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節列表 > 婺州刺史 第四十三章 三童村武公生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婺州刺史 第四十三章 三童村武公生祠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三月十三,卯時一刻。

婺州勇康縣同林鄉,寬闊平整的官道,有馬隊向南行。十三匹馬開路,三十騎兵斷後,中間三輛牛車。頭兩車裝載糧袋,袋中白花花稻米;第三輛裝載玉帛,白色蠶絲布匹。

年初立李弘為太子,改元顯慶元年,李九送出福利:大赦天下,死刑以下赦免;民酺三日,允許百姓喝酒三天;八十以上粟帛,年齡超過八十的,賜兩斛米和兩匹帛。

正月份的政令,因為距離遙遠,三天前才到婺州。朝廷給的福利,必須貫徹落實,昨天召開碰頭會,長史長孫詮缺席。據錢順彙報,初八那天開始,他整天宿醉不醒。武康表示理解,任何男人戴綠帽,心情都會糟糕。

婺州官員到齊,司戶參軍張柬之,會上作統計報告。婺州共有耆老九十,勇康縣最多,有三十五人。其中二十一人,在同林鄉三童村,也是有名的長壽村。

唐朝的老人,福利相當好:庶人超過八十歲,可以拄拐入朝堂,見皇帝不行禮。每逢春節,地方官員來拜年,送米一斛、絹一匹。每逢朝廷大喜,諸如冊立太子、新皇登基、年號改元等,也有豐厚福利。

唐朝養老制度,非常完善:庶人超過八十歲,官府分配一名官奴;超過九十歲,分配兩名官奴服侍;超過一百歲,分配五名官奴服侍。常年住家中,照顧生活起居,不收取任何費用。

官員養老更完善,拿武康來說,兼任三個職位,年薪接近千貫。若現在退休,退休金是年薪的一半,甚至拿到全額。怪不得天師鍾馗,做夢都想把妹妹,嫁給九品小官,終身衣食無憂啊。

任刺史四年,因為種種原因,沒給耆老拜過年。現在有機會,又身在婺州,決定去長壽村,彌補這個遺憾。五更天出發,帶上大米和玉帛,由錄參、戶參和法參陪同,前往勇康縣三童村。

道路兩邊,無盡稻田,無數百姓,辛勤勞碌。恰逢插秧,秧馬上場,一人坐馬上,不斷扭腰身,插顆顆秧苗。插完這片,雙腳蹬地,秧馬後退,省時省力。

宋朝的秧馬,被武康搬運。因為製作簡單,製作成本低廉,經過兩年推廣,基本普及婺州。感覺很欣慰,洋洋自得道:“秧馬普及,婺州幸事,三位兄長,居功至偉。婺州農業大發展,經濟中心會逐漸南移,你們名垂青史啊。”

大佬的馬屁很受用,狄仁傑笑的開心,張柬之自謙:“功勞最大的,是懷英和觀光,就不要提我啦。懷英起草告示,數次下鄉推廣;觀光的《秧馬歌》,妙筆生花,通俗易懂,起決定性作用。”

兩人自謙,馬屁送回,商業互吹後,都開懷大笑。當初創作秧馬歌,為了讓百姓聽懂,駱賓王數易其稿。每次改完後,念給母親聽,直到母親聽懂了,再找狄仁傑點評。

武康豎拇指點贊:“大俗即大雅,寫文章的目的,不是賣弄文筆,而是服務百姓。當初在長安,聖人、皇后讀秧馬歌,不吝讚美之詞。聖人當時拍板,任命觀光兄,為婺州司法參軍。先歷練兩年,以後定有大用。”

又是爽朗笑聲,老狄和老張恭喜,老駱抱拳道謝。四人有說有笑,漸漸靠近村莊。村北有座廟,是最高的建築,應該是土地廟。走到廟前,瞠目結舌,武康當場懵逼。

祠堂丈許高,兩丈寬,硃紅門,黑牌匾,上書“武公生祠”。所謂的生祠,是給活人建祠廟,並加以奉祀,物件都是官員。看牌匾所書,生祠主人姓武,不會就是我吧?

