支援。隨後,讚揚美國先輩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為開發新大陸所做出的貢獻。她在演講中,引經據典談論中國抗戰的艱苦。希望美國國會能盡力支援中國抗戰,爭取光明前途。最後,她擺脫俗套,以極富詩意和哲理的話作為結束語。她說:“個人之品德,於困厄中驗之,亦於成功中驗之。以言一國之精神,倍加真確。”

美國沸騰了,各界人士紛紛寫信向宋美齡致敬,還有許多人邀請宋美齡去觀光、演講,一連幾天,每天收到的信函達三四千封。一時之間,掀起了一場讚揚宋美齡的旋風。羅斯福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稱讚說:“不僅盛極一時,抑且舉世無雙”,“當我看到蔣夫人身著中國服裝,沿階梯走向講臺,被四周站立的人群包圍時,我不得不為她的成就而感到榮幸之至,當她演講時,她儼然是一位鬥士!”

在短短幾個月裡,宋美齡在對美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美國決定貸中國A4飛機150架,由4月份起在美交貨;P40N1飛機150架,由5月起交貨。此外,美國每月空運近萬噸物資支援中國抗戰,還派出技術人員及機器來華,幫助中國建立煉油廠。

緬甸被日軍侵佔後,陸路交通完全被切斷,不得不翻越駝峰航線空運物資,而且空運量也只有1萬噸左右。中國的抗戰,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日本軍隊,減輕了英美蘇三國的壓力。羅斯福主張,為了使蔣介石堅持抗戰,除維持空運接濟外,必須打通陸上運輸線,這就需要反攻緬甸。在這樣的情況下,宋美齡就反攻緬甸的決策,在美國進行活動。根據蔣介石的戰略,她提出反攻緬甸分兩步走,即以區域性反攻緬甸,俟臘戌收復後,竭力進行全面反攻。

宋美齡在美國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訪問,為中國抗日爭取了最大限度的美援。

194年6月15日,宋美齡到達加拿大訪問,並在加拿大國會大廈發表演說,成為在加拿大國會發表演說的第一位外國女性。在演說中,她由德國的政體轉向法西斯哲學,並將二者做了比較。在分析法西斯政權的暴虐後,她指責了美國對日的縱容政策。談到了中國軍隊狀況及對日作戰局勢。她說:“吾人所應牢記不忘者,即對於最後勝利所盡之貢獻,不應以其顯著而動聽與否,為一時估計之標準。貴國民軍經年累月所積聚作戰之英勇,貴國所送往英國之大批糧食與軍火,貴國使用機場以訓練聯合空軍,貴國對於作戰努力,就每一人口平均計算,所產生之物品較任何其他國家為多。凡此種種,均足表示加拿大努力作戰,爭取勝利之堅強意志。”

加拿大之行結束,蔣介石三次致電宋美齡,請她與羅斯福商談幾個問題。遵照蔣介石的指示,她應羅斯福夫婦之約,前往白宮作最後會晤。洽商的結果為:羅斯福答應派兩師赴緬甸作戰,於9月準備完畢;然而羅斯福認為緬甸系英國屬地,中、美、英為盟國,不便迫使英國實行;宋美齡認為丘吉爾心目中只有英美俄三強國,將把中國摒於門外。羅斯福問將來與蔣介石會晤時是否約丘吉爾參加,宋美齡稱可由羅斯福直接與蔣介石商談決定。

關於大連、旅順、臺灣中美海軍共管一事,羅斯福認為可以,並說俟中國準備完妥以後,美國即可退出;羅斯福認為高麗(朝鮮)可暫由中美俄共管;前國聯交日本保管之太平洋各島,羅斯福認為戰後可由盟國接收組織暫時共管。

宋美齡在美期間,為促進肯尼迪法案的透過,以取消對中國移民限制作了努力。9月0日,參議院就此開始辯論,鑑於國會中尚有阻力,羅斯福於10月11日致函國會,敦促儘快廢除《排華法》,允許中國人移駐美國,允許中國僑民歸化為美國公民。他認為國家和個人一樣,也會犯錯誤,美國要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過去的錯誤並加以改正,而透過廢除《排華法》,美國就可以改正一項歷史性措施。1月17日,法案由國會透過,並隨即由總統簽署。至此,延續了60年的《排華法》終於成為歷史中的陳跡。

宋美齡在美國所進行的抗日宣傳,爭取美國對中國抗日援助,是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的,而且宋美齡在美國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卑不亢態度,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就在此時,日本在東南亞的攻勢繼續,那麼,太平洋戰場上又有哪些變化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