狄仁傑捋山羊鬍,拍大佬馬屁:“漢景帝時,欒布為燕相,燕齊之民,為其立社,稱為欒公社;漢武帝時,石慶為齊相,齊人立石相祠,是立生祠之始。萬萬沒想到,勇康縣百姓,給大佬立生祠,肯定傳為佳話。”

張柬之不甘示弱:“漢光武帝時,任延是九真太守,九真郡百姓,為其立生祠;漢順帝時,王堂任巴郡太守,韋義任廣都長,民皆為立生祠。上述先賢,深得民心,下官為武公賀。”

讀書人的馬屁,拍的真舒服,武康假惺惺謙虛:“兩位兄臺謬讚,有生祠的官員,未必深得民心。下級官員阿諛奉承,給上級官員立祠,猶如過江之鯽。”

老狄和老張鄙視,大佬您就裝吧,瞧把您樂的,眼珠子都沒了。直男駱賓王,翻身下馬,進生祠參觀。三人相視而笑,紛紛下馬跟隨,也去一探究竟。

見到供奉的雕像,武康眉開眼笑,可不就是我嘛。身軀偉岸挺拔,穿官袍戴官帽,金魚帶掛橫刀。左手按刀鞘,右手持秧苗,左腳踩山巒,右腳踏碩鼠,真的很形象。

美中不足的是,臉頰刀疤太扎眼,不要這麼寫實嘛。香爐裡裝滿香灰,有未燃盡的清香,看來香火很旺。聽駱賓王招呼,三人到功德碑前。密密麻麻的文字,闡述武公的政績,強調佔城稻和螢石礦。

建祠單位,勇康縣三童村;建祠時間,永徽六年九月;建祠人很多,估計全村有份,石碑刻滿名字;出資者兩人,孫耆老和王耆老。還真是湊巧,發福利的物件。

看完碑文介紹,老駱心服口服,抱拳鞠躬到底。武康攙他起來,惺惺作態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分內之事。這種風

氣不好,就算有些功勞,記心裡就行,形式主義要不得。”

得了便宜還賣乖,老狄、老張表示鄙夷。老駱表示認可,一番慷慨激昂,絕對直男癌晚期。武康見耽擱已久,呵呵笑道:“咱們立刻進村,發放完福利,返回婺州城。”

四人離開祠堂,帶隊伍進村,武康有些感動。回想過往幾年,經歷太多風浪,幹過不少好事。即將卸任進京,能收到生祠禮,婺州刺史之任,沒有遺憾嘍。

進入三童村,見很多新瓦房,青磚砌的院牆。農村標配籬笆牆、柴扉,本村寥寥無幾,村民挺富裕嘛。武康來了興趣,隨口說了句:“看來三童村民,生活相當不錯。”

狄仁傑回話:“大佬有所不知,村南五里開外,就是三童螢石山。螢石隨處可見,埋藏的很淺,有色螢石很多,成色也很好。彩虹橋鎮紙,以及七色念珠,都出自此山。”

原來如此啊,靠近大礦山,想不富都難。張柬之收起文書,指著前方籬笆門:“大佬您看,那是孫耆老家,高齡八十五,身體非常好。戶衙分配的官婢,被他打發走了,理由是不需要。”

有點兒意思,保姆都不要,身體應該不錯。想到武公祠銘文,應該是出資者,必須先去拜訪。沉吟片刻開始行動,帶隊伍到門口,韁繩交給錢順,吩咐眾人下馬。

院子裡擺滿石頭,三間破舊堂屋,兩間東西廂房。耍木刀的孩童,見大批陌生人,嚇的跑進屋。不到半分鐘,婦人探出腦袋,小心翼翼張望。

武康抱拳行禮,掛和煦微笑:“婺州刺史武康,錄事參軍事狄,司戶參軍事張,司法參軍事駱,前來探望孫老先生。帶著朝廷賞賜,還請娘子通報,我等感激不盡。”

腦袋唰的消失,感覺很尷尬,妹子好羞澀呦。不到半分鐘,妹子再次出現,攙扶白髮老叟。老人見紫色官袍,以及臉頰刀疤,瞬間眉開眼笑。甩開婦人的攙扶,一路小跑迎上來:“刺史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諸位快快有請。”

籬笆門開啟,武康再次行禮,卻被握住雙手,便顏悅色道:“婺州刺史武康,攜數位同僚,給老先生見禮。去年臘月,武昭儀榮登皇后;今年正月,代王立為皇太子,耆老之上,皆有重賞。”

孫老聞言,神色莊重,面朝長安。恭敬三鞠躬,禮數做足,嘴裡振振有詞:“庶民孫正茂,屢沐皇恩,受之有愧。拜謝陛下聖恩,拜謝皇后賞賜,太子殿下萬壽。”

套路走完,再拉武康手,使勁往裡拽,吩咐身邊婦人:“通知大郎和二郎,把禮物拿過來。準備最好的酒,準備糕點和紅棗,再去村正家,求最好的茶餅。”

婦人應諾離開,武康趕忙客套:“老先生不必麻煩,我等公務在身,不便過多打擾。您看這樣如何,等拜訪完諸耆老,我們再來您這裡,討兩杯水酒喝。”

腦袋搖成撥浪鼓,孫老二話不說,一個勁往屋裡拽。盛情難卻無計可施,和老狄對視,跟著他進堂屋。狄仁傑安排工作,四保鏢抬兩袋米,張柬之和駱賓王,每人抱匹布,搬進院子裡。

房間擺設簡單,些許必備傢俱,擺滿各種螢石。西邊工作臺,擺各種刻刀,無數雕刻作品。原來這老先生,還是雕刻大師。佛像惟妙惟肖,花瓶晶瑩剔透,堪稱藝術品。

分賓主落座,握著手不松,孫老情緒激動:“老夫盼您到來,整整三年啦。總想去婺州拜訪,可那兩個孩子,擔心我的身體,死活不讓去。”

應該是客套話,武康不放心上,微笑著回話:“兩位郎君做得對,此地距離婺州,至少九十裡地。您老高壽八十五,經不起長途奔波,呆在家裡最好。”

老孫搖頭,繼續說道:“我身體很好,腰不酸腿不疼,還能下地幹活。記得三年前,倆孩子帶回二十小雞,說是刺史扶農雞。養成十九只,縣衙收兩隻。從那個時候起,盼望您能過來。去年大豐收,每畝多收五斗,當時老夫...”

聲音略哽咽,眼裡有淚光:“不怕刺史笑話,去年夏收時,老夫泣不成聲,很多百姓痛哭。老夫想去州衙拜見,孩子們跪著哀求,還是沒去成。當時我在想,若見不到武刺史,不能當面道謝,死不瞑目啊。”

這話說的重,武康趕緊開導,咱這麼大年紀,別學人家追星。握住老人雙手,溫言軟語安慰:“孫老言重了,此乃本官分內事,當不得感激。說來很慚愧,早想來長壽村,可惜公務纏身。”

安慰沒效果,轉移話題:“您是大匠師,有雕刻手藝,收入應該很高,生活肯定不錯。村裡都蓋新房,拉起青磚院牆,為何您這個院落,還是籬笆院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孫老有了笑容,語氣頗為自豪:“手藝祖傳的,給珠寶行供貨,每月掙六百多文。僅僅兩年功夫,給我兩個孩子,蓋兩所磚瓦房。明年曾孫成親,先給他蓋新房,老屋放到最後。”

眾人被震撼,八十五歲高齡,年入十五貫,非常了不得。武康剛想點贊,外面傳來爭吵,蒼老聲音在訓斥:你們不是婺州兵,婺兵不會阻攔百姓,都給老夫讓開,老夫要面見武刺史...

村民和保安衝突,狄仁傑趕緊離開,老孫哈哈大笑:“村裡的王耆老,也

是個老府兵,數次隨太宗出征,脾氣古怪的狠。當初建武公生祠,田舍翁非得出錢,討厭的狠。”

原來是老兵,必須親自迎接,武康攙他起來。剛出門愣住了,籬笆外站滿人,八個白髮老人,無數村民百姓。狄仁傑賠笑,張柬之安慰,錢順訓斥保安。

眾人見武刺史,很快安靜下來,王耆老臉色潮紅,兩人攙著往這邊走。武康立刻迎上,畢恭畢敬行禮:“王老先生恕罪,部下不懂事兒,我會懲罰他們。”

王老連連搖頭,握著他的手說:“武刺史言重,老夫打了一輩子仗,能看得出來,他們都是精兵。阻止我等進來,也是職責所在,可不能隨便懲罰。”

您老好眼力,武康賠著笑,和諸耆老見禮。孫老逐個介紹,越介紹人越多,其餘耆老得知訊息,也都匆匆過來。有兩個癱瘓的,被家人抬過來,情緒都很激動。

感覺有些懵逼,我自認是佞臣,為何受百姓愛戴。王耆老從青年手中,抱起紫色雕像,舉到胸前,聲如洪鐘:“這是送給刺史的,老夫雕琢半年,不比孫匹夫手藝差。”

紫色人物雕像,造型和生祠類似,刀疤有些扎眼。武康恭敬接過,樂的不斷道謝。孫老不樂意,也呈上禮物:螢石雕刻的罈子,通體金黃色,壇身刻“萬戶壇”三字。

被這三個字感動,當初拍老崔馬屁,啟動扶貧雞計劃,受益者送一粒米。四年不斷堅持,婺州萬戶壇,盡裝萬戶米。孫老的意思,用這個罈子裝萬戶米,可以相得益彰。

致以誠摯謝意,把雕像和萬戶壇,交給錢順保管。狄仁傑三個被感動,不禁捫心自問:什麼時候,也能像大佬這樣,被百姓立生祠,心安理得接受禮物?

寒暄過後,狄仁傑發號施令。所有人行動,村民和保安配合,分發諸耆老禮物。張柬之和駱賓王,負責統計工作,請他們簽字畫押。福利發放完畢,村民搬來椅子,安排眾人入座。

中間兩張長桌,擺各種吃食,諸如幹棗、杏仁、米糕、豆餅等。武康也不客氣,招呼老狄他們,大夥兒開茶話會。咬口米糕,豎拇指點贊:“婺州米糕,又香又甜,碾壓全國稻米。”

百姓轟然叫好,王耆老抹把淚:“託武刺史的福,找到佔城稻,再也不擔心餓肚子。之前許多村民,拿不到百畝地,糧食勉強吃飽。自從武刺史上任,能領到足夠田地,地裡的收成夠吃了,還經常吃葷腥嘞。”

百姓隨聲附和,趙耆老接話:“王老兄說的對,之前逢年過節,才能吃葷腥。幾個孩子孝順,天天給我煮雞蛋,都快吃膩了。三童山開礦,孩子們有錢,家家蓋新房。十里八村的娘子,爭著往三童村嫁,都是託武刺史的福。”

座談會變表彰會,武康感覺羞澀,不斷謙虛著:“鄉親們謬讚,武康些許寸功,比不得聖人和皇后。引進佔城稻,聖人力排眾議;在婺州推廣,皇后強烈建議。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聖人和皇后,鄉親們說是不是?”

百姓無不稱是,氣氛達到高潮。狄仁傑撇嘴,大佬自詡女兒奴,我看還是姐姐奴,無論啥好處,都往皇后身上加。張柬之深以為然,駱賓王表示不屑,她一個女人家,如何能參政?

等現場安靜,武康問王老:“剛才先生說,拿不到百畝地,到底怎麼回事?按照朝廷制度,每個男丁,得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畝數不夠嗎?”

王耆老搖頭,唉聲嘆氣:“前任勇康縣令,是個糊塗官,戶籍記錄不明。孩子到年紀,拿不到田地;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數量固定,很難分夠數;那些大戶人家,想方設法買田,我們手裡的田,越來越少。”

武康眉頭微皺,王耆老的話,是均田制崩塌的前兆。土地兼併,人口增長,逃戶眾多。這種問題,是封建社會的通病,相當棘手。沉吟片刻,吩咐張柬之:“戶籍統計,不能掉以輕心,孟將兄切記。”

張柬之應諾,不禁暗自苦笑,婺州也有逃戶。大佬在豪州遇險,莫名谷的賊人,都是逃戶人家。氣氛有些沉,王耆老補救:“現在好多了,不是老夫吹,就憑三童山螢石,沒有田也能活。”

這話說的違心,大多數人不表態,只有少數青年贊同。武康瞳孔微縮,覺的很有道理,拿孫耆老來說,年入十五貫,就算不種地,也能生活富裕。

回想後世社會,工商業的發展,能遏制土地兼併。模糊想法縈繞,漸漸露出微笑:“我們工作沒做好,感覺很慚愧。請鄉親們放心,婺州會竭盡全力,處理好田地問題。”

假大空的話,再次贏得喝彩,孫耆老笑道:“自從有了佔城稻,我們擁有的田地,等於翻了一番。武刺史難得過來,留下來吃頓飯,三童村要全村招待。”

武康趕緊推辭,任務已經完成,要儘快趕回婺州。鄉親們不樂意,脾氣暴躁的老王,直接攥緊他的手,說啥也得留飯。老孫也發話,不僅留飯,還得喝酒,鄉親們殺豬宰羊。

這就無奈了,看向狄仁傑,眾人表示無奈,今晚得留宿了...